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交互式音视频信息系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本科教学中应用探讨
1
作者 孙伟 丁宛萱 +2 位作者 张英 夏云龙 董颖雪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实时交互式音视频信息系统(video information system,VIS)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别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基于实时交互式音视频信息系统(video information system,VIS)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实习的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班别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8)。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基于VIS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践的客观结构化考核和问卷调查情况,比较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学生采用VIS教学后的心内科出科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86.20±1.92)分vs.(92.54±0.99)分,P=0.001];试验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中“很满意”者的比例较高(85.7%)。结论基于实时交互式音视频信息系统的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交互式音视频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心血管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2
作者 周艳丽 史铁英 +1 位作者 陆靖 宋翠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291-2293,共3页
本科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价值所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量,培养适应社会和患者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受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学生学习的... 本科护理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价值所在。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量,培养适应社会和患者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受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扼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教学 PBL 内科护理 案例教学法 护理学生 护理教育 临床教师 教学双方 技能操作 临床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量表在心内科病房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的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真 王艳娥 +2 位作者 王娇 朱皓 刘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较公认的3种临床评估量表在心内科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人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以各种主诉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并在住院期间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PTE的患者40例,对急性肺栓塞的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较公认的3种临床评估量表在心内科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人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以各种主诉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并在住院期间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PTE的患者40例,对急性肺栓塞的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Wells量表、Geneva量表和修正的Geneva量表进行临床PTE的可能性评估。结果:Wells量表显示PTE中、高度可能性患者占77.5%,低度可能性者占22.5%;而修正的Geneva量表结果中、低可能性患者约各占50%,高度可能性者为0;Geneva量表结果介于中间。除量表中指标外,25%患者合并有心肺疾病,有晕厥者9例(22.5%),D-二聚体升高(70%)、心电图SⅠQⅢTⅢ(50%)、右束支传导阻滞(35%)等阳性率亦较高。结论:由于PTE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似性,对于以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和/或胸痛收入心内科病房的患者,应警惕PTE可能。3种临床评估量表可以作为临床PTE的基本筛查方法,对有中、高度可能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PA或有创检查明确;对低度可能性者不能轻易排除PTE,建议进一步行相关化验检查,评估行CTPA或有创检查确诊PTE的必要性。对不具备CTPA等检查的基层医院,3种量表在PTE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Wells量表 Geneva量表 可能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国草 刘艳军 +6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董颖雪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1例、择期PCI组61例、未行PCI(拒绝或无法行PCI治疗)组45例,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fQRS的发生率;同时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fQRS将其分成两组〔fQRS组(70例)和无fQRS组(67例)〕,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择期PCI组、未行PC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患者中急诊PCI组、择期PCI组及未行PCI组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部位对应导联可见fQRS者分别为14例(45.2%)、35例(57.4%)、21例(46.7%);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3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和随访6个月时3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急诊PCI组与择期PCI组患者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未行PCI组均降低(P<0.01),随访6个月时急诊PCI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择期PCI组和未行PCI组降低(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有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8.6%(6/70)与0%(0/67),P=0.028〕。结论 AMI后fQRS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早期开通冠状动脉血管可以降低心电图fQRS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 心性 碎裂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尹达 朱皓 +7 位作者 周旭晨 黄榕翀 张波 王少鹏 张佑生 贾玉卿 孙梦涵 崔哈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78例)和常规PCI及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染色分级、术后24 h ST回落>70%的比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21.14%比5.67%,P=0.011),心肌染色分级提高(1.12±0.47比2.03±0.32,P=0.021),术后24 h ST回落幅度>70%的比率增加(85%比94%,P=0.003),围术期大出血发生率减少(9%比4%,P=0.03),30 d随访期间的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明显降低。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PCI能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的再灌注,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8
6
作者 梁滨 黄榕翀 +5 位作者 康美丽 史晓利 李智 刘俊 朱皓 周旭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 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 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 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vs 22%,P=0.02),Tako 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U/L vs(716.0±132.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mg/L vs(47.5±21.9)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ng/ml vs(56.4±24.0)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 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540.0±62.0)ms,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 VF、a 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vs 3.13%;60.00%vs 6.25%;90.00%vs 3.13%;100.00%vs 21.88%;100.00%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 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或躯体应激因素,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倒置分布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oSTubo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前壁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及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宏伟 尹晓盟 +3 位作者 王成福 侯培培 王永 朱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 目的对比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治疗的156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左心耳封堵术)、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观察各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后3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结果A组均成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有4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分别为2 mm、3 mm J mm和2 mm,3个月后残余分流均消失,各组治疗期间未有严重药品反应及死亡病例;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85%(2/52)较C组低19.23%(10/52)(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FIB为(2.86±0.41)g/L较C组高(2.68±0.37)g/L,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7.28±4.51)s较B组(39.06±4.27)s和C组(44.93±5.36)s短,B组APTT也较C组短(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预防NVAF患者卒中中,左心耳封堵术、华法林、利伐沙班均具有积极预防作用,而左心耳封堵术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术 华法林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卒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雷 苏德淳 +2 位作者 王珂 张树龙 丛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58例,于药物治疗前行床旁经胸肺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比较经胸肺超声检查结果,判断经胸肺超声彗尾征... 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因急性呼吸困难入院的患者58例,于药物治疗前行床旁经胸肺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比较经胸肺超声检查结果,判断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经胸肺超声彗尾征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为93.75%(30/32,95%CI 77.78%~98.91%),特异度为88.46%(23/26,95%CI 68.72%~96.97%),阳性预测值为90.90%(30/33,95%CI 74.53%~97.62%),阴性预测值为92.00%(23/25,95%CI 72.50%~98.60%),诊断准确率为91.38%(53/58)。结论根据经胸肺超声彗尾征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肺疾病 超声检查 彗尾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黄立萍 王楠 +4 位作者 董颖雪 洪丽 张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的关系;受累导联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48例出现SMI,共计218阵SMI发作;上午6:00至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有110阵(50.5%);SMI发作快频率依赖者32例(66.7%),慢频率依赖者5例(10.4%);SMI发作伴发心律失常33例,检出率79.6%;随年龄增长SMI发生率增高,年龄65-75岁患者中发生118阵,(4.3±2.9)次,人,年龄75-85岁患者中SMI发作97阵,(5.2±2.9)次/人。结论SMI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利于评估猝死风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先行血栓抽吸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达 朱皓 +3 位作者 周旭晨 黄榕翀 王俊杰 郑振国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血栓病变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先行血栓抽吸与常规PCI两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8月连续入院、诊...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血栓病变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中,先行血栓抽吸与常规PCI两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8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 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164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D组)与常规PCI组(P组)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栓积分、TIM I计帧分级、无复流现象的改善以及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术后随访1年时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累计生存率。[结果]抽吸前后D组较P组血栓负荷明显降低(P=0.011)。D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低于P组(9.6%对26.4%,P=0.008),TIM I计帧血流(帧)明显改善[(23.15±7.57)对(27.03±7.81),P=0.002]。支架植入后D组获得更大的管腔直径(mm)[(3.24±0.36)对(3.11±0.30),P=0.01]与更短的支架长度(mm)[(24.26±11.45)对(29.19±13.69),P=0.002]。术后1周射血分数(%)D组高于P组[(51.73±7.55)对(47.75±8.18),P=0.002]。术后随访1年,D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P组,但两组再发心梗及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无MACE存活率明显高于P组(90.4%对75.8%,P=0.016)。[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血栓病变的直接PCI中,首先进行血栓抽吸与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血栓负荷,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变化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妍 王珂 +2 位作者 刘晓萍 旅朝霞 于文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0-291,共2页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 目的 :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和随访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入选病例 14例 ,房间隔缺损直径为 9~ 37( 2 2 7± 10 6 )mm。分别于术前、术后 1周和随访期 (平均 16 4±9 7个月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与术前比较 ,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 ,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房室瓣和腔静脉梗阻以及主动脉壁受压 ,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和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在消除异常分流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右心高容量负荷状态 ,降低肺动脉高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后 右心形态 超声心动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术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运动同步性及预测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商志娟 顾金萍 +5 位作者 苏德淳 丛涛 孙颖慧 刘岩 陈娜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并探讨2D-STE参数在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06至2015-05期间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50例,为孤立性房颤组,另选我...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并探讨2D-STE参数在预测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06至2015-05期间诊断为孤立性房颤患者50例,为孤立性房颤组,另选我院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孤立性房颤组中,有34例患者的左心房无扩大为左心房无扩大亚组,另外16例为左心房扩大亚组。在窦性心律的条件下,应用2D-STE技术,获得左心房长轴整体及各个节段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左心房在心室收缩期峰值应变(PALS)及应变率(SRs)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ACLS)及应变率(SRa),并测量各个节段达峰值应变时间,并计算各个节段的达峰时间标准差(TPSD)。心室收缩期的TPSD,命名为SDs,舒张晚期的TPSD,命名为SDa。结果:孤立性房颤组的PALS(28.34±8.57 vs 38.73±6.13)、SRs(1.17±0.31 vs 1.57±0.25)、ACLS(14.11±4.91vs 18.86±3.57)、SRa(-1.41±0.58 vs-1.90±0.30)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SDs[(8.11±3.00)%vs(4.67±1.48)%]、SDa[(5.57±2.26)%vs(3.11±1.13)%]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另外,孤立性房颤组中的左心房无扩大亚组的PAL、SRs、ACLS、SRa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SDs,SDa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Ds,SDa能够较传统参数更有效的区分孤立性房颤和对照组(SDs:敏感度83%,特异度72%;SDa:敏感度81%,特异度76%)。SDs,SDa的增大是预测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最佳因素(SDs:敏感度80%,特异度71%;SDa:敏感度86%,特异度79%)。结论:2D-STE技术能够检测出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功能降低和运动不同步,左心房无扩大的孤立性房颤患者,2D-STE参数仍有显著异常。SDs、SDa能够较传统参数更有效的区分孤立性房颤和健康者,而且是预测房颤术后复发的最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国君 丛涛 +1 位作者 常栋 张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2-625,共4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程度,了解照料者的身心压力状况,探究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的有效预测因子,为改善其护理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以护理者负担量表(ZBI)为测量工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对面结构化访谈收集调查...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程度,了解照料者的身心压力状况,探究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的有效预测因子,为改善其护理负担提供依据。方法以护理者负担量表(ZBI)为测量工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面对面结构化访谈收集调查问卷,对心肌梗死患者主要照料者的护理负担进行评价。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的护理负担较重,护理负担在照料者的年龄、照料者收入、与患者的关系、每天护理时间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照料者护理负担较重,照料者与患者的关系、患者的性别、护理总期限、每天护理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护理负担的预测因子,未来干预应加强心理一致感能力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料者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治疗的心血管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阿曼 方凤奇 +5 位作者 夏云龙 刘莹 李佳 程宇 武敬君 刘基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91-296,共6页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 靶向治疗是选择性作用于肿瘤发生中关键分子的新型抗肿瘤治疗策略。由于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细胞的损伤,其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靶向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临床常见靶向药物的心血管毒性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绝大部分心血管毒性的发生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在治疗基线完善心血管检查并后续进行密切随访和管理,对常见心血管毒性进行早期预防监测并及早干预对于心脏毒性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心脏毒性 HER-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16
作者 洪丽 潘晓杰 +2 位作者 杨延宗 林春燕 林治湖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旨在探讨影响运动试验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因素 ,从而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同期内 (相距时间 <1周 )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病人 83例 ,男 6 4例 ,女 19例 ,... 目的 对照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旨在探讨影响运动试验正确诊断冠心病的因素 ,从而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同期内 (相距时间 <1周 )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病人 83例 ,男 6 4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2± 10岁。运动试验阳性诊断标准为运动中或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1mV且持续 1分钟以上 ,或呈损伤缺血型抬高≥ 0 .2mV。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阳性 ,对比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 83例病人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 2 2例 ,其中运动试验阳性 13例 (真阳性 ) ,阴性 9例 (假阴性 ) ;冠状动脉造影阴性 6 1例 ,其中运动试验阴性 45例 (真阴性 ) ,阳性 16例 (假阳性 )。 2 ) 6 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病例中女性 18例 ,假阳性 4例 (2 2 .2 %) ;男性 43例 ,假阳性 12例 (2 7.9%)。总假阳性率为 2 6 .2 %。 2 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 9例假阴性 ,假阴性率为 40 .9%。 3) 13例真阳性组病人 7例在ST段发生缺血型改变同时伴随胸痛症状 (5 3.8%) ,16例假阳性组仅 3例伴胸痛 (18.7%) ,P <0 .0 5。 9例假阴性组 4例出现胸痛 (44 .4%) ,高于真阴性组 8.9%(P <0 .0 5 )。 4)真阳性组病人运动量 (6 .6± 1.8METs)及运动时间 (2 8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 冠心病 准确性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商志娟 王珂 +2 位作者 孙颖慧 丛涛 安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技术(TT)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位移(MADs)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心衰组)及健康志愿者20名(对照组)。以二维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心尖四腔及两腔切面,应用TT技术测量左心室侧壁、室间隔、前壁及下壁4个位置的MADs,并计算其平均值,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进行一致性及相关性分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心衰组的年龄、LVEDD、体表面积对LVEF与MADs均值的相关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的LVEDD、LVEDV、LVESV明显增高(P均<0.01),LVEF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组4个位置的MAD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T与M型超声测量的MADs平均值高度相关且一致性良好(r=0.97,P<0.01)。MADs平均值与LVEF的关系受LVEDD的影响(r2=0.69,P<0.01)。结论TT测量MADs结合LVEDD可以准确、简洁、快速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组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怀玉 刘俊 +3 位作者 周旭晨 朱皓 魏明丽 杨新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48例作为年轻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52例...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48例作为年轻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有完整冠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占优势,而年轻组这一优势更加显著(91.7%比57.7%,P<0.05).年轻组中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大量吸烟、肥胖、血脂异常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1%比 9.2%,81.3%比 40.4%,47.9%比26.9%,29.2%比19.2%,89.6%比65.4%,P均<0.05),而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劳累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3%比51.9%,16.7%比32.7%,12.5%比38.5%,10.4%比34.6%,P值均<0.05).年轻组TG高于对照组[(179.6±32.5)mg/dl比(138.5±27.3) mg/dl,P<0.05],HDL-C低于对照组[(36.7±16.8)mg/dl比 (43.2±13.7)mg/dl,P<0.05],而TC及LDL-C均与对照组相当[分别为(191.9±45.3)mg/dl比(187.4±42.8)mg/dl,P>0.05;(118.4±30.5)mg/dl比(115.7±36.6)mg/dl,P>0.05].年轻组中就诊时有典型胸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0.8%比28.8%,P<0.05).年轻组罪犯血管在左主干者占2.1%,前降支者占56.3%,回旋支者为8.3%,右冠状动脉者占33.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轻组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6.3%比26.9%,P<0.05),而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7.3%比71.2%,P<0.05).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是年轻人患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年轻AMI患者发病时症状典型,多表现为STEMI,且多为单支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年轻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变化与其心功能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榕翀 杨春 +3 位作者 谷玲 李晶 路岩 姜一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各指标间相关性,以期发现上述因子与CHF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各指标间相关性,以期发现上述因子与CHF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2002-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房、二病房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NYHA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176例和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176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60例,Ⅲ级86例,Ⅳ级30例。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比较分析CHF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心功能程度的CHF患者之间各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TNF-α,IL-6和CRP的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Ⅱ级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以上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Ⅲ级与Ⅳ级间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血清CRP水平与IL-6,TNF-α呈高度正相关(r=0.62,0.57,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炎症反应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血液 白细胞介素6/血液 C反应蛋白/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永军 黄榕翀 +5 位作者 周旭晨 张妍 佘在霞 赵军魁 石勇 马爱蕊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6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临床特征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