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春梅 《古代文明》 CSSCI 2014年第4期45-51,111,共7页
古典时期,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员监督机制,任期前的任职资格审查和任期内的信任投票和告发程序,以及卸任前的账目审计,从选人、用人、问责和追责环节遏制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一定程度上实现制度反腐,并维护了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 古典时期,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员监督机制,任期前的任职资格审查和任期内的信任投票和告发程序,以及卸任前的账目审计,从选人、用人、问责和追责环节遏制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一定程度上实现制度反腐,并维护了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主要通过民众和陪审法庭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监督机制 民众监督 陪审法庭 雅典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的陪审法庭变革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春梅 《古代文明》 CSSCI 2009年第2期28-36,共9页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从形式上看,它从单一的法庭转变成多个陪审法庭;从职能上看,陪审法庭新增了官员的任职资...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从形式上看,它从单一的法庭转变成多个陪审法庭;从职能上看,陪审法庭新增了官员的任职资格审查和账目审计等职权;从性质上看,陪审法庭不仅仅是接受上诉案件的终审法庭,还是一审的法庭;另外,陪审津贴的颁行给每一个公民以出席陪审法庭的机会。陪审法庭的这些变革是雅典民主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人口增长和雅典帝国事务增多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法庭 雅典 民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泽谕吉的国际秩序观及其东亚史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安善花 朱冠群 何雯 《东北亚学刊》 2022年第1期67-80,148,共15页
福泽谕吉的国际秩序观既追随近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同时又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提供理论支撑,其形成和变化是他对日本自我定位及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产生变化的产物。福泽谕吉在不同时期构建的国际秩序观所表达的价值取向皆以"欧洲一元文明... 福泽谕吉的国际秩序观既追随近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同时又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提供理论支撑,其形成和变化是他对日本自我定位及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产生变化的产物。福泽谕吉在不同时期构建的国际秩序观所表达的价值取向皆以"欧洲一元文明论"为思想基础,强调"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学逻辑,并效仿欧洲近代国际秩序的双重原理,具有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在相当程度上导引了近代日本蔑视型亚洲观的形成,对日本政府的东亚政策具有理论导向作用,使近代日本的东亚国际秩序构想更具功利性。在将中国和朝鲜强行卷入到危机四伏的东亚国际关系重构的纷争中,福泽谕吉的国际秩序观对东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泽谕吉 国际秩序观 欧洲一元文明论 东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制衡还是法律至上?——公元前4世纪雅典陪审法庭地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梅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4期22-30,共9页
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陪审法庭在民主制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不仅享有司法权,还享有立法审查权和官员监察权。陪审法庭地位的提高并不是权力制衡的结果,而是"法律至上"思想付诸实践的产物。
关键词 雅典 陪审法庭 权力制衡 法律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通论性的创新之作——读《古希腊文明》
5
作者 张春梅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79-284,共6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古希腊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国内学术界译介批量的西文专著,发表了大量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专著。相比较而言,国内通论性质的古希腊史专著却寥寥无几,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李天祜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古希腊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国内学术界译介批量的西文专著,发表了大量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出版了数量颇丰的研究专著。相比较而言,国内通论性质的古希腊史专著却寥寥无几,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李天祜先生所著的《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文明 20世纪90年代 大学出版社 创新 研究专著 改革开放 学术论文 古代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与致用——评《西方文明探源:希腊罗马专题论集》
6
作者 张春梅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343-348,共6页
杨共乐先生是我国罗马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西方古典文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90年代,作者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以《罗马社会经济研究》(1998年)、《罗马史纲要》(1994年)和《古代罗马史》(1994年与其导师李雅... 杨共乐先生是我国罗马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西方古典文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90年代,作者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以《罗马社会经济研究》(1998年)、《罗马史纲要》(1994年)和《古代罗马史》(1994年与其导师李雅书合著)等一些颇为扎实的著述奠定了他在国内世界上古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史 文明探源 西方 20世纪90年代 专题 希腊 致用 求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知经术非时务,稍为儒林振古风——江苏学政王先谦《劝学琐言》研究
7
作者 王夏刚 《船山学刊》 201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王先谦任职江苏学政伊始,即颁发《劝学琐言》,倡导士子分治经史学,提出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任务进行了大致的分配。与之相应,他还筹集经费刊刻了《皇清经解续编》、《南菁书院丛书》,为经学在江苏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作... 王先谦任职江苏学政伊始,即颁发《劝学琐言》,倡导士子分治经史学,提出具体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任务进行了大致的分配。与之相应,他还筹集经费刊刻了《皇清经解续编》、《南菁书院丛书》,为经学在江苏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作为教育士子的学政,他在《劝学琐言》下卷中,还提出了为学和作文的原则,体现了其在重视时务的背景下,抱持文化守成理念的基本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学政 王先谦 劝学琐言 治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商榷
8
作者 王夏刚 《船山学刊》 2017年第6期88-92,共5页
夏剑钦先生在《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一文中,根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拙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第五章中谭嗣同致刘善涵十四通信函中的十一通的编年,进行了辨析订正,笔者除了认同一通信函的编年为误判,一通信函编年应更精确外,对... 夏剑钦先生在《谭嗣同致刘淞芙书札编年辨证》一文中,根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拙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第五章中谭嗣同致刘善涵十四通信函中的十一通的编年,进行了辨析订正,笔者除了认同一通信函的编年为误判,一通信函编年应更精确外,对夏先生认为编年不妥的其余信函,一一作了辨证,以夯实谭嗣同研究的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刘淞芙 书札编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四益馆杂著》校注本
9
作者 郝虹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43-144,共2页
作为近代思想家的廖平,其一生思想多变。经学思想方面,大的变化就有六次之多,如:第一变,平分今古;第二变,尊今抑古;第三变,大统小统;第四变,天学人学;第五变,人天小大;第六变,五运六气。《四益馆杂著》是其经学四变前后的作品,他在该书... 作为近代思想家的廖平,其一生思想多变。经学思想方面,大的变化就有六次之多,如:第一变,平分今古;第二变,尊今抑古;第三变,大统小统;第四变,天学人学;第五变,人天小大;第六变,五运六气。《四益馆杂著》是其经学四变前后的作品,他在该书中说:“学经四变,书著百种,而尊孔宗旨前后如一。”只有发明尊孔的宗旨,才能培养爱国心。他认为孔子作六经,立万世法,其道兼包天人,是天下万世师表。在《四益馆杂著》里,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新的孔经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学 五运六气 近代思想家 杂著 校注本 经学思想 万世师表 尊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探窥
10
作者 王夏刚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在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方面,经过诸多学者的辛勤耕耘,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举其要者,如在近代大连政治史方面,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旅顺大屠杀、大连工人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大连历史大事记、帝国主义侵略大连史、旅顺日俄监狱等方面都有... 在大连近代历史研究方面,经过诸多学者的辛勤耕耘,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举其要者,如在近代大连政治史方面,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旅顺大屠杀、大连工人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大连历史大事记、帝国主义侵略大连史、旅顺日俄监狱等方面都有不少学术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方面 政治史 论著 大事记 历史 日俄战争
原文传递
“东亚文化圈”语境下儒学的传承与变迁
11
作者 鲁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本文以“东亚文化圈”、“儒教文化圈”等概念,作为分析的范畴依托,沿循“一带一路”之背景,尝试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层轨迹中进行对应性考察。思考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儒学在当下网络化、大数据环境中如何传承?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 本文以“东亚文化圈”、“儒教文化圈”等概念,作为分析的范畴依托,沿循“一带一路”之背景,尝试在历史与现实的双层轨迹中进行对应性考察。思考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儒学在当下网络化、大数据环境中如何传承?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元素,在当下“一带一路”轨迹上如何展示其特有之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圈” “一带一路”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两河流域玉石印章形制与材料演变简论
12
作者 曹明玉 《天工》 2022年第5期64-67,共4页
作为古代两河流域玉石器代表性器物的印章,在公元前六千纪晚期即已出现其早期形态的平印,各类石质和半宝石质的滚印则在公元前四千纪中晚期出现,并在短时期内取代平印,成为整个古代西亚地区用时久、范围广、影响大的印章形态。印章材料... 作为古代两河流域玉石器代表性器物的印章,在公元前六千纪晚期即已出现其早期形态的平印,各类石质和半宝石质的滚印则在公元前四千纪中晚期出现,并在短时期内取代平印,成为整个古代西亚地区用时久、范围广、影响大的印章形态。印章材料的选取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总体趋势为硬石材料使用比例不断提高。两河流域玉石印章的形制、材料、工艺的变化从侧面折射出了不同时期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流域 印章 形制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丝剥茧 探骊得珠——《〈封神演义〉考论》述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占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190,共1页
《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史上,都有其他古典小说不能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李亦辉《〈封神演义〉考论》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下文简称《考论》)以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冲突融合为切入... 《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文化史上,都有其他古典小说不能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李亦辉《〈封神演义〉考论》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下文简称《考论》)以正统叙事与民间叙事的冲突融合为切入点,对《封神演义》的成书、作者、文本等问题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堪称文献、文本与文化整合研究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民间叙事 明代神魔小说 古典小说 文本与文化 抽丝剥茧 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谭嗣同维新变法思想比较研究——以《变法通议》与《仁学》为中心
14
作者 付豪杰 《陇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0-63,共4页
梁启超和谭嗣同都是戊戌时期维新运动的重要领导人物,《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文集;《仁学》也记录着谭嗣同的变法思想。通过比较这两个文本,可以看清梁启超和谭嗣同在呼吁变法迫切性方面有共识,但具体的变法措施和对满... 梁启超和谭嗣同都是戊戌时期维新运动的重要领导人物,《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文集;《仁学》也记录着谭嗣同的变法思想。通过比较这两个文本,可以看清梁启超和谭嗣同在呼吁变法迫切性方面有共识,但具体的变法措施和对满汉关系的看法则有所不同,即梁启超的思想"专而精",谭嗣同的思想"庞而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法通议 仁学 梁启超 谭嗣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评论》中知识分子经济主张研究——基于对白银危机与法币改革的认识
15
作者 李嘉 《西部学刊》 2020年第8期131-13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在白银大量外流、国家经济命脉受到美国掌控的背景下,以经济学家张兹闿、顾季高、杨守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抱着独立之精神,分析当时的白银危机,以《独立评论》为主要阵地展开激烈讨论,并积极提出对策,最终促使国民政府摆脱... 20世纪30年代,在白银大量外流、国家经济命脉受到美国掌控的背景下,以经济学家张兹闿、顾季高、杨守愚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抱着独立之精神,分析当时的白银危机,以《独立评论》为主要阵地展开激烈讨论,并积极提出对策,最终促使国民政府摆脱银本位制,采取了法币政策。这些策言从狭义上讲帮助国民政府渡过了财政危机,广义上看保持了中国币制的稳定及信誉以及外贸中的利益,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白银危机 法币改革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亚历史与东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姜德福 于宝航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东北文化 历史学会 东北亚 中日关系史 东北地方史 综述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日本殖民时期大连地区的爱国团体及其活动管窥
17
作者 张晓刚 国宇 赵天豪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0年第1期186-197,共12页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大连地区实施了长达4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然而,大连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对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钟爱,在各个领域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一些仁人志士通过组织爱国团体等方式,向日本当局统治下...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大连地区实施了长达4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然而,大连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对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钟爱,在各个领域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一些仁人志士通过组织爱国团体等方式,向日本当局统治下的大连人民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促使人们热爱国家。中共地下党组织也对爱国活动起到了领导和宣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地区 日本殖民 爱国团体 文化斗争
原文传递
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18
作者 魏刚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3年第1期451-459,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国内学者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做简要总体评述,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提出思考,以期能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国内学者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做简要总体评述,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提出思考,以期能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近代 城市史 现状 思考
原文传递
国际政治学视阈下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再探讨
19
作者 安善花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4年第1期478-489,共12页
困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困境,只有通过军事以外的力量加以解决。在尚存主权纷争及冷战思维但却呼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亚,以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凭借国际航运中心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中立性等特点,实行国家主权的有条件让... 困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困境,只有通过军事以外的力量加以解决。在尚存主权纷争及冷战思维但却呼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亚,以国际航运中心为载体,凭借国际航运中心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中立性等特点,实行国家主权的有条件让渡,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以此淡化困扰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安全困境,营造相对缓和的国际氛围的有效途径。这也正是以和平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在这一区域的可为空间。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从属于我国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东北亚必将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政治学 大连
原文传递
论中国海洋观的转型及构建战略——以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视角
20
作者 安善花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3年第1期460-468,共9页
传统的海洋观终使中国错失走向海洋的历史契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滞后于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海洋争夺的日益加剧,呼唤中国海洋观实现当代意义的转型。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当代中国海洋观的转型提供了实践... 传统的海洋观终使中国错失走向海洋的历史契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滞后于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范围内对海洋争夺的日益加剧,呼唤中国海洋观实现当代意义的转型。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当代中国海洋观的转型提供了实践载体和历史契机,凸显了当代中国海洋观转型之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转型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和平崛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