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化学制备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唐乾 任文生 +2 位作者 曹洪玉 王立皓 郑学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91-1304,共14页
近40年来,金属纳米材料发展迅猛,因其不同于宏观晶体的特殊性质,逐渐在各行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人类面临资源、环境等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金属纳米材料与生物学结合的绿色生态模式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综述了利用各种植... 近40年来,金属纳米材料发展迅猛,因其不同于宏观晶体的特殊性质,逐渐在各行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人类面临资源、环境等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金属纳米材料与生物学结合的绿色生态模式是大势所趋。本文重点综述了利用各种植物提取物、微生物以及蛋白质等生物材料作为还原剂,制备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生物化学绿色合成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材料形貌尺寸不会产生太大变化。除此之外,生物材料的特定结构与金属纳米材料结合,通常会表现出协同或者新的理化和生理性能,以至于这些金属纳米材料在光热治疗及生物成像、抑菌及康复治愈和生物传感器及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金属纳米材料的生物化学制备会给未来纳米材料和生物学领域带来更多的交叉,会有更多跨学科工作者对其现存挑战来进行努力工作,并且在未来的医疗领域定会有金属纳米材料不可或缺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材料 生物化学制备 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kinidines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智威 王爱玲 +3 位作者 张晓辉 由业诚 刘殿卿 李德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Plakinidines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也是人们首次发现具有吡咯[2,3,4-kl]吖啶骨架结构的天然产物,相应的生物活性探讨与合成工作也相继地展开。在本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的合成工作报道plakinidines的发现、生物活性以及... Plakinidines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也是人们首次发现具有吡咯[2,3,4-kl]吖啶骨架结构的天然产物,相应的生物活性探讨与合成工作也相继地展开。在本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的合成工作报道plakinidines的发现、生物活性以及相关的合成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kinidines 吡咯[2 3 4-kl]吖啶 发现 生物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新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克海 郑学仿 +3 位作者 郭明 曹洪玉 唐乾 杨彦杰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887-1891,共5页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298和308K时,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4×104,1.73×104和1.35×104L·mol-1,表明VCR与H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长春新碱(VC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288,298和308K时,VCR与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14×104,1.73×104和1.35×104L·mol-1,表明VCR与H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出焓变(△H)为-17.38kJ·mol-1,熵变(△S)为22.62J·mol-1·K-1,结合分子模型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VCR与HSA相互作用时在色氨酸(Trp)214残基和VCR分子中吲哚基间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但在VCR和HSA分子间以静电引力为主.圆二色光谱(CD)的数据表明相互作用后HSA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HSA的α-螺旋的含量从51.7%下降到32.9%,β-折叠的含量增加了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新碱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君燕 马静 +2 位作者 郑学仿 唐乾 高大彬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 用荧光法对光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和突变体(D44K)去氧的过程进行对照研究。发现430nm是研究Mb(WT)和Mb(D44K)光照去氧的最佳激发波长。430nm激发时,Mb(D44K)在597.9nm和628.8nm处出现两个荧光发射峰,不同于Mb(WT)仅在597nm处出现一个荧光发射峰。经研究证明,628.8nm处荧光峰是Mb3+-H2O型中的H2O峰。光照也使此峰的荧光强度下降,但比去氧的速率慢。研究发现,597nm处Mb(D44K)的荧光效率比Mb(WT)的荧光效率低。传能实验表明Mb表面4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后,不影响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传递给铁卟啉的荧光效率,但使Mb(D44K)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荧光效率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光诱导 肌红蛋白 突变体(D44K) 去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制备介孔二氧化钛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凯 张丽娟 +3 位作者 徐志坚 亓滨 底兰波 张秀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化硼([c4MIM]BF4)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锐钛矿相的介孔二氧化钛。用盐酸和氨水调节反应前驱体的pH,考察了pH在1~11变化范围内对离子液体一水制备二氧化钛体系的影响。采用...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化硼([c4MIM]BF4)为辅助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锐钛矿相的介孔二氧化钛。用盐酸和氨水调节反应前驱体的pH,考察了pH在1~11变化范围内对离子液体一水制备二氧化钛体系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Nz吸附一脱附对样品的晶相和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离子液体抑制了板钛矿二氧化钛的形成,随着pH的增大样品的晶化程度增强。pH在1~9较大范围变化时,其孔径分布较窄,平均孔径随pH增大由6.6nm减小到5.0nm,此时离子液体能较好的将样品粒径控制在9nm左右。这与透射电镜分析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离子液体 PH 介孔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Co掺杂介孔TiO_2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娟 底兰波 +1 位作者 李燕春 张秀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806,共6页
以离子液体([C4MIM]BF4)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TiO2和Co掺杂的介孔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Co掺杂对样品的比表面积、晶相、元素价态、吸光特性及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TiO2光催化剂为介孔结构的具有较大... 以离子液体([C4MIM]BF4)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TiO2和Co掺杂的介孔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Co掺杂对样品的比表面积、晶相、元素价态、吸光特性及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TiO2光催化剂为介孔结构的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锐钛矿相纳米颗粒;XPS分析表明:Co以Co2+取代Ti4+进入TiO2晶格形成杂质能级,降低了TiO2带隙能,有效拓展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降解对象,在可见光(λ>420 nm)下考察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o掺杂的TiO2具有可见光活性,且0.3%Co/TiO2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钛 钴掺杂 可见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光子晶体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莲 郭明 +2 位作者 郑学仿 唐乾 高大彬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5-1480,共6页
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或折射率)可以周期性调制的结构,其自激辐射抑制和光子局域化性质使其可以简便而有效地限制、控制和调控光子。近年来,利用胶体晶体自组装性质与水凝胶的传统应用相结合制成的凝胶光子晶体在药物释放、光学开关... 光子晶体是一种介电常数(或折射率)可以周期性调制的结构,其自激辐射抑制和光子局域化性质使其可以简便而有效地限制、控制和调控光子。近年来,利用胶体晶体自组装性质与水凝胶的传统应用相结合制成的凝胶光子晶体在药物释放、光学开关、金属探针、生物传感器等新应用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在新材料开发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胶体晶体自组装并对该类凝胶光子晶体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其发展趋势也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晶体 光子晶体 自组装 水凝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谱法研究肌红蛋白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Ⅰ) 被引量:6
8
作者 唐乾 郑学仿 +2 位作者 王静云 刘媛媛 袁玉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58-1961,共4页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贮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其血红素铁在氧气的传递和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和外加金属离子M(Ⅱ)[Cu(Ⅱ),... 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哺乳动物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贮存和分配氧的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其血红素铁在氧气的传递和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和外加金属离子M(Ⅱ)[Cu(Ⅱ),Zn(Ⅱ)和Co(Ⅱ)]的直接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金属离子M(Ⅱ)与肌红蛋白活性中心的Fe(Ⅱ)发生了直接相互作用,外加金属离子将铁离子从肌红蛋白中"拖拽"出来,形成部分空位肌红蛋白衍生物。同时研究了外界条件,如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发现随着外加金属离子量的增加这种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其作用强度依次为Co(Ⅱ)>Zn(Ⅱ)>Cu(Ⅱ)。研究证实了肌红蛋白的血红素铁与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且离子浓度对这种相互作用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金属离子 肌红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诱导拥挤条件下肌红蛋白及突变体去折叠过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玉姣 唐乾 +1 位作者 曹洪玉 郑学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85-1792,共8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拥挤试剂葡聚糖70(Dextran70)和聚蔗糖70(Ficoll70)存在条件下,酸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WT)及其突变体Mb(D60K)的去折叠过程.结果显示:在Dextran70和Ficoll70两种拥挤环境下,...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拥挤试剂葡聚糖70(Dextran70)和聚蔗糖70(Ficoll70)存在条件下,酸诱导野生型肌红蛋白Mb(WT)及其突变体Mb(D60K)的去折叠过程.结果显示:在Dextran70和Ficoll70两种拥挤环境下,Mb(WT)的变性中点pH值由4.25分别降低到3.78与3.76,拥挤试剂加入后增强了Mb(WT)的耐酸能力;肌红蛋白60位天冬氨酸(Asp)突变为赖氨酸(Lys)后,变性中点pH值由4.25降低到4.19,耐酸性比野生型肌红蛋白有所增强,Mb(D60K)在Dextran70和Ficoll70两种拥挤环境下变性中点pH值由4.19分别降至3.74和3.12.以上实验说明肌红蛋白表面氨基酸突变和拥挤试剂的添加起到了稳定血红素微环境、芳香族氨基酸及二级结构和保护蛋白天然状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挤试剂 酸变性 肌红蛋白 突变体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艳预 吴海歌 +2 位作者 高大彬 尹静梅 姚子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7-9,18,共4页
硒多糖是一种有机硒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保健和药物开发等方面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硒多糖的来源、结构及生理活性。
关键词 硒多糖 结构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与停流荧光法研究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D60K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宜雯 曹洪玉 +1 位作者 唐乾 郑学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87-1692,共6页
用停流荧光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肌红蛋白(Mb)及其突变体Mb(D60K)分别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停流荧光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Mb及Mb(D60K)相互作用... 用停流荧光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肌红蛋白(Mb)及其突变体Mb(D60K)分别与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停流荧光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Mb及Mb(D60K)相互作用均为(准)一级反应,虽然Mb(D60K)只是将肌红蛋白表面的60位天冬氨酸突变为赖氨酸,但二者性质差异显著,说明60位氨基酸对蛋白质性质影响较大.紫外、荧光与圆二色谱的结果也表明在上述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肌红蛋白及其突变体结构与功能均发生变化,其适应性和稳定性有一定差异.综合数据分析得知,肌红蛋白突变体D60K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性质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突变体D60K 停流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铁肌红蛋白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莹莹 曹洪玉 +1 位作者 唐乾 郑学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07-2914,共8页
通过UV-V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两性离子型... 通过UV-V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1-丙磺酸(CHAPS)与马心高铁肌红蛋白(metMb)的不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与蛋白发生较强烈的作用,且相互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密切相关.AOT和SDBS浓度的升高使得metMb的Soret带发生红移且出现两个新的Q带,伴随着配体金属电荷转移(LMCT)带的消失,蛋白从水合的六配位高自旋复合物(6-cHs)转化成六配位低自旋高铁血红素复合物(6-cLs),低浓度的AOT和SDBS对Tyr和Trp微环境均有影响,能使metMb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而CTAB和DTAB在低浓度时对metMb的血红素中心影响不大,但是对Trp和Tyr的微环境影响很大,高浓度时主要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以聚合体形式直接作用于血红素中心,使Soret带发生蓝移,metMb形成五配位高自旋(5-cHs)复合物,血红素从疏水腔中释放出来,metMb的α螺旋含量减少.DTAB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与CTAB作用于蛋白的过程有些区别,形成了一个中间态,但最终也导致血红素的暴露.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测定浓度范围内不与metMb发生作用,原因是CHAPS整体呈电中性,其与metMb的阴离子性或者阳离子性位点作用的能力很弱,同时也说明metMb表面带相反电荷的位点相距较远.结果充分证明表面活性剂与蛋白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及其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高铁肌红蛋白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硫胸苷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银鸿雁 郑学仿 +1 位作者 曹洪玉 张晓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于含硫核苷类化合物的光敏性和核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4-硫胸苷,并通过NM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 基于含硫核苷类化合物的光敏性和核苷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设计合成了4-硫胸苷,并通过NMR、UV、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猝灭是由于他们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其结合常数分别为3.46×104,3.91×104,4.31×104L·mol-1,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硫胸苷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另外,通过圆二色光谱考察了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硫胸苷对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硫胸苷 人血清白蛋白 核苷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寡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楠楠 姚子昂 +2 位作者 吴海歌 刘媛媛 囤景鑫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9-12,共4页
卡拉胶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因分子量过大而影响其溶解性和吸收性,从而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相对卡拉胶而言,卡拉胶寡糖分子量小、溶解性好,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所改善,在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诱人的... 卡拉胶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但因分子量过大而影响其溶解性和吸收性,从而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相对卡拉胶而言,卡拉胶寡糖分子量小、溶解性好,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所改善,在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卡拉胶寡糖的研究进展,涉及卡拉胶寡糖的制备方法、分离和分析方法、生物学活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卡拉胶寡糖 制备 分离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助介孔TiO_2/CoFe_2O_4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凯 底兰波 +1 位作者 张丽娟 张秀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9-83,共5页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磁分离光催化材料IL-TiO2/CoFe2O4。采用VSM、XRD、BET、TE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构和形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样品IL-TiO2/CoFe2O4在350℃...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可磁分离光催化材料IL-TiO2/CoFe2O4。采用VSM、XRD、BET、TEM表征样品的磁性能、结构和形貌。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样品IL-TiO2/CoFe2O4在350℃焙烧后具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125.7m2/g,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无离子液体辅助制备样品TiO2/CoFe2O4(46.1m2/g)的比表面积。在350℃焙烧温度下IL-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优于其它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是相同焙烧温度下TiO2/CoFe2O4光催化活性的6倍。IL-TiO2/CoFe2O4磁饱和强度为2.19×10-2 T,可在外磁场作用下实现催化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3次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磁性 离子液体 介孔复合材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雅军 温冬青 +2 位作者 赵彩虹 陈英杰 刘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个HNPCC家系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HNPCC的主要特点是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发病年龄较轻,预后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 目的分析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个HNPCC家系进行病例回顾及家系调查。结果HNPCC的主要特点是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发病年龄较轻,预后好于散发性大肠癌。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病理学 结肠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诊断 家系调查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的血管生成: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媛媛 吴海歌 姚子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3-1436,共4页
背景:组织工程产品移植后的血管生成对其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可提高组织工程产品移植的成功率,因而近几年这方面的研... 背景:组织工程产品移植后的血管生成对其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可提高组织工程产品移植的成功率,因而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总结国内外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为今后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应用临床提出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1995-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 products,natural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1998-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如胶原蛋白、壳聚糖等诱导血管生成的体外体内实验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较陈旧的文献。35篇可反映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献被纳入。结果与结论: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多由正常组织细胞外的高分子合成,本身包含许多生物信息,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信号,对细胞的黏附及维持具有优势。文章探讨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3种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在诱导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是天然材料在力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以天然支架材料为主要材料且具有诱导血管生成作用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壳聚糖 纤维蛋白 血管生成 天然材料 组织工程产品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开链片螺素—吡咯异喹啉羧酸乙酯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爱玲 韩闰 +3 位作者 张晓辉 胡皆汉 由业诚 李德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5-1339,共5页
Lamellarins isolated from oceanic mollusc are a kind of pyrrole hexacyclic alkaloids.Not only have lamellarins an interesting structural feature,but also exhibit a wide various of signific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The... Lamellarins isolated from oceanic mollusc are a kind of pyrrole hexacyclic alkaloids.Not only have lamellarins an interesting structural feature,but also exhibit a wide various of signific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The open-chain lamellarins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as lamellarin which shown potent cytotoxicity cytotoxic potential.ethyl 1-(3,4-dimethoxyphenyl)-8,9-dimethoxy-2-(2,4,5-trimethoxyphenyl)pyrroloisoquinoline-3-carboxylate as a new compound and an inter mediate for synthesis of lamellarin was prepared via acylation and esterification in one pot after reaction of 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isoquinoline and 2-bromo-1-(2,4,5-trimethoxyphenyl)ethanone.Th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IR,UV,NMR and MS measu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链片螺素 一锅法 合成 1-(3 4-二甲氧基苯基)-8 9-二甲氧基-2-(2 4 5-三甲氧基苯吡咯异喹啉-3-羧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Cu^(2+)诱导的不同时间的LDL体外氧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霞 刘庆平 +4 位作者 郑学仿 刘哲 王仁军 黄振宇 张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86-1389,共4页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关键致病因素。文章综合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ircular dichroism,CD)光谱研究了Cu2+诱导不同时间的LDL体外氧化过程。随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关键致病因素。文章综合运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ircular dichroism,CD)光谱研究了Cu2+诱导不同时间的LDL体外氧化过程。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生成的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量逐渐增加,其相对应的430nm处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加强,氧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氧化产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紫外吸收增强;表征氨基酸残基信息的特征荧光强度和同步荧光强度降低;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α-螺旋含量减少。实验结果表明,LDL氧化过程中Cu2+不仅诱导了氧化产物的生成,而且改变了apoB-100的构象进而导致了生色基团的微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圆二色(CD)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游离色氨酸对血红蛋白反应动力学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洪玉 史飞 +1 位作者 唐乾 郑学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9-1348,共10页
血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具有环状共轭结构,类似于叶绿素,可以吸收特定波长光,光会诱导铁卟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中发现,紫外区波长光照射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反应情况优于铁卟啉特征吸收波长(406 nm)光照射情况。无游离色氨酸(Trp)时... 血红蛋白活性中心铁卟啉具有环状共轭结构,类似于叶绿素,可以吸收特定波长光,光会诱导铁卟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研究中发现,紫外区波长光照射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反应情况优于铁卟啉特征吸收波长(406 nm)光照射情况。无游离色氨酸(Trp)时,266 nm激光激发后高铁血红蛋白(metHb)、脱氧血红蛋白(deoxy Hb)、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碳氧血红蛋白(HbCO)均被激发至各自相应的激发态,其Soret带谱峰衰减至基态的时间大致相同;加入游离Trp后,激发态Trp会转移能量到铁卟啉,在直接和间接光能量双重作用叠加下,激发态铁卟啉衰减时间发生变化。metHb、deoxy Hb和HbCO衰减时间明显延长,但对HbO_2影响相对较小。根据瞬态吸收光谱、动力学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综合分析可知,在加入游离Trp前后,4种形态血红蛋白在被入射光激发后,铁卟啉均反应至具有(或近似具有)一空位的铁六配位平面卟啉结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铁卟啉 激光诱导 色氨酸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