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林倩 陶逸萍 +3 位作者 石皓 王毓兴 童细焱 俞红女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40-447,共8页
目的:分析极光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预测上游靶基因,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AU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AURKA在结直... 目的:分析极光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预测上游靶基因,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AURK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AURKA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TargetScan数据库筛选靶向AURKA的miRNA;qPCR检测AURKA与其靶点miRNA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组化显示,在结直肠癌中AURK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水平(P<0.05),且与患者脉管侵袭、神经侵袭、Ki-67表达及TP53突变情况相关;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miR-490-3p可能是AURKA的上游靶基因,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负相关,miR-490-3p与脉管侵袭、TP53突变相关。结论:AURKA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且可能受miR-490-3p的调控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AURKA MI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_(165)对血管内皮细胞内Mg^(2+)浓度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洪炳哲 王丽萍 +4 位作者 李胜范 朴海南 高立建 李婉秋 曹平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VEGF_(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_i)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及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检测HUVECs的[Mg^(2+)]_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_(165)(VEGF_(165))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_i)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及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检测HUVECs的[Mg^(2+)]_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r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VEGF_(165)诱导的[Mg^(2+)]_i增加。但经磷脂酶C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增殖激活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VEGF_(165)诱导的[Mg^(2+)]_i增加。结论:VEGF_(165)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磷脂酶Cγ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和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_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磷脂酰3激酶 磷脂酶C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激活tyrosine kinase/PI3K/PLC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Mg^2+]i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洪炳哲 王丽萍 +5 位作者 高立建 谢同杰 朴海南 李婉秋 刘学田 李胜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和genistein)、3-磷脂酰肌醇激酶阻断剂(wortmannin和LY294002)、磷脂酶Cγ阻断剂(U73122)预处理,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磷脂酶Cγ阻断剂无活性的类似物(U7334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预处理,不能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bFGF通过酪氨酸激酶/3-磷脂酰肌醇激酶/磷脂酶Cγ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3-磷脂酰肌醇激酶 磷脂酶C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介导P38MAPK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MMP-9表达及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媛 谢海娟 +2 位作者 王毓兴 白鹰 俞红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6期4-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MAP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激活剂TPA诱导下SW480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P38MAPK蛋白的表达,zymography法检测MMP-9蛋白的分泌,利用Transwell实验... 目的研究MAP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激活剂TPA诱导下SW480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P38MAPK蛋白的表达,zymography法检测MMP-9蛋白的分泌,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随着TPA浓度的升高,细胞形态逐渐改变成针尖样;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TPA处理下P38磷酸化增加,MMP-9蛋白表达和分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并且肿瘤细胞侵袭能力随之增强;而通过预处理PKC抑制剂和P38抑制剂,可明显抑制TPA诱导的MMP-9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结论在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PKC激动剂TPA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调控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为阻止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研究提出多方位的作用靶点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9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C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因可能在肝脏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士胜 伦永志 李胜范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M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远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并发症是该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T2DM的报告指出,全球患糖尿病人数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已从198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M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远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并发症是该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T2DM的报告指出,全球患糖尿病人数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已从1985年的1亿上升到2000年的1.51亿人,预计201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2.21亿。在我国,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T2DM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T2DM的高发势头,必将对我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增加医疗支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脏 病因 世界卫生组织 人类健康 上升趋势 糖尿病人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p38MAPK通路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海娟 龙文清 +2 位作者 王毓兴 姜媛 俞红女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究ROS/p38MAPK通路对PKC诱导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12-O-十四烷基酚-13-乙酸酯(TPA)处理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且进行PKC抑制剂/ROS抑制剂/p38抑制剂干扰。通过Wester... 目的探究ROS/p38MAPK通路对PKC诱导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12-O-十四烷基酚-13-乙酸酯(TPA)处理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且进行PKC抑制剂/ROS抑制剂/p38抑制剂干扰。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p38/p-p38以及核内p65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ROS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细胞外分泌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TPA增加细胞内ROS的生成和p38的磷酸化,可诱导p65和MMP-9的表达上调;而预处理PKC抑制剂/ROS抑制剂/p38抑制剂能够阻断TPA诱导的ROS生成和p38磷酸化,下调核内p65蛋白的表达,进而使TPA诱导的SW480细胞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结论ROS介导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转录因子NF-κB,促进结直肠癌细胞MMP-9表达及侵袭发生;PKC诱导SW480细胞侵袭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结直肠癌转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细胞 活性氧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基质金属蛋白-9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对小鼠H22肝癌腹水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石皓 林倩 +3 位作者 王毓兴 许玲 郑洋 俞红女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腹腔注射对小鼠H22肝癌腹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昆明小鼠40只经腹腔注射H22细胞建立肝癌腹水瘤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顺铂组及纳米银低、中、高剂量组,连续12天腹腔注射给药,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重... 目的:研究纳米银腹腔注射对小鼠H22肝癌腹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昆明小鼠40只经腹腔注射H22细胞建立肝癌腹水瘤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顺铂组及纳米银低、中、高剂量组,连续12天腹腔注射给药,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及腹围,并观察腹水生成及生存情况。另选择健康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纳米银高剂量组进行药物安全性实验,连续12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记录小鼠体重及生存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纳米银组小鼠体重及腹围增加缓慢,生存期延长,纳米银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和腹围变化及生存期与顺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银高剂量组小鼠体重、生存期、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银可抑制肝癌腹水生成并延长腹水瘤小鼠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或可作为癌性腹水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腹水瘤 H22细胞 纳米银 小鼠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的非侵入性筛查
8
作者 武文博 王欣鹏 支宇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621-629,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CRC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尽管结肠镜检查目前是CRC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但侵入性检查和繁琐的肠道准备往往阻碍患者的参与,不利于其作为大...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CRC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检测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尽管结肠镜检查目前是CRC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但侵入性检查和繁琐的肠道准备往往阻碍患者的参与,不利于其作为大规模筛查技术推广使用。因此,选择非侵入性或微创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CRC非侵入性筛查中,通常使用粪便或血液样本。尽管肠黏液、尿液、唾液、呼吸气体等已经成为非侵入性筛查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新的研究方向,但相关研究较少且尚不成熟。影像学检查也是重要的CRC非侵入性筛查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CRC基于粪便、血液及尿液样本上的非侵入性筛查的不同检测方法和影像学检查CRC的一些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非侵入性 筛查 粪便 血液 尿液 影像学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防治大肠癌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阳 曹平安 +2 位作者 曹佃丽 马莉 李胜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1期136-137,共2页
大肠癌是世界第三大常见肿瘤,全球每年确诊约100万新发病例。同时大肠癌也是人类癌症第三位死因,每年有超过50000人死于大肠癌相关疾病[1].阿司匹林诞生于1899年,是一种历史悠久且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普通的解热镇痛药和抗风湿药。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大肠癌 防治 解热镇痛药 新发病例 相关疾病 抗风湿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纳米银体外对三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燕 秦社宣 +4 位作者 邵永珍 刘明开 周少华 郑丛龙 俞红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广谱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纳米银的杀菌作用,利用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检测及透射电镜探讨纳米银抑菌的作用机制。结果≥0.05μg/mL的纳米银对金... 目的探讨纳米银广谱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涂布法检测纳米银的杀菌作用,利用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检测及透射电镜探讨纳米银抑菌的作用机制。结果≥0.05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5μg/mL的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作用60、30、15和5min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纳米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具有高效、迅速及广谱的杀菌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纳米银的多靶位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广谱抗菌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ATM/ATR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佳 李胜范 郑丽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1683-1686,共4页
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是细胞应对基因毒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包括DNA修复、细胞周期阻滞(cell cycle ar-rest)、细胞凋亡等,真核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正确复制并被精确传到下一代,主要是由于细胞拥有一套有效的DNA损伤反应... 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是细胞应对基因毒压力所产生的反应,包括DNA修复、细胞周期阻滞(cell cycle ar-rest)、细胞凋亡等,真核生物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正确复制并被精确传到下一代,主要是由于细胞拥有一套有效的DNA损伤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反应 磷酸化 双链断裂 DNA ATM/ATR ATR
原文传递
重离子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胜范 山口明志 +2 位作者 王志军 孙佳 郑丽丽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0期2975-2981,共7页
放射线的能量能够杀死肿瘤细胞,在临床工作中,习惯用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来区分放射源,LET是指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一般分为高、低LET,低LET射线包括X线、γ线、电子线等,高LET射线包括中子、α粒子、重离子等。
关键词 重离子束 肿瘤细胞 放射线 离子射线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p38MAPK对肿瘤细胞ATM、ATR和p5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佳 王志军 +1 位作者 曹平安 李胜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8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p38MAPK对细胞周期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激酶ATM、ATR、P53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肺癌细胞株SPAC-1进行研究,分别使用紫外线(UV)刺激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38M... 目的研究p38MAPK对细胞周期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蛋白激酶ATM、ATR、P53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人类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肺癌细胞株SPAC-1进行研究,分别使用紫外线(UV)刺激和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38MAPK,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TM、ATR、P53蛋白磷酸化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细胞中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紫外线能上调ATM、ATR、p53和p38MAPK基因的表达,使用p38MAPK特异抑制剂SB203580能够使ATM、ATR和p53的表达降低。结论 P38MAPK可以调控ATM、ATR和p53的表达,ATM-Chk2信号通路和p38MAPK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细胞周期 肿瘤
原文传递
咖啡因在肿瘤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莉 曹平安 +2 位作者 陈阳 曹佃丽 李胜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0期109-111,共3页
咖啡因(caffeine)是从茶叶、咖啡果、可可中提炼出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兴奋解乏之功效。近年来,咖啡因能防治肿瘤的作用引起关注,如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将为防治肿瘤带来新的希望。在此介绍近年来咖... 咖啡因(caffeine)是从茶叶、咖啡果、可可中提炼出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兴奋解乏之功效。近年来,咖啡因能防治肿瘤的作用引起关注,如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明确,临床效果进一步验证,将为防治肿瘤带来新的希望。在此介绍近年来咖啡因用于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防治 咖啡因 临床效果 生物碱 治疗方
原文传递
自噬及其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玲 俞红女 白鹰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7,164,共5页
自噬是高度保守的依赖溶酶体的细胞内物质分解途径,是维持细胞自稳的主要机制,并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自噬现象广泛存在,并能维持组织的内环境稳定,参与调节细胞分化。近年研究发现调节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助于治疗多发性硬化,... 自噬是高度保守的依赖溶酶体的细胞内物质分解途径,是维持细胞自稳的主要机制,并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自噬现象广泛存在,并能维持组织的内环境稳定,参与调节细胞分化。近年研究发现调节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助于治疗多发性硬化,其对应激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错误折叠并沉积的蛋白及衰老受损细胞器的清除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可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但过度自噬也可促进神经细胞的死亡,因此研究自噬在多发性硬化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调节作用,可作为防治多发性硬化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多发性硬化 MTOR AMPK TLR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高磷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峻岭 李丽华 +2 位作者 李胜范 刘明开 姜盛花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体外培养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主动脉VSMC进行体外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磷浓度为1.4mmol/L,n=6)、高磷组(磷浓度为2.4mmol/L,n=6)和高磷+BMP7(200μg/L)组(n=6)...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体外培养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主动脉VSMC进行体外实验,分为3组:正常组(磷浓度为1.4mmol/L,n=6)、高磷组(磷浓度为2.4mmol/L,n=6)和高磷+BMP7(200μg/L)组(n=6),分别培养3、6、9d。应用甲σ酚肽络合酮法检测不同时间细胞内的钙含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培养骨钙素含量,ELISA检测不同时间的核结合因子α1(Cbfα1)与DNA结合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高磷+BMP7组比较,高磷组VSMC钙含量、上清液骨钙素含量[(14.62±2.93)比(2.83±0.64)、(9.36±1.37)μg/g蛋白]、Cbfα1活性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高磷组比较,高磷+BMP7组的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多(P<0.05)。结论高磷可直接刺激大鼠VSMC的钙沉积和增加骨钙素,其作用可能与高磷上调Cbfα1表达有关;BMP7可抑制大鼠VSMC的钙沉积和骨钙素产生,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bfα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磷 血管钙化 核心结合因子Α1
原文传递
茶多酚在大肠癌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曹佃丽 曹平安 +2 位作者 马莉 陈阳 李胜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0期111-113,共3页
正常细胞在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持续刺激下转化为肿瘤细胞。然而,天然化学预防剂,如茶多酚(teaplyphenols,TP)可以延缓这一过程。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组织中,TP的主要活性成分表... 正常细胞在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持续刺激下转化为肿瘤细胞。然而,天然化学预防剂,如茶多酚(teaplyphenols,TP)可以延缓这一过程。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大肠癌组织中,TP的主要活性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CJCG]主要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生长因子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TP在大肠癌防治中的应用及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简单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组织 茶多酚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防治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信号通路 化学预防剂 抗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与结肠癌侵袭性的关系
18
作者 郑丽丽 李胜范 孙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9期2663-2665,共3页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浸润和转移是结肠癌重要的生物学特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其中肝转移是结肠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结肠癌 PAI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侵袭性
原文传递
槐耳浸膏通过调控ROS抑制结直肠癌细胞MMP-9表达及侵袭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海娟 王毓兴 +2 位作者 张丽君 龙文清 俞红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槐耳浸膏对结直肠癌细胞活性氧(ROS)的调控作用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KC激动剂佛波酯(TPA)处理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TPA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槐耳浸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 目的:探讨槐耳浸膏对结直肠癌细胞活性氧(ROS)的调控作用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KC激动剂佛波酯(TPA)处理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TPA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槐耳浸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核内p50、p65蛋白表达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细胞外分泌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OS含量;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TPA诱导下SW480细胞由上皮样转变为间叶样细胞形态,可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槐耳浸膏浓度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可阻断TPA诱导的ROS生成,下调核内p50和p65蛋白表达;抑制MMP-9蛋白表达和细胞外MMP-9分泌能力,且可抑制TPA诱导的细胞侵袭能力。结论:槐耳浸膏通过调控ROS/NF-κB信号通路抑制MMP-9的表达,阻断了TPA诱导的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槐耳浸膏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活性氧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