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向杰 金晓洁 许青宗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7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内科中突发昏迷患者的病发原因、诊断方式以及早期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来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00例突发昏迷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发原因和早期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指...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内科中突发昏迷患者的病发原因、诊断方式以及早期处理措施。方法收集来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00例突发昏迷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病发原因和早期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为临床治疗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作指导。结果300例昏迷患者中,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最为多见(如脑梗死、脑出血、TIA、癫痫等),共106例,占35.3%;糖尿病并发症(如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共59例,占19.7%;肺源性脑病共38例;中毒性脑病(如一氧化碳、有机磷、安定类药物等中毒)共26例;机体发生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代谢性脑病共24例;酒精代谢异常导致中毒性脑病共16例;严重低钠血症共14例;肝性脑病共7例;尿毒症并发脑病共5例;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如溺水,电击伤,自缢等)共5例。经过抢救,90.7%的患者恢复健康。结论送至急诊内的昏迷患者往往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各多种疾病及机体损伤,给临床上的准确诊断与治疗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接诊医师通过对病因的正确诊断,再施以有效的治疗方式,将保持患者心肺功能的正常运转作为临床抢救的首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昏迷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2
作者 安鹏夷 刘栩晗 +2 位作者 杨柳 顾宫 杨初蔚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count ratio,RPR)与脓毒症(sepsi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诊断脓毒症的20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90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RPR与脓毒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应用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P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RP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共有857例患者发生死亡,总病死率为41.1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RPR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SOFA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PR [HR=1.191(95%CI:1.160~1.224)]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RPR≥0.142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0.966。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RPR≥0.142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其中位生存天数为9.365(95%CI:8.354~10.375)天。结论 RPR是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PR≥0.142是判断预后的最佳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相关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栾苗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3月至8月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凭经验进行分诊,研究组应用优...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3月至8月收治的47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凭经验进行分诊,研究组应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分诊时间及急救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为(1.86±0.22)min、急救时间为(24.39±5.4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26±1.01)、(27.62±6.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成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 急性胸痛 满意度 急救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护理模式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 目的探究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护理模式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JCI标准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及临床护理不良时间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46(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37(74.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心理状况、生理状况)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生理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JCI标准的急诊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过程中,可明显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CI标准 急诊护理 常规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QM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QM急诊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后临床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急诊治疗效率、强求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急诊治疗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81.82%,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25.93%,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vs.70.37%,P<0.05)。结论基于TQM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QM急诊护理 常规护理 严重创伤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其中,对... 目的探究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信行理论急诊护理措施,评估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临床急诊效率(分诊时间、转诊时间)情况及临床急诊护理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急诊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急诊效率,而且能更好地改善病情,让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知信行理论 急诊护理 急诊效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探讨
7
作者 张帅 牛慧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1月一2020年1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的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1月一2020年1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的奇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干预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于预前,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4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骨折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护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力鹏 梁滨 许青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PCI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脑血管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PCI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替格瑞洛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术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更好地改善行PCI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并减轻其抑制,有利于术后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还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等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力鹏 梁滨 +1 位作者 徐宝华 许青宗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钠肽(BNP)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钠肽(BNP)等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新活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MDA、CK-MB、c Tn I)、血流动力学指标、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χ~2=4.406,P=0.036);2组血清MDA、CK-MB、c Tn I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t=6.192、7.807、5.094,P均=0.000);2组LVEF、FPV、SV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并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显著(t=5.260、5.830、6.216,P均=0.000);2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并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8.157,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磷酸肌酸联合新活素治疗对于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NP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磷酸肌酸 新活素 血流动力学 B型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对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锋 樊哲 于圣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3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将运用开腹修补术治疗的67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运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7例患者归为... 目的探究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将运用开腹修补术治疗的67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运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7例患者归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7%(P<0.05);术中,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9%,低于对照组的13.43%(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老年胃溃疡 胃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瑞锋 安海民 +1 位作者 赵宏升 潘吉勇 《癌症进展》 2019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直肠癌属于肠道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外科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现阶段,临床对直肠癌的治疗不仅仅要求根治肿瘤病灶,还要求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排便、控便及性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超低位直肠癌的解剖位置较为复杂,因... 直肠癌属于肠道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外科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现阶段,临床对直肠癌的治疗不仅仅要求根治肿瘤病灶,还要求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的排便、控便及性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超低位直肠癌的解剖位置较为复杂,因而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弊端,不仅降低了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度,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本文主要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具体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超低位直肠癌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力鹏 姜一农 许青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洛地平缓...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0,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D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分别为(8.31±1.41)、(10.50±1.21)、(8.51±2.03)、(10.62±2.11)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9.85±1.56)、(12.09±2.08)、(10.56±1.84)、(12.48±1.8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能有效下调高血压,并控制血压变异性,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非洛地平缓释片 卡托普利 血压变异性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勇 朱建国 王毅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107-109,共3页
目的对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轻中度脑积水组(42例)及重度脑积水组(18例),对所有患者行脑室... 目的对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轻中度脑积水组(42例)及重度脑积水组(18例),对所有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2例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24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5.2%;18例重度轻脑积水组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55.6%,两组总有效率为83.3%。组间比较轻中度脑积水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度脑积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脑积水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GCS评分显著增高,V/BP值及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重度脑积水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则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轻中度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效果较重度脑积水患者更佳,因此临床上对脑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应及早发现并予以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脑外伤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肾损害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袁彤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时对其肾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单独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患者42例(甘露醇组),单纯采用甘油果糖... 目的探讨在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时对其肾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单独采用甘露醇脱水治疗的患者42例(甘露醇组),单纯采用甘油果糖脱水治疗的患者45例(甘油果糖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脱水患者43例(联合组),对比三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结果甘露醇组患者用药2周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比例16.67%(7/42),查尿素氮为(24.29±6.17)mmol/L,肌酐为(228.84±30.77)μmo I/L,甘油果糖组出现肾功能损害比例4.44%(2/45),查尿素氮为(14.38±4.71)mmol/L,肌酐为(160.12±29.45)μmo I/L,联合组肾功能损害比例4.65%(2/43),查尿素氮为(15.19±5.54)mmol/L,肌酐为(170.63±32.84)μmo I/L。发现甘露醇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受损患者平均尿素氮以及平均肌酐均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脱水效果确切,且用药相对安全,能够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甘油果糖 急性脑血管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继锋 霍楠楠 单显民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期52-53,71,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共计98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共计98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采用血管显微手术,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采用血管显微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痊愈情况,较对照组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显微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方法,该方案效果显著,但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彤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期145-146,149,共3页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间在该科经确诊的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患者102例,经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梗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9月—2013年9月间在该科经确诊的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患者102例,经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钾、镁浓度分别为(3.25±0.61)mmol/L、(0.75±0.13)mmol/L,对照组分别为(3.31±0.59)mmol/L、(0.76±0.15)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血清钾、血清镁分别为(4.45±0.26)mmol/L、(1.15±0.22)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53)mmol/L、(0.89±0.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22%、6%;而对照组分别为55%、25%,观察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病人常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明显提高其血清钾镁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彤 朱建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7期26-26,28,共2页
低血糖通常是指人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而引起脑细胞缺糖的诸多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及中枢系统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过低,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器质性损害,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死亡[1].... 低血糖通常是指人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而引起脑细胞缺糖的诸多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及中枢系统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过低,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器质性损害,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死亡[1].低血糖起病急剧,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可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昏迷.低血糖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因此短时间内的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对低血糖的诊断与治疗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海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5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救治体会 病情发展 急诊内科 抢救措施 AOPP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继锋 霍楠楠 单显民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开颅夹闭组36例和介入组36例,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GOS)预后的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进...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医院收治的72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开颅夹闭组36例和介入组36例,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GOS)预后的评分以及术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复发率方面,开颅组为2.78%,介入组为19.44%,经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术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开颅手术的复发率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夹闭 颅内前循环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5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6例,心脏改变3例,中枢性高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7例,肺部感染12例,心脏改变5例,中枢性高热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0%,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健康总体自评(GH)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内科保守治疗方式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方法在临床进行推广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