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导—教—讨”一体化的医学本科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模式探索——以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例
1
作者 王亚辰 朴花 +1 位作者 邹伟 刘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医学本科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改革神经病学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本科留学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具有引导、教学、探... 医学本科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改革神经病学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本科留学生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干细胞移植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具有引导、教学、探讨一体化的优势。依托该基地,探讨“导—教—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留学生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医学本科留学生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教—讨”一体化 医学生 本科留学生 神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伦理问题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佳一 李颖 刘晶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6期6-10,共5页
干细胞研究作为新兴科学技术,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干细胞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及临床试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何使医学为人类服务而不伤害人类已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题。由于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人类道德、研... 干细胞研究作为新兴科学技术,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近年来,我国在干细胞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及临床试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何使医学为人类服务而不伤害人类已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难题。由于干细胞临床研究涉及人类道德、研究者利益以及受试者安全等,成为了伦理研究争议的焦点。当科技进步与伦理原则相违背时,科技活动的开展仍要坚持遵守正确的伦理规范。因此,中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应在伦理学指导下开展,充分尊重和保护受试者,结合中国国情保证干细胞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的合理性,实现科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临床研究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警 李忠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3-668,共6页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总体患病率为26%~42%^([1]),给许多患者带来身体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DLBP是由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内素乱逐步演变而来的^([2]),其中IVD退变是DLBP的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总体患病率为26%~42%^([1]),给许多患者带来身体上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DLBP是由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内素乱逐步演变而来的^([2]),其中IVD退变是DLBP的关键病理过程。IVD是由外周的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脊柱外科 干细胞治疗 纤维环 双重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生态圈”医学生培养模式实践新探究——基于“高校—医院—新型研发机构”的“双创”教育新模式
4
作者 孙诏楷 朴花 +1 位作者 邹伟 刘晶 《科教文汇》 2025年第7期78-82,共5页
时代呼唤具有技术整合力、跨学科学习力、强研究能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终身学习观念的医学生。然而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与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并不高度同频契合,培养医学生的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极具挑战性... 时代呼唤具有技术整合力、跨学科学习力、强研究能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终身学习观念的医学生。然而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与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并不高度同频契合,培养医学生的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涉及如何将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方式融入医学教育和研究,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未来医学发展需求的医学创新人才。为此,该文以“高校—医院—新型研发机构”为依托,从创新医学生培养模式出发,紧贴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实际需求,构建了全方位沉浸式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在“双创生态圈”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有效地培养了德才兼备的医学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教育 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健康时代下“五位一体”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析
5
作者 徐煜 朴花 +2 位作者 刁云鹏 邹伟 刘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前中西医结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及中西医融通不够等问题凸显,提示传统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大健康时代对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渴求。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天然跨界融通属性,具备产学研一体化和领跑优势,加上本机构在中... 目前中西医结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及中西医融通不够等问题凸显,提示传统模式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大健康时代对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的渴求。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天然跨界融通属性,具备产学研一体化和领跑优势,加上本机构在中医药特色研究上的积累,有望在优秀甚或卓越的复合型人才成长过程中担起关键的支撑重任。依托本新型研发机构,基于立德树人、学以致用、教书育人、做事育人、创新产出理念形成的“德-学-教-研-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的认知发生跃迁,促进了德行向好、善于学习与思考、做事有深度、具有产品思维、中国特色鲜明的“新”研究生产生,为大健康时代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 五位一体 大健康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环境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复制性衰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旬会 魏文娟 +2 位作者 关心 邹伟 刘晶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能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细胞一样,MSCs在长期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出现迁徙...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能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细胞一样,MSCs在长期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出现迁徙能力减弱、增殖速度减慢和分化潜能下降等干性减退的现象,这极大地阻碍了MSCs的应用。目前公认的引起MSCs复制性衰老的因素之一就是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新近研究显示,外源性给药、氧浓度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构建等最新技术都可以通过模拟或者调控微环境来改善干细胞的行为,延缓干细胞复制性衰老。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SCs复制性衰老特征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保持MSCs干性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未来MSCs制剂大规模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复制性衰老 微环境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及相关临床试验难点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0-1978,共9页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免疫调节 损伤修复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新冠病毒嗜神经性致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 被引量:1
8
作者 姚金艳 关心 +2 位作者 魏文娟 邹伟 刘晶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7期427-431,共5页
临床研究发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这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嗜神经性,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症状。细胞因子风暴可损伤血管且加剧急、慢性神经炎症反应。本文主要针... 临床研究发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及功能紊乱,这表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嗜神经性,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症状。细胞因子风暴可损伤血管且加剧急、慢性神经炎症反应。本文主要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嗜神经性探讨其致病机制及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未来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改善患者神经系统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神经系统 嗜神经性 细胞因子风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琪文 陈鑫 李忠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8-1144,共7页
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影响受损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及神经功能。其中神经功能受损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包... 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影响受损部位以下的感觉、运动及神经功能。其中神经功能受损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但存在手术治疗无法完全修复神经损伤、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康复训练周期长等不足。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通过置入电极在脊髓或其周围神经系统中传递电信号的治疗方法,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起到改善感觉与运动功能、排尿与肠道功能等作用。但SCS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刺激参数、明确长期效果与识别最佳应用群体。为此,笔者就SC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刺激疗法 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立志 刘路宽 刘晶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3-1030,共8页
外泌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直径介于30-150 nm的一种膜性纳米囊泡,参与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递。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多种生物功能并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蛋白质、RNA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转移及多种疾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 外泌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直径介于30-150 nm的一种膜性纳米囊泡,参与细胞间生物信号的传递。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多种生物功能并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蛋白质、RNA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转移及多种疾病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节,被认为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载体,因此发展简单、高效、经济的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技术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目前,利用外泌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特性已开发出多种分离外泌体的技术,但仍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临床级外泌体的分离方法,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另外,对分离出的外泌体的特征、纯度和数量的鉴定是判断外泌体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分离与纯化技术以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分离技术的机制、性能、挑战和前景以及外泌体的鉴定方法,以期为外泌体的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人工抗体 分离纯化 鉴定
原文传递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肺部炎性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韬然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05-3914,共10页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指一种将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的样品从制备、反应到分离检测等多种操作单元高度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由网络状微通道构成,可以通过流体操控整个系统。相比构建模型的传统方法,具有便携性、高通量、可模拟在体微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指一种将生物、化学等诸多领域的样品从制备、反应到分离检测等多种操作单元高度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技术,由网络状微通道构成,可以通过流体操控整个系统。相比构建模型的传统方法,具有便携性、高通量、可模拟在体微环境等优势,在研究疾病的诊断、发病机理研究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肺部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通常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引起。早期肺炎常缺乏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且症状多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快,难以诊断。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已经逐渐用于肺部炎性疾病的研究中。尤其是可以再现人肺泡毛细血管界面(即活肺的基本功能单元)的关键结构、功能和机械性质的"芯片肺"模型的应用,很好地在体外呈现了肺泡-毛细血管界面模型的生理相关性。相比细胞和动物模型,这种多功能微实验平台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文中针对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肺部炎性疾病研究和诊断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肺部炎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芯片肺 肺炎 肺部疾病 炎性疾病 新冠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