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程远之 周洪彬 +4 位作者 虞财华 张佩发 路则庆 汪以真 王腾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75-258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7.14±0.30)kg]相近的30日龄断奶仔猪16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7.14±0.30)kg]相近的30日龄断奶仔猪162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磷酸型酸化剂和0.2%乳酸型酸化剂。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磷酸型酸化剂组和乳酸型酸化剂组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6.75%和11.69%(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67%和13.07%(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3.40%和1.36%(P>0.05)。2)与对照组相比,乳酸型酸化剂组断奶仔猪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乳酸型酸化剂组断奶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磷酸型酸化剂组(P<0.05);乳酸型酸化剂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相对表达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磷酸型酸化剂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2%磷酸型酸化剂和0.2%乳酸型酸化剂均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且具有提高仔猪生长性能的趋势,其中乳酸型酸化剂效果优于磷酸型酸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剂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免疫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苏维发 周洪彬 +4 位作者 蒋登湖 刘鑫 汪以真 王新霞 路则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55-2567,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CO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7.00±1.55)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22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寡糖(CO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37.00±1.55)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猪22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OS组饲喂添加30 mg/kg COS的基础饲粮,低能低蛋白质+COS组饲喂添加30 mg/kg COS的低能低蛋白质饲粮(粗蛋白质含量降低1个百分点,消化能降低0.21 MJ/kg)。试验期9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OS组生长育肥猪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COS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和部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低能低蛋白质+COS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同样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COS组生长育肥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COS组生长育肥猪肝脏中相关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p 53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COS组生长育肥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提高(P<0.05),低能低蛋白质+COS组生长育肥猪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同时,COS组和低能低蛋白质+COS组生长育肥猪血清补体4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COS组生长育肥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基础饲粮添加30 mg/kg COS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及改善肠道黏膜形态,进而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并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2
3
作者 周洪彬 魏景坤 +2 位作者 刘洋 王月 徐良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87-3895,共9页
本试验通过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504羽(公母混合),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 本试验通过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来源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504羽(公母混合),随机分为6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分别为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G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抗生素(恩拉霉素),添加量为5 mg/kg;植物精油组[EO1组(有效成分为百里香酚,有效含量为1.7%)、EO2组(有效成分为香芹酚与肉桂醛,有效含量分别为5%、3%)、EO3组(有效成分为肉桂醛与百里香酚,有效含量均为10%)、EO4组(有效成分为百里香酚与香芹酚,有效含量均为25%],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种来源的植物精油,根据推荐剂量确定添加量分别为150、100、100和20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G组、EO3组和EO4组平均日增重与体重均显著升高(P<0.05),而各组间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CK组相比,AG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AG组、EO3组和EO4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与CK组相比,AG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与CK组相比,EO3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AG组、EO1组、EO2组和EO4组隐窝深度均较CK组显著降低(P<0.05);AG组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较CK组显著升高(P<0.05)。综上,饲粮添加植物精油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EO3组效果最佳,接近抗生素饲喂效果,可以纳入抗生素替代物方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肉仔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肠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肉鸡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洪彬 付杰 +2 位作者 关忠磊 黄向韵 路则庆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32,共7页
禽类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对光照变化异常敏感。在集约化生产中光照已成为影响肉鸡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会给肉鸡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光照颜色、光照强度、光照周期和光照多... 禽类具有发达的视觉系统,对光照变化异常敏感。在集约化生产中光照已成为影响肉鸡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不合理的光照制度会给肉鸡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光照颜色、光照强度、光照周期和光照多因子参数对肉鸡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影响,为现代化肉鸡生产中合理利用光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光色 光强 光周期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颗粒品质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洪彬 贺兵 +3 位作者 魏建平 韩行开 李中辉 赵德崇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6年第2期46-49,共4页
饲料经制粒后,可提升饲料的消化率,改善畜禽增重和料肉比。颗粒品质会影响颗粒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发挥。经参阅国内、外影响饲料颗粒品质的研究,并结合一些现场数据和经验来讨论如何提升饲料颗粒品质。
关键词 颗粒饲料 颗粒耐久性指数 调质 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游离棉酚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慧玲 李永刚 张志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6年第5期69-70,共2页
试验选择10个批次的脱酚棉籽蛋白和3个不同品种的肉仔鸡配合饲料样品,分别制备成通过2.8mm孔筛和1.4mm孔筛的试样,然后按GB/T 13086—1991方法测定其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旨在探讨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游离棉酚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提高检测数... 试验选择10个批次的脱酚棉籽蛋白和3个不同品种的肉仔鸡配合饲料样品,分别制备成通过2.8mm孔筛和1.4mm孔筛的试样,然后按GB/T 13086—1991方法测定其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旨在探讨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游离棉酚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对于不同批次、品种的样品,过1.4mm孔筛的饲料样品测得游离棉酚含量极显著高于过2.8mm孔筛样品。可见,粉碎粒度对GB/T13086—1991法测定游离棉酚含量的结果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粉碎粒度 游离棉酚 检测数据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次氯酸分子水改善养殖水质和鸡舍有害气体的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魏建平 朱秋华 +2 位作者 王璐璐 关忠磊 王亮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2,35,共5页
为改善养殖场长期水质污染、鸡舍空气氨气超标、影响种鸡和肉鸡生产性能的问题开展本试验。试验选择不同于传统饮水消毒模式,在养殖场水源头安装次氯酸发生器,用于生产不同于传统化学消毒液,具有特殊生物杀菌机理的微酸性次氯酸分子水... 为改善养殖场长期水质污染、鸡舍空气氨气超标、影响种鸡和肉鸡生产性能的问题开展本试验。试验选择不同于传统饮水消毒模式,在养殖场水源头安装次氯酸发生器,用于生产不同于传统化学消毒液,具有特殊生物杀菌机理的微酸性次氯酸分子水。通过5 mg/L次氯酸对肉鸡5周、种鸡10周的饮水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跟踪检测结果显示,通过5 mg/L次氯酸饮水,改善了养殖场水质污染的现状,饮水次氯酸的养殖场空气中氨气含量降低50%。检测饮水次氯酸的种鸡、肉鸡、SPF鸡的粪便,代表正常肠道菌群的乳酸球菌的含量正常不受影响,有害大肠杆菌的数量降低,鸡粪中氨氮含量降低,水分降低29%。次氯酸安装在水源处从管道源头控制水质污染,1 d消毒效果可以持续期3 d。本试验突破了种鸡和肉鸡不能长期饮水消毒的关键技术问题,次氯酸饮水消毒彻底改善了养殖场饮水质量,对提高鸡的生产性能,解决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次氯酸分子水 饮水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许晏维 袁建敏 +1 位作者 周洪彬 许玲玲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5-198,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收集5家饲料厂的新玉米样(共计30个)、陈玉米样(共计20个)以及用新玉米和陈玉米搭配而加工的配合饲料样(共计158个),测定玉米、配合饲料制粒前、制粒后RS含量。结果表明:新玉米...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新玉米对饲料中抗性淀粉(RS)含量的影响。收集5家饲料厂的新玉米样(共计30个)、陈玉米样(共计20个)以及用新玉米和陈玉米搭配而加工的配合饲料样(共计158个),测定玉米、配合饲料制粒前、制粒后RS含量。结果表明:新玉米中RS含量为1.10%~3.03%,平均含量为2.33%;陈玉米中RS含量为0.74%~3.48%,平均含量为2.28%;制粒前饲料中RS含量为0.58%~1.64%,平均含量为1.07%,制粒后饲料中RS含量为0.5%~1.21%,平均含量为0.78%,低于制粒前含量(P<0.05)。由此可见,使用新玉米不会导致饲料中RS含量升高,而制粒会显著降低饲料中RS含量,新玉米以及使用新玉米生产的饲料中抗性淀粉整体水平较低,与新玉米对畜禽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新玉米 饲料 家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家禽养殖场整体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丁岚峰 照那木拉 +1 位作者 刘长军 魏建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第7期71-76,共6页
次氯酸水是一种弱酸性强氧化剂,可以与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反应,破坏它们的结构,对微生物造成致死性伤害。仿照嗜中性白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时释放次氯酸免疫因子的工作原理而研发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是由次氯酸分子与六... 次氯酸水是一种弱酸性强氧化剂,可以与多种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等反应,破坏它们的结构,对微生物造成致死性伤害。仿照嗜中性白细胞杀灭病原微生物时释放次氯酸免疫因子的工作原理而研发的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是由次氯酸分子与六环分子水组成的小水分子团,能迅速杀灭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和芽孢。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因无毒无害、生物安全和绿色环保的特性,适于对规模化家禽养殖场饮水管道中的生物膜、饮水、工具和种蛋的清洗消毒以及环境的喷雾消毒,应用后能提高家禽的免疫机能,有益于家禽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笔者总结近十年微酸性次氯酸水的实际研究成果,为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在规模化家禽养殖场整体清洁与消毒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解微酸性次氯酸水 消毒剂 家禽养殖场 整体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报告
10
作者 贺兵 《吉林畜牧兽医》 2014年第12期17-18,共2页
维生素D通过调节钙、磷吸收维持动物机体正常功能.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维生素D3来满足畜禽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3吸收入机体后,首先在肝脏中转化成25-羟基钙化醇(25-OH-D3)然后到达肾脏被羟化成激素形式的代谢物1,25-(OH) 2-D3实... 维生素D通过调节钙、磷吸收维持动物机体正常功能.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维生素D3来满足畜禽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3吸收入机体后,首先在肝脏中转化成25-羟基钙化醇(25-OH-D3)然后到达肾脏被羟化成激素形式的代谢物1,25-(OH) 2-D3实现维生素D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认为Hy.D(25-OH-D3)不受肠道胆酸分泌和脂肪的影响,比维生素D3更易吸收;而且可避免维生素D3在肝脏中的转化损失.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Hy.D(25-OH-D3)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生产性能 试验报告 性能影响 饲料转化效率 维生素D3 生物学功能 动物机体 养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