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循环工质对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荧光
蔡东旭
+5 位作者
梁勇
张帅
冷绪林
陈伟
龚文政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135,共11页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在相同工况下对单级联合循环(CC)、串联联合循环(CCC)和并联联合循环(PCC)3种常见的LNG冷能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选择不同工质时系统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了有无直接膨胀过程对工质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CC、CCC和PCC系统的最优工质分别为CH_(2)F_(2)、C_(2)H_(6)+C_(3)H_(8)和C_(2)H_(4)+C_(3)H_(8)。选择最优工质情况下,CCC系统通过对LNG冷能的有效分段利用,减少了系统内的不可逆[火用]损失,所以性能相对最优,其热效率相比CC和PCC系统分别提升了54.8%和35.4%,且所需换热面积并未显著增加。有无直接膨胀不影响系统内工质选择,但无直接膨胀会导致最大系统净输出功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遗传算法优化
朗肯循环
工质选择
系统性能对比
直接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蔡东旭
王荧光
+1 位作者
刘豪爽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32,共11页
针对常见的三级串联朗肯循环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系统未能有效地利用工质冷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联合循环(MS-3CC)系统。通过加入多股流换热器,该系统多级利用了LNG和系统内循环工质冷量,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
针对常见的三级串联朗肯循环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系统未能有效地利用工质冷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联合循环(MS-3CC)系统。通过加入多股流换热器,该系统多级利用了LNG和系统内循环工质冷量,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提升了系统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当天然气(NG)排气压力为5.5 MPa、系统内各级循环工质均选取丙烷时,MS-3CC系统的最大净输出功为6027 kW,相比三级串并联合循环(P-3CC)系统和单级联合循环(SCC)系统分别提高了5.4%和80.3%,而其年净收益则分别提高了16.9%和68.0%。比较了64种工质组合,发现采用CH_(2)F_(2)+CH_(2)F_(2)+C_(3)H_(8)时MS-3CC系统的净输出功最高。MS-3CC系统的提出为实际工业中更为有效地多级利用LNG冷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三级朗肯循环
多股流换热
经济性分析
工质选择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CL模式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一卉
高英皓
武锦涛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6期59-64,共6页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与安全系采用CCL(Cross-Course Learning)模式,设计了贯穿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学习方案。文章以圆柱绕流和曲面叶片流场为例,介绍了空间实体建模、计算流体力学、激光测量实验方法相结合的CCL方案。该方案在原有工...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与安全系采用CCL(Cross-Course Learning)模式,设计了贯穿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学习方案。文章以圆柱绕流和曲面叶片流场为例,介绍了空间实体建模、计算流体力学、激光测量实验方法相结合的CCL方案。该方案在原有工程流体力学、微积分、工程制图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拓展,针对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相应的训练与考核环节,以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课程学习
目标导向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流动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4
作者
薄紫一
夏良志
+1 位作者
王浩南
董瑞庭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为实现1,3-丙二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连续化生产,研发一种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从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两个方面对设备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由0.007增至0.028 m/s,4种固含率工况下,气含率均呈线性增加,增大...
为实现1,3-丙二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连续化生产,研发一种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从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两个方面对设备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由0.007增至0.028 m/s,4种固含率工况下,气含率均呈线性增加,增大固相浓度会降低同等操作条件下升液管的气含率,并增大流型转变气速。压力对气含率和流型转变气速影响较小,因压力引起的气泡特性变化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三欧拉法及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环流浆态床的数值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气含率偏差8.9%,流型转变气速偏差5.0%。模拟结果表明,在表观气速0.007~0.028 m/s范围内,增大固相浓度会降低同等操作条件下降液管中液相循环速率,压力对液相循环速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浆态床
1
3-丙二胺
三欧拉法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工质对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荧光
蔡东旭
梁勇
张帅
冷绪林
陈伟
龚文政
胡大鹏
机构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系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135,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704602)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DTXNY2022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UT22LAB604)。
文摘
朗肯循环可将液化天然气(LNG)冷量[火用]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冷能回收利用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将LNG冷能发电系统内最低压力设置为高于常压,探究了循环工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7种常用工质作为备选,以系统净输出功最大为目标函数,在相同工况下对单级联合循环(CC)、串联联合循环(CCC)和并联联合循环(PCC)3种常见的LNG冷能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选择不同工质时系统性能的差异及其原因,探究了有无直接膨胀过程对工质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CC、CCC和PCC系统的最优工质分别为CH_(2)F_(2)、C_(2)H_(6)+C_(3)H_(8)和C_(2)H_(4)+C_(3)H_(8)。选择最优工质情况下,CCC系统通过对LNG冷能的有效分段利用,减少了系统内的不可逆[火用]损失,所以性能相对最优,其热效率相比CC和PCC系统分别提升了54.8%和35.4%,且所需换热面积并未显著增加。有无直接膨胀不影响系统内工质选择,但无直接膨胀会导致最大系统净输出功略有降低。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遗传算法优化
朗肯循环
工质选择
系统性能对比
直接膨胀
Keywords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Rankine cycle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system performance comparison
direct expansion
分类号
TE0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TM619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2
作者
蔡东旭
王荧光
刘豪爽
胡大鹏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系
国家管网集团工程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
化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13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7046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DUT22LAB604)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DTXNY202202)。
文摘
针对常见的三级串联朗肯循环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系统未能有效地利用工质冷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联合循环(MS-3CC)系统。通过加入多股流换热器,该系统多级利用了LNG和系统内循环工质冷量,有效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提升了系统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当天然气(NG)排气压力为5.5 MPa、系统内各级循环工质均选取丙烷时,MS-3CC系统的最大净输出功为6027 kW,相比三级串并联合循环(P-3CC)系统和单级联合循环(SCC)系统分别提高了5.4%和80.3%,而其年净收益则分别提高了16.9%和68.0%。比较了64种工质组合,发现采用CH_(2)F_(2)+CH_(2)F_(2)+C_(3)H_(8)时MS-3CC系统的净输出功最高。MS-3CC系统的提出为实际工业中更为有效地多级利用LNG冷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LNG冷能发电
三级朗肯循环
多股流换热
经济性分析
工质选择
遗传算法
Keywords
LNG cold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three-stage Rankine cycle
multi-stream heat exchange
economic analysis
working fluid selection
genetic algorithm
分类号
TE0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TK513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CL模式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一卉
高英皓
武锦涛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系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教学
系
出处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6期59-64,共6页
基金
2018—2019年度国家质量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文摘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与安全系采用CCL(Cross-Course Learning)模式,设计了贯穿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学习方案。文章以圆柱绕流和曲面叶片流场为例,介绍了空间实体建模、计算流体力学、激光测量实验方法相结合的CCL方案。该方案在原有工程流体力学、微积分、工程制图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拓展,针对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相应的训练与考核环节,以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跨课程学习
目标导向
教学实践
Keywords
Cross-course learnin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分类号
TQ05-4 [化学工程]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流动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4
作者
薄紫一
夏良志
王浩南
董瑞庭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与安全系
出处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文摘
为实现1,3-丙二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连续化生产,研发一种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从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两个方面对设备内部流体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由0.007增至0.028 m/s,4种固含率工况下,气含率均呈线性增加,增大固相浓度会降低同等操作条件下升液管的气含率,并增大流型转变气速。压力对气含率和流型转变气速影响较小,因压力引起的气泡特性变化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三欧拉法及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环流浆态床的数值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最大气含率偏差8.9%,流型转变气速偏差5.0%。模拟结果表明,在表观气速0.007~0.028 m/s范围内,增大固相浓度会降低同等操作条件下降液管中液相循环速率,压力对液相循环速率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
浆态床
1
3-丙二胺
三欧拉法
流动特性
Keywords
air-lift loop reactor
slurry bed
1,3-diaminopropane
three-Euler method
flow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Q02 [化学工程]
TQ05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循环工质对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的影响
王荧光
蔡东旭
梁勇
张帅
冷绪林
陈伟
龚文政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改进型三级串联多股流LNG冷能发电系统性能研究
蔡东旭
王荧光
刘豪爽
胡大鹏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CCL模式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周一卉
高英皓
武锦涛
《化工高等教育》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气升式内环流浆态床流动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
薄紫一
夏良志
王浩南
董瑞庭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