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由曲面点云的快速原型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玉文 贾振元 +1 位作者 王越超 刘伟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9,83,共5页
针对不附加任何拓扑和几何信息的云状数据三维重建问题,提出了对点云直接进行分层处理快速制作原型的新方法。在对点集进行空间结构划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距离关联点对方法提取层面轮廓线数据,并对其加以匀化和精整从而直接生成快速成... 针对不附加任何拓扑和几何信息的云状数据三维重建问题,提出了对点云直接进行分层处理快速制作原型的新方法。在对点集进行空间结构划分的基础上,采用最小距离关联点对方法提取层面轮廓线数据,并对其加以匀化和精整从而直接生成快速成形机的层片接口文件,避免了常规方法存在的耗时和需要很高的造型技巧等不足,而且片面的错误校验与修补等繁琐工作也将不再进行,提高了快速成形前处理的效率,非常适合分层实体制造(LOM)等成形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求工程 点云数据 直接分层 快速原型技术 L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模具先进制造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昌 于同敏 郭东明 《模具制造》 2002年第3期9-12,共4页
介绍了模具加工的前沿技术———高速数控切削和高速数控磨削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探讨了发展面向快速制造的模具特种加工技术,概述了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模具 先进制造技术 高速数控切削 高速数控磨削 快速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洗灌器的机械传动技术研究综述
3
作者 刘军 吕海霆 王凤彪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5年第6期35-37,60,共4页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是工业清洗技术的主流,论述了液力洗灌器的工作原理,指出高压水射流清洗设备的核心部分是机械传动部分,列举了现有洗灌器的机械传动部分的分类,尤其是针对具有复杂机构的洗灌器,从机构选型、传动效率、磨损、传动比... 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是工业清洗技术的主流,论述了液力洗灌器的工作原理,指出高压水射流清洗设备的核心部分是机械传动部分,列举了现有洗灌器的机械传动部分的分类,尤其是针对具有复杂机构的洗灌器,从机构选型、传动效率、磨损、传动比、冲刷力以及射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洗灌器的机械传动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灌器 机械传动 高压水射流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明亮 林殷植 贾振元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1998年第3期26-29,共4页
本文概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及运行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制造系统中计算机仿真建模的几种方法,对国内外用于制造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软件作了简要介绍,并展望了仿真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机械加工 柔性制造系统 制造系统 规划设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深径比微细孔超声辅助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余升 荆怀靖 +2 位作者 李敏明 唐春英 余祖元 《电加工与模具》 2011年第6期63-66,共4页
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损耗较大,在加工大深径比微细孔时,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流体阻力较大,气泡及加工屑不易排出,易产生频繁的非正常放电,导致电极损耗进一步增大。针对大深径比微细孔加工的这一难题,提出采用电极摇动同时... 微细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损耗较大,在加工大深径比微细孔时,工具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狭窄间隙内流体阻力较大,气泡及加工屑不易排出,易产生频繁的非正常放电,导致电极损耗进一步增大。针对大深径比微细孔加工的这一难题,提出采用电极摇动同时在工件上加载超声波振动的新方法,成功地在3.5 mm厚的不锈钢板上加工出平均直径为120μm的通孔,深径比达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深径比微细孔 微细电火花加工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多轴控制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永青 徐鸿书 刘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5年第4期64-66,68,共4页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以及高性能多轴控制器是CNC系统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研究了以高处理能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多轴控制器的实现方案。文章研究的基于DSP的轴控制器,利用DSP强大的处理能力来实现多轴控制器高精度的... 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数控系统以及高性能多轴控制器是CNC系统的发展方向。文章深入研究了以高处理能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多轴控制器的实现方案。文章研究的基于DSP的轴控制器,利用DSP强大的处理能力来实现多轴控制器高精度的、实时加工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双口RAM 嵌入式实时系统 PID控制 多轴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微弧氧化钙磷生物膜层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凤彪 张金豹 +1 位作者 侯博 许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0,共5页
为了利用微弧氧化工艺生成钛合金生物钙磷陶瓷涂层,使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电流条件下制备试样。通过电子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观测不同氧化阶段涂层形貌和元素组成,膜层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各阶段微弧放电特性,研究了钛合金微弧氧化生... 为了利用微弧氧化工艺生成钛合金生物钙磷陶瓷涂层,使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电流条件下制备试样。通过电子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观测不同氧化阶段涂层形貌和元素组成,膜层厚度变化特点,并分析各阶段微弧放电特性,研究了钛合金微弧氧化生成羟基磷灰石(钙磷)医用陶瓷涂层机制。结果表明,各阶段膜层放电特性不同,膜层先向外生长,后向内生长,且所生成膜层元素成分有区别,致使在微弧放电阶段才有钙磷生物成分生成。结论:若想获得高质量钙磷生物膜层,需使微弧氧化达到微弧放电阶段,但应避免进入弧光放电阶段,所得结论可对研究微弧氧化成膜过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羟基磷灰石 膜层元素 微弧放电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电场结构研究
8
作者 王凤彪 侯博 +2 位作者 张金豹 李猛 李亚鹏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24,共6页
为了探讨微弧氧化膜层制备工艺理论,需对工艺中能量转变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电压/恒电流不同条件下制备含有氧化钛和双相钙磷成分的膜层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和结构特征;从热能和动能角... 为了探讨微弧氧化膜层制备工艺理论,需对工艺中能量转变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微弧氧化电源,在恒电压/恒电流不同条件下制备含有氧化钛和双相钙磷成分的膜层试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和结构特征;从热能和动能角度研究了微弧氧化系统各组成单元压降情况及系统导热散热特点。结果表明,恒流模式下,随占空比升高,电源电压和膜层压降升高,而工作液压降不变;获得了电源能量消耗组成情况,表征了能量转换过程和膜层范围内电势分布情况。揭示了微弧放电能量转换过程,对该工艺理论研究具有定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微弧氧化 压降 能量转换 电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研究
9
作者 吴宏基 陈厚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8,共3页
探讨在ADO技术下进行远程工艺设计的方法 ,并介绍ADO对象模型及其两个主要对象—Connection和Recordset,同时介绍系统功能框架和一个功能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远程工艺设计 ADO 对象模型 CONNECTION Record-set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轮式移动机器人弯道内驱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永顺 邓宗全 +1 位作者 贾振元 蔡鹤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534-1537,共4页
三轮全主动驱动管道机器人的弯道通过性一直是个难题 ,由于三轮差动机构尚未实现 ,机器人的 3个主动驱动轮在弯管内将出现干涉而不能行走。为了使机器人可靠、平稳、快速地通过弯管 ,基于机器人在转弯过程中的阻力负载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 三轮全主动驱动管道机器人的弯道通过性一直是个难题 ,由于三轮差动机构尚未实现 ,机器人的 3个主动驱动轮在弯管内将出现干涉而不能行走。为了使机器人可靠、平稳、快速地通过弯管 ,基于机器人在转弯过程中的阻力负载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驱动轮独立协调控制转弯的方案 ,并对速度协调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实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轮式移动机器人 独立协调控制 阻力负载特性 三轮差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驱动无缆微型机器人的行走机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永顺 贾振元 +3 位作者 丁凡 王福吉 史纯 郭丽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171-1175,共5页
提出了一种以管道外磁场来驱动控制微型管道机器人行走的方法 ,基于振动原理实现了微机器人的行走。其特点是采用无缆驱动方式 ,使机器人可靠性和实用性都得到提高。其原理是通过管外时变振荡磁场频率的改变 ,借助微机器人磁致伸缩合金... 提出了一种以管道外磁场来驱动控制微型管道机器人行走的方法 ,基于振动原理实现了微机器人的行走。其特点是采用无缆驱动方式 ,使机器人可靠性和实用性都得到提高。其原理是通过管外时变振荡磁场频率的改变 ,借助微机器人磁致伸缩合金微驱动器的磁机耦合作用 ,将时变振荡磁场能转换成机器人弹性腿的振动机械能 ;上下弹性腿的刚度系数不同 ,可将微驱动器的轴向振动转化为机器人的径向振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对行走机理进行了基础性研究 ,建立了机器人运动方程。实验表明机器人系统切实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管道机器人 磁致伸缩驱动器 外磁场驱动 行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制备TC4合金生物膜层的能量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凤彪 董淑婧 +1 位作者 刘军 张秀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49,共4页
在微弧氧化制备钛合金生物膜层过程中,膜层主要是通过微弧电源放电释放能量所完成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形成的。为了研究微弧放电能量效应,进而获得生物膜成膜机制,分析了微弧放电阶段膜层中导电通道的形成及高温热源体的形成、生长过程和... 在微弧氧化制备钛合金生物膜层过程中,膜层主要是通过微弧电源放电释放能量所完成的一系列反应过程形成的。为了研究微弧放电能量效应,进而获得生物膜成膜机制,分析了微弧放电阶段膜层中导电通道的形成及高温热源体的形成、生长过程和膜层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微弧放电导致电源电能—粒子动能—碰撞热能的能量转换;高温热源体沿4个方向生长,其中沿导电通道方向是生物膜层形成的主力热源,而垂直于导电通道是形成膜层内微孔和裂纹的主要方向;探明了钛合金MAO制备TiO2及生物膜层生长机制,其中近基体合金区域的热源体是基体不断形膜、膜层逐渐生长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微弧放电 导电通道 高温热源体
原文传递
TC4合金微弧氧化生物涂层制备及其耐磨抗腐蚀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凤彪 许鸣宇 +1 位作者 刘军 董淑婧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804,812,共5页
采用微弧氧化覆膜工艺方法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生物涂层,利用XRD对涂层主要生物成分HA进行分析;并配制模拟人体体液(SBF),对涂层进行了浸泡试验和耐蚀试验;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样进行耐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出HA生... 采用微弧氧化覆膜工艺方法在TC4合金表面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生物涂层,利用XRD对涂层主要生物成分HA进行分析;并配制模拟人体体液(SBF),对涂层进行了浸泡试验和耐蚀试验;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样进行耐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出HA生物陶瓷涂层在长时间浸泡后,经过降解和沉淀,质量先减少后增加;磨损量随磨损时间变化,最终呈平稳趋势;此外试验材料所在SBF的pH由7.1变化到7.8,变化不大,涂层化学稳定性好,耐SBF腐蚀性好。试验结论:该种涂层材料能够适于生物体体液环境,并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羟基磷灰石 摩擦磨损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浓度对TC4钛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凤彪 刘军 +1 位作者 许鸣宇 吕海霆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为了实现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含有特定钙、磷比例关系,指导合理配置化学试剂。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且不同钙、磷摩尔比溶液对微弧氧化膜层中钙、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氧化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膜层中钙、磷含量都降低,而膜层... 为了实现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层含有特定钙、磷比例关系,指导合理配置化学试剂。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且不同钙、磷摩尔比溶液对微弧氧化膜层中钙、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氧化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膜层中钙、磷含量都降低,而膜层中钙、磷比例升高。溶液中钙、磷摩尔比越高,膜层中钙、磷含量越低。若希望制备某一钙、磷摩尔比的生物膜层,可据此确定不同钙、磷摩尔比的溶液,进而确定钙、磷化合物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比 微弧氧化 溶液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电火花成型机床数控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剑鹰 赵福令 《机电一体化》 1999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针对国内大型模具加工业所亟需的超大型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开发,重点介绍了数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路以及实现的方法.
关键词 模具 电火花成型机床 数控系统 超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系统
16
作者 吴宏基 陈厚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文章探讨了在ADO技术下构建远程工艺设计系统的方法 ,并介绍了ADO技术以及其对象模型和两个主要对象—Connection和Recordset。
关键词 ADO 远程工艺设计 对象模型 CONNECTION RECORDSET 加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电火花成型机床数控系统
17
作者 郭剑鹰 赵福令 《机电国际市场》 2000年第4期38-40,共3页
本文针对国内大型模具加工所必需的超大型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开发,重点介绍了数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思路及其实现方法。
关键词 超大型电火花成型机床 数控系统 模具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RP系统间数据模型的转换方法与发展
18
作者 刘伟军 刘健 孙玉文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22,共4页
分析了当前 CAD和 RP系统间数据模型的各种转换方法,并指明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STL交换标准的局限和不足已日趋明显,由 CAD模型直接分层得到的 CLI格式将成为与 STL文件并存的一种接口格式。
关键词 快速成形 数据交换 CAD/CA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