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安成飞 陈英英 +5 位作者 宁静 李华南 张玮 包安 刘书芹 谭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针对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消化症状同时,还可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整体调节、辨证施治、改善体质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胃动力异常、脑肠互动异常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途径、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
2
作者 葛昭 任思霖 +3 位作者 周梦雪 李默涵 宁旭瑾 王贤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 目的梳理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临床试验注册现况,分析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相关临床试验,采用Excel2019提取并分析纳入临床试验的一般特征(时间、地区、经费来源)、设计类型、干预方案及结局指标。结果纳入注册临床试验17项,其中预注册16项。注册单位来自全国5个省份,涉及17家注册机构,分布最多地区为上海(6项,35.29%)和北京(5项,29.41%);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为主,研究设计多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6项,94.12%);共报告了8种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静脉制剂、针灸等;共涉及143个结局指标,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心功能、理化检测、安全性、药物经济学评价10个一级指标。结论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临床试验的注册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但整体数量仍偏少,目前研究在研究设计及指标选择方面尚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微血管性心绞痛 无复流 慢血流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中医药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进展和作用机制的现状探讨
3
作者 陈金锦 李新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621-626,共6页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儿童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如何对MPP进行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中医药在治疗儿童MPP中...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是儿童常见病。近年来,随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如何对MPP进行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中医药在治疗儿童MPP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辨证论治,中药注射剂,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展现出显著疗效。中医药在MPP的治疗中,通过抑制MP、调节免疫功能、细胞修复和改善微循环障碍等机制,提供了多样化且有效的治疗策略。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天士络病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
作者 赵京 邢海涛 赵菁莉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目前最常见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系统治疗方案。文章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的相关医案,基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针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因病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目前最常见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系统治疗方案。文章以叶天士络病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的相关医案,基于“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针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因病机和疾病特点,从虚、瘀着手,谈及了补虚通络、辛畅通络、虫蚁剃络等方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叶天士 络病理论 络脉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分析
5
作者 吴剑桐 王晓宇 +4 位作者 苏楷涵 张石英 李华南 王建伍 王金贵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1期52-61,共10页
[目的]整理中医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临床试验设计及构建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 [目的]整理中医药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局指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临床试验设计及构建核心结局指标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医药治疗ASD的RCTs文献,通过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汇总结局指标及其测量工具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72项研究,总样本量为5207例,单项研究样本量为18~169例,治疗周期为30 d~10个月;12项研究报告了ASD的中医辨证分型,64项研究报告了ASD的西医诊断标准,17项研究报告了中医诊断标准;有41项研究进行了疗效评价,共使用了13种有效率测量工具。所有研究一共涉及54个结局指标,归类进入8个指标域:临床有效率1项;中医病证类1项;症状/体征类共有35项;理化检测类13项,生活质量类3项,安全性事件类1项,远期预后和经济学评估未评估。单项RCT报告指标最少有1个,最多达8个,所有54个结局指标共应用259次,结局指标应用最多的是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CARS),共计50次,其次是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ABC)共报道了45次,临床有效率指标共报道了41次。[结论]中医药治疗ASD的RCTs结局指标应用现状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着试验设计方法学的不足,结局指标数量、选择的差异性大、疗效指标设计要素多,忽视不良结局指标、中医药特色指标不足等问题。研究者在遴选结局指标时,应对各种量表和临床疗效参考标准的质量及其适用性进行合理评估,注重中医病证特点,并选用权威可靠工具,助力构建中医药治疗ASD的核心指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中医药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核心指标集 结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医药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思考
6
作者 王家莹 赵翼 +10 位作者 段茹 刘金婷 吴云 张继胜 项雪梅 顾逸飞 田雨 曹雅雯 李彬 王贤良 毛静远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目的 了解近10年中医药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发表情况。方法 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PubMed、 Web of Knowledge、CNKI、SinoMed、WanFang Data、VIP数据库及Cochrane Register、PROSPERO注册平台,纳入2015年... 目的 了解近10年中医药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发表情况。方法 检索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PubMed、 Web of Knowledge、CNKI、SinoMed、WanFang Data、VIP数据库及Cochrane Register、PROSPERO注册平台,纳入2015年1月—2024年12月发表的中医药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筛选文献并对机构、国家、期刊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清洗后,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趋势、高频病种、高频期刊、高频院校及高被引文献等。结果 纳入文献11 174篇,涉及作者56 656人次,来源于44个国家的1 422个机构,涉及1 300种期刊及1 070个病种。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机构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954篇)、广州中医药大学(928篇)、中国中医科学院(537篇)、天津中医药大学(460篇)和成都中医药大学(393篇);国外院校发文量较大者集中于韩国、伊朗和澳大利亚。发文量最大的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分别为《中医临床研究》(332篇)和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311篇)。单人成文有282篇涉及271位作者。单篇文献最高被引323次。研究数量前3位的病种为糖尿病(267篇,2.39%)、心绞痛(214篇,1.92%)和骨关节炎(210篇,1.88%)。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针灸(1265篇,11.32%)、耳穴疗法(101篇,0.90%)和太极拳(98篇,0.88%)等报道最多;单一药物干预方面,雷公藤片(76篇,0.68%)和丹红注射液(54篇,0.48%)的研究量较大。结论 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发表文献保持增长态势,目前已涌现出一批活跃的学术团队、机构和期刊。近10年中文中医药类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糖尿病、心绞痛和骨关节炎等慢性病领域证据较多,英文对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研究报道较多,也出现了一些高被引文献,但仍存在研究透明度和方法学标准化等问题,今后可建立透明化和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循证研究的可靠性、准确性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文献计量学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研究
7
作者 高雅 张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2月。筛选文献后,将纳入的处方录入Excel中分别进行性味、功效统计,用Ori...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2月。筛选文献后,将纳入的处方录入Excel中分别进行性味、功效统计,用Origin 2022进行可视化,用SPSS Modeler 18.0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高频药物,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16篇文献,涉及250味中药,出现的频次有1396次。处方中高频药物有黄芪、茯苓、山药、丹参,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多为辛、甘、苦,四气以寒、温、平居多。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芪-山药,常见的药对:黄芪-地龙,黄芪-川芎,黄芪-当归,黄芪-丹参-山药。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共形成四类组方:①芡实、金樱子、杜仲、菟丝子、地龙、蝉蜕、白术、薏苡仁、山茱萸;②熟地黄、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丹参、生地黄、山茱萸;③党参、石韦;④白花蛇舌草、益母草、当归、川芎、黄芪、赤芍。结论:肾性蛋白尿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以脾肾虚为本,兼有瘀血、湿毒,多采用补益脾肾配伍有祛瘀、解毒、利水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为临床治疗及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但仍需进一步验证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肾性蛋白尿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任秋安 杨志华 +4 位作者 葛昭 刘洋希 张培培 贾壮壮 王贤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842-846,共5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中普遍存在,且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尽管现代医学对CMVD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缺乏治疗CMVD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CMVD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通过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病人中普遍存在,且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尽管现代医学对CMVD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缺乏治疗CMVD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中医药防治CMVD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通过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特色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VD的临床、基础研究,旨在为CMVD的临床治疗和深层作用机制探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中医药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真实世界研究概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亚南 张静 +2 位作者 范慧敏 宋宇威 毕颖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62-1266,共5页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备受瞩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试验中,其在中医药领域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相适性。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在真实世界中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存在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阐述真实世界研究的...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备受瞩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试验中,其在中医药领域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相适性。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在真实世界中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存在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阐述真实世界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简要分析其与中医学的契合点,介绍真实世界中中医药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治,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中医药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腺体肥大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娜 高爽 +5 位作者 李桂华 刘书芹 刘新明 杜津莉 王金贵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7期974-976,共3页
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上呼吸道受阻,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缺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切除,患儿及家长接受度差。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包括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 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上呼吸道受阻,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缺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切除,患儿及家长接受度差。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包括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研究进展,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内治疗法,其中又包括了分期论治、辨证加减、验方施治等不同观点,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包括中药外用、小儿推拿、艾灸等;中西医结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中药 推拿 艾灸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治疗IBD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淦 王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01-0004,共4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与IBD的进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进而影响IBD的潜在价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药中含有多糖、多酚、皂苷、生物碱、有机酸等多...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与IBD的进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进而影响IBD的潜在价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药中含有多糖、多酚、皂苷、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种物质,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调节肠道免疫,抑制炎症因子渗出,减轻肠道炎症,修复肠道黏膜,减少肠道黏膜通透性,本文就中医药基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治疗IBD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驰 闫颖 张晗 《河南中医》 2025年第3期479-486,共8页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痰湿阻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肾不交、阴阳失衡,这些因素既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作用而致病。肾虚是导致卵泡排出障碍的关键,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才能有正常的月经和排卵,治疗应以补肾为根...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是肾精亏虚、痰湿阻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肾不交、阴阳失衡,这些因素既可单独致病,也可相互作用而致病。肾虚是导致卵泡排出障碍的关键,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才能有正常的月经和排卵,治疗应以补肾为根本,辨证论治同时需配合疏肝健脾、交通心肾、理气活血、阴阳平衡等方法。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是通过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影响卵泡发育质量、影响支配卵泡周围血管的神经等途径,提高患者的妊娠率。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相关中医疗法包括针刺治疗(飞针、腹针、电针等)、灸法治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火龙罐等。但临床科研缺乏大样本量的研究,试验设计不严密,缺乏合理性,医生对选穴、针刺操作手法及治疗持续时间皆必不可少带有个人经验及偏好。根据患者情况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的选择穴位,不断优化腧穴配伍、针刺手法、时间、频率、深度、留针时间、针具来降低医生之间个体经验差异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针灸 肾虚 卵泡排出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膜性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婉雯 刘洋 +3 位作者 李婉露 渠雅君 唐好知 郝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2期44-47,共4页
中医药可从多方面调节免疫、弱化不良反应、改善肾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膜性肾病临床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前的选择。本文从名医经验及中医药干预膜性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讨论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治疗理念、方法及干预机... 中医药可从多方面调节免疫、弱化不良反应、改善肾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膜性肾病临床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前的选择。本文从名医经验及中医药干预膜性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讨论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治疗理念、方法及干预机制,推动临床及实验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梳理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中医药多通路干预延缓肾脏纤维化、抗炎及抗氧化应激、修护足细胞,从而改善膜性肾病的病理损害。目前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效果甚佳,但仍需大样本、长期研究数据支持,药物及组方机制也待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路径
14
作者 王贵芳 张志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183-186,共4页
医教协同背景下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提升临床医学人才能力提供了方向和保障。新时期,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着力提升中医药... 医教协同背景下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的提出,为推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提升临床医学人才能力提供了方向和保障。新时期,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任务和目标,着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这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此文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强化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探索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以为进一步推进院校教育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建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人才培养 中医药人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分期应用
15
作者 宫政 王聪 +1 位作者 宋佳怡 夏天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1-367,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分析名医名家临证应用中医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各期方药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整合分析名医名家临证应用中医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各期方药分布规律。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名医名家临证应用中医药配合ART的相关文献,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进行整合归纳,获得其中药物分布规律。结果:本研究纳入合格文献共112篇,涉及名家36人。降调期药物共获得总类别13种,相关药物77味,累计出现频次224次,频率较高者为“补虚药”(55.94%)、“活血化瘀药”(10.89%)、“清热药”(6.44%)、“收涩药”(5.45%)、“利水渗湿药”(5.45%)等;促排期药物共获得总类别13种,相关药物92味,累计出现频次398次,频率较高者为“补虚药”(61.34%)、“活血化瘀药”(8.68%)、“收涩药”(8.40%)、“清热药”(5.88%)、“利水渗湿药”(5.32%)等;移植期药物共获得总类别14种,相关药物70味,累计出现频次372次,频率较高者为“补虚药”(68.78%)、“祛风湿药”(5.80%)、“活血化瘀药”(5.52%)等;确认妊娠后用药物共获得总类别11种,相关药物47味,累计出现频次182次,频率较高者为“补虚药”(59.88%)、“祛风湿药”(9.30%)、“清热药”(7.56%)、“收涩药”(5.23%)等。四期用药关联分析显示降调期分析得18组药物组合,促排期分析得14组药物组合,移植期分析得41组药物组合,确认妊娠后分析得22组药物组合。四期用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降调期得到核心药物组:党参-甘草-白术-黄芪-酸枣仁、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香附、熟地黄-白芍-阿胶-菟丝子-生地黄;促排期得到核心药物组: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桑椹、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枸杞子-丹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生地黄;移植期得到核心药物组:白术-续断-桑寄生-党参-菟丝子、桑寄生-菟丝子-续断-黄芩-阿胶、当归-菟丝子-甘草-山药-巴戟天;确认妊娠后得到核心药物组:白术-黄芪-甘草-党参-续断、菟丝子-续断-白术-桑寄生-阿胶、白术-续断-甘草-苎麻根-杜仲。结论:“补虚药”是四期主要应用的药物种类,药物主要归肝肾脾经,“以补为主,攻补兼施,性以温平,味以甘苦”是四期用药的共同特点,临床应根据四期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遣方用药以提高疗效,降调期以防气血躁动为主;促排期应以补肾精为主,同时应加用少量温阳药物,在补肾的同时应涩促结合,防止肾精过耗;移植期与胚胎着床后中药的功效主要在于“稳固胎元”,应注重补养母体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技术 辅助 中药 名家经验 中医药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肾性贫血发生机制的新进展探讨中医药研究肾性贫血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静 马雷雷 +3 位作者 纪越 付宝慧 刘瑞琪 杨洪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会导致众多的临床并发症,肾性贫血是其中之一,根据我国有关CKD患者肾性贫血的患病率调查结果,约51.5%的非透析患者会出现肾性贫血[1],而CKD5期以及进入透析的CKD患者,肾性贫血发生率高达90%以上[2],同时肾性贫血也是影... 慢性肾脏病(CKD)会导致众多的临床并发症,肾性贫血是其中之一,根据我国有关CKD患者肾性贫血的患病率调查结果,约51.5%的非透析患者会出现肾性贫血[1],而CKD5期以及进入透析的CKD患者,肾性贫血发生率高达90%以上[2],同时肾性贫血也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上,中医药对CKD的治疗优势明显,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针对肾性贫血的基础研究方面涉及较少,近年来发现脯氨酰羟化酶-低氧诱导因子-铁调素信号轴(prolylhydroxylase-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epcidin,PHD-HIF-hepcidin axis.)在肾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新靶点,而且目前针对该信号通路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开展了较多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3,4]。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上述信号轴探讨中医药研究肾性贫血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中医药研究 临床并发症 患病率调查 治疗优势 脯氨酰羟化酶 临床疗效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药治疗CKD合并脑卒中的组方用药分析
17
作者 祝昌昊 郭杏林 +3 位作者 杨精华 刘远航 王耀光 唐阁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脑卒中(CS)的临床用药规律。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CKD合并CS的处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分析用药频次、性味及归经,对处方中的药物进...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脑卒中(CS)的临床用药规律。收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CKD合并CS的处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统计分析用药频次、性味及归经,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8 Apriori算法对所有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最终纳入544个处方,涉及中药258味,总用药频次8 886次。药性以寒性、温性、平性居多;药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多为脾经、肝经;得出13个关联组合药对和5个核心药物组合。中医药对CKD合并CS患者的治疗,根据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的病机特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补肾活血的组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脑卒中 数据挖掘 药物组合 脑肾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靶点
18
作者 葛昭 杨志华 +1 位作者 任思霖 王贤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62-3166,共5页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 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总结了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阐明肠道屏障损伤和细菌易位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加重CMD,肠道菌群的改变影响包括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和胆汁酸(BA)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导致CMD。综述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与CMD之间的关联、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基于菌群的治疗方案,提示中医药可能通过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如TMAO、SCFA、BA,影响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易损斑块,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而改善CMD。以心与小肠相表里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在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生、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期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肠道微生态 中医药 代谢产物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 氧化三甲胺 短链脂肪酸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华南 张玮 +5 位作者 马菲 包安 陈英英 王海腾 王建伍 王金贵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第6期92-94,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压迫脊髓、脊神经根及局部刺激引起免疫化学性炎症所致的一系列腰腿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压迫脊髓、脊神经根及局部刺激引起免疫化学性炎症所致的一系列腰腿痛综合征。中医药作为传统疗法在LDH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接受,但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组学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形成的一整套检测分析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的应用研究。本文将结合组学相关技术特点,围绕中药、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药疗法对LDH作用机制的组学研究展开相关综述,系统介绍近些年来学界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 组学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徐渊明 孙远 +2 位作者 廖智慧 赵丰 耿强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75-78,F0004,共5页
文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综述了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与男性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男性生殖衰老与睾酮水平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和附睾炎性特征改变有关。文章列举了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如当归... 文章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综述了中医药延缓男性生殖衰老的作用机制。中医认为肾中精气的盛衰与男性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男性生殖衰老与睾酮水平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和附睾炎性特征改变有关。文章列举了单味中药有效成分如当归多糖、葛根素、淫羊藿总黄酮、三七皂苷、人参皂苷、丹参酮、白藜芦醇等,以及复方中药五子衍宗丸、何首乌饮、大黄[庶虫]虫丸,抑制雄性大鼠或小鼠生殖衰老的机制。另外,电针针刺、艾灸也可延缓大鼠生殖衰老,中医药在延缓男性生殖衰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生殖衰老 中医药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