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乌梅组分的制备及其药效物质研究
1
作者 姜其宝 张庆瑞 +3 位作者 李晓格 张晓晓 王浩 姜苗苗 《中南药学》 2025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制备乌梅不同组分并进行化学成分鉴定,评价乌梅不同组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提取与制备色谱技术,制备得到乌梅的特征组分、类组分和精细组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乌梅不同组分的化学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 目的制备乌梅不同组分并进行化学成分鉴定,评价乌梅不同组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中药提取与制备色谱技术,制备得到乌梅的特征组分、类组分和精细组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乌梅不同组分的化学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乌梅不同组分的差异性。结果乌梅制备得到1个特征组分、2个类组分和20个精细组分。质谱鉴定得到38个化学成分,其中乙酸乙酯类组分及其精细组分主要包含黄酮类化合物;正丁醇类组分及其精细组分主要包含有机酸类化合物。偏最小二乘法验证其制备方法使乙酸乙酯类组分、精细组分与正丁醇层类组分、精细组分的化学成分得到有效分离。结论所制备的乌梅不同组分存在差异性,乙酸乙酯类组分及其精细组分主要富集黄酮类化合物;正丁醇类组分及其精细组分主要富集有机酸类化合物,为乌梅组分的深入研究和药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组分中药 有效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线粒体畸变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耀磊 李霄 +3 位作者 李田甜 黄湘龙 张晗 雷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475-1481,共7页
心力衰竭(HF)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在HF中占比较高。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仍然只是改善临床症状,不能有效地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并降低HF造成的病死率。HFpEF的突出特征为舒张功... 心力衰竭(HF)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在HF中占比较高。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仍然只是改善临床症状,不能有效地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并降低HF造成的病死率。HFpEF的突出特征为舒张功能障碍和心室肌重构,而心室肌重构又与线粒体的畸变密切相关。文章将综述在HFpEF中导致线粒体生物发生障碍、线粒体裂变/融合动力学障碍和线粒体自噬异常等线粒体畸变过程的关键靶标蛋白,以及具有“益气温阳”作用的中药对HFpEF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总结分析可用于治疗HFpEF的中药复方或活性成分,为中医药有效治疗HFpEF提供参考,也为开发治疗HFpEF的新型药物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线粒体畸变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菌群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琳 王彧 +2 位作者 刘陶 赵鑫 陈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554-3558,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肠道菌群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调节 菌群代谢物 肠黏膜屏障 粪菌移植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的建立与成效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明 杨丰文 +4 位作者 郑文科 庞稳泰 刘清泉 张伯礼 张俊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684-687,共4页
方舱医院具有建设快、规模大、成本低等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增长导致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提供了条件保障。2020年初张伯礼院士和刘清泉教授主动请缨建立全国第一个中医方舱医... 方舱医院具有建设快、规模大、成本低等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增长导致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提供了条件保障。2020年初张伯礼院士和刘清泉教授主动请缨建立全国第一个中医方舱医院,为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载体,使中医药的疗效优势得以彰显。中医方舱医院运行期间共收治564例患者,实现了零转重、零死亡,在中国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第九版诊疗方案提示方舱医院治疗是未来防疫的重要阵地,中医方舱医院“零转重”的经验对于快速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系统介绍中医方舱医院的建设标准、基础设施、管理经验、治疗模式和运行成效,以期为新形势下的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新冠肺炎 方舱医院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中药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紫叶 任晓亮 王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4-1921,共8页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方法,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工具。针对组分中药特点,结合数学模型,开展组分中药的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能够预测组分中药体内生物利用程度并推动组分中药制剂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组分中药相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发展及研究方法,并整理了以现代制剂技术改善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应用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其功能防治脓毒症的潜力
6
作者 张悦 尚婷 +2 位作者 申茹 李玉红 冯宇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脓毒症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先天免疫反应的失调是导致脓毒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在抗感染和维持免... 脓毒症是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先天免疫反应的失调是导致脓毒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在抗感染和维持免疫平衡中发挥作用。多项研究表明,NK细胞的数目以及杀伤活性与脓毒症进程息息相关,许多能有效改善脓毒症的中药也对NK细胞有调控作用。因此文章主要围绕NK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展开,并讨论靶向NK细胞的脓毒症免疫治疗策略以及中药调控NK细胞相关功能防治脓毒症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中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力衰竭中的血管新生作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子豪 贺爽 +5 位作者 赵芳哲 范斯文 张雷 杨鑫月 李珊 朱彦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临床上有充分证据表明,糖尿病与心力衰竭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糖尿病会加重心肌梗死后的舒张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引发特异性心肌微血管并发症,即糖尿病心肌病。生物医学的新进展揭示了糖尿病与心血管异常之间的复杂联系及作用机制,包括能量... 临床上有充分证据表明,糖尿病与心力衰竭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糖尿病会加重心肌梗死后的舒张和收缩性心力衰竭,引发特异性心肌微血管并发症,即糖尿病心肌病。生物医学的新进展揭示了糖尿病与心血管异常之间的复杂联系及作用机制,包括能量代谢、血糖控制和血管生成等。基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的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采用生物反应信号网络分析,发现通过调节血管生成治疗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对一些治疗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常用中药相关基础研究进行总结,发现这些药物是治疗糖尿病心力衰竭中成药的重要组成,且活性成分可以作用于生物反应信号网络分析出的部分潜在治疗靶点,以此来阐述中药通过调节血管生成治疗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可行性,为临床参考应用提供了一定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心力衰竭 血管新生 中药 活血化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家琛 李佳玮 刘志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50-456,共7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采用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等进行治疗,但易出现耐药性且具有较多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干预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采用尼达尼布或吡非尼酮等进行治疗,但易出现耐药性且具有较多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补阳还五汤、十枣汤、补肺汤、麦门冬汤、血府逐瘀汤、养肺活血方等对IPF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调控TGF-β1/Smad、PI3K-Akt、NF-κB等信号通路,抗炎和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该文归纳了近五年中药复方对IPF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情况,总结了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及其功效分类,为深入探索中药抗IPF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中药复方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串扰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雨钊 吴美蓉 +2 位作者 张晗 李霖 张磊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48-952,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周围和/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状态,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促炎介质的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分...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周围和/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状态,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慢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促炎介质的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诱发其产生促炎作用,两者串扰可显著影响神经炎症的发展。文章通过查阅研读相关文献,总结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串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及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串扰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多糖结构表征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玲雨 王影 +5 位作者 高志杰 毛骏祎 杜翔 刘宁 韩立峰 付志飞 《中南药学》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多糖是中药煎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多糖的活性与分子量、单糖组成、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取代基结构类型等信息息息相关。多糖作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解析困难,且难以形成结晶,作用靶点不... 多糖是中药煎剂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炎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多糖的活性与分子量、单糖组成、糖残基的连接方式、取代基结构类型等信息息息相关。多糖作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解析困难,且难以形成结晶,作用靶点不清,构效关系难以阐明。因此系统表征多糖的化学结构,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中药多糖是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技术、质谱技术、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等已成为解析中药多糖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综述了这些仪器分析技术在多糖分子量、单糖组成、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以及高级结构测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多糖结构的解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结构表征 液相色谱 质谱 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悦 张婷婷 +2 位作者 邢志美 徐流巍 田晓轩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37-943,共7页
中药鉴定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中药分子鉴定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的差异实现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成为中药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扩增子测序技术通过对特定片段进行扩增,结合不同测序技术实现物种鉴定。文章... 中药鉴定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中药分子鉴定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的差异实现鉴定,弥补了传统鉴定方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成为中药鉴定方法的有力补充。扩增子测序技术通过对特定片段进行扩增,结合不同测序技术实现物种鉴定。文章对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生物鉴定中的优势、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成药及中药材中的应用,以及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关键技术步骤进行总结梳理,分析扩增子测序技术在中药分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为后续中药分子鉴定工作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中药鉴定 中药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基础的中药味道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滢 文有青 +1 位作者 李正 王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5-2320,共6页
味道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鉴别中药优劣真伪的重要指标,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在中药五味理论中,中药味道与药效密切关联。因此,中药味道评价无论是在五味理论的现代化阐释方面,还是在提高中药药效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 味道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鉴别中药优劣真伪的重要指标,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在中药五味理论中,中药味道与药效密切关联。因此,中药味道评价无论是在五味理论的现代化阐释方面,还是在提高中药药效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药味道的物质基础出发,分析并整理了5类中药味道评价技术,包括模式化口尝法,GC-MS联用技术,以电子鼻、电子舌为代表的仿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及光化学传感技术,这些技术从不同角度提高对中药味道的辨识能力,也进一步阐释了味效关系,并对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中药五味的现代化解析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中药味效关系研究,提高中药用药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味道 物质基础 仿生技术 生物传感 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盼盼 张凯悦 +4 位作者 呼欣怡 韩玉晓 吴昱铮 王涛 刘梦扬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66-472,共7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通常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治疗HBV上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联合抗病毒药物共同治疗时能够有效增强相关药物的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通常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治疗HBV上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联合抗病毒药物共同治疗时能够有效增强相关药物的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文从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保肝降酶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对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在HBV的防治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HBV及其并发症相关临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方向,为中药联合西药共同治疗HBV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药复方 活性成分 调节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作用的关键组分挖掘
14
作者 米卓鑫 齐育麟 +3 位作者 李玉红 李琳 张鹏 赵鑫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 挖掘三叶片发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作用的关键组分。方法 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上评价三叶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肠道中致病菌S.a... 目的 挖掘三叶片发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作用的关键组分。方法 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在高脂饮食小鼠模型上评价三叶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对肠道中致病菌S.aureus、E.coli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三叶片、不同药物组合及其单味药对S.aureus和E.coli的体外抑菌活性,挖掘三叶片中发挥抑菌作用的关键组分,并采用琼脂稀释法研究三叶片及其关键组分对两种致病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菌群测序结果显示,三叶片可以上调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菌群中包括S.aureus、E.coli等致病菌的丰度。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三叶片、丹参赤芍组合以及丹参、赤芍组分对上述细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三叶片对S.aureus的MIC为0.781 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3.125 mg·mL^(-1)。丹参赤芍组合对S.aureus的MIC为0.25 mg·mL^(-1),对E.coli的MIC为3.125 mg·mL^(-1)。三叶片中丹参组分可显著抑制S.aureus,其MIC为0.125 mg·mL^(-1);赤芍组分对E.coli的抑制作用优于其他组分,其MIC为3.125 mg·mL^(-1)。结论 三叶片能够抑制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如S.aureus和E.coli,该方中丹参为抑制S.aureus的关键组分,赤芍为抑制E.coli的关键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片 关键组分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中淋巴管新生关键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防治中药的筛选
15
作者 齐育麟 白立鼎 +5 位作者 邱先哲 司雨萌 李琳 王炎炎 陈璐 李玉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目的]通过Lasso回归与SVM-RFE算法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心肌梗死(MI)中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核心基因,并预测和分析基于核心基因治疗MI的潜在中药。[方法]基于GSE66360数据集筛选差异基因,并从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基因... [目的]通过Lasso回归与SVM-RFE算法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心肌梗死(MI)中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核心基因,并预测和分析基于核心基因治疗MI的潜在中药。[方法]基于GSE66360数据集筛选差异基因,并从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淋巴管新生相关的基因集,二者取交集构建MI-淋巴管新生DEGs并分析其相关性。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淋巴管新生相关基因,并对MI数据集GSE66360进行差异化分析,构建MI-淋巴管新生交集基因集并探究其相关性;利用Metascape、GO、KEGG与GSEA等手段对交集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基于Lasso回归与SVM-RFE算法筛选特征基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利用验证集GSE48060对特征基因进行二次验证得到核心基因,并基于核心基因筛选治疗MI的潜在中药。[结果]本研究在GSE66360中共获得390个差异基因,与淋巴管新生基因取交集,共得到26个MI-淋巴管新生DEGs。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与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脂多糖反应、白细胞介素-17、核因子KB、肿瘤坏死因子等功能与信号通路相关。通过Lasso回归分析、SVM-RFE算法、ROC曲线与验证集二次验证共得到四个核心基因(ADM、IL1RN、IL1B、PFKFB3)。根据4个核心基因筛选出丹参、黄芪等18味中药,其四气多为寒、温,五味多属苦、甘、辛,归经主要集中于肺、肾、脾经。[结论]ADM、IL1RN、IL1B、PFKFB3可能是基于淋巴管新生治疗MI的潜在基因,并且丹参、黄芪等中药可能为基于此核心基因治疗MI的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淋巴管新生 生物信息学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美拉德反应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佩瑾 闫媛 +5 位作者 安广涛 吴驿瑶 赵玉 杨亚光 皮佳鑫 祁东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21-129,共9页
富含糖类、氨基酸的中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普遍伴随着美拉德反应的发生,该反应不仅会影响中药的色泽和气味,而且会产生一些具有生物学活性和毒性的反应产物,从而影响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中药药效,降低其不良反应,该文... 富含糖类、氨基酸的中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普遍伴随着美拉德反应的发生,该反应不仅会影响中药的色泽和气味,而且会产生一些具有生物学活性和毒性的反应产物,从而影响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中药药效,降低其不良反应,该文对美拉德反应的机制与历程、影响因素、反应物和产物的分析方法、常见产物的药理毒理作用进行了介绍。同时着重对部分代表性中药展开详细分析,介绍了中药在加工过程前后因美拉德反应发生的性状、成分、功效等变化。最后从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入手,通过调整加工方式和添加抑制剂两个方面对中药和食品中用于调控美拉德反应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的加工制造提供方法和思路,从而得到高品质的中药饮片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中药炮制 药理或毒理 分析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节炎症反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浩丹 董一凤 +2 位作者 钟馥羽 朱彦 董鹏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75-788,共14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由动脉膜内脂质沉积引起的发病复杂、治疗困难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AS中,脂质代谢、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ncRNA、细胞自噬、凋亡都会造成复杂的炎症环境并促进疾病发展。目前,中药对...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由动脉膜内脂质沉积引起的发病复杂、治疗困难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AS中,脂质代谢、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ncRNA、细胞自噬、凋亡都会造成复杂的炎症环境并促进疾病发展。目前,中药对于该类疾病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优势。其中含多糖、黄酮、生物碱、苷类、内酯、木脂素、萜类等活性成分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能够调节脂代谢、氧化应激、单核细胞黏附分化、多种细胞迁移增殖、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细胞程序性死亡、miRNA及lncRNA等,参与AS的脂质积累、内皮损伤、单核细胞黏附、泡沫细胞形成、纤维帽形成、斑块破裂,发挥良好的抗AS作用。本文作者从AS的发病机制出发,总结目前中药调节AS作用机制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LC/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侯晓燕 周利 +2 位作者 李翔 康利平 刘二伟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2D-LC/MS技术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和分辨率,且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提供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及碎片结构信息,可有效解决中药复杂体系中共洗脱及微量成分无法表征鉴定的问题,在中药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了2D-LC/M... 2D-LC/MS技术具有强大的分离能力和分辨率,且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提供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及碎片结构信息,可有效解决中药复杂体系中共洗脱及微量成分无法表征鉴定的问题,在中药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综述了2D-LC/MS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中的应用,为今后2D-LC/MS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液相色谱 高分辨质谱 在线二维 中药化学成分 表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治疗脓毒症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雷静 王欣桐 +4 位作者 徐同佳 张智森 朱彦 赵鑫 冯宇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50-557,共8页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多糖由10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来源广泛、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作为中药关键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多糖具有抗氧化... 脓毒症被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多糖由10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种类的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来源广泛、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作为中药关键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抗炎等多重生物活性。多糖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使其日益需求增加,虽然多糖在临床用于治疗脓毒症尚无报道,但近期在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文章在中药多糖传统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从中药多糖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及焦亡、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展开综述,系统梳理干预的子信号通路及分子靶点机制,以期为中药多糖干预脓毒症的新药研发与临床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脓毒症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选中药复方便乃通的提取工艺
20
作者 殷倩倩 邓秀平 +7 位作者 钟雨虹 李鑫 李小英 刘锴 李嘉瑞 付茉莉 刘志东 李亦武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89-794,共6页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中药复方便乃通(BNT)的提取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优选BNT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构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方案,以番泻苷B、番泻苷A及橙皮苷的含量作为响...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中药复方便乃通(BNT)的提取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实验优选BNT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其范围,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构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方案,以番泻苷B、番泻苷A及橙皮苷的含量作为响应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中药复方BNT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回流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中药复方BNT提取工艺方法稳定,可为BNT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设计 提取工艺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