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目的:系统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检、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菌斑水平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SMD=0.42,95%CI(0.21,0.64),P=0.0001];在降低牙龈指数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MD=0.18,95%CI(0.02,0.33),P=0.03];但心理行为干预组在增加刷牙次数的效果上并不优于对照组[MD=0.17,95%CI(-0.07,0.42),P=0.17]。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牙周炎患者控制菌斑水平,降低牙龈指数方面更具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I型胶原酶+组织块法获得HPDLCs后,分3组培养细胞:α-MEM培养(A组)、成骨诱导液培养(B组)和1μg/m L P.g LPS+成骨诱导培养(C组)。...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I型胶原酶+组织块法获得HPDLCs后,分3组培养细胞:α-MEM培养(A组)、成骨诱导液培养(B组)和1μg/m L P.g LPS+成骨诱导培养(C组)。MTT法检测3组HPDLCs的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其OD值分析,观察HPDLCs的成骨分化能力;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第3天、第7天以及第14天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B组与C组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两者茜素红OD值与A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但C组OD值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较A组升高,但与B组相比,C组成骨相关基因水平下降(P<0.05)。结论:P.g LPS通过抑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HPDLCs的成骨分化能力,从而影响牙周组织在成骨方面的自我修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牙周炎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心理行为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检、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菌斑水平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SMD=0.42,95%CI(0.21,0.64),P=0.0001];在降低牙龈指数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MD=0.18,95%CI(0.02,0.33),P=0.03];但心理行为干预组在增加刷牙次数的效果上并不优于对照组[MD=0.17,95%CI(-0.07,0.42),P=0.17]。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牙周炎患者控制菌斑水平,降低牙龈指数方面更具优势。
文摘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g)脂多糖(LPS)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I型胶原酶+组织块法获得HPDLCs后,分3组培养细胞:α-MEM培养(A组)、成骨诱导液培养(B组)和1μg/m L P.g LPS+成骨诱导培养(C组)。MTT法检测3组HPDLCs的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其OD值分析,观察HPDLCs的成骨分化能力;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第3天、第7天以及第14天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B组与C组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两者茜素红OD值与A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但C组OD值明显低于B组(P<0.05);B组与C组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较A组升高,但与B组相比,C组成骨相关基因水平下降(P<0.05)。结论:P.g LPS通过抑制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干扰HPDLCs的成骨分化能力,从而影响牙周组织在成骨方面的自我修复。
文摘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2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组(n=9):假手术;OVX组(n=9):卵巢切除;OVX+E2组(n=8):卵巢切除加雌激素治疗。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行假手术或双侧卵巢切除术,OVX+E2组于术后第2天起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剂量为每次20μg/kg体重,3 d 1次。卵巢切除术或假手术后28 d结扎丝结扎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诱导牙周炎,第63天处死动物,常规取材,测量上颌第一磨牙PBL,摄上颌骨X线片,测量上颌第一磨牙PBS。结果:Sham组、OVX组和OVX+E2组的PBL值分别为0.276±0.011,0.472±0.014和0.286±0.010;PBS值分别为44.040±1.966,38.009±7.062和45.626±2.23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上颌第一磨牙OVX组PBL高于Sham组和OVX+E2组,OVX组PBS低于Sham组和OVX+E2组,均P<0.05。Sham组和OVX+E2组的PBL、PB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促进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雌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预防因此产生的牙槽骨高度降低,降低失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