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变应性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淑萍 代红磊 +1 位作者 房宏伟 孙士铭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病因与变应性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97例CRS患者为试验组,并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分型(Ⅰ型30例,Ⅱ型32例,Ⅲ型35例);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之间分别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以SPSS20.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病因与变应性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97例CRS患者为试验组,并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分型(Ⅰ型30例,Ⅱ型32例,Ⅲ型35例);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之间分别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TIgE)、血清特异性IgE(sIgE)在Ⅰ型CRS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Ⅲ型CRS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7例CRS患者中变应原检测阳性结果 53例;(3)67例Ⅱ、Ⅲ型CRS患者鼻息肉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有52例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Ⅲ型患者居多。结论:CRS与变态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抗过敏治疗可能预防或降低C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鼻息肉 IGE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即纱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止血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炎莎 孙士铭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速即纱(Surgicel)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CRSw NP或CRSs NP)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根据术后鼻腔填塞材料不同分为速即纱组(64例)和凡士林纱条组(5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速即纱(Surgicel)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CRSw NP或CRSs NP)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根据术后鼻腔填塞材料不同分为速即纱组(64例)和凡士林纱条组(56例),比较两组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总量,同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4、7、10、14 d鼻腔黏膜的恢复情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填塞期患者主观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1)速即纱组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时出血总量少于凡士林纱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4、7、10、14 d鼻腔黏膜水肿及炎性反应的恢复程度,速即纱组优于凡士林纱条组;(3)术后鼻腔填塞期主观症状的VAS评分速即纱组明显低于凡士林纱条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即纱在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中及术后具有确切的止血效果、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患者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即纱 止血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 凡士林纱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电图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池万磊 周婧 周慧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17年第5期299-305,共7页
梅尼埃是一种进行性、特发性、能导致听力致残的内耳疾病,但病人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很难及时确诊,目前梅尼埃的诊断范畴,由于无法直接获得病理学依据,很大程度上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相关听功能检查,耳蜗电图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梅尼埃是一种进行性、特发性、能导致听力致残的内耳疾病,但病人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临床很难及时确诊,目前梅尼埃的诊断范畴,由于无法直接获得病理学依据,很大程度上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相关听功能检查,耳蜗电图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电生理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综述将简要总结用于诊断梅尼埃病的耳蜗电图的检查发展。将讨论电极放置对AP和SP数值的影响、SP/AP振幅比及面积比的灵敏度比较和短纯音刺激的优点,以期加强耳蜗电图异常在识别梅尼埃病中的敏感性,为梅尼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 耳蜗电图 电极放置 短纯音 SP/AP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媛媛 周婧 +1 位作者 谢艳 周慧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睡眠对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经SRM-Ⅳ型BPPV诊疗系统明确诊断为PC-BPPV的患者83例(单侧67例,双侧16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 目的探讨睡眠对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6月经SRM-Ⅳ型BPPV诊疗系统明确诊断为PC-BPPV的患者83例(单侧67例,双侧16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56例)及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复位后1周及1个月的疗效,并分析单侧PC-BPPV患耳的侧别与睡眠姿势侧别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后1周,睡眠障碍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43%和76.79%以及74.07%和9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83.93%以及85.19%和9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P>0.05)。②单侧PC-BPPV患者67例中,40例患耳与睡姿同侧,占59.7%(40/67),两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8.908,P<0.01),Pearson列联系数为0.340,低度相关。结论睡眠对原发性PC-BPPV有一定影响,本组伴睡眠障碍的BPPV患者复位的短期疗效较差;单侧PC-BPPV患耳的侧别与睡眠姿势侧别存在相关性,适当改变睡姿对预防单侧BPPV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睡眠 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医学学科建设标准 被引量:4
5
作者 单希征 +10 位作者 黄光 姜树军 李厚恩 刘月辉 乔月华 孙文青 王恩彤 王晓明 张淑香 赵春丽 周慧芳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2期14-16,共3页
眩晕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疑难病,以往没有眩晕医学科和专科医师,眩晕患者难以获得专业化、精准化和规范化的诊疗。近年来,对眩晕疾病的诊疗得到进一步重视,我国许多医院已建立或在计划建立眩晕医学科(眩晕诊疗中心),为了促进和完善眩晕... 眩晕是一类常见、多发的疑难病,以往没有眩晕医学科和专科医师,眩晕患者难以获得专业化、精准化和规范化的诊疗。近年来,对眩晕疾病的诊疗得到进一步重视,我国许多医院已建立或在计划建立眩晕医学科(眩晕诊疗中心),为了促进和完善眩晕医学科的建设,在总结了学科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眩晕医学学科建设的四级标准,以指导国内医院眩晕医学科及临床眩晕诊疗体系的建设,促进其良性发展,进一步提高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指南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眩晕医学诊疗体系的研究
6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电力医院眩晕科学研究院 +14 位作者 单希征 黄光 姜树军 李厚恩 冷辉 刘月辉 乔月华 石丽亚 孙文青 王恩彤 王鹏 王晓明 赵春丽 周慧芳 张淑香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年第4期33-35,共3页
探讨和建立中国的眩晕医学诊疗体系,提高中国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自2007年至今,通过对眩晕诊疗体系的系列研究和实践,创建了眩晕专科,并技术支持了国内400余个眩晕科或眩晕中心的建设,制定了眩晕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和眩晕的精准... 探讨和建立中国的眩晕医学诊疗体系,提高中国眩晕疾病的诊疗水平。自2007年至今,通过对眩晕诊疗体系的系列研究和实践,创建了眩晕专科,并技术支持了国内400余个眩晕科或眩晕中心的建设,制定了眩晕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和眩晕的精准化与规范化诊疗路径,建立了眩晕学术组织等。中国眩晕专科的成立、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眩晕医学诊疗体系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医学 眩晕专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何磊 周慧芳 +1 位作者 杨彩虹 石继红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激素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或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以及将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下使用激素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试验一使用相同降糖药物将患者空腹及3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3.9 mmol/L,对比在使用其他共同治疗... 目的:观察激素在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或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以及将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下使用激素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试验一使用相同降糖药物将患者空腹及3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3.9 mmol/L,对比在使用其他共同治疗方案前提下使用和不使用激素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或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疗效差异。试验二各组患者均使用其他共同治疗方案+激素治疗,使用相同降糖药物将患者空腹及3餐后2h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观察患者疗效差异。结果在将患者空腹及3餐后2 h血糖控制在7.8~13.9 mmol/L条件下,在除其他共同治疗方案外另使用激素治疗疗效好于不使用激素者。在同样使用共同治疗方案和激素治疗,将患者空腹及3餐后2 h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患者治疗疗效不同。不能认为血糖控制在13.9 mmol/L以下的两种不同血糖水平使用激素治疗疗效有显著差异。但血糖控制在13.9 mmol/L以下使用激素治疗疗效好于血糖控制在13.9 mmol/L以上的患者。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度或极重度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时早期使用激素可提高疗效;在激素治疗中,同时注意控制血糖,血糖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无需控制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2型糖尿病 突发性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电图面积比对梅尼埃病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藁浴 谢艳 +5 位作者 周慧芳 张静 苏娟 王铭歆 许轶 杨东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耳蜗电图总和电位(SP)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P)面积比(SP/AP)在梅尼埃病(MD)不同时期(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时期的MD组分别行耳蜗电图检查,标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得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 目的:探讨耳蜗电图总和电位(SP)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AP)面积比(SP/AP)在梅尼埃病(MD)不同时期(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时期的MD组分别行耳蜗电图检查,标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得到SP/AP振幅比和面积比的正常值,并分析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耳蜗电图结果。结果:正常对照组SP/AP振幅比的正常高限为0.40,SP/AP面积比的正常高限为1.78。MD患者发作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95.56%,振幅比阳性率为71.77%。间歇期SP/AP面积比阳性率为55.56%,振幅比阳性率为33.33%。结果显示耳蜗电图两种标记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患者发作期的阳性率高于间歇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面积比参数比较行F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10,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发作期、MD间歇期、正常对照组的SP/AP振幅比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发作期行耳蜗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耳蜗电图SP/AP面积比相对于SP/AP振幅比可提高MD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发作期 间歇期 SP/AP面积比 SP/AP振幅比
原文传递
oVEMP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耳石复位效果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铭歆 张静 +2 位作者 苏娟 许轶 周慧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探讨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对于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10-2016-03期间就诊的53例原发性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前后的oVEMP测试,并根据复位效果分为痊愈组和... 目的:探讨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对于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耳石复位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5-10-2016-03期间就诊的53例原发性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耳石复位前后的oVEMP测试,并根据复位效果分为痊愈组和有效组,比较各组复位前后oVEMP的引出率、N1振幅和N1-P1波幅以及不对称率的差异,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复位治疗前oVEMP引出率为84.9%,复位后引出率为88.7%。复位前后均可引出oVEMP者45例,按照疗效分为痊愈组(28例)和有效组(17例)。痊愈组:治疗前后相比,患侧N1振幅从(3.16±0.64)μV增长到(3.99±0.67)μV;患侧N1-P1波幅从(3.08±1.14)μV增长到(4.22±0.87)μV,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N1振幅平均增长0.02μV,健侧N1-P1波幅平均增长0.01μV,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对称率治疗后降低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相比,患侧N1振幅平均增长0.13μV,患侧N1-P1波幅平均增长0.01μV;健侧N1振幅前后水平一致,健侧N1-P1波幅平均增长0.04μV,不对称率前后水平一致,各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耳石复位可使BPPV患者脱落的耳石回归椭圆囊,复位后oVEMP波幅增长,引出率提高;oVEMP可用于评估BPPV患者耳石复位后椭圆囊的功能恢复情况,评判该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原文传递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诊断糖尿病前庭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娟 张静 +1 位作者 王铭歆 周慧芳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在诊断糖尿病前庭神经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84耳)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42名(84耳)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目的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在诊断糖尿病前庭神经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2例(84耳)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42名(84耳)健康人进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VEMP,oVEMP)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VEMP,cVEMP)检查,比较两组间oVEMP和cVEMP的引出率及各波潜伏期和振幅的差异,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84耳中70耳引出oVEMP,引出率为83.3%;74耳引出cVEMP,引出率为88.1%。糖尿病组84耳中49耳引出oVEMP,引出率为58.3%;52耳引出cVEMP,引出率为61.9%。健康对照组VEMP的引出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VEMP:X。=12.71,P〈0.05;cVEMP:X。=15.37,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VEMP和cVEMP各波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波间期、振幅和阈值等参数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前庭神经损伤,VEMP可作为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糖尿病 2型 前庭耳蜗神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