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1例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欧阳华强 潘战宇 +7 位作者 张新伟 赵路军 肖建宇 刘方 史业辉 邢文阁 宫立群 权曼曼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工作概况,评价MDT模式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参加本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的371例患者的...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工作概况,评价MDT模式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参加本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的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决策执行情况,并对部分姑息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患者401例次共获得318(79%)项治疗建议,其中293项为姑息治疗建议。MDT为119例疼痛患者提供了合理化镇痛方案,对95例患者提出营养治疗意见,对36例患者采取了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有效随访到的374项MDT决策,全部执行者273项(73%),部分执行者49项(13%),总体执行率86%。执行MDT决策的患者,在疼痛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及与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缓解方面均优于未执行者(P<0.001,P<0.001及P<0.01)。结论: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能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执行MDT决策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疼痛、营养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症状,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镇痛 姑息治疗 多学科会诊模式 多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消融治疗前列腺癌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7
2
作者 司同国 郭志 +2 位作者 王海涛 韩艳萍 郝希山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前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1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分别于冷冻治疗前1d、治疗后2周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刺活检制备前列腺自身肿瘤和非肿瘤组... 目的:评价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前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1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分别于冷冻治疗前1d、治疗后2周采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刺活检制备前列腺自身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溶解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IL-4、IL-10水平,以IFN-γ/IL-4计算Th1/Th2比值。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试验检测不同组织溶解物刺激下分泌IFN-γ的T细胞数。以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和肾癌GRC-1细胞为靶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与术前比较,冷冻治疗后TNF-α、IFN-γ明显升高,IL-4、IL-10轻度下降,Th1/Th2比值明显升高(P<0.01)。肿瘤组织溶解物刺激后IFN-γ+T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非肿瘤组织溶解物刺激后,IFN-γ+T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冷冻治疗后细胞毒CTL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特异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而对人肾癌细胞株GRC-1无明显杀伤活性。随访3~6个月,仅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经皮冷冻治疗前列腺癌可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冷冻消融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多原发癌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海燕 潘战宇 +6 位作者 张新伟 赵路军 肖建宇 史业辉 刘方 邢文阁 张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74-678,共5页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临床特点,评价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多原发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4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临床特点,评价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在多原发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4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决策执行情况及其最终达到MDT预期情况。结果:全组参加会诊的629例患者中,多原发癌占总会诊例数的6.4%(40/629)。随访的39例患者中,完全执行MDT决策为26例(65.0%),达到MDT预期25例(96.2%);部分执行MDT决策为7例(17.5%),达到MDT预期4例(57.1%);完全不执行为6例(15.0%),达到MDT预期1例(16.7%)。结论:肿瘤姑息治疗MDT会诊能为多原发癌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会诊模式 多学科团队 多原发癌 临床分析 预期 评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冷冻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司同国 郭志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1期3249-3251,共3页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冷冻消融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肿瘤残存与复发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冷冻治疗可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即冷冻免疫反应,有助于清除残存肿瘤细胞。冷冻免疫治疗利用冷冻免疫反应将冷冻消...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冷冻消融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肿瘤残存与复发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冷冻治疗可诱导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即冷冻免疫反应,有助于清除残存肿瘤细胞。冷冻免疫治疗利用冷冻免疫反应将冷冻消融与免疫治疗有机结合起来,有望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冷冻消融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消融治疗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疼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勇 郭志 +3 位作者 邢文阁 王海涛 杨雪玲 刘长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评价冷冻消融对于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伴随疼痛的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患者,均不能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其疼痛使用传统的止痛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直径3~20 cm。使用简明疼痛量表(BP... 目的:评价冷冻消融对于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伴随疼痛的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患者,均不能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其疼痛使用传统的止痛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直径3~20 cm。使用简明疼痛量表(BPI),对患者术前基线水平及冷冻消融治疗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BPI的分数被分为两类:疼痛的严重程度和疼痛对生活的影响,在冷冻消融术后,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疼痛严重程度评分在术后1天及1个月下降明显(P=0.001,t=3.862;P=0.031,t=2.261),疼痛影响评分在术后1天及1周下降明显(P=0.016,t=2.566;P=0.036,t=2.195)。2例患者(6.45%)出现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癌性疼痛的不能手术切除的椎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患者,冷冻消融治疗是一种风险低,耐受性好的局部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疼痛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椎旁 间叶组织肿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雪玲 于海鹏 +3 位作者 邢文阁 司同国 刘长富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6-59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提高自身职业防护与安全意识,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9月至10月,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介入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提高自身职业防护与安全意识,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9月至10月,网络发放调查问卷至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查。结果共回收调查问卷1 314份,其中有效问卷1 225份,有效率93.2%。针刺伤发生率为77.3%(947/1 225),其中15例(1.6%)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6例(1.7%)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12例(1.3%)感染梅毒,31例(2.5%)造成伤口感染。91.5%(1 121/1 225)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接触化疗药物,其中929例(75.9%)由医师和护士合作配制化疗药物,呼吸道、皮肤接触是主要暴露途径,分别占71.4%(800例)、78.7%(882例);94.8%(1 161/1 225)在日常介入诊疗工作中接触X线电离辐射,分别有741例(60.5%)、405例(33.1%)接触放射性粒子、放射性药物;55.9%(685/1 225)因医疗实践与患者或家属产生纠纷,分别有32.9%、21.4%受到患者或其家属语言暴力、肢体暴力,628例(51.3%)表现出职业倦怠,分别有38.6%有焦虑倾向,21.7%有抑郁倾向;55.8%(683/1 225)出现腰背疼痛,38.9%(477/1 225)出现颈椎病,部分人员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机械性损伤,皮肤、血液、内分泌系统异常亦不少见,有的患有白内障、恶性肿瘤等疾病。结论我国肿瘤介入从业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安全防护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备、设施,制定和执行严格的防护及管理措施,对减少职业暴露危害和改善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暴露 防护 肿瘤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放疗性栓塞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于海鹏 郭志 +4 位作者 杨雪玲 司同国 刘长富 张炜浩 徐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629,共4页
经肝动脉放疗性栓塞(TARE)是经过肝动脉途径,将放射性核素微球灌注进入肝癌病灶中,通过微球所携带的核素释放电离辐射治疗肝癌,其是近年来血管内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放射性微球的治疗原理和特点、TARE疗效评价方法和治疗时间... 经肝动脉放疗性栓塞(TARE)是经过肝动脉途径,将放射性核素微球灌注进入肝癌病灶中,通过微球所携带的核素释放电离辐射治疗肝癌,其是近年来血管内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放射性微球的治疗原理和特点、TARE疗效评价方法和治疗时间、TARE的临床疗效分析、TARE的并发症、放射性微球研发和TARE临床研究及TARE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放疗性栓塞 放射性微球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冷冻消融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红彩 郭志 +7 位作者 司同国 邢文阁 于海鹏 杨雪玲 刘长富 张炜浩 国永飞 常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3例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CR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可能影响术后总生存期(OS)的因素:年龄... 目的探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氩氦冷冻消融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3例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CR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可能影响术后总生存期(OS)的因素:年龄、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碱性磷酸酶、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ECOG评分、PSA有效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3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岁(50~82岁),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6~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碱性磷酸酶、NLR、激素敏感时间、是否化疗、有无骨转移、Gleason评分、PSA有效率是影响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0.003)、NLR(P=0.009)、Gleason评分(P<0.001)是CRPC患者冷冻消融术后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NLR可作为CRPC患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的预后指标,N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氩氦冷冻消融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补救治疗TACE失败肝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洪立立 郭志 +3 位作者 司同国 于海鹏 李保国 刘长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补救性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失败的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应用HIFU治疗的经TACE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8... 目的 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补救性治疗经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失败的晚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应用HIFU治疗的经TACE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2.8个月(95%CI:10.4~15.0),1年生存率为46.7%,2年生存率为1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P=0.001)、肿瘤大小(P〈0.001)、门静脉癌栓(P=0.030)、AFP水平(P=0.001)和消融效果(P〈0.001)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2)及临床分期(P=0.01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3/4级不良反应包括发热(4.5%)贫血(4.5%)、腹部不适(4.5%)、皮肤烧伤(9.1%)、乏力(4.5%)、出血(2.3%)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TACE治疗失败的HCC患者,应用HIFU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细胞肝癌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乳腺癌椎体转移33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文阁 郭玉琴 +4 位作者 李保国 倪虹 郭秀英 于海鹏 郭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对乳腺癌椎体转移放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以PVP治疗乳腺癌合并脊柱骨转移接受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33例,术后进行随访,... 目的:对乳腺癌椎体转移放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eplasty,PVP)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以PVP治疗乳腺癌合并脊柱骨转移接受放疗、化疗及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患者33例,术后进行随访,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治疗前后疼痛评价;应用EORTCQLQ—C30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观察治疗并发症。结果:PVP技术成功率100%,CT示所有椎体转移灶均填充良好;术前NRS评分为6.69±1.67分,术后6小时为3.09±1.84分,疼痛明显缓解(t=10.886,P=0.000);术前EORTCQLQ—C30评分为60.60±3.57分,术后6小时为34.61±4.31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43.924,P=0.000);无引起临床症状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方法治疗乳腺癌椎体转移安全有效,生活质量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生活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保国 郭志 +1 位作者 王海涛 张炜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CT引导下实施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40例难治性肝转移癌患者,共有可测量病灶94个。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至...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难治性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CT引导下实施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40例难治性肝转移癌患者,共有可测量病灶94个。评价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至植入术后6个月时,94个病灶中获完全缓解(CR)32个,部分缓解(PR)48个,稳定(SD)9个,进展(PD)5个,有效率(RR)为85.1%。术后随访时间为4~31个月,平均13个月。至随访结束时,1年生存率为75.0%。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3~4级不良反应。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可作为难治性肝转移癌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发生发展中Mina53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元元(综述) 郭志 杨雪玲(审校)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c-Myc的下游靶基因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53 k Da(Mina5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预后之间关系密切。Mina53可通过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c-Myc的下游靶基因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53 k Da(Mina5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预后之间关系密切。Mina53可通过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但其相关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为此,本文拟通过综述Mina5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进展,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A53 C-MYC 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塞联合冷冻消融对比索拉菲尼治疗Ⅲ期肾癌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长富 郭志 +3 位作者 邢文阁 刘方 司同国 杨雪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4-968,共5页
目的 对比选择性肾动脉栓塞(TRAE)联合冷冻消融与索拉菲尼治疗Ⅲ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61例不适合或拒绝外科手术的Ⅲ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两组:(1)TRA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33... 目的 对比选择性肾动脉栓塞(TRAE)联合冷冻消融与索拉菲尼治疗Ⅲ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61例不适合或拒绝外科手术的Ⅲ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两组:(1)TRA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组33例,在TRAE治疗后2-3周,接受冷冻消融治疗。(2)单纯口服索拉菲尼组28例。肿瘤最大径(3.8-11.2)cm,平均(5.3±2.2)cm,总计68个瘤灶。患者术后随访行影像学(CT或MRI或B超)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ECOG评分、肿瘤变化、转移淋巴结变化和生存预后。结果 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9.3个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大小、ECO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客观有效率(PR、CR)66.7%,疾病控制率(PR、CR、SD)93.9%,索拉菲尼组分别为21.4%、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35个月;索拉菲尼组分别为mPFS 19个月、mOS 34个月,联合治疗组mPFS较索拉菲尼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S联合组较索拉菲尼组略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转移淋巴结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索拉菲尼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9%(13/14)、8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及ECOG评分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A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Ⅲ期肾癌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肿瘤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延长m PFS及mOS,是不能手术Ⅲ期肾癌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冷冻消融 栓塞 介入 索拉菲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肝脏转移瘤46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炜浩 李保国 +2 位作者 司同国 于海鹏 郭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挽救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长径为1.8-13.0cm,平均5.32cm±2.5cm.随访评估近期临床受益率、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肝脏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挽救治疗的肝脏转移瘤患者临床资料,肿瘤最大长径为1.8-13.0cm,平均5.32cm±2.5cm.随访评估近期临床受益率、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术后1、3、6mo患者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60%、75.56%、69.77%,1年患者生存率为76.08%,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01).并发症轻微,未见冷休克、肝破裂出血、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脏转移瘤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失去手术机会肝转移瘤患者的一种重要挽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消融 肝转移瘤 挽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MRI在前列腺癌治疗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瑜 郭志 沈文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95-399,415,共6页
前列腺癌治疗后临床多采用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进行评价,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肿瘤的评价主要以肿瘤体积的改变为评价指标,但滞后于肿瘤微循环改变及肿瘤细胞坏死等功能性改变。如何在前列腺癌治疗后早期准确评估其治疗疗效并早期发... 前列腺癌治疗后临床多采用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进行评价,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肿瘤的评价主要以肿瘤体积的改变为评价指标,但滞后于肿瘤微循环改变及肿瘤细胞坏死等功能性改变。如何在前列腺癌治疗后早期准确评估其治疗疗效并早期发现肿瘤残存或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磁共振波谱等多种功能MRI技术已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多种功能MRI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治疗后评估及随访的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40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保国 温浩 郭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kelp micro gelation,KMG)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07-12以海藻酸钠微球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0例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的HCC...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kelp micro gelation,KMG)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07-12以海藻酸钠微球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0例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1mo后肿瘤坏死率,1、2年的总生存率及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总共76个肿瘤结节(直径2-14cm,平均4.2cm),从初次栓塞治疗到治疗后2年共计实施了196例次栓塞,每例栓塞治疗2-7次,每次栓塞剂量在0.1-1.2g.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肝区疼痛(39.8%)、发热(35.2%)和恶心呕吐(34.2%),无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初次栓塞后1mo,复查增强CT或MRI并测量肿瘤坏死率,按照修正的RECIST标准评价:完全坏死13%(10/76),部分坏死47%(36/76),无变化32%(24/76),进展8%(6/76).1年、2年生存率分别是85%、47.5%.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性HCC安全、有效,可作为复发性HCC栓塞治疗时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 海藻酸钠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老年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海鹏 郭志 +7 位作者 邢文阁 刘方 郭秀英 倪虹 王海涛 李保国 司同国 李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60岁原发巨块型肝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本组91例,肿瘤直径10~14 cm,均为富血供。所有病例CT引导下实施肝脏病灶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1个月,3个月评价生活质...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60岁原发巨块型肝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本组91例,肿瘤直径10~14 cm,均为富血供。所有病例CT引导下实施肝脏病灶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w,1个月,3个月评价生活质量,复查肿瘤标志物、CT,评价肿瘤负荷变化。生活质量采用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Hep)评价QOL变化。结果随访期间88例患者完成所有时间点QOL调查量表。术后1 w身体状况(P=0.017)及功能状况(P〈0.001)模块有较大幅度降低,情感状况较术前轻度改善(P=0.024),肝癌特异性模块无明显变化(P=0.665),社会/家庭状况则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个月身体状况(P〈0.001),功能状况(P〈0.001),肝癌特异性模块得分(P〈0.001)较术前明显上升,社会/家庭状况回复至术前状况(P〉0.05),FACT-Hep总分开始高于术前水平(P〈0.001)。术后3个月,除经济状况模块外(P〉0.05),所有模块及FACT-Hep总分均较术前改善(P〈0.001)。其中功能状态和情感状态最为明显。社会家庭状况较术后1个月时略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巨块型肝癌,在短期内可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对巨块型HCC,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治疗对长期QOL及生存期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冷冻 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 肝胆肿瘤治疗功能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脑栓塞患者下肢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司同国 郭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近期脑栓塞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导管直接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例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患者,突发脑栓塞近期内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其中左髂总动脉2例,股动脉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右侧腘动脉2例。采用团注联合持续溶... 目的探讨近期脑栓塞患者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经导管直接溶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例心房纤维颤动(房颤)患者,突发脑栓塞近期内再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其中左髂总动脉2例,股动脉4例(左侧3例,右侧1例),右侧腘动脉2例。采用团注联合持续溶栓方法行导管灌注rt-PA溶栓治疗,其中3例行血管球囊扩张术,1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结果平均持续灌注时间3.6 h,rt-PA用量23.6 mg(20~28 mg)。血管完全再通率100%,临床完全缓解率7/8,仅1例患者因胫前、胫后动脉远端闭塞残留静息痛。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6/8),血管鞘周围渗血(2/8),血尿(1/8)。头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随访3~6个月,无下肢动脉栓塞复发或血栓形成,1例患者死于再发脑栓塞。结论对于房颤合并近期脑栓塞患者,用rt-PA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导管溶栓 脑栓塞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循环肿瘤细胞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海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3-720,共8页
目的对循环肿瘤细胞(CTC)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准确掌握国际上CTC领域研究态势和选择前沿技术课题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等分析工具,采用可视化分析、共现分析、引文分析、突发检测等分析方法,对CTC... 目的对循环肿瘤细胞(CTC)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准确掌握国际上CTC领域研究态势和选择前沿技术课题提供参考。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借助CiteSpace等分析工具,采用可视化分析、共现分析、引文分析、突发检测等分析方法,对CTC领域文献的分布特征、核心引文、热点领域、研究前沿等进行分析。结果在Web of Science共检索出861条循环肿瘤细胞研究文献题录和28 132条引文。分析显示,近年来CTC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已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美国在CTC研究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虽然排名第4,但与美国、德国和日本还存在较大差距;挖掘出了CTC领域的20篇核心引文,掌握了目前CTC的主要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结论我国亟需进一步加强对CTC的研究,尤其应关注CTC由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的关键问题,为实现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斌 司同国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5期632-636,641,共6页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无法治愈的特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医疗负担。由于当前标准治疗方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患者中位数生存期不足15个月。血管生成是恶...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其显著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无法治愈的特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医疗负担。由于当前标准治疗方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患者中位数生存期不足15个月。血管生成是恶性胶质瘤的标志,现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新靶标。本文回顾了抗血管治疗的作用机制和抗血管药物在恶性胶质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探索,并简要讨论了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抗血管治疗药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