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行为横断面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丛明华 王杰军 +17 位作者 方玉 刘英华 孙明晓 吴穷 王湛 黄岩 凌轶群 刘勇 李全福 刘义冰 朱江 朱陵君 郑振东 李玲 刘东颖 刘自民 石汉平 袁芃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现状、膳食摄入量、营养状况,分析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水平、行为习惯及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分布的18家医院,选择肿瘤内科住院患者... 目的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膳食认知现状、膳食摄入量、营养状况,分析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水平、行为习惯及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生原因,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宣教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分布的18家医院,选择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患者以面对面调查形式自行填写膳食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主诊医生查房询问患者膳食摄入情况及进行食欲评分;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膳食史回顾调查,按ESPEN及中国肿瘤营养指南推荐的拇指法则计算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质每日目标需要量。比较患者实际营养摄入量与目标摄入量是否有差别。结果共完成535例有效问卷调查:95.2%的患者认为科学的膳食非常重要,70%的患者对如何科学的膳食存在疑问,82.0%的患者会遇到膳食知识矛盾的困惑,当获取的膳食信息有矛盾时,64.2%的患者会听取主诊医师的意见;主诊医师、网络、电视是患者了解如何科学膳食的最主要的3条途径,分别占所有途径的26.0%、18.5%以及16.1%;99.6%的患者存在膳食知识误区,认为患病后不可食用某类或全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90.0%以上的患者服用灵芝孢子粉、海参、人参、冬虫夏草以及其他类保健食品;93.0%的患者未接受过规范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膳食调查及评价发现:15.6%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3分),实际每日摄入能量为1169.20±465.97kcal,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1797.95±375.27kcal(P<0.01),仅达目标需要量的65.3%;实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46.55±21.40g,显著性低于目标需求量(P<0.01),仅达目标需要量的74.4%。主诊医师查房询问患者膳食情况表明:69.0%的患者认为饮食还行、挺好的、很好或者非常好。通过膳食回顾调查发现,其中有34.0%的患者能量摄入不足目标量60.0%。可见如果仅通过查房医生简单的询问,不足以正确的反应患者的实际膳食摄入情况。结论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对科学的膳食营养认知差,接受规范的营养教育率低。患者普遍存在膳食摄入量低,NRS 2002评分或查房医生的询问不足以反映肿瘤患者的实际摄入情况。因此,加强临床医生与营养师的密切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宣教将对改善患者的膳食知识及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膳食知识 行为 多中心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0讲 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兰芳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 标准化 混合细胞型 诊治 SCLC 细胞倍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21讲 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祥睿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4期25-26,共2页
结肠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切除结肠癌局部病灶疗效肯定,但是如果发生全身播散或转移则仍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所有患者,即使是已确定的仅有局部病变者,也无证据证实癌细胞在术前是否发生血行转移。自20世纪8... 结肠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尽管手术切除结肠癌局部病灶疗效肯定,但是如果发生全身播散或转移则仍导致患者死亡。对于所有患者,即使是已确定的仅有局部病变者,也无证据证实癌细胞在术前是否发生血行转移。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术后化疗可降低高危患者复发的风险,90年代Moertel证实了氟尿嘧啶(5-FU)可使结肠癌患者获益后,大量的Ⅱ期、Ⅲ期结肠癌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或入组临床试验研究以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进而提高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肿瘤 辅助化疗 标准化 诊治 血行转移 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书芹 左津淮 赵智刚 《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Zung量表(抑郁症自评表)对124例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组)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分,Zung量表评分>4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Zung量表(抑郁症自评表)对124例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组)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分,Zung量表评分>4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继而建立回归模型,对合并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回归分析,并确定其患病危险因素。结果肿瘤患者组124例中47例(37.90%)患有抑郁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2例中7例(6.86%)患有抑郁症(P<0.01);在肿瘤患者组中,抑郁症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及治疗方案有关。结论抑郁症在肿瘤患者中有较高的患病率;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及治疗方案是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抑郁症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23讲 胰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贤明 侯芸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6期19-22,共4页
胰腺癌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7位。据统计全世界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棘手,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仅为3%。当前胰腺癌... 胰腺癌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7位。据统计全世界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棘手,死亡率极高,5年生存率仅为3%。当前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依然是手术切除,但只有10%~15%的患者具有手术切除的机会,而手术后复发转移率高,手术时70%~80%已有淋巴结转移。因此必须积极应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以及支持对症治疗等综合手段,来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和提高手术后长期生存率。多年来研究者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传统作用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为基础不断开发研制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胰腺癌 标准化 手术后复发 诊治 癌发病率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内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凯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内科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早期确诊 东南沿海 不能切除 预后不良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20讲 分子靶向药物在结肠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歌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3期20-22,共3页
结直肠癌(CR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2大病因。在美国,每年约有150000新发病例,同时,约有60000患者死亡。在我国该病是恶性肿瘤发病上升最快的瘤种之一。尽管早期患者可经手术治愈,但即使是局... 结直肠癌(CRC)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3大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第2大病因。在美国,每年约有150000新发病例,同时,约有60000患者死亡。在我国该病是恶性肿瘤发病上升最快的瘤种之一。尽管早期患者可经手术治愈,但即使是局部病灶切除和辅助化疗后的患者,3年内仍有较高的复发风险。结肠癌辅助化疗在过去15年中发展迅速,尤其是静脉滴注氟尿嘧啶(5-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分子靶向药物 结肠癌 辅助治疗 标准化 诊治 新发病例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6讲 可切除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8
作者 马艳玲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新辅助化疗 胃癌 标准化 诊治 世界范围 地域差异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9讲 双膦酸盐预防骨转移及抗肿瘤现状和进展
9
作者 刘霞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2期17-18,共2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临床上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针对骨转移的药物治疗,目前以双膦酸盐的研究和应用最广泛,已被公认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治疗。最新的研究发现,双膦酸盐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除...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临床上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针对骨转移的药物治疗,目前以双膦酸盐的研究和应用最广泛,已被公认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治疗。最新的研究发现,双膦酸盐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除能有效的减轻骨痛,降低骨相关不良事件及治疗高钙血症外,还有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骨转移 抗肿瘤作用 双膦酸盐 标准化 晚期恶性肿瘤 诊治 预防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的低碳生活
10
作者 贾勇圣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细胞能量异常是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之一,正常细胞能量代谢主要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释放二氧化碳,而肿瘤细胞能量代谢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产生乳酸代替二氧化碳释放,这种能量代谢的特点使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释放减少。因此,肿瘤细胞处于一... 细胞能量异常是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之一,正常细胞能量代谢主要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释放二氧化碳,而肿瘤细胞能量代谢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产生乳酸代替二氧化碳释放,这种能量代谢的特点使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释放减少。因此,肿瘤细胞处于一种低碳生活状态,具有体细胞逐渐恶变的进程中获得特征性生长表型,在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中发挥独特的生物学作用。本文就肿瘤细胞低碳生活与肿瘤细胞主要的特殊能量需求、基因突变、环境选择、酸抵抗、凋亡逃避和肿瘤干细胞特性维持等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肿瘤细胞 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5讲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雅静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0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标准化 诊治 联合放疗 免疫治疗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7讲 肿瘤患者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颖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1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肿瘤患者 常用药物 标准化 临床医生 诊治 生物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SF15对肿瘤脉管生成调控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婷婷 李凯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67-570,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作为死亡受体3(DR3)的配体,它参与调控VEGF/VEGF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多种脉管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例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淋...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TNFSF15)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作为死亡受体3(DR3)的配体,它参与调控VEGF/VEGF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多种脉管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例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淋巴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防止血管渗漏、抑制血管生成等。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NFSF15启动子区域突变引起的TNFSF15高表达会增加罹患多种肿瘤的风险。然而,TNFSF15对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截然相反,其可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受体DR3抑制肿瘤内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但与淋巴内皮细胞表面受体DR3结合后反导致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分析其不同生物效应对肿瘤脉管生成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仅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SF15 肿瘤 血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 第18讲 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
14
作者 张颖 王华庆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
子宫内膜癌系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之恶性肿瘤。文献报告,该肿瘤发病无论在欧美或在我国,近年来均有增加趋势。目前,循证医学仍主张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联合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有... 子宫内膜癌系女性生殖系统常见之恶性肿瘤。文献报告,该肿瘤发病无论在欧美或在我国,近年来均有增加趋势。目前,循证医学仍主张该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联合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术后,部分患者存在有高危因素,如病理分化差、肌层受侵、淋巴管血管瘤栓等,故药物治疗在上述具有高危因素的术后患者或晚期复发的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药物治疗 恶性肿瘤 标准化 诊治 女性生殖系统 高危因素 以手术为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机制及逆转耐药的相关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业辉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812-815,共4页
免疫治疗是继传统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又一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blockers,ICBs)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ICBs被广泛发现与应用,ICBs耐药成为当前免疫治疗的重要... 免疫治疗是继传统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又一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blockers,ICBs)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ICBs被广泛发现与应用,ICBs耐药成为当前免疫治疗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ICBs耐药的可能机制以及逆转其耐药的方法,ICBs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多种ICBs联合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机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米替尼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
16
作者 唐银梅 冯元莹 +4 位作者 白桂颖 王璇 赵伟鹏 张杰 史业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研究法米替尼15、20、25 mg剂量组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方法:32例晚期或转移的实体瘤患者接受15、20、25 mg/d治疗,比较每个剂量组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原型药物法米替尼及代谢物SHR116637的达峰时间(T_(ma... 目的:研究法米替尼15、20、25 mg剂量组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方法:32例晚期或转移的实体瘤患者接受15、20、25 mg/d治疗,比较每个剂量组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后原型药物法米替尼及代谢物SHR116637的达峰时间(T_(max))、血药峰浓度(C_(max))等相关药代动力学的参数变化,观察治疗期间法米替尼在实体瘤患者中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各剂量组单次给药后,血浆中法米替尼和代谢物SHR116637在6 h达峰,低、中、高剂量组t_(1/2)分别为(73.6±12.3)、(75.8±17.0)、(65.8±23.8)h;代谢物SHR116637的体内暴露量AUC_(0-24)、AUC_(0-t)和AUC_(0-∞)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多次给药后血浆中法米替尼及代谢物SHR116637 T_(max)与单次给药相比略有延迟。多次给药后法米替尼和代谢物SHR116637均有一定程度的蓄积,但以代谢物SHR116637中15 mg剂量组最明显,蓄积指数R_(AC_AUC)和R_(AC_Cmax)分别为6.45±2.82和5.37±2.39。单次给药阶段受试者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多次给药阶段共有2例受试者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结论:单次给药后法米替尼在体内分布很广且消除较慢;多次给药后代谢物SHR116637有一定蓄积,3种剂量的法米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米替尼 晚期实体瘤 药代动力学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5例初治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芳 郝春芳 +2 位作者 贾勇圣 刘晓东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的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5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的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初治MB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1~132)个月,分子分型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4~132)、32(7~122)、29(1~85)和24(1~98)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内脏转移、首发转移部位数目均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及内脏转移是影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三阴型乳腺癌及内脏转移是影响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对判断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对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莉霞 沈傲梅 贺瑾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常见的[1]。据统计,不给予呕吐预防用药的情况下,CINV发生率高达70%-80%,特别是含顺铂方案及...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化疗相关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常见的[1]。据统计,不给予呕吐预防用药的情况下,CINV发生率高达70%-80%,特别是含顺铂方案及放化疗同步进行者,发生率更高达9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 评估工具 药物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半结肠癌差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邓婷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84-688,共5页
对不同部位结肠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生物学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基因表达、等位缺失及DNA错配修复的差异均影响着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生、... 对不同部位结肠癌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生物学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在临床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基因表达、等位缺失及DNA错配修复的差异均影响着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原发灶部位可能是靶向药物的疗效预测因子;而两者的预后亦与分期相关。通过分析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婷婷 李洁 +7 位作者 李霞 张艳 周莹 田璐 李国媛 王燕 张晟 赵伟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7-42,共6页
目的运用循证的方法整合关于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9... 目的运用循证的方法整合关于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7篇,系统评价9篇,围绕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肌肉骨骼症状3方面总结28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证据可用于乳腺癌患者更年期症状管理;应用时需结合文化背景、具体临床情境、患者症状及其意愿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更年期症状 非药物干预 症状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