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性恶心呕吐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28
1
作者 田畅 苏帼慧 +4 位作者 强万敏 覃惠英 王玲燕 徐波 张淑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1-4,共4页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治疗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今后良好控制化疗性恶心呕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知识、态度及观念调查问卷对来自中国大陆3所肿瘤医院2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描述性统计...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治疗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今后良好控制化疗性恶心呕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理人员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知识、态度及观念调查问卷对来自中国大陆3所肿瘤医院23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描述性统计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5.7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在化疗性恶心呕吐评估中起一定的作用,只有21.00%的护士会选择国际临床指南指导评估,53.15%的护士表示化疗性恶心呕吐控制依据多数来源于临床医生的知识,此外护士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以及患者自我护理策略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仍然欠缺。结论护士在化疗性恶心呕吐评估、控制等护理管理方面的认知欠缺。缺乏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和护理流程、护理人员不充足,护士缺乏相关培训等因素可能是阻碍护士进行化疗性恶心呕吐护理管理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肿瘤科护士规范化疗性恶心呕吐评估工具和国际临床指南的应用、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是促进化疗性恶心呕吐良性管理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 护士 化疗性恶心呕吐 护理认知 护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459-462,共4页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单纯镇痛药物治疗很难满意控制,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介入治疗是改善疗效的有效手段,但需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应症,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本文重点介绍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和主要介入治疗手...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单纯镇痛药物治疗很难满意控制,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介入治疗是改善疗效的有效手段,但需选择恰当的时机和适应症,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本文重点介绍介入治疗的时机选择和主要介入治疗手段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竹君(综述) 刘东颖(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91-796,共6页
DNA损伤应答(DNAdamageresponse,DDR)机制包括检测DNA损伤,阻滞细胞周期和启动DNA修复。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和Rad3相关激酶(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ATR)是DDR核心的关键激酶,负责感知复制应激(replica-tion stress,... DNA损伤应答(DNAdamageresponse,DDR)机制包括检测DNA损伤,阻滞细胞周期和启动DNA修复。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和Rad3相关激酶(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ATR)是DDR核心的关键激酶,负责感知复制应激(replica-tion stress,RS)并将其信号传导至S和G2/M检查点以启动DNA修复。在肿瘤细胞中G1检查点缺失和癌基因的激活,导致癌症细胞更多进入RS增加的S期。因此,肿瘤细胞更加依赖S和G2/M检查点,使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靶点。ATR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物开发的热点,部分ATR抑制剂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旨在总结支持ATR抑制剂作为单药以及与化疗、放疗和新型靶向药物(如PARP抑制剂)联合使用的临床试验数据,并讨论目前ATR抑制剂开发和生物标志物探索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 DNA损伤应答 ATR抑制剂 复制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4
作者 成宪江 邵月娟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71-375,共5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247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放疗组患者158例(放疗组...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减轻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247例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放疗组患者158例(放疗组),PVP联合放疗组患者89例(联合组),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行为状态以及情绪变化情况,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口服背景痛药物总量变化情况。使用SPSS 17.0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放疗组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12±1.45)分下降到(3.06±1.68)分(P〈0.05),而联合组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46±1.73)分下降到(2.45±1.47)分(P〈0.05);联合组起效时间为(1.63±0.81)天,放疗组为(8.56±2.87)天(P〈0.001);经过治疗,联合组爆发痛发生频率由之前(4.56±1.98)次/日降至(1.57±0.98)次/日(P〈0.05),放疗组由(4.73±2.24)次/日降至(3.56±1.56)次/日(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行为状态较放疗组明显改善(χ2=46.587,P〈0.001)。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更好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放疗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增加(P〈0.05),而联合组的背景痛止痛药物用量减少(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PVP联合放疗可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 放射治疗 骨转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镇痛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邵月娟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0-534,共5页
辅助镇痛药物是指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原本用于治疗某种疾病,之后发现兼具镇痛作用的一组药物。由于癌痛机制复杂,所以经常需要阿片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药物联合镇痛。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辅助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的任何一个阶... 辅助镇痛药物是指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原本用于治疗某种疾病,之后发现兼具镇痛作用的一组药物。由于癌痛机制复杂,所以经常需要阿片药物、非甾体类药物和辅助药物联合镇痛。根据WHO三阶梯镇痛原则,辅助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的任何一个阶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对阿片类药物部分敏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的辅助镇痛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局部用药、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在辅助镇痛时与原本治疗疾病的用法用量有所不同,临床医生应该熟知其不良反应,并从小剂量开始,经过数天或数周的逐步加量达到最佳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镇痛药物 癌症 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输注系统治疗顽固性癌痛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昆(综述) 王昆(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41-1144,共4页
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鞘内输注镇痛药物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使不良反应最低。鞘内镇痛治疗使用越早患者受益越大。在给予体内植入鞘内给药装置... 肿瘤患者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鞘内输注镇痛药物是缓解癌痛的有效方法。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使不良反应最低。鞘内镇痛治疗使用越早患者受益越大。在给予体内植入鞘内给药装置前首先需要测试镇痛效果,恰当的实施测试时段极为重要,且有效维持时间决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植入鞘内镇痛系统。本文对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的治疗依据、患者选择、测试、植入操作技术问题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疼痛 鞘内输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于癌痛治疗的滴定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平 王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0-602,585,共3页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确切、口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持续应用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之一。针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药理特点,近年国内外将其用于癌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效果确切、口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持续应用可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之一。针对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痛的药理特点,近年国内外将其用于癌痛治疗过程中的剂量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缓释片 癌痛 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在恶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8
作者 刘维帅 王姗姗 刘东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7,共5页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SCs作为连接神经和肿瘤细胞的“桥梁分子”,通过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相互作用,改善局部肿瘤微环... 施万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类型,在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SCs作为连接神经和肿瘤细胞的“桥梁分子”,通过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相互作用,改善局部肿瘤微环境,进而促使肿瘤嗜神经生长和神经支配、促进肿瘤的生长、迁移和侵袭,产生免疫抑制并出现肿瘤疼痛等一系列恶性生物学行为。本文就SCs在非神经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将来抗肿瘤治疗联合靶向SCs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 肿瘤微环境 周围神经侵犯 神经重塑 肿瘤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 被引量:5
9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13 位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张力 崔久嵬 戴宇翔 黄岩 李龙 李宁 刘东颖 彭慧 沈波 生金 夏曙 朱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501,共21页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年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的下降证明几十年来中国通过开展危险因素防控、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等措施,在肿瘤综合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年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的下降证明几十年来中国通过开展危险因素防控、恶性肿瘤筛查、早诊早治、规范化诊疗等措施,在肿瘤综合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和药物不断开发,但抗肿瘤治疗相关的恶心呕吐仍然是常见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还有可能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专家整合近年来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新进展,遵循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国内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定了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以期为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恶心 呕吐 防治
原文传递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及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维帅 邵月娟 王昆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是肿瘤患者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或者神经传导系统受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包括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痛、手术与放化疗等治疗引起的神经痛、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以及炎症等其他因...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CP)是肿瘤患者由于外周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或者神经传导系统受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引起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包括肿瘤压迫引起的神经痛、手术与放化疗等治疗引起的神经痛、副瘤综合征引起的神经痛以及炎症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经痛。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是诊断NCP的重要手段,其临床评估应使用标准化的疼痛评估量表。目前,NCP的治疗主要包括阿片类为主的药物联合辅助镇痛药物、介入治疗和基因治疗。针对NCP的发病机制决定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联合不同止痛药物及技术手段是治疗NCP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痛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心理虐待对儿童自我意识、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辰 管冰清 +1 位作者 罗学荣 邓云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虐待对儿童自我意识、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湖南省7644名3~9年级学生进行评估。结果①受虐儿童... 目的探讨心理虐待对儿童自我意识、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湖南省7644名3~9年级学生进行评估。结果①受虐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低于非受虐儿童,受虐儿童的内化性行为问题、外化性行为问题、焦虑和抑郁得分高于非受虐儿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心理虐待对自我意识有负性预测作用,心理虐待对内化性行为问题、外化性行为问题、焦虑和抑郁有正性预测作用。结论心理虐待对儿童的自我意识、行为、情绪都有负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 儿童 自我意识 行为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解读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华 王昆 张咸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3,共4页
癌性爆发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为规范国内癌性爆发痛的诊疗过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难治性癌痛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癌痛学组,共同撰写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癌性爆发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为规范国内癌性爆发痛的诊疗过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难治性癌痛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癌痛学组,共同撰写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简称《共识》)。该文对《共识》相关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加深医务工作者对《共识》的认识,促进爆发痛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爆发痛 癌性 专家共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脊髓HMGB1表达缓解炎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磊 成宪江 +5 位作者 郝建磊 管冰清 姬凯 刘维帅 王昆 邵月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SN Ⅱ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TSA ⅡA处理组(TSA ⅡA)、炎性痛组(CFA)、炎性痛+TSA ⅡA...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TSN ⅡA)对完全弗氏佐剂(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n=6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TSA ⅡA处理组(TSA ⅡA)、炎性痛组(CFA)、炎性痛+TSA ⅡA处理组(CFA+TSA ⅡA)。利用CFA注射大鼠左下肢足底制作炎性痛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分别用腹腔注射法给予20 mg/kg TSN ⅡA或等量生理盐水,利用von Frey丝检测各组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Toll样受体4(TLR4)和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蛋白表达变化,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TNF-α、IL-1β和IL-6等分子m RNA表达变化。结果:CFA可诱发大鼠出现明显的痛敏反应,TSN ⅡA可以显著地缓解炎性痛大鼠机械性痛敏;CFA引起的炎性痛大鼠脊髓TLR4、HMGB1、TNF-α、IL-1β和IL-6等分子表达增加,而TSN ⅡA可以显著逆转上述分子的表达上调。结论:TSN ⅡA可通过抑制HMGB1-TLR4通路缓解CFA引起的大鼠炎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炎性痛 TOLL样受体4 高迁移率蛋白-1 细胞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松梅 田畅 +4 位作者 岳林 赵亚杰 候莹鸽 宋颖 阎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8期1238-1242,共5页
对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癌痛延续护理对移动医疗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可用性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运用移动医疗技... 对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阐述了癌痛延续护理对移动医疗的需求,介绍了移动医疗在癌痛延续护理中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可用性和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运用移动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癌痛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医疗 癌痛 延续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现癌痛,千万不要忍着
15
作者 王昆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7年第10期39-39,共1页
疼痛加重说明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 由于恶性肿瘤对人体脏器、神经系统的压迫和损伤都会导致疼痛,因此,疼痛程度往往也能表明肿瘤对人体脏器或神经损伤的程度。患者感到疼痛加重,大多说明疾病有新进展。同时,肿瘤复发或者转移时,疼... 疼痛加重说明恶性肿瘤复发或转移 由于恶性肿瘤对人体脏器、神经系统的压迫和损伤都会导致疼痛,因此,疼痛程度往往也能表明肿瘤对人体脏器或神经损伤的程度。患者感到疼痛加重,大多说明疾病有新进展。同时,肿瘤复发或者转移时,疼痛往往也会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程度 癌痛 肿瘤复发 人体脏器 恶性肿瘤 神经损伤 神经系统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治疗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的效果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昆 郝建磊 +3 位作者 邵月娟 成宪江 管冰清 闫哲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3-915,共3页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BTP)治疗的效果.方法 骨转移癌痛并发BTP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吗啡组(M组,n=51)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6).M组口服速释吗啡,单次挽救剂量为每日缓释剂量的10% ...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癌痛患者爆发痛(BTP)治疗的效果.方法 骨转移癌痛并发BTP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吗啡组(M组,n=51)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6).M组口服速释吗啡,单次挽救剂量为每日缓释剂量的10% ~ 15%,重复给药,直至控制BTP;F组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单次剂量50 mg,给药时间30 min,最大剂量150 mg.记录治疗BTP首次起效时间及随后1个月内BTP发生频率.记录患者口服治疗背景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F组治疗BTP首次起效时间缩短及便秘发生率降低(P<0.05),BTP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TP治疗前比较,治疗后M组背景痛治疗药物用量显著性增加(P<0.05),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速释吗啡相比,氟比洛芬酯用于骨转移痛患者BTP的治疗更安全有效,且对治疗背景癌痛药物的耐受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吗啡 肿瘤 骨转移 爆发痛
原文传递
术后放疗在T1-2 N0 M0期SCLC治疗中的意义
17
作者 刘维帅 赵路军 +3 位作者 张宝忠 巩琳琳 关勇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SCLC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10年临床分期为T1-2 N0 M0期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1例SCLC患者临床资料,31例术后放疗,55例术前或术后化疗。 Kaplan-Meier法计算LR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并Logrank法...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早期SCLC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10年临床分期为T1-2 N0 M0期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1例SCLC患者临床资料,31例术后放疗,55例术前或术后化疗。 Kaplan-Meier法计算LR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样本数32例,5年OS率及LR率分别为52%和22%,术后是否放疗对生存无影响( P=0.52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与未行放疗者中位OS分别为47.3个月与96.8个月( P=0.561),5年LR率分别为39%与23%( P=0.934)。对于术后N (+)患者行放疗者中位生存明显高于未行放疗者(66.7、34?6个月,P=0.016),行放疗者5年LR率亦明显低于未行放疗者(5%、75%,P=0?004)。全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为30%,术后放疗与否对患者远处转移率无影响( P=0.576)。结论术后放疗明显降低了术后N (+) SCLC患者LR率并提高了生存,而对N (-)患者反而有降低生存趋势,建议术后N (+)的SCLC患者行术后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疗法 肺肿瘤/外科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膳食纤维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关系的Meta 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维帅 曾亚奇 +1 位作者 邵月娟 王昆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58-764,共7页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 Meta 分析方法,以随机模型和95...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 Meta 分析方法,以随机模型和95%CI 为效应量分析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前列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另外,采用随机剂量反应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队列研究和5篇病例对照研究。与膳食纤维最低摄入组相比,膳食纤维最高摄入组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显著降低了13%(RR =0.87,95%CI 为0.77~0.99,Z =2.10,P =0.035)。亚组分析显示,可溶性膳食纤维(RR =0.78,95%CI 为0.64~0.95,Z =2.45,P =0.014)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RR =0.65,95%CI 为0.45~0.88,Z =2.79,P =0.005)的摄入均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但谷类、水果以及蔬菜类纤维的摄入与前列腺发生没有明显关系。剂量反应曲线结果显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前列腺癌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关联(RR =0.996,95%CI 为0.989~1.002)。敏感性分析显示总体研究结果比较稳定,单个研究不会对总体结果造成显著影响。结论膳食纤维的摄入与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呈负相关,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有利于前列腺癌的预防,但尚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验证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前列腺肿瘤 META 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常用癌痛微创介入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姬凯 邵月娟 王昆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癌痛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后未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微创介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意义。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建议使用腹腔神经丛或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上腹下丛阻滞治疗骨盆肿瘤所致内脏痛... 癌痛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药物治疗后未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微创介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意义。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建议使用腹腔神经丛或内脏神经阻滞治疗上腹部癌痛、上腹下丛阻滞治疗骨盆肿瘤所致内脏痛、经皮椎体成形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肿瘤所致椎体疼痛。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壁癌痛、奇神经节及鞍区阻滞治疗骨盆肿瘤所致会阴部癌痛只有在临床研究中或是无有效缓解手段时作为一种体恤性治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鞘内药物输注技术用于癌痛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智英 王昆 +12 位作者 金毅 路桂军 吕岩 马柯 宋涛 孙涛 金晓红 王亚平 谢广伦 肖红 肖礼祖 杨东 姚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79-589,共11页
肿瘤患者癌痛高发,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技术(IDD)用于癌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和普及。为规范该技术,推动IDD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诊... 肿瘤患者癌痛高发,且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技术(IDD)用于癌痛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和普及。为规范该技术,推动IDD临床合理应用,《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诊疗指南、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入探讨该技术应用于癌痛患者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以及围术期管理等问题,形成本专家共识,予以发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疼痛 鞘内镇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