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近期和远期康复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辰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近期和远期康复影响。方法纳入本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30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1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患者近期和远期康复影响。方法纳入本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30例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患者1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住院时间、肩袖再撕裂率、护理满意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率(96.92%)较对照组(93.08%)高,P<0.05。两组肩袖再撕裂率比较,P>0.05。结论术后早期被动运动结合个性化延伸护理不增加肩袖再撕裂,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肩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 早期运动 个性化延伸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金玥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的影响,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ASE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前屈ROM以及体侧外旋ROM,同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F-36健康得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对照组优于试验组,对照术后6个月SF-36健康得分各项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长期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下阶梯式护理用于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价值分析
3
作者 胡婉利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0期36-40,共5页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予以快速康复外科下阶梯式护理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因半月板损伤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数字...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予以快速康复外科下阶梯式护理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因半月板损伤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方式护理,42例)和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下阶梯式护理,42例),均实施对应方式持续干预2个月,记录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NRS评分、护理前后Lysholm分值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不同活动度时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组间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NRS分值更低(均为t=5.571、6.130、26.843,P<0.05);其膝关节恢复至30°、60°、90°、120°活动度所需时间更短(t=10.730、14.472、13.330、21.794,P<0.05);其护理后Lysholm评分结果更高(t=17.285,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Х^(2)=4.974,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针对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予以快速康复外科下阶梯式护理,更利于缓解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阶梯式护理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促进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软骨再生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吴疆 赵斌 +4 位作者 陈啸 赵谦 骆巍 任富继 黄竞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软骨再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受关节镜联合HTO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后1年进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目的:探究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软骨再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接受关节镜联合HTO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后1年进行二次关节镜检查观察软骨再生情况。并取部分新生组织进行病理学HE、甲苯胺蓝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明确新生组织为新生软骨。同时取部分新生组织和正常软骨进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子生物学检测,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再生中的作用。结果:通过二次关节镜检查,绝大多数患者的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区域软骨可观察到新生组织;HE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新生组织周围具有关节软骨的结合或覆盖,并可见明显的纤维化软骨或软骨陷窝。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Ⅱ型胶原呈阳性表达,证明这些新生组织为再生软骨。另外,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进一步验证了Ⅱ型胶原在新生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而且磷酸化MEK(p-MEK)和p-ERK也高表达于这些组织中(t=12.8、15.44,均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HTO可以降低膝关节内侧间室所受的机械应力负荷,并通过MEK-ERK信号通路介导软骨的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骨关节炎 软骨再生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晓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3224-3227,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均为其提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照患者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均为其提供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按照患者入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各45例,比较其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干预前后疼痛评分、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角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疼痛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3.16±0.98)分,干预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2.34±0.68)分;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4.75±1.03)分,干预后6个月疼痛评分为(3.75±0.94)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24±5.38)分,干预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28±4.71)分;对照组干预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7.19±5.73)分,干预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2.19±4.33)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值为(5.11±1.04)°、大腿周径差值(2.94±0.62)cm;对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差值为(7.82±1.36)°、大腿周径差值(3.49±0.73)cm,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策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减少术后疼痛感,而且对膝关节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关节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解剖、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 被引量:8
6
作者 吴疆 黄竞敏 +2 位作者 赵斌 曹建刚 陈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58-1665,共8页
背景:对于存在旋转不稳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进一步认识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可以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恢复起到指导意义。目的:系统回顾当前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文献,明确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发生率、解剖关系、形... 背景:对于存在旋转不稳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进一步认识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可以对膝关节旋转稳定性的恢复起到指导意义。目的:系统回顾当前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文献,明确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发生率、解剖关系、形态、组织学以及生物力学作用和损伤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 Med/Medline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论文。检索内容包括:incidence,anatomy,morphometry,biomechanics,histology of the ALL,并包括关于"Segond"骨折,并在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膝关节、前外侧结构、"Segond"骨折",时间跨度从1878至2015年。并对检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共检索出文献362篇,其中英文文献342篇,中文文献20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4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前外侧韧带出现率在83%-100%,对于前外侧韧带的骨性抵止点的描述差异很小。前外侧韧带在股骨抵止点位于外侧副韧带股骨抵止点的前侧及远端,跨越关节斜行插入到腓骨小头和胫骨的"Gerdy"结节之间。文献关于前外侧韧带的解剖和形态学的描述不同点在于:前外侧韧带在外侧半月板及关节囊附着部位的解剖。前外侧韧带主要的生物力学作用是控制胫骨过度内旋,组织学上微观结构为:平行状的纤维样韧带组织。通过前外侧韧带的胫骨附着点的撕脱骨折("Segond"骨折)的部位可以准确显示前外侧韧带的胫骨足印点。前外侧韧带是膝关节前外侧面上独特的韧带组织结构,它可以控制胫骨过度内旋,膝关节过度屈曲内旋可引起"Segond"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生物力学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前外侧韧带 解剖学 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昱鸿 黄竞敏 +1 位作者 李冬超 王海蛟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Sodium hyaluronate)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Sodium hyaluronate)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 w、12 w、24 w后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号试验——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未识别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2 位作者 赵栋 王蕊 黄竞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通过拨号试验评价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对胫骨外旋的影响;评估MMPRT隧道拉出法修复对恢复胫骨病理性旋转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内侧半... 目的:通过拨号试验评价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对胫骨外旋的影响;评估MMPRT隧道拉出法修复对恢复胫骨病理性旋转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接受内侧半月板后根隧道拉出(pull-out)法修复术的患者。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患侧及健侧膝关节屈曲30°/90°拨号试验的检查,评估胫骨外旋的变化。结果:40例MMPRT患者年龄56.4±7.5岁,体重指数24.1±3.0 kg/m^(2),其中男性6例(34%),女性34例(85%),从损伤到接受手术的中位时间为3.8±2.9月。患侧术前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31.34°±5.38°、36.75°±6.62°;患侧术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分别为24.24°±5.88°、24.76°±5.47°,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患侧手术前后30°和90°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异分别为7.10°、95%CI[6.01°,8.19°]和11.99°、95%CI[10.68°,13.29°],均有显著性差异。患侧与健侧拨号试验提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差值比较,术前30°和90°分别为8.33°、95%CI[7.32°,9.33°]和13.03°、95%CI[11.82°,14.23°],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和90°分别为0.48°、95%CI[-0.25°,0.98°]和0.34°、95%CI[-0.02°,0.70°],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患者拨号试验提示胫骨外旋增加,pull-out法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胫骨外旋。30°和90°拨号试验所示的胫骨外旋角度增加可以提示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因此,在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时,应谨慎解释拨号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 拨号试验 胫骨外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五年随访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允 黄竞敏 +1 位作者 李冬超 胡文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关节镜下行自体半腱肌双束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24例(24膝)复发性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关节镜下行自体半腱肌双束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24例(24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7例,女17例;年龄18~37岁,平均23.2岁。1例曾于外院手术后脱位复发,其余均为首次手术。病程6个月~20年,平均5.6年。恐惧试验及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9.79±11.67)分,Kujala评分为(49.63±6.28)分。X线片示13例髌骨及股骨滑车存在发育不良;8例存在高位髌骨(Caton-Deschamps指数>1.2);髌股适合角为(23.96±5.54)°。CT检测示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值为(23.71±2.35)m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59~81个月,平均66.8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再脱位;恐惧试验及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周X线片及CT复查,髌股适合角为(–1.96±4.65)°,TT-TG值为(13.75±1.89)mm,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分别为(81.13±17.76)、(91.35±3.60)、(92.23±2.71)分,Kujala评分分别为(84.04±3.98)、(91.48±3.64)、(91.45±3.29)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Insall评价标准评定疗效,获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以有效改善髌股关节匹配关系,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韧带重建 胫骨结节移位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冬超 黄竞敏 +2 位作者 徐红阳 李昱鸿 王海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一种临床常被忽视的病理改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病因尚不明确。英文文献已有相关报道,该疾病有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关节镜下及病理表现,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总结相关... 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一种临床常被忽视的病理改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还存在争议,病因尚不明确。英文文献已有相关报道,该疾病有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关节镜下及病理表现,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总结相关文献进行简述,希望对该疾病在诊治方面形成系统认知,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十字韧带黏液样变性的关节镜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竞敏 李冬超 +2 位作者 吴疆 李昱鸿 王海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8-954,共7页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黏液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及关节镜下特征,并评估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ACL病变组织清理及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膝关节ACL黏液样变性32例,... 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黏液样变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及关节镜下特征,并评估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ACL病变组织清理及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治疗膝关节ACL黏液样变性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81±7.97)岁。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18例。膝前疼痛伴伸直受限32例,伸直、屈曲均受限12例。术中切取部分韧带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术后行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结果术前X线片示32例均存在髁间窝增生狭窄,MRI示ACL弥漫增粗。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21.16±5.5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5.75±1.32)分下降至(1.13±1.36)分,差异有统计表学意义(t=13.44,P=0.00);膝关节伸直受限由术前11.62°±3.52°逐渐减小,术后6个月时基本稳定,术后1年时为0.41°±1.01°;前抽屉试验和Laehman试验均为阴性,证实ACL有稳定的硬性止点。LyshSlm评分由术前(50.13±11.57)分增至(91.97±3.04)分,WOMAC指数由术前35.13±7.88降至6.25±2.7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0,P=0.00;t=24.72,P=0.00)。结论ACL黏液样变性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易于临床诊断;ACL黏液样变性的发病可能由病变ACL与增生髁间窝之间的机械性撞击引起;采用关节镜下ACL病变局部清理及髁间窝成形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创伤和损伤 关节镜检查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断裂32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疆 黄竞敏 赵斌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关节镜科2 0 1 2年4月~2 0 1 3年2月期间3 2例获得1 2个月以上随访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带线锚钉(Twi...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关节镜科2 0 1 2年4月~2 0 1 3年2月期间3 2例获得1 2个月以上随访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带线锚钉(Twin Fix)治疗,术后循序功能锻炼。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并用Lys h 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 2~2 4个月,平均(1 6.5±1.2)个月。术后1 2个月时,膝关节3 0°、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转为阴性;术后Lys h ol m膝关节功能评分(8 8.1±4.2)较术前(5 4.5±6.3)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利用关节镜辅助下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功能,且操作简单,是一种目前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带线锚钉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深层断裂
原文传递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与胫骨旋转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黄竞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生物力学变化、病理机制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临床关联性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MPRT及其与胫骨旋转关... 目的 总结目前关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生物力学变化、病理机制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临床关联性研究进展。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MPRT及其与胫骨旋转关系的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MPRT是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的一种特殊且常见类型,患者在低能量损伤后出现的膝关节后内侧爆裂疼痛事件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提示。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MMPRT产生的生物力学效应类似于内侧半月板全部切除,且该损伤通常与胫骨旋转有关,MMPRT诱发了胫骨的病理性外旋,及时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能够恢复这种病理性外旋。同时,胫骨旋转的变化与内侧半月板后根修复后的愈合状态相关。结论 MMPRT与胫骨旋转密切相关,了解二者间的生物力学、病理机制和临床关联性,对于改善MMPRT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 胫骨旋转 病理机制 临床关联性
原文传递
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半月板损伤及膝内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黄竞敏 李昱鸿 +3 位作者 李冬超 王海蛟 张政 胡文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半月板损伤部位、类型及膝内翻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关节镜检查及手术的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97例,男40例,女57例;年龄32-66岁,平均(51.2±10.71)岁。于膝关节冠状面MRI上测量半... 目的探讨内侧半月板外突与半月板损伤部位、类型及膝内翻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关节镜检查及手术的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97例,男40例,女57例;年龄32-66岁,平均(51.2±10.71)岁。于膝关节冠状面MRI上测量半月板外突≥3mm者38例,无半月板外突者59例。在x线片上测量股胫角,〈182°记录为膝内翻。在关节镜下观察半月板撕裂类型(纵裂、水平裂、斜裂、横裂、复杂裂)、撕裂部位(前角撕裂、体部撕裂、后角撕裂、根部撕裂)。比较内侧半月板外突组和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半月板不同撕裂类型和部位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半月板外突的危险因素。结果内侧半月板外突组与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的患者年龄(t=-1.511,P=0.135)、性别(χ^2=0.208,P=0.648)、体重指数(χ^2=0.249,P=0.650)及侧别(χ^2=0.052,P=0.82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膝内翻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89%(25,28),半月板根部撕裂患者半月板外突的发生率为78%(18/23)。内侧半月板外突组与无内侧半月板外突组根部撕裂(χ^2=19.329,P=0.000)、复杂裂(χ^2=5.111,P=0.024)、膝内翻(χ^2=41.481,P=0.000)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半月板前角撕裂(χ^2=0.044,P=1.000)、体部撕裂(χ^2=0.261,P=0.661)、后角撕裂(χ^2=3.722,P=0.086)、纵裂(χ^2=0.054,P=0.816)、水平裂(χ^2=0.317,P=0.790)、斜裂(χ^2=0.198,P=0.819)、横裂(χ^2=1.188,P=0.385)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膝内翻的OR值为101.976,95%CI(15.973,651.041),P=0.000;根部撕裂的OR值为35.517,95%CI(6.804,185.399),P=0.000;复杂裂的OR值为0.949,95%CI(0.211,4.267),P=0.945。结论膝内翻和内侧半月板根部撕裂是造成内侧半月板外突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撕裂伤 膝内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竞敏 胡文晋 +5 位作者 李冬超 张政 陈啸 吴疆 赵谦 杨吉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治疗177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个月)患者的资料,其中93例纳入本研究,男65例,女28... 目的探讨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治疗177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个月)患者的资料,其中93例纳入本研究,男65例,女28例;年龄21-44岁,平均(32.36±4.50)岁。所有患者受伤时及术前均行MR检查,受伤时MR检查示前交叉韧带断裂且无内侧半月板撕裂,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根据术前MR及关节镜下有无内侧半月板撕裂分为内侧半月板撕裂组和无内侧半月板撕裂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胫骨平台后倾角、性别和侧别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根据10。胫骨平台后倾角大小分别分为胫骨平台后倾角≥10°组和胫骨平台后倾角〈10。组,比较胫骨平台后倾角〉10°组和〈100组患者内侧半月板撕裂发生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93例受伤至手术平均随访时间(8.63±3.74)个月,51例(51/93,55%)术前MR及关节镜下证实内侧半月板撕裂,42例(42/93,45%)无内侧半月板撕裂,两组年龄(t=0.843,P=0.401)、性别(χ^2=1.027,P=0.338)、体重指数(t=0.568,P=0.571)、侧别(χ^2=0.110,P=0.43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具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602,P=0.000);内侧半月板撕裂组平均胫骨平台后倾角10.51°±2.83°,明显大于无内侧半月板撕裂组7.39°±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胫骨平台后倾角≥10°组中71.15%(37,52)内侧半月板撕裂,4l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胫骨平台后倾角〈10°组中34.14%(14/41)内侧半月板撕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2.677,P=0.000)。结论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撕裂与胫骨平台后倾角具有相关性,随着前交叉韧带损伤时间增加,伴高胫骨平台后倾角(≥10°)更容易增加内侧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半月板 胫骨 关节镜检查
原文传递
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管理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疆 骆巍 +3 位作者 郑慧锋 任富继 赵谦 黄竞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 通过总结目前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管理现状,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现状。结果 目前,每年儿童和青... 目的 通过总结目前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管理现状,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的管理现状。结果 目前,每年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患者数量在逐步增加。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康复治疗和骨骺保留重建、全骺板内重建、部分经骺板重建和穿骺板重建等手术技术。结论 应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膝关节的动态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骨龄、Tanner分期及生理状况如月经、身体增长速度等特点,选择针对儿童和青少年ACL损伤治疗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前交叉韧带损伤 骺板 手术技术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代菊红 杨光 +4 位作者 黄竞敏 孙玉文 魏余晋 杨丹丹 张强强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140-145,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灸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行关节镜下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40例患者,... 目的观察针刺灸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行关节镜下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院运动损伤与关节镜二病区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针刺及温和灸法治疗,术后第3周开始,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膝关节主动最大屈曲度、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大、小腿健侧与患侧周径差值变化的情况。以上指标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周相比,2组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屈曲度、Lysholm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均呈升高趋势,且同组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4.721、1720.125,P均<0.05;F=241.928、188.692,P均<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组内VAS评分及大、小腿健侧与患侧的差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同组各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913、48.702,F(△1)=205.625、109.898,F(△2)=108.806、58.334,5,all P<0.001]。(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度、Lysholm评分在第2、4、6周的升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2、5.489、4.645,P均<0.05;t=5.434、6.213、4.756,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在第2、4、6周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4、-5.570、-2.604,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小腿健侧与患侧周径差值在第2周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6周大、小腿健侧与患侧周径差值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5、-5.659,P均<0.05;t(△2)=-3.361、-3.773,P均<0.05]。结论单纯运动疗法与针刺温和灸联合运动疗法对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均有改善作用,且针刺温和灸联合运动疗法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温针疗法 运动疗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任富继 吴疆 +2 位作者 赵栋 王蕊 黄竞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3-82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0例合并初级膝内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自体单束腘绳肌...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初级膝内翻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0例合并初级膝内翻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自体单束腘绳肌初次重建ACL。根据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将患者分为3组,A组(0°~3°)64例、B组(3°~6°)55例、C组(6°~9°)41例。3组患者除HK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年龄、性别、侧别、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胫骨平台后倾角、合并半月板损伤构成比、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客观评分、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健、患侧胫骨最大前移程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SSD评估关节稳定性;使用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IKDC客观评分评估关节功能。结果3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1个月,平均26个月;A、B、C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5,P=0.714)。末次随访时,各组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功能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SSD变化值以及Lysholm评分变化值、Tegner评分变化值和IKDC客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Kellgren-Lawrence分级、HKA与术前一致。结论初级膝内翻不会影响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恢复,且不同程度膝内翻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