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基因玉米GM11061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迎霞 张冠 +3 位作者 王梦梦 陆国清 王倩 陈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3-1850,I0001-I0011,共19页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程,针对转基因玉米GM11061开展了分子特征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仅插入受体基因组一个拷贝,位于5号染色体198,621,57~198,621,620 bp之间,不含载体骨架序列,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了其上下游结合位点。测序数据量梯度分析显示,最低~5×的重测序原始数据可实现该整合位点的鉴定。本研究证实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配套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可实现简易、快速、精准的植物分子特征鉴定研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同时也为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转基因玉米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植物精油复配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墙梦捷 鲁晓翔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9期45-48,共4页
综述了壳聚糖与精油复配使用在新鲜水果、水产品和蔬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壳聚糖-植物精油复合保鲜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壳聚糖 植物精油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近红外无损检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小路 薛璐 +3 位作者 鲁晓翔 张鹏 陈绍慧 李江阔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2-756,共5页
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检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实验比较了在近红外全波长范围400-2 500 nm内,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一阶导数(D1Log(1/R))和... 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检测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实验比较了在近红外全波长范围400-2 500 nm内,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一阶导数(D1Log(1/R))和加权多元离散校正处理(WMSC)建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定标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较好。其预测相关系数Rp2为0.8518,预测标准误差(SEP)为0.35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05。总酸的最佳模型处理条件为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二阶导数(D2Log(1/R))和WMSC,其Rp2为0.8776,SEP为0.042,RPD为2.10。由此确定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可用于蓝莓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和瓜尔胶对鸡肉盐溶蛋白凝胶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邱春强 张坤生 任云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39,共7页
本文以鸡胸肉为原料,提取盐溶蛋白并进行超高压处理,SDS-PAGE法测定超高压处理的盐溶蛋白,研究了超高压和瓜尔胶对鸡胸肉盐溶蛋白及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处理压力的增大,盐溶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蛋白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凝胶强度... 本文以鸡胸肉为原料,提取盐溶蛋白并进行超高压处理,SDS-PAGE法测定超高压处理的盐溶蛋白,研究了超高压和瓜尔胶对鸡胸肉盐溶蛋白及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处理压力的增大,盐溶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蛋白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凝胶强度、胶黏度等显著提高,凝胶弹性变化趋势则是先增后减;超高压使大分子量的蛋白变性程度明显,中小分子量的蛋白电泳条带变化较复杂。试验证明:超高压能够改变大分子蛋白的结构,使其断开为中小分子,利于被机体吸收利用;瓜尔胶的添加有助于凝胶特性的增强,对于食品中凝胶的利用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溶蛋白 SDS-PAGE 超高压 瓜尔胶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法优化金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文忠 田跃 +1 位作者 吴旭 郑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优化金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金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金荞麦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12倍量的50%乙醇浸泡金荞麦药材1.5 h,回流提取2次,... 目的:优化金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金荞麦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金荞麦总黄酮的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12倍量的50%乙醇浸泡金荞麦药材1.5 h,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该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总黄酮 提取 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微藻psbA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侯惠静 王素英 吴子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96-1307,共12页
D1蛋白是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一种蛋白,研究编码该蛋白的psb A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及聚类分析对原核微藻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EGA和Codon W软件分析psb A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适应指数、有效密码子数及相对密码子使用度等参... D1蛋白是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一种蛋白,研究编码该蛋白的psb A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及聚类分析对原核微藻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MEGA和Codon W软件分析psb A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适应指数、有效密码子数及相对密码子使用度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原核微藻的psb A基因具有明显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密码子使用模式多样,可反映该类群生物种属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密码子偏好性的欧式平方距离系数进行聚类,证实密码子的偏好性与其物种的亲缘关系及进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其聚类结果可作为系统发育分析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微藻 PSB A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饮料花青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贾莹 胡志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948,共8页
以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和包装的透光程度对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原汁添加量200g·L^(-1),蔗糖添加量70g·L^(-1),柠檬酸添加量1.1g·L^(-1),柠檬酸钠添加量0.3g·L... 以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的稳定性为指标,研究不同杀菌方式和包装的透光程度对蓝莓饮料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原汁添加量200g·L^(-1),蔗糖添加量70g·L^(-1),柠檬酸添加量1.1g·L^(-1),柠檬酸钠添加量0.3g·L^(-1)时,蓝莓饮料的p H较稳定,适口性较好。采用高温瞬时杀菌(121℃,10s)、常压下100℃杀菌12min后灌装和灌装后100℃杀菌14min的杀菌方式,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83.20%、78.21%、80.83%。在全标(瓶体遮盖率96%)、半标(瓶体遮盖率60%)和裸标(瓶体遮盖率0)3种包装方式下,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91.58%、89.15%、86.16%。因此,在高温瞬时杀菌(121℃,10s)和全标包装条件下贮存,有利于维持花青素的稳定性。本研究为蓝莓饮料的生产及贮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青素 稳定性 高温瞬时杀菌 包装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法优化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平 王文忠 +1 位作者 马占新 杨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优化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与栀子苷含量并对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 目的:优化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与栀子苷含量并对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11倍量的68%乙醇浸渍穿心莲和栀子药材2次,每次29h;麦冬采用8倍量蒸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醇沉浓度为80%。结论:该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火栀麦口服液 二次回归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脱水穿心莲内酯 栀子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彦巧 王月 +1 位作者 孟翔宇 李钰琨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提高玫瑰茄花色苷的包埋率及稳定性。【方法】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玫瑰茄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色苷微胶... 【目的】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提高玫瑰茄花色苷的包埋率及稳定性。【方法】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玫瑰茄花色苷为芯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色苷微胶囊的微观形貌,考察其对光、热及金属的稳定性。【结果】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麦芽糊精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0%,阿拉伯树胶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0%,玫瑰茄花色苷占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总固形物质量分数7.0%,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43℃,此条件下玫瑰茄花色苷的包埋率为97.1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较光滑致密,无裂痕无孔洞。微胶囊玫瑰茄花色苷稳定性比较分析表明:在相同温度、相同光照条件下,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稳定性均明显高于纯化物;微胶囊化后花色苷在Cu^(2+)和Zn^(2+)中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在4℃、避光以及避免与Cu^(2+)和Zn^(2+)接触的条件下稳定性最高。【结论】通过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工艺,可有效提高玫瑰茄花色苷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玫瑰茄花青素 微胶囊 扫描电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茼蒿籽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禄捷 李荣 姜子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3-1238,共6页
为了得到茼蒿籽中总黄酮的最优微波提取条件,首先用单因素试验来评价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得到3个主要因素,即微波温度、液料比和乙醇浓度。然后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茼蒿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微... 为了得到茼蒿籽中总黄酮的最优微波提取条件,首先用单因素试验来评价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得到3个主要因素,即微波温度、液料比和乙醇浓度。然后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茼蒿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温度72℃,乙醇浓度68%,液料比25∶1。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的预测值为3.29%,实测值为3.15%,误差为-0.042 5。试验结果证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可以很好地优化茼蒿籽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茼蒿籽 总黄酮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 微波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1-MCP对其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倩倩 何兴兴 +4 位作者 熊金梁 彭梦云 黄明 刘仁鹏 关文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的测定,并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褐腐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脆李果实上,探究1-MCP处理对巫山脆李不同时期接种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结合PCR技术,鉴定出引起脆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1-MCP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4℃贮藏期间处理前、处理后、损伤后经1-MCP处理再接种褐腐病的脆李果实的发病率并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25℃条件下,1-MCP处理对不同时期损伤接种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仅能维持在24 h内;病原菌在25℃贮藏条件下对脆李的致病性强于4℃贮藏条件;常温、低温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有效延缓脆李果实硬度的下降。【结论】明确引起巫山脆李采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1-MCP结合4℃贮藏处理可有效抑制脆李在采后贮藏期间的褐腐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扩展,并有效维持果实硬度。本研究为巫山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李 褐腐病 病原菌鉴定 1-甲基环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高效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伟华 姜子涛 李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6-93,共8页
为探讨高效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研究采用微波固定化的方法来提高共价固定化过程的效率。以D151树脂为载体,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条件。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拟合,最终确定了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佳... 为探讨高效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研究采用微波固定化的方法来提高共价固定化过程的效率。以D151树脂为载体,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条件。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拟合,最终确定了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5 h、戊二醛质量分数1.0%、加酶量8.2 mg/mL、pH 5.0、交联温度29.0℃及交联时间3.5 min。制备的固定化胰蛋白酶在25~45℃的温度范围内、pH在4.0~5.0和9.0~10.0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8次后,酶活力保留了初始酶活力的73.1%;储藏5周后酶活力仍保留了71.1%。进一步使用固定化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其效率比使用游离胰蛋白酶的水解效率更高。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固定化胰蛋白酶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高效方法,制备的固定化胰蛋白酶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定化 高效 树脂 固定化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