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背景下天津市非遗文化翻译研究及传播
1
作者 胡瑞燕 唐晨雨 白梦雨 《沈阳文旅》 2024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非遗文化交流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基于对天津市非遗文化的考察与了解,尝试借助外语学科专业优势对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呈现非遗文化的翻译内容及易于理解的形式,...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非遗文化交流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拟基于对天津市非遗文化的考察与了解,尝试借助外语学科专业优势对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呈现非遗文化的翻译内容及易于理解的形式,注重语言文字蕴含的文化内涵,加强国内外受众对天津市非遗文化的了解,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实现用外语讲好天津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内容 外语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字 文化交往 一带一路 中国好声音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的国家语言规划:方式、特点及其对我国语言规划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可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位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支点国和深化中国-中东欧“17+1”合作的重要示范国。对捷克语言现实规划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其民族文化和基本国情,对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鉴于此,对捷...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位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支点国和深化中国-中东欧“17+1”合作的重要示范国。对捷克语言现实规划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理解其民族文化和基本国情,对中捷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鉴于此,对捷克语言规划的主要方式进行讨论,包括语言立法、语言机构、语言期刊和语料库以及捷克语的境外推广等方式,分析新时期捷克国家语言规划在语言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等层面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国语言规划和中捷语言合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捷克 捷克语 语言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民族蜡染文化对比研究——以白裤瑶蜡染和西非蜡染为例
3
作者 陆新睿 兰海心 《美化生活》 2024年第10期30-32,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葡萄牙对外语言推广政策及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全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62-65,共4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汉语教学在全球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国汉语对外推广的历史不长,在政策规划、制定及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参考和借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汉语教学在全球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国汉语对外推广的历史不长,在政策规划、制定及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参考和借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推广政策对于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具有积极意义。以葡萄牙为例,分析其语言推广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并根据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归纳出在语言推广意识、合作渠道、变革机制、文化传播、非官方机构、侨民语言教学等方面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政策 语言推广 葡萄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际式教学法在高校零起点语言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报告——以葡萄牙语课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含滋 《高教学刊》 2017年第17期110-113,共4页
文章以一堂本科二年级葡语精读课堂为例,以西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探讨葡语教学课堂中的交际法适用情况,并试图为未来的高校葡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 文章以一堂本科二年级葡语精读课堂为例,以西方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分析探讨葡语教学课堂中的交际法适用情况,并试图为未来的高校葡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法 葡语教学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语在华传播战略及中葡语言合作前景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郑珊培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54-58,共5页
从葡萄牙语在中国的历史讲起,分析其在华传播现状,并展望未来。葡语从明朝正德年间进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由葡萄牙人主导的民间传播时期后,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了第一个葡语本科专业,从此葡语的在华传播从被动... 从葡萄牙语在中国的历史讲起,分析其在华传播现状,并展望未来。葡语从明朝正德年间进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由葡萄牙人主导的民间传播时期后,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北京广播学院开设了第一个葡语本科专业,从此葡语的在华传播从被动变为主动。全国现有20多所院校开设有葡语本科专业,这一变化一方面标志着国家实力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尤其在"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下,我国更加积极地寻找与葡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这将成为葡语在华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 对华语言政策 合作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以里斯本大学章程为例
7
作者 刘全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0期124-126,共3页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参考和借鉴世界知名大学的章程对此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章程为例,分析其具有的突出特点,并根据中国大学章程建设工作现状归纳出值得我国大学章程建设工作参考和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 大学章程 里斯本大学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克《国家文化政策2021—2025+》及中捷文化交流合作
8
作者 张可心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2期11-22,89,共13页
捷克历史文化悠久绵长,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久远,中捷关系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典范。本文通过捷克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对捷克当下“国家文化政策”出台背景、主要战略目标进行解读;探讨中捷两国文化合作领... 捷克历史文化悠久绵长,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久远,中捷关系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的典范。本文通过捷克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对捷克当下“国家文化政策”出台背景、主要战略目标进行解读;探讨中捷两国文化合作领域和后疫情时代文化交流新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克 文化政策 文化产业 中捷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学界对中国语言政策的研究及其启示
9
作者 李迎迎 潘晓彤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24年第2期119-132,208,共15页
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世界各国对语言作为权力工具更为深入的认识结果,关乎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当代国际政治及社会语言学的重要议题。研究国际学术话语权问题需要双向视角,一要审视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贡献,二要分析外国... 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世界各国对语言作为权力工具更为深入的认识结果,关乎国家利益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因而成为当代国际政治及社会语言学的重要议题。研究国际学术话语权问题需要双向视角,一要审视中国学者的国际学术贡献,二要分析外国学者对中国学术的关注和解读,而后者正是目前国内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亟须加强关注和深入探讨。本研究对近15年来俄罗斯学者发表的53篇中国语言政策相关文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通过考察发文量趋势、关键词频次、学者群体分布、研究机构特征等核心指标,梳理总结中国语言政策在俄研究现状,旨在从他者视角形成对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更为完整的认知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提出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政策 俄罗斯 国际话语权 学术话语权
原文传递
后格雷马斯时代巴黎学派符号学研究的三条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双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法国是符号学研究的滥觞之地,是欧洲符号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心,其中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巴黎符号学派更是引领了20世纪下半叶文艺理论的风潮。该学派早期研究以叙述符号学为核心,突出纷繁的文本形式下的形象建构、逻辑语义和叙述语法。格... 法国是符号学研究的滥觞之地,是欧洲符号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心,其中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巴黎符号学派更是引领了20世纪下半叶文艺理论的风潮。该学派早期研究以叙述符号学为核心,突出纷繁的文本形式下的形象建构、逻辑语义和叙述语法。格雷马斯逝去之后,巴黎符号学派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在借鉴话语分析、认知科学和现象学的成果之上,发展出了三条独特的研究路径,即激情符号学、主体符号学和张力符号学研究。它们之间虽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都是承继格雷马斯符号学的衣钵,并以语言学为基础,又充分借鉴现象学等其他学科知识,最终展现出高度的互补性和融合性,成为研究情感、身体和张力的重要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格雷马斯时代 激情符号学 主体符号学 张力符号学 巴黎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西南端的美味坐标——葡萄牙特色美食简介
11
作者 王若瞳 《神州》 2019年第26期22-22,共1页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南端,自1979年中葡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和葡萄牙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但对于葡萄牙的美食文化,能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也许只有“葡式蛋挞”。事实上,葡萄牙美食绝不仅仅有蛋挞。本文将主要介绍葡萄牙...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南端,自1979年中葡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和葡萄牙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但对于葡萄牙的美食文化,能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也许只有“葡式蛋挞”。事实上,葡萄牙美食绝不仅仅有蛋挞。本文将主要介绍葡萄牙的特色美食,为中国读者展现一个“美味的葡萄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坐标 葡萄牙 特色美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符号学的发展:理论、实践与展望
12
作者 李双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巴黎学派是世界符号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该学派早期以叙述研究为中心,将语言看成自给自足、逻辑自洽的系统,探索文本的话语表现形式和深层语义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在符号学的众多研究对象中,“主体”这个关键且复杂的问题... 巴黎学派是世界符号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该学派早期以叙述研究为中心,将语言看成自给自足、逻辑自洽的系统,探索文本的话语表现形式和深层语义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在符号学的众多研究对象中,“主体”这个关键且复杂的问题都被悬置。通过借鉴陈述语言学和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凯对传统符号学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办法,从现实性原则出发,探讨了主体符号学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并创造性地将主体二分(主体/非主体)从而建立陈述机体模型,用于分析实践。主体符号学是后格雷马斯时代最具原创性的理论之一,为研究人的感知和身体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主体不再是模糊、抽象、难以捉摸的概念,它变得可以理解和分析,能为人们进一步认识意义世界和自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符号学 科凯 巴黎学派 现实性 陈述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妮·埃尔诺笔下的法国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探析——以《位置》《一个女人》《“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为例
13
作者 陈淑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维度的自传”。本文聚焦于埃尔诺的三部重要作品《位置》《一个女人》和《“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深入探讨了她笔下的当代“亲子关系”写作。她采用了“...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维度的自传”。本文聚焦于埃尔诺的三部重要作品《位置》《一个女人》和《“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深入探讨了她笔下的当代“亲子关系”写作。她采用了“平实写作”的风格,避免了小说化的浪漫笔调,以真实的生活经历描绘了父母的生活。她回归现实,直面阶级、文化和语言等冲突,如实呈现家庭成员的真实面貌,没有虚伪和浪漫化,建立了读者与角色之间真实的连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笔下的“亲子关系”写作状态。同时,她灵活使用照片,还原了父母的真实面貌,也唤起了读者对过去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通过挖掘父母的故事,实现了自我追寻的过程。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埃尔诺在探讨亲子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中的独特见解,为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发现,拓宽了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当代“亲子关系”写作 平实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我国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议题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烁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08,共6页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路径,也是我国城市参与全球... 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路径,也是我国城市参与全球城市竞争,走国际化之路的必然选择。数字化时代,城市国际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和广泛化,传播内容趋于生活化和个性化,传播方式趋于互动化和精准化。为此,我们要更新城市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打造政府负责多元参与的城市国际传播主体、凝练人与城共生的传播内容、升级城市国际传播技术和平台、关注受众意识,提升我国城市国际传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际传播能力 人与城共生 受众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用典中的价值观及翻译探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俄译研究为基础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雅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2-20,158-159,共10页
翻译是一种语际跨文化交流,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沟通。文化翻译是在对源语深层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其文化价值,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在译文中实现价值再现。习近平用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优秀传统价... 翻译是一种语际跨文化交流,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沟通。文化翻译是在对源语深层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其文化价值,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在译文中实现价值再现。习近平用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优秀传统价值观。用典翻译的重点集中在词汇语义和语构方面文化价值的阐释,使外国读者明确其中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用典 价值观 文化翻译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献中情态动词“要”的俄译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20-32,111,共14页
汉语中的情态动词“要”具有多种意义和功能,可表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知情态。“要”字句多用于具有宣传、指令、规范功能的语篇中,其在政论语体中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语体。在我国政治文献中,“要”表达的情态意义以道义情态为主... 汉语中的情态动词“要”具有多种意义和功能,可表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知情态。“要”字句多用于具有宣传、指令、规范功能的语篇中,其在政论语体中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语体。在我国政治文献中,“要”表达的情态意义以道义情态为主,它在俄语中对应多个不同的词语。论文研究了“要”字句的结构特点,总结了政治文献中“要”字句的俄译策略,并对比了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俄译本和《俄罗斯总统国情咨文》中道义情态意义的表达手段,分析了其差异的原因,以期对我国政治文献俄译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字句 情态意义 汉俄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央文献翻译中的价值观——以中央文献俄译本研究为基础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雅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中央文献译文在准确表现原文内容的同时担负着传播中国特色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以语言价值观念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法研究在中央文献话语中的概念意义、语句结构、叙事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政治观、务实... 中央文献译文在准确表现原文内容的同时担负着传播中国特色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使命。以语言价值观念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法研究在中央文献话语中的概念意义、语句结构、叙事方式、修辞手段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政治观、务实观、儒雅观、亲和观等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及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展现中国特色政治观念词语的翻译关键在于准确和规范,反映务实执政风格的亲民词语的翻译着重达意和传神,体现儒雅风格的词语翻译着重意合,展现亲和叙事特点的语句翻译着重用词的朴实。通过主题、结构、修辞手段的协调和综合作用,中央文献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作为崛起大国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特有的从容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文献翻译 语言价值 语言文化 翻译策略 翻译中的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学视阈下乌利茨卡娅小说中非纯直接引语的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国晶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0-25,共6页
非纯直接引语是叙事文学作品中重要的话语方式之一,它介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是二者的混合体。它以叙述语形式出现,同时融入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双重声音。当代俄罗斯著名女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中大量使用该引语,使作品具有细腻... 非纯直接引语是叙事文学作品中重要的话语方式之一,它介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是二者的混合体。它以叙述语形式出现,同时融入作者(叙述者)和人物的双重声音。当代俄罗斯著名女作家乌利茨卡娅在创作中大量使用该引语,使作品具有细腻精致、委婉含蓄等风格特点,通过对该引语的研究还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纯直接引语 乌利茨卡娅小说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际教学观察量表的外语课堂活动研究 --以二年级基础德语课为例
19
作者 尹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基于交际教学观察量表,从宏观视角对6所高校8位教师的25节基础德语课课堂活动的交际特征和交际取向进行定量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德语课课堂活动整体上呈低交际取向;课堂活动交际特征在“参与者的组织”“内容”“内容控制”“教辅... 基于交际教学观察量表,从宏观视角对6所高校8位教师的25节基础德语课课堂活动的交际特征和交际取向进行定量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德语课课堂活动整体上呈低交际取向;课堂活动交际特征在“参与者的组织”“内容”“内容控制”“教辅材料的类型”“教辅材料的来源”观察项上分别以全班活动、与意义有关的内容、教师和语篇控制话题、教材以及专门为语言学习设计的材料为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增加依托小组合作或项目教学开展的交际活动,以真实交际为导向处理语篇,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价中,增加接触真实语料的机会,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教学观察量表 基础德语课 课堂活动 交际特征 交际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名词+名词”短语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
20
作者 于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76-84,160,共10页
分析俄语N_1N_2短语的语义特点和生成限制条件,并与汉语N_1(的)N_2短语进行对比。它们都是属格构式,表示两事物具有稳定、持久的联系,理解此构式时需对两个名词进行语义关联。俄语中该结构的生成受到词义、单/复数、修饰限定成分、定指... 分析俄语N_1N_2短语的语义特点和生成限制条件,并与汉语N_1(的)N_2短语进行对比。它们都是属格构式,表示两事物具有稳定、持久的联系,理解此构式时需对两个名词进行语义关联。俄语中该结构的生成受到词义、单/复数、修饰限定成分、定指/非定指、定量/不定量等因素的影响。汉语缺乏表示语法关系的形态标志,N_1(的)N_2结构与俄语N_1N_2结构有不同的语义特点和生成限制条件,俄译时需通过格、关系形容词、前置词等手段把隐性的语义关系显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格构式 名词短语 语义关联 认知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