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概况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军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3期274-276,共3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机制,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松弛,关节滑液减少,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属中医"膝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机制,关节周围软组织退变松弛,关节滑液减少,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属中医"膝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肾精不足筋骨失养,阳气虚不能温通经脉,寒湿阻滞血脉而成。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外洗,针灸推拿,中药离子导入,关节腔内注射及静脉点滴等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本病,疗效明显,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药治疗 内治法 外治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研究:Scopus数据库5年文献检索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进 赵允 仲丛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3期2389-2398,共10页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肯定并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置换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目的:为人工髋关节置换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数据。设计:来源于Scopus数据库5年髋关节置...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已经得到肯定并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置换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目的:为人工髋关节置换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数据。设计:来源于Scopus数据库5年髋关节置换相关文献计量学的数据分析。资料提取:①以hiparthro plastyorhip replacement(髋关节置换);femoral headnecrosis(股骨头坏死);femoralneck fracture(股骨颈骨折);rheumatoidar thritis(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②分析检索结果。③将分析结果手工导出,生成图片和表格进行描述。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原著、综述、会议录,排除信件、社论、校对、随笔、短讯及未发表的文章。主要数据的判定指标:①检索结果数量。②发表文章年份分布。③国家地区分布。④机构信息。⑤文献类型分析。⑥来源期刊分析。⑦高被引频次文献分析。⑧专利信息。结果:Scopus数据库收录关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中最多应用于股骨颈骨折,其次为股骨头坏死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专利信息最多的为髋关节置换应用与股骨头坏死。文献数量总体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发表此类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3种疾病分别为85篇、142篇和91篇。文献出版物来源最多的为Journal of Arthroplasty《关节成形术杂志》,3种疾病文献数量分别为47篇、58篇和40篇。中国在3种疾病的文献产出中有重要地位,文献产出数量分别为42篇、40篇和10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趋于成熟,并在国际数据库收录文献数量上占有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 SCOPUS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3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施阳 《河北中医》 2007年第9期815-,共1页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治疗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允 李冬超 胡文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交叉韧带囊肿的发病、治疗,并评估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7~44岁,平均(30.4±7.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膝15例,右膝20例。其中32例患者纳入随... 目的:探讨交叉韧带囊肿的发病、治疗,并评估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7~44岁,平均(30.4±7.1)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膝15例,右膝20例。其中32例患者纳入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均以疼痛伴伸屈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32例患者中,单纯伸直受限20例(62.5%),伸直屈曲均受限4例(12.5%),单纯屈曲受限8例(25%)。术后对症治疗并指导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并测量患肢伸屈受限角度,收集VAS评分,Lysh觟lm评分及查体情况来评估手术疗效,转科查体来评估关节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5±9.4)个月(17~51个月)。膝关节屈伸受限角度由术前(11.62±3.52)°逐渐减小,至术后半年时基本稳定(0.97±1.13)°;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5.75±1.32)分下降至(1.13±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P=0.00);Lysh觟lm评分由(50.13±11.57)分增至术后(91.97±3.04)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0,P=0.00);术后专科查体未显示关节失稳。结论:交叉韧带囊肿临床易于诊断,其发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镜下囊肿切除术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囊肿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方活命饮灌肠治疗慢性肾衰并化脓性骶髂关节炎1例
5
作者 贾丽涛 王爱国 +1 位作者 赵亚 陆军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22-3124,共3页
化脓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的“骨痈疽、流注”等范畴,临床多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而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发病前多有邻近组织开放性损伤、手术损伤、泌尿道及妇科相关炎性疾病病史,临床多表现为臀部或腰骶部疼痛、发... 化脓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的“骨痈疽、流注”等范畴,临床多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而化脓性骶髂关节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患者发病前多有邻近组织开放性损伤、手术损伤、泌尿道及妇科相关炎性疾病病史,临床多表现为臀部或腰骶部疼痛、发热,此文通过回顾总结临床1例化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发病及治疗特点,采取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予以中医药治疗,阐述了此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此病的作用原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优势,以期提高临床医生重视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使用中医药,从而保证中医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痈疽 化脓性骶髂关节炎 仙方活命饮 中药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辉 赵允 +2 位作者 张秀梅 周淑华 仲从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7-598,共2页
目的:研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成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股骨头内微创多孔持续减压,并放置导管,定期注药,配合活血化瘀、补肾健骨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本方法与传统中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成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股骨头内微创多孔持续减压,并放置导管,定期注药,配合活血化瘀、补肾健骨中药内服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本方法与传统中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观察。结论:股骨头内微创多孔持续减压、置管骨内注药、中药内服方法治疗成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较单纯口服药物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素致股骨头坏死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近况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晔 谢辉 《陕西中医》 2011年第3期372-373,共2页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又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 andibular jointdisor disorers,TMD)。它包括有翼外肌痉挛,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关节盘与核状突相对移位,脱出,穿孔,破裂,髁状突破坏等,统称为TMD。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及女性... 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又称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 andibular jointdisor disorers,TMD)。它包括有翼外肌痉挛,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关节盘与核状突相对移位,脱出,穿孔,破裂,髁状突破坏等,统称为TMD。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及女性,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目前临床上也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TMD与精神心理状态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中西医治疗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精神心理状态 翼外肌痉挛 韧带松弛 发病机制 研究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牵引手法配合西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马晔 《陕西中医》 2011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及手法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腰椎牵引及手法针刀配合营养药物静脉点滴治疗本病110例。结果:总有效率94.6%。结论:本方法对本病调整腰椎力学关系,改变神经根压迫,缓解疼痛的功效。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针灸疗法 牵引 小刀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关节腔灌注冲洗、注射玻璃酸钠等非手术治疗,手术组70例根据髌股软骨损伤程度及髌骨排列情况选择相应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治疗,术后进行玻璃酸钠关节... 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关节腔灌注冲洗、注射玻璃酸钠等非手术治疗,手术组70例根据髌股软骨损伤程度及髌骨排列情况选择相应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方式治疗,术后进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和理疗康复;统计数据依据Lysholm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依据Judet标准对关节活动度改善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及随访期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关节镜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及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140例临床报告
10
作者 郑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镜 治疗 中药 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胸椎小关节错缝56例
11
作者 施阳 《河北中医》 2008年第3期290-290,共1页
关键词 脊椎关节紊乱 胸椎 按摩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病56例
12
作者 施阳 《河北中医》 2008年第8期838-838,840,共2页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玉亭 马晔 +1 位作者 贾丽涛 李军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用旋转复位的治疗方法,并施以夹板固定,观察其效果。[结果]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愈合的情况良好。[结论]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 [目的]探讨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用旋转复位的治疗方法,并施以夹板固定,观察其效果。[结果]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愈合的情况良好。[结论]旋转复位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可靠,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旋转复位法 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效散外用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血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爱国 郑昆仑 +3 位作者 魏万利 陆军 赵允 王晓辉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第6期3-4,共2页
目的:探究神效散外用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神效散高、中、低剂量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扶他林阳性对照组,建立局部软组织损伤模型,连续给药5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果:全血黏度在低... 目的:探究神效散外用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即神效散高、中、低剂量组,阴性空白对照组,扶他林阳性对照组,建立局部软组织损伤模型,连续给药5 d后,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果:全血黏度在低切状态下低、中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表现最明显。血沉方面,低、中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表现最明显。结论:中剂量组神效散外用对急性软组织局部损伤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神效散外用 局部损伤模型 血液流变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骁虎 贾丽涛 +3 位作者 赵允 陆军 金鸿宾 王爱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志愿者骨盆及股骨全长行CT扫描,将CT数据文件导入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并以IGES文件形式保存,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0.0软件),构...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近端不同固定方式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志愿者骨盆及股骨全长行CT扫描,将CT数据文件导入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并以IGES文件形式保存,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10.0软件),构建完整的股骨及外固定架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在ANSYS软件中赋予不同的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建立近端交叉、内聚、平行三种固定方式,并在模型中进行组装,予股骨头顶端施加载荷,分析其固定后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近端3种不同固定方式其最大应力均出现在股骨近端内侧2号螺钉与骨折交界处,其最大值出现在平行固定方式中,为119.33 MPa,此载荷与螺钉材料属性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相比较小;内聚方式整体应力远小于平行与交叉固定方式。结论:外固定架近端3种固定方式均可有效治疗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内聚型更符合人体的生物力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固定架 不同固定方式 三维有限元模型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冬超 赵允 +1 位作者 王爱国 陆军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TKA术后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4例(24膝),均采用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治疗。统计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0月TKA术后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患者24例(24膝),均采用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治疗。统计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拍摄屈曲30°髌骨轴位片,测量治疗前、治疗后髌骨的适合角、髌骨外倾角;按照Insall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术后并发症以评估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针孔红肿、感染、失稳或脱位等并发症。24例均获随访8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21±2.97)个月。VAS评分术后较术前VAS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Kujal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患者髌骨适合角、外倾角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按照Insall评价标准评定满意度,获优15例、良7例、可2例,满意度为91.7%。结论:针刀松解髌外侧支持带治疗TKA术后ELPS,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短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外侧髌骨高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苏玉亭 杨勇 王志达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2011年8月30日至2012年5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谓十病医院首次住院的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2011年8月30日至2012年5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谓十病医院首次住院的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摘录相关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T2DM合并骨质疏松者469例为病例组,骨量正常的T2DM患者383例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女性、糖尿病病程≥7年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3.690(95%吖:2.451~5.556)、3.327(95%CI:2.259=4.900)、1.729(95%CI:1.169~2.555)],而体质指数≥24kg/m^2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低风险相关(OR=0.290,95%C1:0.184~0.457);未发现职业、吸烟、饮酒、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和血磷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有关联。结论更应重视对年龄大、女性、糖尿病病程长的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预防,体质指数高与T2DM合并骨质疏松的低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疗效
18
作者 赵谦 胡文晋 +4 位作者 吴疆 陈啸 任富继 郑慧锋 黄竞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6例Fanelli C型PL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6例Fanelli C型PLC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61岁[(36.5±13.9)岁]。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重建PLC,移植物均为自体股薄、半腱肌腱。若合并后/前交叉韧带(PCL/ACL)断裂,同期行关节镜下单束重建。若合并后内侧角(PMC)损伤,同期行PMC修复或重建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中钻入PLC股骨隧道导针并扩孔时,在关节镜下经交叉韧带的股骨隧道监视隧道间是否干扰。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通过双膝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客观分级评估膝关节内翻稳定性;通过双膝胫骨外旋角度差值及IKDC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客观分级评估膝关节外旋稳定性。术前,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IKDC 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24(15,33)个月]。手术时间100~220 min[175.0(111.3,200.0)min],术中出血量30~150 ml[(84.3±36.5)ml]。术中关节镜下证实PLC与交叉韧带的股骨隧道未发生贯通干扰情况。术后6、12个月双膝外侧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分别为0.5(0.2,1.4)mm和0.6(0.2,1.5)mm,均较术前的12.1(10.8,12.6)mm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客观分级:术前均为D级;术后6、12个月A级13例,B级2例,C级1例(P<0.01)。术后6、12个月双膝胫骨外旋角度差值分别为-2.0(-3.2,1.3)°和-1.4(-3.0,1.7)°,均较术前的16.8(13.9,18.4)°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客观分级:术前C级14例,D级2例;术后6、12个月A级14例,B级1例,C级1例(P<0.01)。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KDC 2000主观评分[(76.3±4.7)分、(80.3±4.4)分、(79.9±3.8)分]、Lysholm评分[(76.1±3.9)分、(81.1±4.3)分、(82.8±3.2)分]均较术前[(48.6±3.7)分、(52.6±2.4)分]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6个月比较,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IKDC2000主观评分、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主要并发症。结论采用基于胫腓骨重建的单股骨隧道技术治疗Fanelli C型PLC损伤,可减少股骨侧隧道间干扰风险,显著改善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后外侧复合体
原文传递
急性髌骨脱位两种技术修复膝内侧支持带的比较
19
作者 胡文晋 陆军 王爱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75-1680,共6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定绕髌折叠紧缩缝合与直接缝合髌股内侧韧带带治疗髌骨侧损伤型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21年5月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治疗的内侧支持带髌骨侧损伤型急性髌骨脱位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 [目的]比较带线锚定绕髌折叠紧缩缝合与直接缝合髌股内侧韧带带治疗髌骨侧损伤型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21年5月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治疗的内侧支持带髌骨侧损伤型急性髌骨脱位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绕髌折叠紧缩缝合(绕髌组),16例采用直接原位缝合(直接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3±1.1)年,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IKDC评分、Kujala评分和ROM均显著改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绕髌组患者无再脱位出现,相比之下,直接组2例患者(2/16)出现再脱位。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PT、PS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带线锚钉修复方式治疗内侧髌股韧带髌骨侧损伤型急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满意,相比而言,绕髌骨紧缩缝合修复方式在防止髌骨再脱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带线锚钉 修复
原文传递
内侧撑开高位胫骨截骨术联合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治疗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允 胡文晋 +4 位作者 黄竞敏 李冬超 贾丽涛 仲从丽 赵骁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内侧撑开高位胫骨截骨术联合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治疗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8例(18膝)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 目的探讨内侧撑开高位胫骨截骨术联合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治疗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8例(18膝)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8~64岁,平均54.9岁。左膝8例,右膝10例。膝内翻7.45~15.52°,平均10.63°。按照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Ⅱ级4例,Ⅲ级14例。术中采用内侧撑开高位胫骨截骨矫正膝内翻,同时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以改善屈曲受限。结果术中截骨厚度为10~19 mm,平均14.91 mm;手术时间1.2~2.0 h,平均1.4 h。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l.0~2.5年,平均1.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较术前增加,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下肢力线通过胫骨平台相对位置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撑开高位胫骨截骨术联合调整胫骨平台后倾角治疗屈曲受限型膝内翻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屈曲角度,获得良好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内翻 骨关节炎 高位胫骨截骨术 胫骨平台后倾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