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分析
1
作者 李思源 王箭 +2 位作者 马飞 杨永超 陆芸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8,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用于掌指关节置换的可行性。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新型掌指关节假体及Swanson假体掌指关节置换术后模型,测定两种假体的整体应力分布及术后不同负荷下...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用于掌指关节置换的可行性。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新型掌指关节假体及Swanson假体掌指关节置换术后模型,测定两种假体的整体应力分布及术后不同负荷下假体柄与髓腔接触部分剪切力和相对位移变化、不同屈伸角度下假体旋转中心的应力分布和变化。结果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在伸直0°时,应力均匀地分布在除关节面以外的结构,在关节面处出现应力增高区域。当假体屈曲90°时,以关节面相接触部分增加最为明显,并出现弧形应力峰。当假体背伸50°时,在底部接触面出现应力峰。假体的应力值显示出由关节面向假体柄均匀衰减的趋势。随着关节屈伸活动度数的增加,两种假体旋转中心的应力值均升高,两种假体旋转中心应力的最大值均出现于关节屈曲90°时;在各个角度下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旋转中心处的应力值均小于Swanson假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施加于假体近端关节面中心处平行于第3掌骨轴线、方向指向肢体远端的载荷的逐步增大,新型螺纹柄式掌指关节假体的柄部与骨髓腔接触部位的剪切力显著增大。结论新型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Swanson假体,且较Swanson假体的固定方式更为可靠,可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炎 掌指关节假体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ilver联合跖骨截骨治疗拇外翻畸形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箭 陆芸 +2 位作者 马飞 李思源 丁海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改良Silver精准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内侧关节囊紧缩联合跖骨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探索改良Silver精准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内侧关节囊紧缩联合跖骨截骨对纠正拇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10-2021-12收治的20例拇外翻患者,均... 目的分析采用改良Silver精准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内侧关节囊紧缩联合跖骨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探索改良Silver精准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内侧关节囊紧缩联合跖骨截骨对纠正拇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10-2021-12收治的20例拇外翻患者,均应用改良Silver联合跖骨截骨术治疗,并采用拇外翻角、跖骨间角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差异,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第一跖趾关节的AOFAS量表评分。结果手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HAA、IMA,以及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HAA、IM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外翻采用精准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内侧关节囊紧缩的改良Silver联合跖骨截骨术,拇外翻外形明显改善,功能恢复良好,无复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改良Silver 跖骨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思源 秦英杰 +1 位作者 马飞 陆芸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总结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掌指关节”“关节炎”“关节成形术”以及“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arthritis”“arthroplast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 目的总结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掌指关节”“关节炎”“关节成形术”以及“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arthritis”“arthroplasty”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共1322篇,剔除与内容不符、无法获得全文、重复性研究的文献,对最终纳入37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自体关节移植和自体软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严重掌指关节炎的外科学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关节融合术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但丧失了关节活动度,可用于严重拇指掌指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置换术:(1)Swanson假体内在的稳定性较强,对于手指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较好,但该假体质软、抗磨损性能较差,术后存在假体断裂和关节活动度下降风险,可用于类风湿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2)热解碳假体对于关节周围骨质及软组织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但该假体对于掌指关节的活动度及外观改善效果较好,可用于严重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3)自带锁定关节假体具有良好的假体稳固性,并与人体关节具有良好解剖相似性,但目前该假体仅用于骨性、创伤性掌指关节炎的治疗。自体关节移植可以使关节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避免关节置换的并发症,但该技术对于显微外科技术的要求较高。自体软骨移植通过重建掌指关节软骨面,恢复僵直关节的活动度;但该术式仅适合于非骨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并且存在着移植物坏死的风险。3D打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缺乏合适假体而最终致残的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个性化制定假体,高度还原骨骼解剖结构,实现与患者最佳匹配;但目前3D打印技术仍存在技术不成熟、打印成本较高以及假体制作过程复杂等问题。结论对于严重掌指关节炎患者,需根据患肢部位、病因及病情选择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目前现有手术方式、关节假体的改进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是未来严重掌指关节炎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 关节炎 外科治疗 关节融合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移植 人工关节
原文传递
初次TKA术后早期患者满意度预测模型的构建、内部验证及比较
4
作者 刘洋 李冰 +2 位作者 张晓非 陆芸 刘军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目的 构建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患者满意度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比较Van Onsem、Kunze模型与本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6月间因膝骨关节炎于天津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TKA手术患者277例。采集患者术前... 目的 构建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患者满意度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比较Van Onsem、Kunze模型与本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6月间因膝骨关节炎于天津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TKA手术患者277例。采集患者术前相关信息及术后6个月KSS满意度评分。以TKA术后6个月KSS满意度作为结局指标,TKA术前因素作为预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TKA术后早期满意度预测模型。计算预测模型的AUC、C指数、绘制Calibration曲线、DCA曲线。利用本中心的数据集对Kunze、Van Onsem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与本次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277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满意232例(83.75%),不满意45例(16.25%)。基于WOMAC评分、KSS功能评分、年龄、BMI、GAD-7、OARSI外侧关节间隙分级、OARSI股骨内侧骨赘分级7种因素构建TKA术后满意度预测模型。本预测模型的AUC为0.77,校正后的AUC为0.83(95%CI:0.763~0.833),Kunze模型的AUC值为0.61(95%CI:0.52~0.70),Van Onsem模型的AUC值为0.71(95%CI:0.63~0.79)。结论 本次构建的TKA术后早期满意度预测模型在中国北方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区分度,临床实用价值较高。另外,Van Onsem与Kunze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本研究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满意度 预测模型 临床决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5
作者 谢庆平 穆籣 +19 位作者 刘元波 徐永清 顾立强 徐达传 汪华侨 张世民 高伟阳 唐举玉 章一新 柴益民 喻爱喜 杨晓东 王欣 章伟文 何晓清 陆芸 韩岩 董佳生 姚建民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3,共7页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皮瓣,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皮瓣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清创植皮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小腿坏死性筋膜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 张文龙 +4 位作者 刘明辉 苏卫国 卢新笑 张秋秋 赵邢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660-662,共3页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9)/L,骨髓穿刺检查... 患者男,60岁,因“乏力、发热半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后气促。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9)/L、血红蛋白88 g/L、血小板计数26×10^(9)/L,骨髓穿刺检查,结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b型,于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苍白;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外痔脱出,肛周红肿;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41×10^(9)/L、血红蛋白60 g/L、血小板计数43×10^(9)/L。排除化疗相关禁忌,2021年6月18日—2021年7月1日行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结束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最高达39.2℃),伴右小腿疼痛,触之局部皮温升高,压痛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炎 坏死性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清创术 游离植皮术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海波 陆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对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献,对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及骨折分型、腕关节镜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法、合并相关软组织损伤的诊治以及该术式... 目的对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献,对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及骨折分型、腕关节镜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法、合并相关软组织损伤的诊治以及该术式优势与不足等进行总结。结果腕关节镜作为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够精确地观察关节内受损情况;而且在镜下实施操作既能避免二次破坏血管、神经、肌腱等,又能对关节内存在损伤的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以及腕骨脱位等实现一期修复重建,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应证广泛、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等优势。结论腕关节镜技术具有传统X线片、CT、MRI及关节造影等检查不具备的优势,且腕关节镜辅助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微创
原文传递
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丁海波 王阳 陆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目的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ONFH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ONFH的作用机制、术式及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总... 目的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ONFH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ONFH的作用机制、术式及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带血管骨移植术是临床常用的保髋术式,通过带血管骨组织替代坏死骨组织,重建血循环系统,促进坏死区愈合,为ONFH骨坏死区域提供生物力学支撑,预防关节面塌陷。主要术式包括带蒂髂骨瓣移植、带蒂大转子骨瓣移植以及带血管腓骨移植,临床应用均获得一定疗效,且不同术式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需根据患者全身状况、ONFH发病诱因、坏死分期及程度等综合评估选择。结论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中青年ONFH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极大程度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有效延缓甚至避免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保髋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带血管骨移植术 保髋手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第一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一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文源 陆芸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后足部生物力学变化,为研究踇外翻矫正术后足部形态以及生理功能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13年1月收治的1例65岁女性重度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治疗踇外翻后足部生物力学变化,为研究踇外翻矫正术后足部形态以及生理功能变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2013年1月收治的1例65岁女性重度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右足部CT数据,采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ANSYS12.0软件建立踇外翻以及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12.0软件进行非线性静态应力分析,观察手术前后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前足底和第1~5跖骨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患者术前HVA及IMA分别为56.3°、16.3°,术后分别为9.2°、9.8°。von Mises应力分布:术前踇外翻足前足底应力以第4跖骨头区最大,第1跖骨头区最小;前足底内侧应力明显小于外侧,前足压力中心位于外侧;术后前足底应力则以第1跖骨头区最大,第5跖骨头区最小,前足底外侧应力小于内侧,前足压力中心位于内侧。术前第5跖骨应力最大,第1跖骨应力最小;术后第1跖骨应力最大,第4跖骨应力最小。结论第1跖趾关节Swanson假体置换术联合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可以有效矫正踇外翻畸形,使HVA、IMA以及足底压力分布接近正常,但术后第1~5跖骨应力会增高,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第1跖趾关节 Swanson假体置换术 第1跖骨截骨植骨术 三维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