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对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泽亚 卢斌 +2 位作者 李奇 唐路遥 徐卫国 《中国康复》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涉及到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2])。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关节软骨比外侧间室薄,且受到内侧半月板的保护也较少^([3-4])...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涉及到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2])。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关节软骨比外侧间室薄,且受到内侧半月板的保护也较少^([3-4]);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内侧间室所承受的负荷是外侧间室的2.5倍^([5])。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了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是外侧间室的约10倍^([6])。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部分学者认为是一种机械性疾病^([7-8]),而能够改善症状和延缓进展的生物力学策略一直是骨关节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内侧间室 肌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围手术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靳洪震 王岩 +7 位作者 柏豪豪 孙磊 卢斌 王颖 孙亚迪 于晓猛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 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是公认的金标准,但是仍存在术后感染、假体松动、下沉、位置不良等风险。现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走对人体足底压力和表面肌电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柏豪豪 马剑雄 +8 位作者 王颖 卢斌 孙磊 靳洪震 王岩 董本超 田爱现 李岩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9-339,共1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青年人体自然行走前后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规律,以丰富当前中国正常人步态特征数据库,为临床诊断、康复治疗、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28名健康青年男性以最适速度行走30 min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青年人体自然行走前后足底压力与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规律,以丰富当前中国正常人步态特征数据库,为临床诊断、康复治疗、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28名健康青年男性以最适速度行走30 min前后足底压力和股二头肌、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外侧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30 min自然行走前后,峰值压强、冲量等各特征参数均存在着左、右侧的差异,不同参数的左右侧差异分别体现在足底不同区域,而在跖骨区M3、M4、M5处,各参数均表现出左侧大于右侧;受试者左足第二趾骨,足跟内外侧的峰值压力行走后均大于行走前,右足各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行走前后左侧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积分肌电值i EMG均大于右侧;行走前后左侧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大于右侧。30 min行走后,右足Toe2-5的峰值压强降低;左侧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MPF显著性下降。结论正常人自然行走中,足底压力和下肢表面肌电均具有左右侧的差异;30 min自然行走尚未导致足底压力出现明显疲劳状态的相应结果,可维持步态的稳定性;行走将首先导致左侧股直肌出现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肉 表面肌电信号 股直肌 足底压力 胫前肌 疲劳状态 胫骨前肌 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步行走与正常行走的足底八分区压力比较和足平衡研究
4
作者 卢斌 马剑雄 +5 位作者 柏豪豪 秦国宁 王颖 孙磊 靳洪震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78-378,共1页
目的站立行走是人最普遍最频繁的运动,故脚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压力的无形增大,要求效率的提升,社会的快速运转自然要求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行走速度的加快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也呈鲜明化趋势。研究发现,足底的局部压强过大... 目的站立行走是人最普遍最频繁的运动,故脚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压力的无形增大,要求效率的提升,社会的快速运转自然要求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行走速度的加快在中国的各大城市也呈鲜明化趋势。研究发现,足底的局部压强过大以及足的不规则运动会沿下肢的运动链向上传导,进而造成足、髋、膝、踝甚至腰的慢性损伤,成为恶性循环过程。因此,本文作为系列实验的开端研究,需要确保自己快步行走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损伤 行走速度 快步行走 大城市 运动链 足底 系列实验 运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李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ERAS计划的患者为ERAS组,50例在实施ERAS计划之前接受手术的回顾性队列患者为...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天津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0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其中50例接受ERAS计划的患者为ERAS组,50例在实施ERAS计划之前接受手术的回顾性队列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和30 d再住院率。结果:ERAS组术后VAS评分为术后第1天(6.80±1.90)分,第2天(6.50±2.10)分,第3天(5.80±1.60)分,出院时(3.80±1.10)分和术后1个月(3.20±1.3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RAS组与对照组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第1天(12.50±3.90)片,第2天(10.50±3.70)片,第3天(8.70±3.10)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90±1.62)d小于对照组(7.14±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0%)高于ERAS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30 d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ERAS可显著加快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让更多的脊柱外科患者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脊柱手术 住院时间 术后疼痛 阿片类药物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68-571,共4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往往发生较为隐匿且进展迅速,如若不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通常会进展为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塌陷,最终导致全髋关节置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往往发生较为隐匿且进展迅速,如若不及时进行早期干预通常会进展为股骨头坏死和进一步塌陷,最终导致全髋关节置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已进行广泛地研究,但仍未找到理想的诊疗措施来治愈该疾病,关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仍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将近年来可能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为临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股骨头坏死 早期诊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O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不同植骨不同钢板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7
作者 秦国宁 卢斌 马剑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4-234,共1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内侧开放高胫骨截骨术(HTO)后不同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对矫形后胫骨应力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HTO病例CT 1例。对CT数据行三维模型重建。按照截骨原则以CAD方法确定截骨位置及...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内侧开放高胫骨截骨术(HTO)后不同植骨材料,不同内固定对矫形后胫骨应力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HTO病例CT 1例。对CT数据行三维模型重建。按照截骨原则以CAD方法确定截骨位置及方向,其截骨高度为10 mm。除无植骨的模型,其他每个模型开口处分别植入5种大小的松质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植骨材料 三维模型重建 开口处 CT数据 CAD方法 截骨 松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材料在骨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颖 马剑雄 +1 位作者 柏豪豪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48-1055,共8页
形状记忆材料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智能材料,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记忆并恢复其原始形状,制备方法包括合金记忆材料的热处理法和激光烧结法,以及聚合物类和复合材料类形状记忆材料的热塑法。形状记忆材料在骨科领域,如骨折治疗、骨组织... 形状记忆材料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智能材料,能够在外界刺激下记忆并恢复其原始形状,制备方法包括合金记忆材料的热处理法和激光烧结法,以及聚合物类和复合材料类形状记忆材料的热塑法。形状记忆材料在骨科领域,如骨折治疗、骨组织工程修复、脊柱矫形及关节置换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形状记忆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在骨折治疗中提供持续有效的压力、支撑力以及抗扭转力,还具有降低骨折内固定应力遮挡的优势。因环境因素变化对周围骨组织产生的持续应力作用为脊柱畸形矫正提供了持续的矫形力,在关节置换方面提高了假体的耐久性。形状记忆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诱导细胞增殖的性能,可制作具有自拟合功能的组织工程支架,在精准填充骨缺损部位时向自体骨施加机械力,刺激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引导骨再生,加速骨修复。此外,形状记忆材料可被用于药物传递释放的载体,通过控制温度、应力等环境因素控制药物的释放,实现药物的靶向治疗。形状记忆材料伴随着4D打印技术的发展,在骨科个性化诊疗、个性化定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矫形外科学 综述
原文传递
股骨头内骨小梁六棱柱装配式结构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卢斌 马剑雄 +5 位作者 柏豪豪 秦国宁 王颖 孙磊 靳洪震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21-421,共1页
目的常规生物力学实验仅限于离体标本。力学实验同样无法对同一样本进行不同工况的实验加载,从而减少不少样本造成的误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骨小梁的影像学数据获得也更为准确和全面。限于骨小梁扫描重建方法数据量巨大并且... 目的常规生物力学实验仅限于离体标本。力学实验同样无法对同一样本进行不同工况的实验加载,从而减少不少样本造成的误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骨小梁的影像学数据获得也更为准确和全面。限于骨小梁扫描重建方法数据量巨大并且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构造一种理想化的几何模型会是现阶段研究骨小梁力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标本 生物力学实验 医学影像技术 装配式结构 骨小梁 重建方法 数据获得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段骨骼肌的拉伸实验参数选择
10
作者 卢斌 马剑雄 +5 位作者 柏豪豪 秦国宁 王颖 孙磊 靳洪震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34-234,共1页
目的生物力学检测手段的进步无疑会加强骨科医师对生物力学的认识,同时提供更准确的临床证据和临床思路,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肌肉是一种非线性、各向异性的软组织已被广泛认同,与皮肤等软组织一样也具有黏弹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这些被... 目的生物力学检测手段的进步无疑会加强骨科医师对生物力学的认识,同时提供更准确的临床证据和临床思路,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肌肉是一种非线性、各向异性的软组织已被广泛认同,与皮肤等软组织一样也具有黏弹性。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这些被动力学特性,肌肉还具有主动收缩的特性,这种特性与其微观结构有关。由于肌肉的复杂结构和,肌纤维的力学特性又与肌肉有差异。方法解剖山羊臀大肌,先使用钝性分离方法,分离出相应宽厚的肌肉条后使用利器切割两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证据 骨科医师 主动收缩 临床思路 臀大肌 拉伸实验 钝性分离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关联性分子信号通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2-291,共10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骨骼疾病,具有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随之而来的骨折风险增加等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病死率的上升,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骨组织中包括了3种影响骨形成及吸收的细胞,分别...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的骨骼疾病,具有骨量减少、骨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随之而来的骨折风险增加等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病死率的上升,因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骨组织中包括了3种影响骨形成及吸收的细胞,分别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它们的数量及功能质量将直接影响骨重塑过程,而分子信号通路对于调节细胞数量及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影响上述3种细胞增生分化及功能发挥的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针对信号通路中特定靶点进行干预治疗骨质疏松的进展作全面归纳。此外,本文还涉及骨质疏松“组学”研究及相关应用治疗进展,包括基因组学研究、RNA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未来应更加注重对骨重塑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骨形成及吸收的共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正常股骨头组织力学加载下内部空间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秦国宁 邢飞 +1 位作者 卢斌 马剑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1-41,共1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股骨头内部不同区域组织在力学刺激下空间结构改变,讨论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结构基础。方法按股骨头小梁方向划分4个区域:近端压力区、交界区、远端小梁区、主张力小梁区。将新鲜正常股骨头切出1 cm^(3)骨块行力学循环加载...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股骨头内部不同区域组织在力学刺激下空间结构改变,讨论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结构基础。方法按股骨头小梁方向划分4个区域:近端压力区、交界区、远端小梁区、主张力小梁区。将新鲜正常股骨头切出1 cm^(3)骨块行力学循环加载,加载的时间分别为3、6、12、24 h,循环加载的载荷分别为400、600、1200 N,对加载前后的骨块行Micro-CT扫描,重建比对,观察分析加载前后骨小梁断裂数、空间位置分布,以及骨小块的体积、结构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股骨头坏死 正常股骨头 循环加载 近端 交界区 力学加载 骨小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在地塞米松诱导C2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李岩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在地塞米松(Dexa)诱导C2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2C12细胞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DMSO处理),Dexa组(100μmol/L Dexa处理),Dexa+ALN组(100μmol/L Dexa+1.0μmol/L ALN处理)。分别以0、0.1、0.5、1.0μ...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N)在地塞米松(Dexa)诱导C2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2C12细胞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DMSO处理),Dexa组(100μmol/L Dexa处理),Dexa+ALN组(100μmol/L Dexa+1.0μmol/L ALN处理)。分别以0、0.1、0.5、1.0μmol/L ALN处理C2C12细胞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C2C12细胞增殖水平,筛选ALN合适剂量;HE染色法检测C2C12细胞分化;采用Image J统计肌小管直径和融合指数;Western blot检测C2C12细胞肌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HC)、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和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标记检测C2C12细胞MHC表达水平。结果选取ALN合适剂量1.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HE染色和Image J结果显示ALN剂量为1.0μmol/L时,肌小管直径和融合指数显著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a组细胞MuR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与Dexa组相比,Dexa+ALN组MuR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增多(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a组MHC蛋白荧光表达强度(红光)明显降低;与Dexa组相比,Dexa+ALN组MHC蛋白荧光表达强度表达显著升高。结论1.0μmol/L ALN能有效促进C2C12细胞增殖分化,改善Dexa对C2C12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抑制肌降解蛋白MuRF1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适度激活自噬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类 地塞米松 自噬 Beclin-1蛋白 阿仑膦酸钠 C2C12细胞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李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比较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X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椎间盘突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XLIF治疗术(XLIF组),50行PLIF治疗术(PLIF组)... 目的:比较极外侧路径下椎体间融合术(X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椎间盘突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XLIF治疗术(XLIF组),50行PLIF治疗术(PLIF组),术后随访至少90 d,测量并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塞来昔布使用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在术后第1、4、7天,以及出院时和术后第90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与XLIF组塞来昔布消耗量在术后第1、4、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前,XLIF组和PLIF组血清CK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6);术后第1、4、7天,XLIF组血清CK活性低于PLI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90天时,两组血清CK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44);在术前,XLIF组和PLIF组血清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4、7天,XLIF组血清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PLIF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90天时,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放式PLIF手术相比,XLIF手术有利于减少肌肉损伤,从而更早地恢复日常活动,并减少术后下腰痛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滑脱 极外侧椎间融合 微创手术 肌肉损伤 下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5-5p靶向调控WNT7B抑制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湛 田爱现 +2 位作者 马信龙 刘天盛 王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04-1113,共10页
目的探讨miR-485-5p靶向调控WNT7B在调节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23年1至10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骨质疏松患者15例,采集股骨头中经双能X线吸... 目的探讨miR-485-5p靶向调控WNT7B在调节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23年1至10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骨质疏松患者15例,采集股骨头中经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降低区域的骨组织(骨质疏松组);根据年龄和体质指数匹配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的患者15例,采集股骨头中骨密度正常区域的骨组织(无骨质疏松组)。使用qRT-PCR技术检测两组miR-485-5p和WNT7B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找出miR-485-5p的潜在靶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分析miR-485-5p与WNT7B的靶向关系。构建miR-485-5p过表达和抑制模型,分为对照组、miR-485-5p组、miR-485-5p抑制组,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ALP、BMP-2、Runx2、OPN、OCN);通过转染miR-485-5p抑制剂和WNT7B siRNA,观察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加入WNT7B siRNA后miR-485-5p对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骨质疏松组miR-485-5p相对表达量为7.54±0.49,较无骨质疏松组的3.06±0.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0,P<0.001);骨质疏松组WNT7B相对表达量为3.64±0.28,较无骨质疏松组的6.58±0.3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P<0.001);骨质疏松组miR-485-5p和WNT7B相对表达量相关性分析为负相关(r=-0.732,P<0.001)。富集分析结果发现miR-485-5p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基因表达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其参与TGF-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且miR-485-5p与WNT7B 3'UTR相结合,即miR-485-5p与WNT7B mRNA存在靶向关系。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发现miR-485-5p组较对照组颜色浅,钙沉积物减少;而miR-485-5p抑制组染色加深,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矿化效果加强。miR-485-5p组ALP、BMP-2、Runx2、OPN、OCN、WNT7B和β-caten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0.13、0.68±0.16、0.59±0.19、0.54±0.14、0.74±0.12、0.49±0.17、0.52±0.19,较对照组降低(P<0.05);miR-485-5p抑制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0.21、1.24±0.19、1.16±0.24、1.31±0.27、1.45±0.25、1.05±0.19、1.41±0.26,较对照组升高(P<0.05)。miR-485-5p抑制组OPN、WNT7B和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2±0.21、1.38±0.32、1.16±0.2,miR-485-5p抑制+WNT7Bi组分别降低至1.08±0.19、0.71±0.22、0.84±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85-5p与WNT7B存在靶向关系,miR-485-5p过表达和抑制会调控WNT7B表达,从而影响成骨分化过程;其作用机制为miR-485-5p靶向调控WNT7B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BMSC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骨质疏松 miR-485-5p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骨软骨组织工程分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康嘉宇 吕建伟 +2 位作者 赵志虎 马剑雄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413-1420,共8页
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处理至今仍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去十年中骨软骨缺损的修复策略及方法获得了很大进展,部分骨软骨组织分层支架产品逐渐步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检索关于组织工程治... 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处理至今仍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去十年中骨软骨缺损的修复策略及方法获得了很大进展,部分骨软骨组织分层支架产品逐渐步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检索关于组织工程治疗骨软骨缺损的相关文献,纳入有关分层复合支架的相关文章,分析分层复合支架在骨软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单相支架能够支持成骨和软骨细胞黏附和增殖,但缺乏骨软骨再生修复所需要的固有的分层结构特征。双相支架在单相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基础上,采用两种或多种材料制备支架的软骨相和骨相。双相支架在模拟天然组织结构上较单相支架有明显提高,但构建组织的骨、软骨界面可能存在结合欠佳的问题。三相支架或多相支架在双相支架的基础上,添加中间层模拟正常软骨组织的钙化层,可更好地连接骨层和软骨层,并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梯度支架在分层支架的基础上将层与层之间进行梯度连接,更接近天然软骨结构。在近五年的相关研究中,骨软骨分层支架的发展主要依托支架微观结构和制备工艺的创新。骨软骨分层支架应用于临床的研究较少,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 分层复合 软骨组织 动物实验 细胞黏附 生物相容性 分层结构 临床试验阶段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治疗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田爱现 马剑雄 +1 位作者 马信龙 李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856-863,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ALN)对小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肌肉组织中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骨骼肌萎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 目的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ALN)对小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肌肉组织中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62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骨骼肌萎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随机数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 暴露坐骨神经不切除;模型组, 暴露坐骨神经并切除;ALN组, 切除坐骨神经+ALN干预。造模阶段采用坐骨神经切断术建立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小鼠模型;干预阶段给予小鼠1 mg/kg ALN灌胃治疗。采用湿重称量法称量小鼠腓肠肌质量;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区分肌纤维类型;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腓肠肌肌纤维排列和横截面积, 并通过Image J进一步定量计算分析;行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腓肠肌组织中MHC、MuRF1表达以及LC3Ⅰ、LC3Ⅱ、Beclin-1和P62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腓肠肌质量显著降低, 证明小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 ALN组小鼠腓肠肌质量明显升高。HE染色示模型组肌纤维排列松散, 肌纤维间出现较多蓝染, 横截面积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ATP酶染色示模型组Ⅱ型肌纤维分布较空白对照组增多, ALN组Ⅱ型肌纤维分布较模型组减少, 但高于空白对照组。Image J定量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结果示模型组肌纤维横截面积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小, ALN处理后肌纤维横截面积有所恢复。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腓肠肌组织中MHC、LC3、Beclin-1表达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MuRF1、P62蛋白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N组MHC、LC3、Beclin-1明显高于模型组, 而ALN组MuRF1、P62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腓肠肌中MHC表达显著降低, ALN组较模型组腓肠肌中MHC表达升高(P<0.05)。结论 ALN对骨骼肌萎缩具有治疗作用, 其机制可能通过适度激活LC3/Beclin-1自噬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屈膦酸盐 肌萎缩 自噬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潇苒 马信龙 +4 位作者 马剑雄 马虎升 吴晓阳 彭晓东 吕振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60-767,共8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7.3±13.1)岁(范围26~70岁)。...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7.3±13.1)岁(范围26~70岁)。初次损伤时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为3~5分,平均4.0分。经(6.3±2.9)个月(范围3~16个月)保守治疗仍有顽固性胸腰背疼痛。手术采用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前方垫高组)15例、后路伤椎置钉植骨融合术(伤椎置钉组)17例。前方垫高组和伤椎置钉组术前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7.0°±3.9°和26.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6);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分别为(4.2±1.8)cm和(4.1±2.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887);前方垫高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为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伤椎置钉组为C级2例、D级2例、E级13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P=0.52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面后凸Cobb角、SVA及AIS分级。结果32例均完成随访,前方垫高组随访(12.2±3.1)个月、伤椎置钉组随访(12.0±3.3)个月。前方垫高组与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24.5)min和(123±40.6)min(t=0.42,P=0.68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5±12.6)ml和(478±16.3)ml(t=0.13,P=0.894)。末次随访时,前方垫高组VAS评分改善率为90%±10%,大于伤椎置钉组的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04);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增加(1.02±0.10)cm和(0.29±0.14)cm,前方垫高组变化率(67.1%±31.5%)大于伤椎置钉组(19.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01);前方垫高组矢状面Cobb角为7.4°±1.5°,小于伤椎置钉组的1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P<0.001);前方垫高组SVA为(1.1±0.6)cm,小于伤椎置钉组的(1.6±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25);前方垫高组AIS分级为E级15例,伤椎置钉组为D级1例、E级16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706)。结论经关节突入路前方垫高植骨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较后路伤椎置钉植骨融合可获得更好的术后近期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和胸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椎关节突关节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