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空煤油中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津旭 吕帅帅 +4 位作者 李红伟 周秋明 牛丛丛 徐润 李新刚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费托合成可将生物质来源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航空煤油(简称“航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之一。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规律的限制,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的产物选择性有限,如何提高航煤选择性仍是当前该领域面临... 费托合成可将生物质来源的合成气直接转化为航空煤油(简称“航煤”),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之一。受Anderson-Schulz-Flory(ASF)分布规律的限制,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的产物选择性有限,如何提高航煤选择性仍是当前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利用双功能催化剂可将费托合成活性中心与分子筛酸中心耦合,可实现CO加氢与裂解、异构化等二次反应的接力,进而达到有效调控特定馏分选择性的目的。介绍了双功能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对比了现有报道中费托合成的反应性能,阐述了尺寸效应、孔结构调控、酸性质调控和助剂效应在不同催化体系中的调控策略及构效关系,并对双功能催化剂在费托合成直接制航煤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航空煤油 双功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CeO_(2)改性CuO催化剂的碳烟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家琳 徐大为 +1 位作者 高越 李新刚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321,共10页
通过在泡沫镍基底上预沉积CeO_(2)晶核,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泡沫镍负载CeO_(2)改性CuO催化剂(xCeO_(2)-CuO/NF),同未加入CeO_(2)的催化剂(CuO/NF)相比,其碳烟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随着催化剂中CeO_(2)含量的增加,Ce/Cu质量比不断增大直... 通过在泡沫镍基底上预沉积CeO_(2)晶核,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泡沫镍负载CeO_(2)改性CuO催化剂(xCeO_(2)-CuO/NF),同未加入CeO_(2)的催化剂(CuO/NF)相比,其碳烟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随着催化剂中CeO_(2)含量的增加,Ce/Cu质量比不断增大直至趋于平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之提高直至基本不变。其中,6.5CeO_(2)-CuO/NF的催化活性最好,T_(50)(383℃)最低,比CuO/NF催化剂低32℃。研究结果表明,预沉积CeO_(2)晶核一方面可促进CuO微纳结构的生长,提高碳烟颗粒与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接触效率;另一方面,xCeO_(2)-CuO/NF中形成的Cu_(x)Ce_(1-x)O固溶体增强了铜铈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Ce^(3+)/Ce^(4+)和Cu^(2+)/Cu^(+)之间氧化还原耦合循环促使活性氧物种的生成,并提升了其本征活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其催化碳烟氧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固溶体 纳米结构 多相反应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Co_(3)O_(4)@MnOx整体式催化剂的碳烟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大为 张家琳 +1 位作者 高越 李新刚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具有纳米棒形貌的Co_(3)O_(4)@MnOx整体式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氢气-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碳烟-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具有纳米棒形貌的Co_(3)O_(4)@MnOx整体式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氢气-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碳烟-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通过等温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结果表明,Co_(3)O_(4)@MnOx催化剂呈现了以Co_(3)O_(4)为核、以MnOx为壳的核壳结构。与催化剂Co-NW相比,Co_(3)O_(4)@MnOx催化剂中Co_(3)O_(4)与MnOx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表面产生了更多高价物种Mn^(4+)和Mn^(3+)以及更多的表面氧空位,其氧化还原性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数量增加了两倍,催化性能得到改善,在NO存在的反应气氛中使碳烟起燃温度降低148℃。此外,相比催化剂CoNW,Co_(3)O_(4)@MnOx催化剂使碳烟燃烧反应的活化能从113.6 kJ/mol降低至102.2 kJ/mol,催化剂的本征活性提高了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烟燃烧 钴锰氧化物 整体式催化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载体在CO_(2)加氢制甲醇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运桃 王洪星 +1 位作者 李新刚 崔丽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3-2738,共16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峻,通过与绿氢反应将其转化为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减少CO_(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CeO_(2)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CO_(2)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日益严峻,通过与绿氢反应将其转化为甲醇等有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减少CO_(2)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CeO_(2)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CeO_(2)表面氧空位和碱性位点、Ce3+/Ce4+可逆氧化还原能力、几何形貌等特性在CO_(2)/H_(2)吸附活化和甲醇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较了CeO_(2)与ZrO_(2)、ZnO以及复合金属氧化物等载体在反应中的差异,提出了CeO_(2)载体催化剂在确认活性关键中间体、兼顾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提高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和挑战,以期为新型CO_(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氢 催化剂 CeO_(2)载体 甲醇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修饰提高CO_(2)制甲醇催化剂Cu/ZnO/Al_(2)O_(3)的稳定性
5
作者 牛萌萌 姜雅楠 +2 位作者 张弦 张翠娟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5-1102,共8页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Cu/ZnO/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通过向Cu/ZnO/Al_(2)O_(3)催化剂中添加不同含量的La,合成了一系列La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以提高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催化稳...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Cu/ZnO/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通过向Cu/ZnO/Al_(2)O_(3)催化剂中添加不同含量的La,合成了一系列La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以提高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催化稳定性。在温度200℃,压力3 MPa,空速12000 mL/(g·h)条件下进行的100 h短期稳定性测试,未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在100 h内活性衰减明显,添加La后催化剂稳定性逐渐得到提高,当La添加量为5%时活性最佳(CO_(2)转化率4%,甲醇选择性85%),并且该催化剂在1000 h长期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在190−220 h失活17%后保持稳定)。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发现,加入5%La提高了Cu/ZnO/Al_(2)O_(3)催化剂中Cu、ZnO的分散度,抑制了催化剂中Cu的烧结;同时稳定了Cu^(0/+),延缓了催化剂中Cu的氧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 La助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域热敏变色可擦笔微胶囊色浆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李彬 蒋博睿 +1 位作者 姜爽 张天永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以3,3-双(4-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苯肽(结晶紫内酯,CVL)为隐色剂、双酚AF(BPAF)或1-萘酚(NPH)或双酚S(BPS)为显色剂、4-苄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DPE)或1-十八酸(STA)或苯甲酸苯酯(PBE)为固体溶剂,制备了三组分芯材复合物;然后,以脲醛... 以3,3-双(4-二甲氨基苯基)-6-二甲氨基苯肽(结晶紫内酯,CVL)为隐色剂、双酚AF(BPAF)或1-萘酚(NPH)或双酚S(BPS)为显色剂、4-苄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DPE)或1-十八酸(STA)或苯甲酸苯酯(PBE)为固体溶剂,制备了三组分芯材复合物;然后,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方式对芯材进行微胶囊化,制备了微胶囊色浆,并对样品进行SEM表征。考察了m(隐色剂)∶m(显色剂)∶m(固体溶剂)、微胶囊色浆制备工艺、芯材和壁材质量比(简称芯壁比,下同)对芯材和微胶囊色浆的粒径分布、消色和显色温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CVL)∶m(BPAF)∶m(DPE)=1∶2∶50制备的三组分芯材的消色温度>55℃,并具有良好的变色滞后能力;在质量分数7%的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为乳化剂、乳化转速10000 r/min、乳化时间75 min、芯壁比1∶2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879 nm,多分散系数为0.122,色浆消色温度为57~61℃,完全显色温度为–15~–20℃。制得的色浆色彩性质良好,可擦性能符合QB/T 2993—2015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内酯 热致变色 微胶囊 脲醛树脂 乳化工艺 特种染料与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氨法制备铜硅催化剂的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新雷 马奎 +4 位作者 郭丽红 丁彤 程庆鹏 田野 李新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99-1708,共10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出不同Cu负载量的xCu/SiO_2-AE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当Cu负载量为30%(w)时,30Cu/SiO_2-AE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高度分散的CuO和层状硅酸铜物相,经还... 采用蒸氨法制备出不同Cu负载量的xCu/SiO_2-AE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当Cu负载量为30%(w)时,30Cu/SiO_2-AE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高度分散的CuO和层状硅酸铜物相,经还原后分别形成Cu^0和Cu^+物种。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30Cu/SiO_2-IM催化剂相比,蒸氨法制备的30Cu/SiO_2-AE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和活性,这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表面Cu^0与Cu^+之间的协同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 制氢 层状硅酸铜 CU/SIO2 蒸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xLa_(1-x)MnAl_(11)O_(19)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的催化燃烧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彤 张科 +2 位作者 刘说 豆立新 李永丹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3-788,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CaxLa1-xMnAl11O19系列六铝酸盐催化剂,考察了Ca2+部分取代La3+对LaMnAl11O19六铝酸盐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活性与物理化学性能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N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CaxLa1-xMnAl11O19系列六铝酸盐催化剂,考察了Ca2+部分取代La3+对LaMnAl11O19六铝酸盐的甲烷催化燃烧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活性与物理化学性能的关系,用X射线衍射、N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a2+加入量过高时,Ca2+不能进入到六铝酸盐骨架中,过量的Ca2+形成CaAl4O7杂相.当x=0.2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起燃温度为723 K,也提高了样品的热稳定性,1 373 K煅烧后比表面积为26.1 m2/g.Ca2+的加入使六铝酸盐晶粒变薄,这使材料的抗烧结性能增强,比表面积增大,同时Ca2+部分取代La3+使活性Mn3+的含量增加,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使得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对Sr2+,Ca2+和K+部分取代La3+的六铝酸盐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2+部分取代La3+的样品具有最低的起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铝酸盐 甲烷 催化燃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介孔Al_2O_3负载锰基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氧化与抗硫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邹志强 孟明 +3 位作者 于一夫 谢亚宁 胡天斗 张静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分别制备了LaCeZr和YCeZr组合助剂改性的介孔Al2O3负载的Mn基系列氧化物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Mn物种的存在形... 采用分步浸渍法分别制备了LaCeZr和YCeZr组合助剂改性的介孔Al2O3负载的Mn基系列氧化物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Mn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还原性能,并与样品催化CO和C3H8的氧化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样品中Mn物种主要以Mn3O4形式存在,该物种在不同样品中与载体的作用强弱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助剂改性有效抑制了Mn-Al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Mn–O键的活动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相比于YCeZr助剂,LaCeZr助剂改性更大程度上提高了Mn物种的还原性,因而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性能.650oC焙烧的LaCeZr组合助剂改性的介孔Al2O3负载的Mn氧化物催化剂,在0.035%SO2存在的条件下对CO的氧化活性并未下降,对C3H8的氧化活性下降幅度也较小,表现出优越的抗硫性能和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氧化铝 改性 一氧化碳 氧化 丙烷氧化 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彬 夏瑶 +2 位作者 安洪利 姜爽 张天永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4-1324,共11页
聚酰亚胺作为结构独特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随着人们对材料综合性能要求的提高,含氟聚酰亚胺颇受业界关注。聚酰亚胺结构中引入氟原子既能提高材料溶解性和透光率,还能降低其吸湿率和介电常数。综述了近年来含氟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作为结构独特的一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应用广泛。随着人们对材料综合性能要求的提高,含氟聚酰亚胺颇受业界关注。聚酰亚胺结构中引入氟原子既能提高材料溶解性和透光率,还能降低其吸湿率和介电常数。综述了近年来含氟聚酰亚胺在设计、合成和应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结构设计带来的性能优势。特别是对含氟聚酰亚胺的溶解性、光学性能、热性能等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其在柔性显示面板/基板市场的应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含氟二胺单体 含氟二酐单体 超支化含氟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中甲烷裂解制氢与催化剂再生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少文 叶志华 +2 位作者 梁罚 柳泉润 李永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7-571,共5页
对流化床中甲烷裂解制氢与催化剂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选用25N i/Cu-A l2O3和75N i/Cu-A l2O3两种催化剂,分别在500℃和650℃进行甲烷裂解制氢与催化剂再生,反应与再生过程的温度与时间保持相同,催化剂再生时采用空气进行再生,气体流量... 对流化床中甲烷裂解制氢与催化剂再生过程进行了研究。选用25N i/Cu-A l2O3和75N i/Cu-A l2O3两种催化剂,分别在500℃和650℃进行甲烷裂解制氢与催化剂再生,反应与再生过程的温度与时间保持相同,催化剂再生时采用空气进行再生,气体流量均为370 mL/m in(STP)。实验结果表明,镍质量分数较低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温度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甲烷转化率随操作周期呈下降趋势,在500℃制氢与再生操作达到第五周期时,甲烷转化率趋于稳定。对切换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切换时间存在一个最佳值,即切换5 m in时甲烷裂解制氢效率最高。对生成碳产品进行了XRD和TEM表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裂解 制氢 流化床 碳纳米管 TEM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辅助合成光催化活性增强的球形纳米TiO_2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彬 陈星炜 +3 位作者 张天永 姜爽 张光辉 吴武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以L-色氨酸(L-Trp)为生物模板,采用简单水解及煅烧后制备了球形结构TiO_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N2吸附-解吸等方法对制得的TiO_2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在催化剂合... 以L-色氨酸(L-Trp)为生物模板,采用简单水解及煅烧后制备了球形结构TiO_2纳米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N2吸附-解吸等方法对制得的TiO_2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在催化剂合成过程中,L-Trp作为生物模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导球形结构纳米TiO_2的形成。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的TiO_2样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550℃时制备的TiO_2样品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照射30min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95%左右,主要是由于较大比表面积和球形结构的协同效应。光催化剂稳定性实验表明,所制备的TiO_2纳米材料可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光催化剂用于紫外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染料。同时,对L-Trp辅助下球形结构TiO_2纳米颗粒的可能生长机理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光催化 二氧化钛 球形结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添加对MoVO/AlPO4催化剂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希涛 王芬 +1 位作者 蒋实 钟顺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2-35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VO/AlPO4和MoVBiO/AlPO4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X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的添加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MAL)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VO/AlPO4和MoVBiO/AlPO4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X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的添加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异丁烯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烯醛(MAL)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Bi的引入可显著提高MoVO-AlPO4上异丁烯选择氧化反应性能,MAL选择性由29.1%提高至75.2%.这与Bi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表面强酸位数量,促进了Mo氧化物和V氧化物的分散和提高了催化剂表面V5+/V4+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异丁烯 选择氧化 甲基丙烯醛 磷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竞争加氢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会茹 徐智策 赵地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933-1939,共7页
采用水蒸汽脱铝获得了超稳Y载体,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约为0.8wt%的双贵金属催化剂.用NH3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了载体和催化剂.以萘、蒽、芘加氢为模型反应,在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以... 采用水蒸汽脱铝获得了超稳Y载体,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含量约为0.8wt%的双贵金属催化剂.用NH3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等方法表征了载体和催化剂.以萘、蒽、芘加氢为模型反应,在高压反应釜中研究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竞争加氢的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深度加氢的能力.萘与蒽竞争加氢的结果表明,蒽的加氢活性高于萘加氢活性,并且蒽抑制萘加氢,萘抑制了八氢蒽向全氢蒽的转化.说明对于分子动力学直径相当的混合体系中,多环物质抑制少环物质的加氢.分子动力学直径不同的萘与芘加氢结果表明,萘的转化率始终高于芘的转化率,并且单和混合体系中萘和芘的转化率变化程度不大,说明分子能否扩散进入分子筛孔道内也是影响加氢活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催化剂 水蒸汽脱铝 多环芳烃 竞争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洛石纳米管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智 李英乾 +2 位作者 丁彤 董俊杰 秦永宁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32-3039,共8页
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硅铝酸盐类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管状结构及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运输领域中突显出愈来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述了HNTs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了HNT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种新型的天然硅铝酸盐类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管状结构及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医学运输领域中突显出愈来愈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简述了HNTs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了HNT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可行性,重点阐述了其在酶固定化、生物显像、生物支架、药物及基因靶向运输治疗等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在上述应用领域中HNTs相对于传统无机纳米材料具有固载效果好、易于化学修饰、生物相容性高、毒性低、靶向选择性高等诸多优势。最后指出了目前HNT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还存在医疗成果转换周期长、成本效益高和药物释放作用机理不明确等挑战,并对其在疾病诊断、靶向递送药物及追踪治疗效果等一系列现代医疗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洛石纳米管 载体 酶固定化 药物/基因靶向传递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促进剂NS的绿色合成工艺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天永 杨坤龙 +3 位作者 崔现宝 李彬 宋禹昕 姜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76-885,共10页
橡胶硫化促进剂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醛胺类、秋兰姆类、硫脲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噻唑类、胍类、黄原酸盐类和次磺酰胺类等,其中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具有抗烧焦时间长、硫化活性大、硫化平坦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橡胶硫化促进剂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醛胺类、秋兰姆类、硫脲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噻唑类、胍类、黄原酸盐类和次磺酰胺类等,其中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具有抗烧焦时间长、硫化活性大、硫化平坦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促进剂NS(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TBBS)与其他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相比,因在硫化过程中不产生致癌毒性物质亚硝胺,被誉为“标准促进剂”。本文回顾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合成促进剂NS的传统方法;综述了催化氧化法、氯气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双氧水氧化法等绿色合成工艺;简要概述了微通道反应器在合成促进剂NS方面的工业应用。同时简介了促进剂NS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二氧化硅填充橡胶的改性剂以及合成氨基磷酸酯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促进剂NS 催化 氧化 双氧水 微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SiO_2 和Ni/SiO_2 催化剂甘油氢解反应性能比较:催化剂活性及产物选择性影响因素的探讨(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金花 陈吉祥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0-796,共7页
采用浸渍法及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P/SiO2和Ni/SiO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CO化学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及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甘油氢解反应.结果表明,Ni2P/SiO2和Ni/SiO2具有... 采用浸渍法及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P/SiO2和Ni/SiO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CO化学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及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甘油氢解反应.结果表明,Ni2P/SiO2和Ni/SiO2具有相近的表面Ni密度,但前者表面酸中心和表面氢物种(包括吸附氢和溢流氢)密度明显更高,且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活性也更高,这与其酸性中心与金属中心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Ni2P/SiO2催化剂上主要产物为1,2-丙二醇及1-丙醇,而Ni/SiO2催化剂上主要产物为1,2-丙二醇、乙二醇和乙醇.提高反应温度和H2压力不能促进Ni2P/SiO2上乙醇和乙二醇的生成,但促进了1,2-丙二醇进一步氢解转化为1-丙醇.由此可见,Ni2P/SiO2具有较强的C-O键断裂活性及较弱的C-C键断裂活性,这可能分别与其较多酸性中心和电子及几何结构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磷化镍 酸性 电子和几何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燃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催化消除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广宏 孟明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67-73,共7页
稀薄燃烧(简称稀燃)技术能够使燃料在发动机内充分燃烧,既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同时又减少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因而是一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但在稀燃条件下氧气大量过剩,加剧了三效催化剂对还原剂的催化氧化,降低了还原剂对NOx催化... 稀薄燃烧(简称稀燃)技术能够使燃料在发动机内充分燃烧,既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性,同时又减少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因而是一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但在稀燃条件下氧气大量过剩,加剧了三效催化剂对还原剂的催化氧化,降低了还原剂对NOx催化还原的效率。目前,国际上对稀燃气氛下NOx的消除主要采用NO直接分解、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NOx储存还原(NSR)等催化技术。本文对稀燃NOx催化消除技术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燃技术 NO直接分解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储存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沸石载体酸量对贵金属催化剂加氢活性和抗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会茹 李建荣 +1 位作者 赵地顺 李永丹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80,共7页
采用水蒸气脱铝获得表面酸量不同的USY载体,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Pd+Pt)含量为1.15%的双金属催化剂.用NH3的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载体和催化剂.以四氢萘加氢为探针反应,4,6-二甲基... 采用水蒸气脱铝获得表面酸量不同的USY载体,并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金属(Pd+Pt)含量为1.15%的双金属催化剂.用NH3的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载体和催化剂.以四氢萘加氢为探针反应,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为硫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和耐硫性.结果表明硫含量为200μg/g时,载体酸量为626和203μmol/g的两个催化剂的耐硫性最好,而载体酸量更低和更高的催化剂的耐硫性较差,表明载体的酸量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催化剂的抗硫性.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表明,酸量大时S在酸性位吸附很多,这可能导致催化剂中毒.酸量过小的催化剂抗硫性差则与金属中心缺电子效应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沸石 水蒸气 脱铝 四氢萘 加氢 耐硫性 溢流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介孔Al2O3负载的高分散铜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一夫 邹志强 +3 位作者 孟明 谢亚宁 胡天斗 张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Zr或Y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系列Cu基催化剂,运用XRD、BET、EXAFS、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Cu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还原性能,并与CO的氧化性能相关联。氮气吸附-脱附测试...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Zr或Y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系列Cu基催化剂,运用XRD、BET、EXAFS、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Cu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还原性能,并与CO的氧化性能相关联。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均一的介孔结构。XRD结果表明,未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经800℃高温焙烧后,Cu物种与载体作用强烈,形成了CuAl2O4尖晶石相,而EXAFS结果显示,助剂改性后的γ-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上Cu物种主要以高分散的CuO形式存在,促进了催化剂对CO的低温氧化性能。H2-TPR结果表明,同一系列样品随焙烧温度提高,CuO的还原温度升高,晶格氧的活动度降低,导致活性的下降。La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铜基催化剂于650℃焙烧后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硫和抗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氧化物 CO氧化 Al2O3改性 E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