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子银行、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娜 彭玉婷 冯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6,共11页
近年来,众多学者提出影子银行监管不充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增强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并造成了金融风险的积累。与此同时,具有逆周期调控理念的宏观审慎政策开始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付诸实践。本文通过构建... 近年来,众多学者提出影子银行监管不充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增强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并造成了金融风险的积累。与此同时,具有逆周期调控理念的宏观审慎政策开始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付诸实践。本文通过构建符合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特点,纳入影子银行和宏观审慎政策的NK-DSGE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了影子银行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高杠杆的经营方式加剧了金融系统脆弱性与风险积累,对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监管不对称会刺激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包含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抑制影子银行的顺周期性,使金融调控政策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 NK-DSGE模型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基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温博慧 程朋媛 刘雨菲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32,共10页
数字金融飞速发展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紧密相关。文章基于24家上市银行2013-2020年季度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银行外部数字金融发展环境和公众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关注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 数字金融飞速发展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紧密相关。文章基于24家上市银行2013-2020年季度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银行外部数字金融发展环境和公众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关注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与公众关注双重视角下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影响均存在U型特征。非银部门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存在由竞争挤出向技术溢出的转变,呈正U型特征;公众数字金融关注度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则呈倒U型特征。当前,我国非银部门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处于正U型的左侧;而公众对数字金融关注度对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已经跨过拐点处于倒U型的右侧。从长期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社会责任 市场环境 公众关注度 U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
3
作者 张丹俊 李建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商业银行网点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银行竞争...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以200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与商业银行网点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应。企业层面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效应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节作用会因银行规模差异表现出异质性特点;完善的制度环境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银行竞争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银行竞争 企业创新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蔓延的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和劳动力就业双重视角
4
作者 温博慧 邢雨聪 徐佳翔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数字经济已成为改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动能。以数字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城市蔓延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蔓延具有缓释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核心变量以及剔除直辖市样本... 数字经济已成为改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动能。以数字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当前城市蔓延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我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蔓延具有缓释作用;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替换核心变量以及剔除直辖市样本后,结论依然稳健。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改善就业结构并降低劳动力错配程度,进而协同实现对城市蔓延的缓释作用。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或地方政府干预相对有效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市蔓延的缓释效果会更加明显。此外,数字经济对城市蔓延的缓释作用在规模较大、政策强度较高、东部地区以及属于城市群的城市中更为显著。基于此,积极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缩小城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推动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就业,并合理引导城市空间规划,实现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从而缓释城市蔓延、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蔓延 土地利用成效 劳动力就业质量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影响的空间效应——基于非平衡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7
5
作者 温博慧 刘雨菲 程朋媛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5,共11页
数字金融依托信息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界限的特征。本文借助非平衡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影响的空间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数字金融对本区域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相邻区域... 数字金融依托信息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界限的特征。本文借助非平衡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影响的空间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数字金融对本区域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相邻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会推进本地区银行小微贷款的提升。第二,不同维度数字金融发展对小微贷款的溢出影响在东部地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金融发展深度指数的影响方面,而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近杭州区域仅在数字化程度指数影响下正向溢出。第三,小微贷款业务量水平较低的区域将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收敛到高水平区域。现阶段,数字金融深度服务维度是推动空间效应收敛的主要驱动力。未来,数字化程度维度的发展可能对空间效应收敛有更大的贡献潜力。在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本文结论对推动区域间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协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小微贷款 空间效应 非平衡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