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鄢芳清 韩亚昆 +4 位作者 李娟 李燕军 徐庆阳 陈宁 谢希贤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7年第5期32-39,85,共9页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L-苯丙氨酸(L-Phe)、L-酪氨酸(L-Tyr)和L-色氨酸(L-Trp),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代谢调控,综述了...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L-苯丙氨酸(L-Phe)、L-酪氨酸(L-Tyr)和L-色氨酸(L-Trp),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必需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代谢调控,综述了构建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产菌株的代谢工程策略。针对现阶段工业化生产芳香族氨基酸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进一步应用代谢工程策略改造芳香族氨基酸菌株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氨基酸 大肠杆菌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分支链氨基酸合成的转录调控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倩 张权威 +1 位作者 隋进廷 谢希贤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3期158-161,共4页
谷氨酸棒杆菌中存在复杂的转录调控系统,其调控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代谢工程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目前,针对谷氨酸棒杆菌分支链氨基酸合成的转录调控网络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了诸多转录调控因子及其靶向调控基因,而其具体调控机... 谷氨酸棒杆菌中存在复杂的转录调控系统,其调控机制不清晰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代谢工程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目前,针对谷氨酸棒杆菌分支链氨基酸合成的转录调控网络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了诸多转录调控因子及其靶向调控基因,而其具体调控机制及不同调控模块间的相互作用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随着转录调控网络的深入研究,将为谷氨酸棒杆菌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更有方向性的指导.目前,对谷氨酸棒杆菌中心碳代谢、分支链氨基酸合成过程中重要转录调控因子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组学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生产菌株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宁 范晓光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氨基酸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氨基酸的主要生产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型氨基酸产品及衍生品的开发能力不足。从发酵原料的可利用性、发酵能力的稳定性、发酵环境的耐受性、生产方式的可变性、生... 我国氨基酸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氨基酸的主要生产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型氨基酸产品及衍生品的开发能力不足。从发酵原料的可利用性、发酵能力的稳定性、发酵环境的耐受性、生产方式的可变性、生产产品的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氨基酸生产菌株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育种策略 生产方式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氨基酸生产菌株选育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权威 林高扬 马倩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4期205-211,共7页
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通量组学等,可以获得研究对象整体代谢途径、调控网络的信息.将组学技术应用于氨基酸的发酵菌株优化过程,可以为菌株的进一步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信息基础与理论指导.介绍... 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通量组学等,可以获得研究对象整体代谢途径、调控网络的信息.将组学技术应用于氨基酸的发酵菌株优化过程,可以为菌株的进一步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信息基础与理论指导.介绍各种组学技术在氨基酸微生物发酵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组学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指导氨基酸发酵优良菌株的理性设计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组学 代谢工程 理性设计 高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代谢工程概述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燕军 赵岩 +3 位作者 黄龙辉 李娟 谢希贤 陈宁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现阶段,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发酵生产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的共识.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芳香族... 现阶段,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利用农业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发酵生产生物产品、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的共识.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是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芳香族氨基酸等产品的发酵性能.然而,由于碳分解代谢物阻遏(葡萄糖效应)的存在,大多数微生物并不具备这种特性,迫切需要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构建高效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菌株.首先对微生物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意义进行了说明,然后阐述了氨基酸和核苷生产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葡萄糖效应的分子机制和破除策略,同时介绍了一些能够同步代谢葡萄糖和木糖的工程菌株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 氨基酸 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 碳分解代谢物阻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智祥 赵磊 +1 位作者 梁云龙 张成林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7年第3期178-182,共5页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血红素、叶绿素等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在农业和医药上得到广泛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C4和C5途径.对5-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大肠杆菌和... 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是血红素、叶绿素等吡咯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重要前体,在农业和医药上得到广泛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C4和C5途径.对5-氨基乙酰丙酸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利用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杆菌通过C4途径和C5途径合成5-氨基乙酰丙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 C4途径 C5途径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燕军 张海宾 +3 位作者 麻杰 张成林 谢希贤 陈宁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6年第3期133-139,共7页
以L-苏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替换ilv LXGMEDA启动子并过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 A和ilv IH,以期获得L-异亮氨酸生产菌。将ilv LXGMEDA启动子替换为强启动子Ptrc并敲除ilv LXGM后获得IL... 以L-苏氨酸生产菌Escherichia coli THRD为出发菌株,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替换ilv LXGMEDA启动子并过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 A和ilv IH,以期获得L-异亮氨酸生产菌。将ilv LXGMEDA启动子替换为强启动子Ptrc并敲除ilv LXGM后获得ILE01菌株,于该菌株中分别过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 IH及共表达解除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ilv A和ilv IH,获得菌株ILE02和ILE03,其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达到1.75 g/L和2.19 g/L。针对ILE03α-酮丁酸积累量过高的问题,通过改变操纵子中ilv A和ilv IH的顺序调节其转录水平,获得菌株ILE04,其L-异亮氨酸产量达2.85 g/L。利用ILE04于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L-异亮氨酸产量、发酵强度及转化率分别为5.23 g/L、0.17 g/(L·h)及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大肠杆菌 反馈抑制 苏氨酸脱水酶 乙酰羟基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物及底物处理方法对胞磷胆碱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硕 刘玮韪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1-159,共9页
以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为底物发酵法生产胞磷胆碱的过程中,后期高浓度盐离子导致菌体活力下降甚至衰亡,是限制胞磷胆碱产业化的主要问题。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确定了不同底物对胞磷胆碱发酵的影响。其次为了消除Cl^... 以氯化胆碱、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为底物发酵法生产胞磷胆碱的过程中,后期高浓度盐离子导致菌体活力下降甚至衰亡,是限制胞磷胆碱产业化的主要问题。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确定了不同底物对胞磷胆碱发酵的影响。其次为了消除Cl^(-)、K^(+)、Na^(+)对发酵的影响,分别使用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树脂对底物进行预处理,探究二者的分离效率,结果得知离子交换树脂在效率以及成本上均优于电渗析法。因此为了实现胞磷胆碱大规模生产,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强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实验确定了最适树脂型号、上样体积、上样浓度、洗脱液浓度、再生溶液类型以及树脂的稳定性,解决了后期高盐离子导致的高渗透压问题,使得以廉价原料高效生产胞磷胆碱成为可能。最后通过5 L发酵罐放大验证,以胞磷胆碱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最终胞磷胆碱产量达到了32.1 g/L,糖酸转化率为25.4%,为目前国内发酵法生产胞磷胆碱的最高水平。与直接使用磷酸胆碱作为底物生产胞磷胆碱相比成本降低了85%,也证明了该次实验的可行性,对胞磷胆碱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磷胆碱 离子交换树脂 原料预处理 大肠杆菌 电渗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9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艺研究
10
作者 王锐麒 刘韪玮 +1 位作者 赵春光 徐庆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当前工业上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的工艺中,基本都是前期向发酵罐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后期再流加各类营养物质,虽然整个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取料和放料的操作,保证发酵中物料不被浪费,但是,随着流加物质的不断增加,发酵液体系不断扩大... 当前工业上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酪氨酸的工艺中,基本都是前期向发酵罐内加入基础培养基,中后期再流加各类营养物质,虽然整个发酵过程中减少了取料和放料的操作,保证发酵中物料不被浪费,但是,随着流加物质的不断增加,发酵液体系不断扩大,该过程在发酵后期需要不断地人为调控发酵参数,而人为调控中,难以避免调控参数波动,并最终影响发酵结果。因此,实验采用高效连续发酵,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菌体活力,并且有效延长产酸高峰期,为了优化L-酪氨酸的高密度连续发酵生产工艺,通过对大肠杆菌TYR-05发酵培养,考察了L-酪氨酸发酵过程并且分析了菌体量、产酸量、产酸效率、糖酸转化率的情况,确定L-酪氨酸高密度连续发酵过程中接种量、糖速率、糖耗量、底糖浓度等关键条件,以达到高密度连续发酵工艺控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选择30%的种子接种量,发酵起始时,底物氯化胆碱浓度为1 g/L并每4 h向罐内流加0.2 g/L的氯化胆碱,发酵至12 h时,底糖耗尽,开始以12 g/(L·h)的补糖速率向罐内提供葡萄糖,并在此时开始放液,放液速率为0.13 L/h,使得装液量恒定在20%左右,发酵25 h时开始流加复合营养液,发酵35 h时最高菌体OD_(600)达到65,产酸量为55.8 g/L,糖酸转化率为25.4%,为L-酪氨酸连续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酪氨酸 连续发酵工艺 大肠杆菌 糖酸转化率 补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底物指数流加和双阶段溶氧控制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成林 龙辉 +5 位作者 温冰 王健 徐国栋 谢希贤 徐庆阳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实现L-异亮氨酸的高效生产,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生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详尽分析磷酸盐和玉米浆初始浓度对L-异亮氨酸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底物(玉米浆、磷酸盐)指数流加与双阶段溶氧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进行L-异亮... 为了实现L-异亮氨酸的高效生产,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生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详尽分析磷酸盐和玉米浆初始浓度对L-异亮氨酸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底物(玉米浆、磷酸盐)指数流加与双阶段溶氧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进行L-异亮氨酸发酵。结果表明,最佳磷酸盐和玉米浆浓度分别为1.5 g/L和35 mL/L,此条件下分批补料发酵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27.66 g/L和25.89 g/L。在生长阶段进行双底物指数流加并结合双阶段溶氧控制,发酵60 h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32.29 g/L和31.32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73%和2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 指数流加 溶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及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对黄色短杆菌生产L-亮氨酸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玉富 熊海波 +1 位作者 徐庆阳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0,共6页
生物素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对生长速率、细胞膜通透性、代谢产物的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黄色短杆菌产L-亮氨酸产量,降低副产物生成,在30 L发酵罐水平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20、50、80、120μg/L四种不同质量浓度生物素,对黄... 生物素作为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对生长速率、细胞膜通透性、代谢产物的生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黄色短杆菌产L-亮氨酸产量,降低副产物生成,在30 L发酵罐水平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20、50、80、120μg/L四种不同质量浓度生物素,对黄色短杆菌产L-亮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50μg/L生物素,黄色短杆菌发酵44 h,L-亮氨酸的产量最高,达到60 g/L,糖酸转化率为22%,副产物L-丙氨酸的质量浓度为8 g/L。在最适生物素浓度下,发酵36 h后,采用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延长至56 h,L-亮氨酸的糖酸转化率为25%,较普通发酵工艺约提高13. 6%,副产物L-丙氨酸的浓度降低约71. 3%,L-亮氨酸的总产量提高了16. 7%。研究结果对提高糖利用率、降低副产物、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黄色短杆菌 L-亮氨酸 膜偶联间歇透析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饼粉水解液为有机氮源对L-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静波 马跃超 +3 位作者 徐庆阳 谢希贤 张成林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棉籽饼粉水解液作为廉价的有机氮源,在发酵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中的氨基氮和氨基酸分析表明两种水解液的氨基氮含量分别为16.38 g/L和19.11 g/L,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7.78 g/L和91.59 g/L,两者营养... 棉籽饼粉水解液作为廉价的有机氮源,在发酵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中的氨基氮和氨基酸分析表明两种水解液的氨基氮含量分别为16.38 g/L和19.11 g/L,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7.78 g/L和91.59 g/L,两者营养成分接近。以L-谷氨酸发酵为例,考察了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对谷氨酸温度敏感突变株强制发酵和生物素亚适量谷氨酸发酵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发酵工艺下,分别以棉籽饼粉水解液和豆饼水解液作为有机氮源,最终得到的生物量以及L-谷氨酸产量相当。因此,棉籽饼粉水解液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氮源应用于发酵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 棉籽饼粉水解液 豆饼水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细胞在线监控L-羟脯氨酸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萌萌 户红通 +2 位作者 刘子强 徐庆阳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5,共6页
为了研究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技术对L-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在30 L发酵罐上安装活细胞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测发酵液中活细胞数量,根据活细胞数量调整补料策略,分析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对L-羟脯氨酸发酵补糖速率、产量、糖酸转化率和代谢流量... 为了研究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技术对L-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在30 L发酵罐上安装活细胞在线检测仪,实时监测发酵液中活细胞数量,根据活细胞数量调整补料策略,分析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对L-羟脯氨酸发酵补糖速率、产量、糖酸转化率和代谢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发酵工艺生产L-羟脯氨酸的最佳补糖策略是在发酵中后期及时降低补糖速率,最终降到9 g/(L·h),L-羟脯氨酸产量提高了11.39%,乙酸积累量减少了48.69%,糖酸转化率提高了14.92%,糖酵解途径和乙醛酸循环的代谢流分别减少了8.50%和16.89%,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流增加了14.73%,乙酸合成的代谢流减少了4.97%,L-羟脯氨酸合成的代谢流提高了16.21%。上述结果说明采用活细胞在线监控补料技术生产L-羟脯氨酸,可以有效降低副产物的积累,提高L-羟脯氨酸产量及糖酸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羟脯氨酸 活细胞在线检测 发酵 代谢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对L-羟脯氨酸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萌萌 刘子强 +2 位作者 户红通 陈宁 徐庆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微生物合成L-羟脯氨酸时需要α-酮戊二酸的参与,而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有限,限制了L-羟脯氨酸的高效合成。因此该实验通过在L-羟脯氨酸发酵过程中外源添加α-酮戊二酸,来考察α-酮戊二酸对发酵菌体生长、L-羟脯氨酸产量、糖酸转化... 微生物合成L-羟脯氨酸时需要α-酮戊二酸的参与,而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有限,限制了L-羟脯氨酸的高效合成。因此该实验通过在L-羟脯氨酸发酵过程中外源添加α-酮戊二酸,来考察α-酮戊二酸对发酵菌体生长、L-羟脯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和代谢流的影响。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对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外源添加α-酮戊二酸能有效提高L-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当随糖流加5 g/L(初始发酵液)α-酮戊二酸时,L-羟脯氨酸产量能够达到最大值62.14 g/L,糖酸转化率为22.37%,与不添加α-酮戊二酸相比,分别提高了47.85%和13.04%,同时,L-羟脯氨酸的合成代谢流提高了11.98%,副产物乙酸合成代谢流减少了2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羟脯氨酸 Α-酮戊二酸 发酵 代谢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aceA和gogat及过表达gltA对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合成α-酮戊二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宁 李智祥 +7 位作者 战俊杰 赵磊 梁云龙 冯甲 刘涛 徐庆阳 张成林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α-KG生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为出发菌株,敲除其异柠檬酸裂解酶编码基因ace A以增加异柠檬酸供应,获得GKGD-1,摇瓶发酵条件下其α-K... 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以α-KG生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GKGD为出发菌株,敲除其异柠檬酸裂解酶编码基因ace A以增加异柠檬酸供应,获得GKGD-1,摇瓶发酵条件下其α-KG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14.72%和9.76%;敲除谷氨酸合酶编码基因gogat以降低L-谷氨酸生成量,获得GKGD-2,其α-KG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7.39%和5.43%,L-谷氨酸生成量降低52.87%;过表达柠檬酸合酶编码基因glt A以进一步增加前体物供应,获得GKGD-3,其α-KG产量提高35.9%;于7.5 L发酵罐经30 h发酵,GKGD-3α-KG产量达49.5 g/L,较出发菌株提高36.4%,L-谷氨酸生成量降低50%。敲除ace A和gogat并过表达glt A可显著提高α-KG产量并降低L-谷氨酸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三一谷氨酸 谷氨酸合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 柠檬酸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肽的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晓光 洪翔 +2 位作者 朱新雅 张成林 陈宁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6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最简单的肽,但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相比,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备方法,许多二肽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目前,只有少数二肽实现了商业化,如阿斯巴甜(L-天门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以及丙谷二肽(L-丙氨酰-L-谷氨酰胺)等。... 二肽是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最简单的肽,但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相比,由于缺少有效的制备方法,许多二肽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目前,只有少数二肽实现了商业化,如阿斯巴甜(L-天门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酯)以及丙谷二肽(L-丙氨酰-L-谷氨酰胺)等。近年来,随着微生物体内一些非依赖于核糖体系统的二肽合成途径的发现,使得人们开始利用酶转化或发酵的方法制备不同种类的二肽。因此,对一些商品化二肽的功能和应用、二肽的现有制备方法以及生物合成二肽的技术和新思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 生理功能 制备方法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谷氨酸棒杆菌转化法合成4–羟基异亮氨酸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冰 张成林 +4 位作者 麻杰 陈鹏杰 谢希贤 徐庆阳 陈宁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4,共6页
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具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活性,在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生产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YILW中过表达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具有葡萄糖依赖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活性,在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生产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YILW中过表达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TCCC11826的L–异亮氨酸羟化酶(L-isoleucine dioxygenase,IDO)编码基因ido,以期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合成4-HIL,并研究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和Fe2+添加量对菌株合成4-HIL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C.glutamicum YILW-IDO菌株能够表达出有活性的IDO,并能够利用菌体自身合成的L-Ile以及培养基中的α–酮戊二酸合成4-HIL.此外,α–酮戊二酸和Fe2+均能影响4-HIL的合成,在其添加量分别为40,mmol/L和4,mmol/L条件下,培养50,h,4-HIL产量达(35.7±1.0)mmol/L.本研究可为4-HIL及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羟基异亮氨酸 L–异亮氨酸羟化酶 谷氨酸棒状杆菌 微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色氨酸发酵过程偶联膜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镇瑜 刘子强 +2 位作者 蔡萌萌 陈宁 徐庆阳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将发酵过程与膜分离提取过程相偶联,解决现有产酸周期短、乙酸积累较为严重等问题,以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降低代谢抑制物质的积累量。方法:将发酵罐与陶瓷膜分离装置相偶联,在发酵时长21 h、乙酸积累量达到5 g/L时开始膜过滤浓缩菌... 目的:将发酵过程与膜分离提取过程相偶联,解决现有产酸周期短、乙酸积累较为严重等问题,以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降低代谢抑制物质的积累量。方法:将发酵罐与陶瓷膜分离装置相偶联,在发酵时长21 h、乙酸积累量达到5 g/L时开始膜过滤浓缩菌液,结束后补加透析培养基继续发酵。结果:采用膜偶联发酵技术,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菌体生物量提高3.4%,谷氨酸积累量下降54.34%,乙酸积累量下降55.36%。整个发酵过程产酸周期延长了12 h,发酵过程中糖酸转化率提高6.9%。结论:采用膜偶联发酵技术发酵生产色氨酸,可以显著提高色氨酸产量,降低代谢副产物的积累量,延长产酸周期,提高糖酸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膜偶联发酵工艺 乙酸 糖酸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副产物对α-酮戊二酸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岩 黄龙辉 +4 位作者 李娟 孙兰超 李燕军 谢希贤 陈宁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6年第4期215-219,共5页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ldh基因编码乳酸脱氢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生成乳酸,ack A和pqo基因编码乙酸激酶和丙酮酸:醌氧化还原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乙酸。为了研究这三个基因缺失对谷氨酸棒杆菌α-酮戊二酸积累... 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中ldh基因编码乳酸脱氢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生成乳酸,ack A和pqo基因编码乙酸激酶和丙酮酸:醌氧化还原酶,可以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乙酸。为了研究这三个基因缺失对谷氨酸棒杆菌α-酮戊二酸积累的影响,以C.glutamicum GDK-10为出发菌株,通过重叠延伸PCR及同源重组技术分别构建ldh,pqo,ack A,pqo和ack A基因缺失突变株GDK-14,GDK-15,GDK-16,GDK-17。对出发菌及上述重组菌株进行发酵验证比较,发酵结果表明:ldh和pqo基因缺失菌株的α-酮戊二酸产量分别比出发菌降低了8.54%和27.9%,而ack A基因的缺失使α-酮戊二酸产量比出发菌提高了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基因缺失 Α-酮戊二酸 乳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