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OSviewer的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卢学强 花思雨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4-40,共7页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探究海洋环境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演变态势,使用VOSviewer软件对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论文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性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力量分布广。研究主题以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为主,呈现由最初的主题...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探究海洋环境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演变态势,使用VOSviewer软件对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论文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性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力量分布广。研究主题以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为主,呈现由最初的主题不明确到明确、再深化细分的演变态势,研究热点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复杂化。主导研究国家英国侧重生物效应,德国侧重关注分布特征,而美国同时关注这两大方面。中国研究覆盖面广,研究地区侧重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VOSviewer 海洋环境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叶宇航 周润东 +2 位作者 于雪 余苗苗 卢学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2-831,共10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的文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影响因素,还比较了室内实验结果与实际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量不同,其差异主要与微塑料官能团、结构,重金属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有关.其中,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较其它微塑料更易吸附重金属,而铅(Pb)则更易被微塑料吸附.另外,微塑料老化程度、粒径大小以及盐度、pH值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研究还发现,真实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总体上小于室内实验结果,也就是说,室内实验往往高估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吸附 影响因素 室内实验 真实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学强 郑博洋 +2 位作者 连懿 莫训强 李洪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8,共9页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系统服务 渤海湾滨海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蔓藻对两种常见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欣 卢学强 +2 位作者 王兰 韩晓昕 毛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9-1595,共7页
选取沉水植物川蔓藻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测定在川蔓藻共培养胁迫下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V:V)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选取沉水植物川蔓藻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测定在川蔓藻共培养胁迫下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V:V)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川蔓藻存在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二者混合藻的生长被快速强烈抑制,抑制率在第6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95%、94.18%和94.01%.3个处理组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可溶性糖及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光合能力逐渐减弱.而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指标在0~6d却高于对照组,表明可能发生了浮游藻类膜质过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蔓藻 普通小球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河湖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佳莹 耿世伟 +3 位作者 郑博洋 李海笑 王乃丽 卢学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97,共7页
基于eDNA技术对天津市9个河湖水体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蓝藻门(Cyanophy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淡... 基于eDNA技术对天津市9个河湖水体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蓝藻门(Cyanophy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真核生物优势类群为淡色藻门(Ochrophyta)、纤毛虫(Ciliophora)、丝足虫(Cercozoa)。市外河道的蓝藻水华问题最严重且原核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水体,市内景观水体的水质较好且真核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水体。地理位置、盐度和化学污染是影响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同类型水体的原核生物群落结构相似,而盐度和水质是影响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最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eDNA技术具有高效、物种覆盖度高等特点,可用于大范围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 EDNA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天津
原文传递
我国盐生植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承龙 于雪 +1 位作者 莫训强 卢学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植物科属和生活型、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64种被研究的盐生植物中,适合以植物提取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盐生植物有9种,具有重金属修复潜力的盐生植物有11种,芦苇、互花米草、野大豆、铺地黍符合超富集植物标准,盐地碱蓬、狗牙根、芦苇、海马齿对多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重金属 植物修复 生物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内涵辨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卢学强 郑博洋 +2 位作者 于雪 孟伟庆 袁敏 《中国环保产业》 2021年第4期10-14,共5页
生态修复作为减缓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策略,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误用。文章从生态概念出发,对生态修复相关概... 生态修复作为减缓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重要策略,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生态修复的概念和内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误用。文章从生态概念出发,对生态修复相关概念、内涵进行辨析,并对生态修复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建立及实证研究
8
作者 赵一凡 潘亚然 +1 位作者 寇蓉蓉 卢学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实施,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量迅速增加,但标准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方法对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针对我国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 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实施,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数量迅速增加,但标准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建立一套评估方法对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针对我国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提出了一套基于公开数据的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方法对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济宁市2012年—2020年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跟踪评估实证。实证结果表明,以该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南四湖流域
原文传递
菹草对普通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欣 卢学强 +3 位作者 李玉鑫 周佳莹 李海笑 谢静怡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73,共6页
选取沉水植物菹草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菹草共培养胁迫下测定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Chl-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 选取沉水植物菹草与浮游藻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菹草共培养胁迫下测定2种藻单独存在和按1∶1混合情况下的光密度、叶绿素a(Chl-a)、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菹草存在的条件下,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和二者混合藻的生长被快速、强烈地抑制,抑制率最大值分别为74.38%、80.98%和89.63%。3个处理组的光密度值、叶绿素a、可溶性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其光合能力逐渐减弱;而丙二醛含量在0~6 d却高于对照组,表明可能发生了浮游藻类膜脂过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普通小球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