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钙磷激活DNA损伤应答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早衰
1
作者 范志娟 武玉晶 +3 位作者 田亚琼 刘爽 张蝶 刘树业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8期1234-1240,共7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应答(DDR)通路调控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机制。方法将HASM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M干预组、PARP干预组,培养12 d。茜素红-S染色法定性和邻-甲酚酞法定量检测细胞钙化;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γH2AX磷酸化、... 目的探讨DNA损伤应答(DDR)通路调控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机制。方法将HASM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M干预组、PARP干预组,培养12 d。茜素红-S染色法定性和邻-甲酚酞法定量检测细胞钙化;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γH2AX磷酸化、p16和p21、ATM上Ser1981的磷酸化水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早衰;qPCR检测p16和p21 mRNA水平。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检测氧化应激水平,ELISA方法检测IL-6、IL-8水平。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钙化明显,8-OHDG、组蛋白γH2AX磷酸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p16的mRNA和蛋白、p21 mRNA、IL6和IL8、ATM磷酸化等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ATM和PARP干预组可以缓解模型组的变化。结论高钙磷环境刺激HASMCs产生持续DNA损伤,触发ATM磷酸化并激活p16蛋白表达,诱导细胞早衰导致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P DNA损伤应答 细胞早衰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流行病学及预后危险因素
3
作者 王素梅 张金卷 张健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94-2598,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23年12月确诊为假丝酵母血流感染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42例,分析患者科室分布、分... 目的探讨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23年12月确诊为假丝酵母血流感染的10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42例,分析患者科室分布、分离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103例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患者中,白假丝酵母感染者占54.37%(56/103),非白假丝酵母感染者占45.63%(47/103),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和肝胆外科,分别占45.63%(47/103)和17.48%(18/103);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75.00%(42/56),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为76.79%(43/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499,95%CI:1.261~9.705,P=0.016)和感染性休克(OR=7.107,95%CI:1.225~41.226,P=0.029)是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白假丝酵母是老年假丝酵母血流感染的最主要菌种,糖尿病和感染性休克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对老年高危患者进行及时、充分的抗真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血流感染 耐药性 预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