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PVDF CTFE共混中空纤维膜用于血液氧合的研究
1
作者 荣新雨 吕晓龙 +2 位作者 刘娟娟 谷杰 任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 氧合膜是体外膜氧合的核心材料,在平衡气体交换效率、耐血浆渗漏以及血液相容性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聚氯乙烯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本文提出将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材料用于制备氧合膜.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疏水性中空纤维膜,然后通过戊二醛交联将羧甲基纤维素固定在中空纤维膜内表面,构建小孔径的氧合膜涂层.涂层一方面起到预过滤的作用,延长血浆渗漏时间;另一方面改善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构建涂层后,氧合膜孔径由375 nm减小至206 nm时,气体渗透通量为(661±58)mL/(cm^(2)·min·MPa),渗透通量仍高于聚4甲基1戊烯膜,与商业聚丙烯(PP)膜相似.羧甲基纤维素涂层改善了膜表面血液相容性,BSA吸附率仅为0.9%,相比于商业PP膜,红细胞黏附量降低46.7%,血小板黏附量降低21.4%,溶血率仅为0.25%,是安全的生物膜材料.羧甲基纤维素涂层膜的渗漏时间延长至22 h,为商业PP膜的3.6倍.本研究制备的PVC/PVDF CTFE氧合膜为新膜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肺 聚氯乙烯 中空纤维膜 非溶剂相转化法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硇砂提取液裸小鼠肿瘤内注射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铭 朱争艳 +5 位作者 方淑昌 周立波 赵均铭 楮建新 杜智 宋继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5-366,37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矿物中药硇砂成份分析和有效提取 ,制备出A、N和Z剂进行动物肝癌治疗研究。方法 体外以人 772 1肝癌细胞系进行不同药物成份及浓度杀癌细胞效果评价 ;体内用裸小鼠 772 1肝癌模型肿瘤内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体外与抗... 目的 通过对矿物中药硇砂成份分析和有效提取 ,制备出A、N和Z剂进行动物肝癌治疗研究。方法 体外以人 772 1肝癌细胞系进行不同药物成份及浓度杀癌细胞效果评价 ;体内用裸小鼠 772 1肝癌模型肿瘤内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体外与抗癌药物表阿霉素、无水乙醇及冰醋酸等比较 ,所筛选有效成分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 ,且与药物浓度相关。体内实验可使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直至瘤块坏死吸收消失。结论 抗肿瘤药硇砂有效成分提取剂在肝癌动物模型治疗上 ,效果优于无水乙醇 ,是肝癌局部治疗一种可供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硇砂提取液 硇砂 肝癌 瘤内注射 中药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纳米控释微粒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孙铭 方淑昌 +5 位作者 朱争艳 周立波 王士贤 陆伟 杜智 宋继昌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27-731,F003,共6页
目的:研究不溶于水的植物性抗癌药秋水仙碱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载秋水仙碱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PL... 目的:研究不溶于水的植物性抗癌药秋水仙碱纳米控释静脉注射微粒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载秋水仙碱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微粒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FI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以MTT方法做体外杀伤癌细胞实验,进行不同剂量、给药频度条件下体内抑瘤实验。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秋水仙碱-NP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04.9 nm,呈正态分布。PLGA-秋水仙碱-NP载药率为33.0%。体外MTT实验提示纳米粒子与裸药作用相同且显著控释。体内抑瘤实验表明:控释制剂间隔给药疗效优于未包载药物每日给药的疗效,量-效关系明显,且毒性显著减低,经静脉途径试用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秋水仙碱的有效载体,并可在不添加助溶剂等前提下成功制备其静脉注射剂型,实现药物控制释放并减低毒性,发挥药物更佳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迟效制剂 秋水仙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杂种猪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铭 宁刚 +5 位作者 李涛 张卫民 舒桂明 付立 宋继昌 孙绵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10,共9页
目的 :建立成年杂种猪胰岛分离、纯化和包埋的方法 ,并对微囊胰岛的体外分泌功能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经胰管灌注胶原酶 ,葡聚糖间断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和纯化猪胰岛 ,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包埋猪胰... 目的 :建立成年杂种猪胰岛分离、纯化和包埋的方法 ,并对微囊胰岛的体外分泌功能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经胰管灌注胶原酶 ,葡聚糖间断密度梯度离心 ,分离和纯化猪胰岛 ,用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包埋猪胰岛。用双硫腙染色鉴别胰岛 ,用荧光染色计数胰岛存活率。对微囊胰岛进行体外培养 ,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微囊胰岛考察其功能 ,并进行大鼠糖尿病模型移植。结果 :每个猪胰腺可得到的胰岛数量平均为 98,5 5 0± 13,80 4个 ,纯化后胰岛纯度达 80 %以上 ,平均胰岛回收率 43.9%。体外试验显示微囊胰岛对葡萄糖刺激发生应答 ,分泌胰岛素。微囊胰岛在 16天的培养期间可持续分泌胰岛素 ,囊内胰岛细胞生长良好 ,微囊无溶解和破碎。培养 2天的微囊胰岛对高糖刺激有明显反应 ,其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低糖的 1.49倍 (静态 )和 2 .45倍 (灌流 ) ,P <0 .0 5。糖尿病大鼠体内移植微囊杂种猪胰岛 5 ,0 0 0~ 6 ,0 0 0 ,可明显降低动物模型血糖 ,并持续 7~ 11d。结论 :APA微囊膜及微囊化杂种猪胰岛在体外功能良好。短期培养及体内移植降糖功能确切 ,将此法制备的微囊胰岛用于治疗I型糖尿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猪 糖尿病 胰岛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和氢化卵磷脂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释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于美丽 王勇 +3 位作者 舒贵明 朱争艳 方叔昌 王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7-599,共3页
研究比较卵磷脂(Eggphos phatidylcholine,EPC)和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 egg phosphatidylcholine,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 研究比较卵磷脂(Eggphos phatidylcholine,EPC)和氢化卵磷脂(Hydrogenated egg phosphatidylcholine,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3·3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平均驻留时间(MRT)为12·0h。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是更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氢化卵磷脂 阿霉素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纳米粒子缓释制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铭 杜智 +4 位作者 孙洪范 方淑昌 周立波 毕海英 宋继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188-192,共5页
目的 研究胰岛素纳米级粒子缓释制剂的体内生物作用 ,以期在临床上实现胰岛素注射剂的更长效稳定释放给药治疗糖尿病。方法 以聚乳酸 -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作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囊胰岛素的纳米级微粒 (... 目的 研究胰岛素纳米级粒子缓释制剂的体内生物作用 ,以期在临床上实现胰岛素注射剂的更长效稳定释放给药治疗糖尿病。方法 以聚乳酸 -聚乙醇酸共聚物 (PLGA)作为基质材料 ,采用超声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囊胰岛素的纳米级微粒 (NP) ,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 ,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 ;并做纳米胰岛素制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的药效学研究。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 -胰岛素NP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 ,粒径分布平均值是 112 4nm ,呈正态分布 ;PLGA -胰岛素NP载药率为 7 4 % ;体内研究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制剂生物活性没有改变 ;皮下注射途径给药纳米胰岛素可以在至少 72小时内长效控释 ,有效降低血糖并保持在正常范围。此外纳米制剂的量 -效关系明显 ,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胰岛素的有效载体 ,达到更长效稳定控制释放的目的 ,发挥药物更佳的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纳米粒子 控制释放 皮下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7
作者 于美丽 杜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2期208-211,197,共5页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壳聚糖、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明胶纤维网、微纤维胶原和胶原纤维网、海藻酸钙纤维的组成、止血机理、止血性能... 简要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主要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纤维蛋白胶、氧化纤维素、氧化再生纤维素、壳聚糖、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和明胶纤维网、微纤维胶原和胶原纤维网、海藻酸钙纤维的组成、止血机理、止血性能、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展望了可吸收止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医生了解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止血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其止血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医用材料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止血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材料 止血效果 止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片段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美丽 李晓华 +3 位作者 方淑昌 薛钧尘 宋继昌 王勇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27-231,共5页
为了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降低溶血性和致敏性,设计合成蜂毒肽的片段,观察它对兔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多肽合成法合成蜂毒肽结构中亲水性片段,经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分析,确定合成多肽片段的氨基酸组成。建立家兔卵蛋... 为了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降低溶血性和致敏性,设计合成蜂毒肽的片段,观察它对兔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多肽合成法合成蜂毒肽结构中亲水性片段,经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分析,确定合成多肽片段的氨基酸组成。建立家兔卵蛋白性关节炎模型,进行溶血性试验、致敏性试验以及动物模型治疗实验。结果:蜂毒肽片段溶血率<5%,致敏率<8%,动物模型治疗有效率可达到70%。实验证明蜂毒肽片段的合成可有效地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减低蜂毒肽的强溶血活性及致敏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类风湿关节炎 多肽合成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十八甲基炔诺孕酮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存先 杨菁 +2 位作者 孙洪范 李涛 刘树业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非药理活性的、人体内所含有的小分子物质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可避免合成高分子载体可能带来的毒性问题,并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药效可靠的优点.方法:用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自制药丸成型装置用半熔融共混挤压法制成十八甲基炔诺孕酮的... 用非药理活性的、人体内所含有的小分子物质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可避免合成高分子载体可能带来的毒性问题,并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药效可靠的优点.方法:用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自制药丸成型装置用半熔融共混挤压法制成十八甲基炔诺孕酮的长效理植药丸(直径2.5mm,长4~6mm).在体外研究了该药丸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用自制药丸成型装置制成的共混药丸大小、重量均匀,重现性好;药丸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十八甲基炔诺孕酮的释放速率恒定,同时使用4个6mm长的药丸平均每天可释放十八甲基炔诺孕酮82±15μg,预计体内植入4个上述药丸即可达到有效避孕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埋植 药物释放 避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贤 赵晨阳 吕洪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本文对32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肝癌患者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为1.44%,主要表现在超二倍体,尤以四倍体为多。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为2.46%,包括染色单体断裂,断片,三... 本文对32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肝癌患者染色体数目畸变率为1.44%,主要表现在超二倍体,尤以四倍体为多。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为2.46%,包括染色单体断裂,断片,三射体和四射体,尤以染色单体断裂为多。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为9.28±0.65/细胞。以上各项指标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遗传学 S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衰动物模型的血液灌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美丽 宋继昌 +5 位作者 孙铭 许有华 郑惠英 吕文岚 付丽 王勇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 ,建立肾衰动物模型。海藻酸锌络合物为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 ,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脲分子的功效 ,以及对血液相容性、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经动物血液灌流对血液中Bun... 用纯种大耳白兔作为实验动物 ,建立肾衰动物模型。海藻酸锌络合物为吸附剂对动物模型进行血液灌流实验 ,观察该吸附剂血液灌流清除体内脲分子的功效 ,以及对血液相容性、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经动物血液灌流对血液中Bun、Cr的清除率达 6 0 %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血液灌流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素氮 海藻酸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俊卿 韩涛 朱争艳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和氢化卵磷脂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缓释研究
13
作者 于美丽 王勇 +3 位作者 舒贵明 朱争艳 方叔昌 王黎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6期654-657,共4页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卵磷脂(EPC)和氢化卵磷脂(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研究比较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卵磷脂(EPC)和氢化卵磷脂(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研究比较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释药的差异,选择良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EPC和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平均驻留时间(MRT)为23.3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在血中MRT为12.0h。HEPC长循环阿霉素脂质体是更好的靶向性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 氢化卵磷脂 阿霉素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卵圆细胞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晔 杜智 李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关键词 肝卵圆细胞 肝干细胞 肝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胰岛移植研究的新进展
15
作者 孙铭 宁刚 宋继昌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2年第2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异种胰岛移植 研究进展 治疗 I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可 刘娟娟 +2 位作者 刘辉 舒桂明 袁玉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91-295,306,共6页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与已上市血液灌流产品对照研究探讨其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体外血浆吸附实验研究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通过血... 目的:研制用于治疗尿毒症的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通过与已上市血液灌流产品对照研究探讨其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及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体外血浆吸附实验研究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率,通过血浆蛋白吸附性、电解质吸附性、血细胞吸附性、溶血性以及凝血性实验评价血液灌流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新型HB-H-10血液灌流吸附剂对肌酐、尿酸和β2微球蛋白的吸附率分别达(40.5±2.3)%、(24.2±1.8)%和(46.9±1.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吸附率分别为(5.69±0.32)%、(4.76±0.42)%、(7.33±0.33)%、(2.88±0.32)%、(9.22±0.26)%和(11.98±0.43)%,与其他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吸附剂对血浆电解质、溶血率、凝血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结论:研制的新型HB-H-10吸附剂可作为血液灌流吸附剂治疗尿毒症,达到该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灌流 肌酐 Β2微球蛋白 血液相容性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17
作者 吴迪 田帅帅 +2 位作者 李依宸 郭红星 李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用白蛋白预充技术改善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用HB-H-6树脂对血浆和全血进行体外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二者之间共有成分之间的差异;然后用白蛋白预充后的HB-H-6树脂和未预充的HB-H-6树脂对全血进行体外... 目的:用白蛋白预充技术改善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用HB-H-6树脂对血浆和全血进行体外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二者之间共有成分之间的差异;然后用白蛋白预充后的HB-H-6树脂和未预充的HB-H-6树脂对全血进行体外动静态吸附实验,对比未预充组与预充组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浆未预充组和全血未预充组的动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HB-H-6树脂对血浆和全血之间共有成分的吸附效果基本一致,灌流前后仅部分电解质有所变化。(2)动静态实验结果均表明,全血预充组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吸附率较全血未预充组均明显改善。结论:白蛋白预充技术改善了HB-H-6树脂的血液相容性,为临床上直接进行全血灌流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H-6树脂 血液灌流 血液相容性 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片段的合成及其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美丽 王勇 +3 位作者 李晓华 方淑昌 薛钧尘 宋继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31-1035,共5页
为了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降低溶血性和致敏性,设计合成蜂毒肽的片段,观察它对兔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多肽合成法合成蜂毒肽结构中亲水性片段,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质谱(MS)分析。建立家兔卵蛋白性关节炎模型,进行... 为了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降低溶血性和致敏性,设计合成蜂毒肽的片段,观察它对兔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多肽合成法合成蜂毒肽结构中亲水性片段,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质谱(MS)分析。建立家兔卵蛋白性关节炎模型,进行溶血性试验、致敏性试验以及动物模型治疗实验。结果蜂毒肽片段溶血率<5%,致敏率<8%,动物模型治疗有效率可达到70%。蜂毒肽片段可有效地保留蜂毒肽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减低蜂毒肽的强溶血活性及致敏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类风湿关节炎 多肽合成 动物模型 类风湿关节炎 设计合成 治疗作用 蜂毒肽 肽片段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溶血性试验 免疫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钙粘素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争艳 杜智 +2 位作者 王毅军 张文 孙保存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839-840,共2页
肝癌的侵袭转移是导致肝癌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7],已有研究提示E-cadherin与肝癌的肝内播散有关[8];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降解胶原,参与包括基膜在内的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病理学 预后 金属蛋白酶类 钙粘着糖蛋白酶类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辉 李建宇 +4 位作者 王凤梅 王鹏 李成龙 骆莹 朱争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水平,分析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1例感染HBV的肝癌患者(HBV+组)、34例未感染HBV的肝癌患者(HBV-组)及29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外周抗...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水平,分析其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1例感染HBV的肝癌患者(HBV+组)、34例未感染HBV的肝癌患者(HBV-组)及29例正常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外周抗凝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s水平,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感染HBV的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分析Tregs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BV+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显著高于HBV-组和对照组[(8.24±2.20)%vs(7.06±2.46)%vs(6.51±1.99)%,P<0.05],HBV-组高于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s水平与HBV DNA载量(取对数转换)呈正相关(r=0.350,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s的水平异常增高,且与HBVDNA复制密切相关,这可能是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 乙型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免疫功能 CD1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