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的雷公藤-甘草配伍减毒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磊 孙杨 +5 位作者 孙悦 李嘉晨 刘莹 刘洪庚 刘雪瑞 王玉明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别检测雷公藤单煎液和雷公藤-甘草合煎液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阐明以甘草配伍降低雷公藤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雷公藤单煎液和雷公藤-...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别检测雷公藤单煎液和雷公藤-甘草合煎液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阐明以甘草配伍降低雷公藤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雷公藤单煎液和雷公藤-甘草合煎液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探究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基于成分分析结果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DisGeNet等数据库对其化学成分、成分靶点以及肝损伤靶点进行检索和分析并绘制韦恩图。将共有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并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将网络可视化,并筛选出核心治疗靶点。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采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雷公藤-甘草合煎液与雷公藤单煎液相比有27种成分减少。雷公藤单煎液、雷公藤-甘草合煎液成分与肝损伤相关靶点取交集,分别得到146个和244个共有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酪氨酸激酶(SRC)等靶点可能就是雷公藤造成肝脏损伤的关键靶点,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53(TP53)等靶点可能是雷公藤-甘草配伍减毒降低肝脏损伤的关键靶点。KEGG结果显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的生物过程可能是雷公藤配伍甘草减毒的起效通路。结论雷公藤-甘草配伍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降低肝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甘草 配伍减毒 成分分析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的附子煎剂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毒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4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附子煎剂的剂量不同和煎煮时间不同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0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4组(正常组、模型组、匹多莫德、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附片组),每组10只小鼠,除正常组外,均应用环磷酰胺诱导成... 目的:分析附子煎剂的剂量不同和煎煮时间不同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40只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4组(正常组、模型组、匹多莫德、不同剂量和煎煮时间附片组),每组10只小鼠,除正常组外,均应用环磷酰胺诱导成为免疫低下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自来水,其他22组按照分组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煎煮时间给药。将毒性情况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作为观察指标,借助Bliss法进行半数致死量(LD50)的检测。结果:用药剂量与安全性呈负相关,煎煮时间与安全性呈正相关。与模型组相比,附片60 g煎1.5 h、2.0 h、2.5 h、3.0 h组及高压1.0组的脾指数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附片100 g煎0.5 h、1.0 h、1.5 h、2.0 h、2.5 h组的脾指数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附片30 g煎3.0 h组的胸腺指数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附片30 g煎0.5 h、1.0 h、1.5 h、2.0 h、2.5 h、3.0 h组和附片60 g煎0.5 h组的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较高(P<0.05)。结论:附子煎剂的用药剂量与安全性呈负相关,煎煮时间与安全性呈正相关。通过科学的用药策略和规范的管理,可以在充分发挥附子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煎剂 不同剂量 不同煎煮时间 非特异性免疫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刘师桐 何英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9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施以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其血糖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高血糖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生态城医院的300例初诊2型糖尿... 目的观察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施以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以及对其血糖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高血糖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生态城医院的3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150例,采用西格列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高血糖素、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及餐后2h的胰高血糖素,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标、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高血糖素,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血糖 胰岛素β细胞功能 胰高血糖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悦 刘莹 +2 位作者 王磊 蔡嵘 董林毅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522-529,共8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而引发自身愈合修复的一种反应。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手段和药物。鳖甲煎丸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纤维化治疗。鳖甲煎丸可调节免疫、调控...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而引发自身愈合修复的一种反应。目前尚无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有效手段和药物。鳖甲煎丸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纤维化治疗。鳖甲煎丸可调节免疫、调控相关因子、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周期,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总结了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鳖甲煎丸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抗肝纤维化 调节免疫 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