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岩岩 张骊 +1 位作者 陈池义 蒋文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结直肠癌转移是患者病情进展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转移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但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途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聚焦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 结直肠癌转移是患者病情进展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转移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但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途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聚焦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适应证。该文从肝移植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其优势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了肝移植在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X1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探讨
2
作者 马佳佳 张亚苹 +5 位作者 杨斌 赵美琪 蒋璐 黄小玉 范路畅 王凤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07-912,共6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中抗氧化剂1铜伴侣蛋白(ATOX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分析人类基因组图谱数据库HCC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ATOX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5例HCC癌和癌旁组织中ATOX...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中抗氧化剂1铜伴侣蛋白(ATOX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分析人类基因组图谱数据库HCC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ATOX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5例HCC癌和癌旁组织中ATOX1的表达。人肝癌细胞株Hep3B和HepG2分为对照组(NC组)、ATOX1敲低1组(si-ATOX1#1组)和ATOX1敲低2组(si-ATOX1#2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敲低ATOX1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构建裸鼠异种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敲低ATOX1表达对移植瘤质量和体积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CC癌组织中ATOX1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HCC癌组织中ATOX1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93.33%vs.13.33%,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iRNA敲低Hep3B、HepG2细胞中ATOX1蛋白表达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小鼠体内实验中,sh-ATOX1敲低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显著小于sh-con组,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p-JAK2、p-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均下降。结论ATOX1能够通过JAK2/STAT3通路促进H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细胞运动 生物标记 肿瘤 抗氧化剂1铜伴侣蛋白 JAK2/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LMR、MELD对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杨凯 侯丁聪 +4 位作者 段少先 毕怡 谢炎 张骊 蒋文涛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原位肝移植的2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97例)和未感染组(172例),收...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原位肝移植的2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97例)和未感染组(172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41.70(OR=1.972,95%CI:1.047~3.714,P=0.036)、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1.52(OR=2.020,95%CI:1.102~3.705,P=0.023)、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10.72(OR=1.985,95%CI:1.103~3.573,P=0.022)、手术时间>448 min(OR=2.676,95%CI:1.515~4.727,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4.0 d(OR=2.623,95%CI:1.335~5.154,P=0.005)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80.41%,特异度为60.47%。结论基于PNI、LMR、MELD、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营养指数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和铁含量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李慧宇 陶征征 +2 位作者 马亚杰 张钰玲 季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4-1500,共7页
目的:应用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铁含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确诊的糖尿病前期组(n=30)和T2DM组(n=63)患者,T2DM组又根据患病时间分为≤5年组(DMa组,n=31)和>5年... 目的:应用mDixon Quant定量评估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和铁含量。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确诊的糖尿病前期组(n=30)和T2DM组(n=63)患者,T2DM组又根据患病时间分为≤5年组(DMa组,n=31)和>5年组(DMb组,n=32);同时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腹部mDixon Quant序列扫描,获得胰头、胰体、胰尾的脂肪分数(FF)值和R2^(*)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胰腺各部位FF值及R2^(*)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偏相关分析比较各参数值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相关参数鉴别各组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前期组、DMa组内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无显著差异;DMb组胰头和胰尾、胰体和胰尾FF值和R2^(*)值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胰尾部FF值和R2^(*)值均最高。对照组、前期组、DMa组与DMb组之间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除DMa组与DMb组外,任意两组间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校正BMI后,胰头、胰体、胰尾FF值和R2^(*)值与FPG、2h OGTT、HbA1c均呈正相关(r均>0.300,P均<0.001);胰腺FF值和R2^(*)值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01)。ROC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分对照组与前期组、前期组和T2DM组时,胰腺各部位FF值和R2^(*)值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mDixon Quant可无创、定量评估不同病程T2DM患者胰腺脂肪含量和铁含量。糖尿病前期及T2DM患者均存在胰腺脂肪含量和铁含量的增加,随着病程进展二者分布不均,胰尾部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脂肪含量 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艾贵生 杨健 蒋文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3期174-180,共7页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其肝转移发病率高,5年生存率仅为14%。早期关于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NRCLM)的研究结果并不乐观。然而,随着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如何应用肝移植为NRCLM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问题重新受到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制订严格的受者选择标准,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NRCLM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仍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如果积极治疗,对总生存率的影响很小。供者肝脏的短缺是肝移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扩展标准供者、活体肝移植和开发创新手术技术等策略得到缓解。总之,肝移植作为一种治疗NRCLM的方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相关技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 受者选择 化疗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中经供肝肝圆韧带入路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3例
6
作者 陈池义 王浩 +5 位作者 张骊 郭庆军 王洪海 孙纪三 陈光 蒋文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本研究报道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例肝移植术中经供肝肝圆韧带入路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受者诊治情况,该3例受者肝移植术中行血栓切除后,因部分血栓残留引起狭窄导致移植肝血流不足,选择其它有效治疗方式风险大或技术困难。为尽快恢复血流... 本研究报道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3例肝移植术中经供肝肝圆韧带入路介入治疗门静脉血栓受者诊治情况,该3例受者肝移植术中行血栓切除后,因部分血栓残留引起狭窄导致移植肝血流不足,选择其它有效治疗方式风险大或技术困难。为尽快恢复血流,术中实施经供肝肝圆韧带入路介入治疗门静脉残留血栓,通过球囊扩张及血管支架植入有效解除局部狭窄。治疗后门静脉流速及流量达到标准,术后移植肝功能顺利恢复,随访支架通畅,无新增血栓形成。该术式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目前尚无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血栓 肝圆韧带 介入治疗 手术入路 超声多普勒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转归及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贺健 张骊 +1 位作者 王洪海 蒋文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5期310-314,共5页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脾大和血细胞减少。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移植术后的转归存在差异;同时,在肝移植不同阶段,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肝硬化脾功能...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脾大和血细胞减少。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肝移植术后的转归存在差异;同时,在肝移植不同阶段,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现状、肝移植术后脾功能亢进的变化及其潜在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期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 肝移植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8
作者 唐飞 梁静 +2 位作者 景丽 刘刚 王凤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500 mg/kg,72 h内分次给药)诱导构建ALF模型。制模后,TPO组皮下注射rhTPO 15 μg/kg,连续5 d;IL-11组皮下注射IL-11 0.45 mg/kg,连续5 d。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7、12 d静脉采血进行全血细胞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水平;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 d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制模后12 d处死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48 h各死亡2只。HE染色显示,3组ALF大鼠于制模后12 d均可见到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网状支架塌陷,肝窦充血、出血,及炎症细胞片状浸润。各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ALB水平于制模后1 d明显下降后回升,但3组间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制模后1 d PLT快速下降,之后随着肝功能改善逐渐恢复;其中制模后7 d TPO组PLT升至峰值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LT(×10^(9)/L):1?673.3±347.5比855.3±447.0,P<0.05〕,而IL-11组PLT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1?350.3±386.6比855.3±447.0,P>0.05〕。3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TPO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5 d时降至谷值,但3组间血清TPO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F大鼠PLT早期快速下降,并随着肝功能改善而逐渐恢复,血清TPO水平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注射rhTPO可显著提升ALF大鼠PLT,但对肝功能及动物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原文传递
肝性脊髓病肝移植后受者远期疗效观察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李昭贤 谢炎 +5 位作者 张骊 孙纪三 孙岩岩 于兴辉 沈中阳 蒋文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远期疗效,并检索归纳国内外HM肝移植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HM行肝移植术24例成年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症状严重程度、肌肉僵硬程... 目的探讨肝移植对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HM)的远期疗效,并检索归纳国内外HM肝移植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HM行肝移植术24例成年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肢症状严重程度、肌肉僵硬程度、能否独立行走、肌力等指标对HM的严重程度进行详细分类,并观察肝移植术后受者的远期预后。另外以"肝性脊髓病+肝移植"和"Hepatic Myelopathy+Liver Transplantation"为关键词分别在知网、谷歌学术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上检索发表于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的病例诊治情况和预后转归。结果24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肝功能和血氨均顺利恢复,多数受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术后随访12~190个月,19例受者HM分级较前降低,其中4例受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另5例受者的HM分级较术前没有变化,但其中4例肌力及独立行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文献检索纳入了17例国内外HM肝移植受者,16例经肝移植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症状没有改善。结论对于大多数HM患者,肝移植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HM的远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性脊髓病 脊髓疾病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