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驱动及电驱动膜法水软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进 陈青柏 +2 位作者 王建友 李鹏飞 董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49-2661,共13页
水的软化处理是将硬水中的Ca、Mg等可溶性盐除去的过程,是脱盐及盐资源化工序的工程化运行和饮用水安全保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介绍了以分盐型纳滤为代表的压力驱动膜过程和以选择性电渗析为代表的电驱动膜过程在水软化中的基... 水的软化处理是将硬水中的Ca、Mg等可溶性盐除去的过程,是脱盐及盐资源化工序的工程化运行和饮用水安全保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介绍了以分盐型纳滤为代表的压力驱动膜过程和以选择性电渗析为代表的电驱动膜过程在水软化中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相关工艺应用于水软化过程的技术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多种膜法水软化系统的技术特点和优劣势,对分盐型纳滤与选择性电渗析进行了对比,并对未来膜法水软化技术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软化 膜过程 纳滤 选择性电渗析 新型电驱动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六层次一体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鲁金凤 孙红文 +1 位作者 展思辉 王鑫 《高教学刊》 2021年第S01期137-139,142,共4页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交叉型、智能化、高度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对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结合新工科卓业工程师计划2.0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当...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交叉型、智能化、高度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对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结合新工科卓业工程师计划2.0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一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六层次一体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示范班实践探索和矫正,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能复制的新工科环境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环境工程 卓越工程师计划2.0 六层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L模式的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被引量:6
3
作者 唐雪娇 卢会霞 +1 位作者 张贺 孙红文 《实验室科学》 202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探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与新要求,以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为例实行了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前提下... 为探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与新要求,以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为例实行了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前提下,增设了问题驱动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块,改进了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作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 工程认证 教学改革 OBE理念 PBL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ZF-(TA-APTES)-Fe^(3+)生物质基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翟利芳 卢媛 +3 位作者 崔玉晓 王雁南 鲁金凤 张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为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4-硝基苯酚,在生物质材料竹粉上通过TA/Fe^(3+)原位合成一种新型的银纳米颗粒复合催化材料,采用SEM、XPS、XRD和BET对复合催化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材料对4-硝基苯... 为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4-硝基苯酚,在生物质材料竹粉上通过TA/Fe^(3+)原位合成一种新型的银纳米颗粒复合催化材料,采用SEM、XPS、XRD和BET对复合催化材料进行表征,并测试其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材料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银负载量、温度及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催化反应常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10次循环反应后,复合催化材料对4-硝基苯酚的去除率仍在96.5%以上,可见复合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多次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单宁酸 4-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有机物光敏化效应及其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珊珊 鲁金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85-2892,共8页
新污染物(又称新兴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去除水域中广泛分布的痕量水平新污染物,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藻类分泌的有机物被光照激发后能产生活性物质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藻类具有固碳减排作用,因此... 新污染物(又称新兴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出,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去除水域中广泛分布的痕量水平新污染物,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藻类分泌的有机物被光照激发后能产生活性物质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藻类具有固碳减排作用,因此微藻光敏化被认为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本文针对藻类有机物光敏化效应着重综述了藻类有机物的光敏结构特征、光敏化效能及藻类有机物光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并总结了影响藻类光敏化的因素,对后续发展藻光敏化技术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有机物 光敏化 光降解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林 陈青柏 +2 位作者 王建友 李鹏飞 王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02-2114,共13页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咸水电渗析在简化模型、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方面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规苦咸水电渗析过程的运行方式和工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以新型电去离子、冲击电渗析、可再生能源驱动电渗析为代表的新型电渗析过程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降低制膜成本、优化传质模型、探究集成膜法淡化工艺以及新型电渗析过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苦咸水淡化 离子交换膜 传质模型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老化微塑料对重金属Cu(Ⅱ)、Pb(Ⅱ)、Cr(Ⅲ)的吸附综合性实验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翟利芳 王平 +3 位作者 卢媛 崔玉晓 王雁南 张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1,共6页
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老化行为,与重金属等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物对环境及人类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了解老化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内部吸附过程与机制对于评估微塑料-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及其对环... 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微塑料释放到环境中并发生老化行为,与重金属等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污染物对环境及人类造成潜在威胁。因此,了解老化微塑料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物的内部吸附过程与机制对于评估微塑料-重金属的复合毒性效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选取Cu(Ⅱ)、Pb(Ⅱ)、Cr(Ⅲ)为典型重金属离子,研究自然老化微塑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并分析粒径大小、盐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采用FTIR、XPS、SEM、BET、XRD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探讨微塑料老化前后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该实验以环境新型污染物微塑料为研究对象,将基础教学内容与科研热点有机结合,兼具综合性、应用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吸附 自然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会霞 唐雪娇 鲁金凤 《高教学刊》 2021年第S01期123-125,共3页
新工科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探索适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与新经验。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从教材内容的更新与补充、课堂教学质量的... 新工科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即将到来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探索适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模式与新经验。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结合作者自身多年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经验,从教材内容的更新与补充、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考核体系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改革,以期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过程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水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勇 陈青柏 王建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19-328,共10页
离子交换法是目前最常见的水软化技术之一,其基于可逆的离子交换反应将溶液中的硬度离子选择性去除,属于典型的特种分离过程。本文介绍并总结了离子交换水软化的基本原理、水软化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离子交换水软化技术研究和... 离子交换法是目前最常见的水软化技术之一,其基于可逆的离子交换反应将溶液中的硬度离子选择性去除,属于典型的特种分离过程。本文介绍并总结了离子交换水软化的基本原理、水软化用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离子交换水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并针对离子交换水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树脂 软化 生活用水 含盐废水 Ca^2+/Mg^2+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保护Nb_(2)O_(5)-S/CeO_(2)制备及其脱硝性能探索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贺 刘国权 +2 位作者 王雁南 展思辉 翟利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文章基于商用脱硝催化剂的应用现状,将“产学研用”理念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Nb_(2)O_(5)-S/CeO_(2)脱硝催化剂,并采用XRD、TEM、H_(2)-TPR、XPS、NH_(3)-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用in situ ... 文章基于商用脱硝催化剂的应用现状,将“产学研用”理念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Nb_(2)O_(5)-S/CeO_(2)脱硝催化剂,并采用XRD、TEM、H_(2)-TPR、XPS、NH_(3)-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用in situ DRIFTs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Nb_(2)O_(5)-S/CeO_(2)催化剂在较宽的温度窗口下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当K沉积在Nb_(2)O_(5)-S/CeO_(2)催化剂上时,SO_(4)^(2-)将优先与K结合,从而有效阻止毒物攻击Ce-Nb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产学研用 抗碱中毒 机理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会霞 卢学强 鲁金凤 《高教学刊》 2021年第S01期75-77,共3页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属于新设立专业,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好这一新专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我国开设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高校的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点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两方面分析了环境生态工程...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属于新设立专业,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好这一新专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对我国开设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高校的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点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两方面分析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为促进环境生态工程新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环境生态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 实践教学 师资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技术分离纯化乳清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镓莉 卢会霞 苗晓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26-2838,共13页
乳清废水有机负荷高,若直接排放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因此,乳清废水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乳清蛋白组成、特性及其应用,归纳了近年来膜技术在乳清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压... 乳清废水有机负荷高,若直接排放将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浪费。因此,乳清废水资源化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乳清蛋白组成、特性及其应用,归纳了近年来膜技术在乳清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压力驱动膜技术中超滤和荷电超滤在乳清蛋白分离和浓缩方面的应用,此后重点介绍了电驱动膜过程中电超滤(EUF)和电渗析耦合超滤体系(EDUF)在乳清蛋白以及活性肽分离回收领域的应用最新进展,并针对乳清蛋白分离过程中的膜污染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膜污染过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以期为乳清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参考。最后指出了膜技术在单个乳清蛋白的分离回收方面以及工业化放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废水 乳清蛋白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膜脱盐技术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泽琨 陈青柏 +2 位作者 王建友 徐勇 高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5,共12页
膜法脱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高能耗仍是膜脱盐技术的关键瓶颈之一。在海岛等缺少稳定供能的地区,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膜脱盐技术可为膜法脱盐的应用普及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首先... 膜法脱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高能耗仍是膜脱盐技术的关键瓶颈之一。在海岛等缺少稳定供能的地区,开发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膜脱盐技术可为膜法脱盐的应用普及提供关键技术支撑。首先简述了易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相耦合的反渗透及电渗析脱盐原理,系统总结了基于太阳能、风能、盐差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膜脱盐技术及其工作原理与运行效果,指出目前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膜脱盐技术尚存在耦合策略不成熟、易受自然因素影响等不足,继而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深入探究可再生能源单元与膜脱盐单元间的耦合机制,并将可再生能源膜脱盐系统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脱盐 膜技术 反渗透 电渗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宇航 周润东 +2 位作者 于雪 余苗苗 卢学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2-831,共10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的文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影响因素,还比较了室内实验结果与实际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量不同,其差异主要与微塑料官能团、结构,重金属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有关.其中,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较其它微塑料更易吸附重金属,而铅(Pb)则更易被微塑料吸附.另外,微塑料老化程度、粒径大小以及盐度、pH值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研究还发现,真实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总体上小于室内实验结果,也就是说,室内实验往往高估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重金属 吸附 影响因素 室内实验 真实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生植物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承龙 于雪 +1 位作者 莫训强 卢学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3,共7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植物科属和生活型、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64种被研究的盐生植物中,适合以植物提取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盐生植物有9种,具有重金属修复潜力的盐生植物有11种,芦苇、互花米草、野大豆、铺地黍符合超富集植物标准,盐地碱蓬、狗牙根、芦苇、海马齿对多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重金属 植物修复 生物富集系数 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的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6
作者 卢学强 花思雨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4-40,共7页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探究海洋环境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演变态势,使用VOSviewer软件对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论文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性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力量分布广。研究主题以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为主,呈现由最初的主题...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为探究海洋环境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演变态势,使用VOSviewer软件对海洋环境微塑料研究论文开展分析。结果显示,代表性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力量分布广。研究主题以分布特征与生物效应为主,呈现由最初的主题不明确到明确、再深化细分的演变态势,研究热点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复杂化。主导研究国家英国侧重生物效应,德国侧重关注分布特征,而美国同时关注这两大方面。中国研究覆盖面广,研究地区侧重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VOSviewer 海洋环境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评估的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雅兰 徐文斌 +4 位作者 黄执美 孟伟庆 员浩帆 冯剑丰 王义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利用环渤海2000—2020年土地利用产品、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和In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环渤海海岸带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化进行驱动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 利用环渤海2000—2020年土地利用产品、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和In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环渤海海岸带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化进行驱动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整体生境质量等级处于中等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大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和秦皇岛市生境质量较高;2000、2010、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等级面积占比依次为53%、57.4%、58.3%,等级由低、较低等级转化为中等等级的面积占比较大;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气温、高程、降水、路网密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因子的影响,其中降水、气温和高程的影响程度较强,因子交互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复合增强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地区生境修复、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生境质量 时空异质性 驱动力分析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学强 郑博洋 +2 位作者 连懿 莫训强 李洪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8,共9页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系统服务 渤海湾滨海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分解电渗析连续化制备谷氨酸钠工艺研究
19
作者 韩婷 陈青柏 +3 位作者 王建友 徐勇 王昊雪 杨泽琨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6,共7页
谷氨酸钠(NaGA)传统发酵法生产工艺消耗大量酸碱,亦产生大量高浓有机废水.复分解电渗析(EDM)技术以发酵液和硫酸钠等廉价盐为原料一步直接制备NaGA,但其连续化工艺模式和节能降耗仍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前期EDM制备NaGA的工作... 谷氨酸钠(NaGA)传统发酵法生产工艺消耗大量酸碱,亦产生大量高浓有机废水.复分解电渗析(EDM)技术以发酵液和硫酸钠等廉价盐为原料一步直接制备NaGA,但其连续化工艺模式和节能降耗仍需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前期EDM制备NaGA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次式EDM运行工艺策略,以产品浓度、转化率及能耗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进水流量、产品室/原料室流量比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继而构建了一级两段式EDM内部水流工艺.结果表明,在45 mA/cm^(2)电流密度下,原料室进水流量为1.5 L/h、产品室/原料室进水流量比0.6时,常规一次式EDM的产品转化率达73.35%,能耗为1.41 kWh/kg NaGA.进一步地,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一级两段式EDM的转化性能,并在相同条件下与一级一段过程比较,在30 mA/cm^(2)电流密度下,一级两段过程产品转化率达89.2%,较同等膜对数下一级一段过程提高11.5%,能耗为2.01 kWh/kg NaGA,较间歇操作模式降低32.6%,优于一级一段EDM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分解电渗析 树脂填充床 谷氨酸钠 连续工艺 一级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砜改性阳离子交换膜用于高盐乙二醇废液电渗析脱盐
20
作者 任璐瑶 陈青柏 +1 位作者 王建友 王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7,共6页
深水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普遍需要使用乙二醇(EG)作为水合物抑制剂,副产大量高盐乙二醇废液(SEGW),对其进行除盐回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SEGW回收系统的脱盐工序通常采用热法蒸馏,以离子选择性电迁移为除盐机制的电渗析(ED... 深水油气田开采过程中普遍需要使用乙二醇(EG)作为水合物抑制剂,副产大量高盐乙二醇废液(SEGW),对其进行除盐回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SEGW回收系统的脱盐工序通常采用热法蒸馏,以离子选择性电迁移为除盐机制的电渗析(ED)技术有望显著简化脱盐工艺、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能耗,具有较好应用潜力。但常规ED技术用于SEGW脱盐时存在着盐迁移和EG泄漏间的trade-off效应,阻碍了实际应用。为了减少ED脱盐过程中EG的损失,提出采用磺化聚砜(SPSF)对阳离子交换膜(CEM)进行表面改性,SPSF改性层的引入使得CEM表面形成致密离子传输通道,基于空间位阻和电荷效应促使EG分子与水合阳离子的迁移速率形成显著差异,赋予了改性CEM良好的阻醇脱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EG含量为60%的SEGW,改性膜在达到与原膜同等脱盐效率时可降低61%的EG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乙二醇废液 阳离子交换膜 磺化聚砜 电渗析脱盐 阻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