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的文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影响因素,还比较了室内实验结果与实际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量不同,其差异主要与微塑料官能团、结构,重金属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有关.其中,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较其它微塑料更易吸附重金属,而铅(Pb)则更易被微塑料吸附.另外,微塑料老化程度、粒径大小以及盐度、pH值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研究还发现,真实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总体上小于室内实验结果,也就是说,室内实验往往高估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展开更多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植物科属和生活型、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64种被研究的盐生植物中,适合以植物提取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盐生植物有9种,具有重金属修复潜力的盐生植物有11种,芦苇、互花米草、野大豆、铺地黍符合超富集植物标准,盐地碱蓬、狗牙根、芦苇、海马齿对多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展开更多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其自身是一种新兴污染物,且还可作为载体吸附重金属等其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搜集了2016—2022年间发表的有关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的文献,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其影响影响因素,还比较了室内实验结果与实际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量不同,其差异主要与微塑料官能团、结构,重金属水合离子半径等因素有关.其中,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较其它微塑料更易吸附重金属,而铅(Pb)则更易被微塑料吸附.另外,微塑料老化程度、粒径大小以及盐度、pH值等因素也都会影响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研究还发现,真实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量总体上小于室内实验结果,也就是说,室内实验往往高估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
文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地域性,为了解我国盐生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00—2020年发表的有关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或修复的文献进行检索,从盐生植物科属和生活型、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差异、盐生植物重金属富集机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64种被研究的盐生植物中,适合以植物提取方式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盐生植物有9种,具有重金属修复潜力的盐生植物有11种,芦苇、互花米草、野大豆、铺地黍符合超富集植物标准,盐地碱蓬、狗牙根、芦苇、海马齿对多种重金属均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
文摘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