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力学——基于光谱分析的实验力学新方法研究
1
作者 仇巍 孙容 +7 位作者 仓钰 王怀文 孙翠茹 李秋 孙铭媛 邢华丹 曲传咏 富东慧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59,共31页
以光谱为探测手段和分析技术的光谱力学已成为实验力学领域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分支。相比光测技术,光谱技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维度,且通常兼具无损伤、非接触、高测试效率和高空间分辨等特点,适用于原位、在线的实验应力分析。近年来,... 以光谱为探测手段和分析技术的光谱力学已成为实验力学领域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分支。相比光测技术,光谱技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维度,且通常兼具无损伤、非接触、高测试效率和高空间分辨等特点,适用于原位、在线的实验应力分析。近年来,包括显微拉曼、荧光光谱、太赫兹波时域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还涌现出包括布里渊散射光谱、光学相干弹性成像、高光谱、反射光谱、二次谐波等新的光谱技术。本文首先对显微拉曼、荧光光谱、太赫兹波时域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这4类典型的光谱技术的力学表征基本原理、特点以及近期代表性成果进行简要论述,随后重点对5种最新发展的光谱力学技术的原理、优势、成果和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开展论述,最后通过横向对比,讨论了光谱力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本文旨在为从事力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实验研究方面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参考,希望通过这篇对光谱力学领域各方法的综述,让对光谱力学感兴趣的青年科研人员对本领域可以有系统性的全面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力学 布里渊散射光谱 光学相干弹性成像 高光谱成像 反射光谱 二次谐波
原文传递
显微拉曼光谱力学实验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仇巍 常颖 +1 位作者 亢一澜 谢海妹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0-773,共34页
显微拉曼光谱是近十余年来实验力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新方法.相比于大多数的光测力学方法,显微拉曼能够实现对应力/应变相对直接的表征,具有高空间分辨、高测试效率、无损非接触等特点,适合于原位、在线、活体测量.其对本... 显微拉曼光谱是近十余年来实验力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新方法.相比于大多数的光测力学方法,显微拉曼能够实现对应力/应变相对直接的表征,具有高空间分辨、高测试效率、无损非接触等特点,适合于原位、在线、活体测量.其对本征和非本征应力均敏感,并能够开展多物理参量的协同表征,是当前实验力学领域新方法研究的国际前沿之一,也是微纳米力学实验分析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显微拉曼力学表征的实验原理,随后论述了拉曼光谱用于力学研究的若干关键技术,然后综述了基于显微拉曼实验的力学前沿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显微拉曼光谱在实验固体力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本文通过对显微拉曼光谱力学实验方法最新理论、技术与应用进展的综述,为从事微尺度、多尺度力学实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信息参考,同时为那些对微尺度光谱力学感兴趣的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本领域系统全面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拉曼光谱 实验力学 应力 应变 界面力学 光谱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建模方法的复合式盾构机刀盘力学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鑫宇 张家年 +3 位作者 张超 朱杭运 蔡宗熙 刘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33-8745,共13页
刀盘是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合理的刀盘结构设计是安全高效掘进的基础。为了快速高效建立刀盘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力学性能,采用基于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命令流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某型号复合式盾构机刀盘的... 刀盘是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合理的刀盘结构设计是安全高效掘进的基础。为了快速高效建立刀盘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力学性能,采用基于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命令流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某型号复合式盾构机刀盘的数字模型。对刀盘施加极限工况下的推力和扭矩,通过静力学分析得到刀盘的应力分布和变形分布,确定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位置,校核刀盘的静强度和静刚度。进一步以刀盘总质量为优化目标,以刀盘强度和刚度为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参数化建模的刀盘结构优化方法,提出刀盘结构优化流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刀盘优化参数,探究相关参数对刀盘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对复合式盾构机刀盘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刀盘的最大应力降低了12%,最大变形降低了20%,质量减轻了119 kg。因此,基于参数化建模的优化方法可以提供刀盘的强度与刚度,并同时降低刀盘质量。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多目标刀盘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刀盘 参数化建模 有限元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湍流等动量区空间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肖岐 范子椰 +2 位作者 唐湛棋 白建侠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深入探索湍流边界层等动量区的空间分布特性,使用大视场粒子图像测速仪在水洞中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向–法向(x–y)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场。通过计算流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不同时刻和空间位置的等动量区分布,分析不同数量的等... 为深入探索湍流边界层等动量区的空间分布特性,使用大视场粒子图像测速仪在水洞中测量了平板湍流边界层流向–法向(x–y)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场。通过计算流向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不同时刻和空间位置的等动量区分布,分析不同数量的等动量区沿流向的持续距离及出现频率。不同等动量区数量下,其对应的流向持续距离和流向间隔具有显著差异。当等动量区数量与其平均值相近时,等动量区在流向的持续距离较长,且流向间隔较小、出现频率较大;当等动量区数量与其平均值相差较大,其对应的流向持续距离较短,且流向间隔较大、出现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量区 湍流边界层 粒子图像测速 相干结构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掠入射二维X射线衍射的陶瓷应力实验表征方法
5
作者 王硕 王宗 +6 位作者 孙容 张若飞 李伟杰 丛熙 聂志华 仇巍 富东慧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0-589,共10页
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关键部件的防护涂层以及功率半导体的封装材料。陶瓷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这是其破坏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适用于陶瓷材料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其服役安全具有重要... 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关键部件的防护涂层以及功率半导体的封装材料。陶瓷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这是其破坏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适用于陶瓷材料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对其服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衍射(XRD)技术是一种无损、高精度的应力测试方法,在分析材料失效和优化制备工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常用的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方法和装置难以满足陶瓷材料应力快速且精准的测量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掠入射二维X射线衍射(GI-XRD~2)原理,采用低衍射角衍射环单次曝光的二维X射线衍射应力快速表征方法,并搭建了前向衍射的实验装置。本文基于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了8wt.%Y_(2)O_(3)稳定ZrO_(2)(8YSZ)陶瓷样品,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适用性,并分析了其在兼容性、效率、灵敏度等方面相比当前其他相关方法与仪器的特点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入射二维X射线衍射 陶瓷材料 实验应力分析 低衍射角衍射环
原文传递
基于力学分析的TBM掘进总推力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思阳 亢一澜 +1 位作者 苏翠侠 张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6-8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力学分析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装备总推力的预测建模方法。在TBM装备掘进过程中,总推力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主要包括施工地质条件、装备结构特征、装备掘进状态等几类核心参量。从分析装... 提出一种基于力学分析的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装备总推力的预测建模方法。在TBM装备掘进过程中,总推力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主要包括施工地质条件、装备结构特征、装备掘进状态等几类核心参量。从分析装备与地质间相互作用的力学特征入手,通过求解滚刀与岩石接触弧线上岩石单元体的极限应力状态,建立能反映地质、操作等关键参量影响的刀盘破岩力计算表达式。在刀盘载荷分析基础上,补充考虑装备护盾、后续设备等部件上作用的载荷分量,建立TBM装备掘进总推力预测模型,并结合我国两个典型工程案例对所建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进一步引入单位贯入度对应总推力值,作为讨论TBM载荷地质适应性的指标,近似剥离操作参数的影响,分析载荷与地质参数间的内在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地质参数中,单轴抗压强度是对掘进总推力起到核心影响的关键地质参数,与单位贯入度对应的总推力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本工作可对不同地质条件与不同操作状态下,TBM装备掘进总推力进行预估计算,为装备载荷的优化设计与智能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TBM 总推力 力学分析 地质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涡对超疏水壁面减阻影响的TR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苏健 田海平 姜楠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超疏水壁面由于具有减阻和自清洁功能而成为国内外减阻和海洋防污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20世纪湍流中相干结构的发现为湍流的控制指出新的方向,尤其近壁区涡结构对摩擦阻力贡献很大.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超疏水壁... 超疏水壁面由于具有减阻和自清洁功能而成为国内外减阻和海洋防污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20世纪湍流中相干结构的发现为湍流的控制指出新的方向,尤其近壁区涡结构对摩擦阻力贡献很大.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了超疏水壁面(SH)以及亲水壁面(PH)湍流边界层中正负展向涡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逆向涡对超疏水壁面近壁区流动结构的影响和超疏水壁面的减阻机理.首先利用空间多尺度局部平均涡量的概念提取壁湍流发卡涡展向涡头(顺向涡)和逆向涡,实现了准确识别涡心并排除小尺度涡的干扰;然后根据检测到的顺向涡和逆向涡流线分布图,发现逆向涡始终处于正向涡的上游和下方,并且对正向涡的进一步发展起抑制作用;最后对两种壁面边界层中逆向涡数量以及出现概率进行对比,发现具有减阻效果的超疏水壁面边界层中出现更多逆向涡.说明逆向涡可抑制上方顺向涡与壁面的强烈剪切,并使靠近壁面的流体加速,从而产生减阻效果;超疏水壁面中涡结构具有更大的β角,使其更好地阻碍了发卡涡头附近强烈的喷射和扫略;超疏水壁面逆向涡出现概率明显大于亲水壁面.这些结果表明:超疏水壁面表现出的减阻特性(Reδ≈13 500,减阻5.8%)与两板产生逆向涡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壁面 逆向涡 减阻机理 TR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装备掘进总推力的反演识别与力学建模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峥 张茜 亢一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1-37,共7页
盾构掘进载荷与装备地质适应性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掘进推力载荷是保证装备安全施工与提高掘进效率的关键环节。分析盾构掘进中总推力的特点,以及掘进参数、地质参数与装备构型参数等对掘进总推力的影响,利用力学分析与量纲分析的方法,... 盾构掘进载荷与装备地质适应性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掘进推力载荷是保证装备安全施工与提高掘进效率的关键环节。分析盾构掘进中总推力的特点,以及掘进参数、地质参数与装备构型参数等对掘进总推力的影响,利用力学分析与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处理工程实测数据,对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反演识别。结合天津地铁九号线十一经路站至大直沽西路站施工段的工程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讨论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的计算残差。通过海量工程实测数据与力学模型预估结果比较,讨论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总推力力学模型能够反映掘进总推力与掘进速度以及地质参数等主要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可以为施工中总推力的合理选取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量工程数据 盾构总推力 力学建模 量纲分析 残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绕流尾迹对壁湍流相干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姜楠 李悦雷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3,共6页
对边界层外区的圆柱尾迹流动结构对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将圆柱放置于yc≈1.1δ(δ为边界层厚度)处,利用热线风速仪分别测量了沿流向不同位置边界层内的瞬时脉动速度信号,并分别比较... 对边界层外区的圆柱尾迹流动结构对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低湍流度风洞中进行,将圆柱放置于yc≈1.1δ(δ为边界层厚度)处,利用热线风速仪分别测量了沿流向不同位置边界层内的瞬时脉动速度信号,并分别比较了位于x/d=1、2、3、4、5、10、15、20、30,y^+=10-1000范围内的壁湍流相干结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及其统计特性。发现圆柱绕流尾迹对平板边界层内相干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圆柱绕流尾迹虽然使壁湍流相干结构从喷射向扫掠转变阶段的强度减弱,但壁湍流相干结构的发生概率增加,总体上促进湍流产生,使湍流边界层增厚,壁面摩擦切应力和壁面摩擦速度均增加,从而肯定了湍流边界层外层流动中产生的扰动与近壁区相干结构猝发的生成和发展有直接联系,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是外区流动中产生的扰动与湍流边界层内区共同作用产生的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尾迹 湍流边界层 近壁区域 相干结构 猝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复涡黏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爱东 姜楠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在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模型为涡黏性模型,即涡黏性系数乘以相干结构平均速度变形率的形式.基于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的事实,在理... 在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模型为涡黏性模型,即涡黏性系数乘以相干结构平均速度变形率的形式.基于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的事实,在理论上提出了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复涡黏性模型的假设.应用热线测速技术,在低速风洞中对湍流边界层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法向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分析湍流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研究了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分量与流向速度法向梯度之间的相位差沿湍流边界层法向的变化规律,肯定了湍流相干结构复涡黏性系数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多尺度相干结构 复涡黏性模型 雷诺应力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湍流调制雷诺应力和拟序结构应变率空间形态的层析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永霞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共11页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层析PIV技术,测量了水洞壁湍流三维速度分量空间分布的时间序列,应用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概念对流向速度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以流向速度分量的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过零点作为特征量检测壁湍流中拟序结构猝发的喷射...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层析PIV技术,测量了水洞壁湍流三维速度分量空间分布的时间序列,应用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概念对流向速度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以流向速度分量的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过零点作为特征量检测壁湍流中拟序结构猝发的喷射和扫掠过程,应用空间相位平均技术提取拟序结构猝发的喷射和扫掠过程各速度分量、涡量分量、拟序结构速度应变率分量以及调制雷诺应力分量的空间相位平均拓扑形态。为了引入平衡态涡粘模型假设模拟调制雷诺应力,研究了拟序结构猝发过程中调制雷诺应力分量和速度变形率分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发现两者之间的空间相位分布不一致。由于存在时空相位不同步性,说明需要考虑大尺度拟序涡结构引起动量传递的时空弛豫效应。应用经典的线性平衡态下的Boussinesq涡粘模型不能准确地描述壁湍流拟序结构动量传递非平衡现象的物理机理。对于壁湍流拟序结构动力学方程中调制雷诺应力的模拟,应采用包含时空相位信息的复涡粘张量模型。由于雷诺应力与速度变形率的时空不同步性,对非平衡非局部湍流场的数值模拟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建议采用包含相位信息的复涡粘张量模型来模拟雷诺应力张量,从而更加符合雷诺应力演化的物理机理,这一模型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封闭模型,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工业领域中广泛存在的非平衡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PIV 拟序结构 调制雷诺应力 复涡粘系数 非平衡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湍流周期性吹吸减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砚 刘薇 +1 位作者 姜楠 田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66-1373,共8页
为了研究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和湍流相干结构减阻控制机理,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采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施加吹扰动前后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法向和展向... 为了研究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的影响和湍流相干结构减阻控制机理,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局部周期性吹吸小扰动与湍流边界层的相互作用.采用热线测速技术精细测量了施加吹扰动前后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法向和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通过测量扰动源下游近壁区域平均速度剖面的变化,发现在扰动下游一定空间范围内,粘性底层增厚和壁面减阻;通过对湍流度变化的分析,发现扰动影响猝发的发生;此外通过对展向平均涡量变化的分析发现,在扰动下游形成了2个定常的、强度相似的、大尺度的展向涡,它们起到流体滚动轴承的作用,减小了壁面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 湍流边界层 局部周期性扰动 吹吸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湍流猝发过程中速度分量的相位差对雷诺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薇 赵瑞杰 姜楠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6,共10页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和×形二分量热线探针,以采样间隔小于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用子波分析辨识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事件的能量最大准...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和×形二分量热线探针,以采样间隔小于最小湍流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用子波分析辨识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事件的能量最大准则,确定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事件的时间尺度;用条件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流向、展向脉动速度分量条件相位平均波形,用互相关方法研究了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流向、展向脉动速度分量条件相位平均波形的相位差关系及其对雷诺应力的影响,发现在缓冲层和对数律区,展向脉动速度与流向脉动速度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具有不同的相位;当两者相位基本一致时,雷诺应力达到正的最大值,此时湍流相干结构的产生非常活跃;当两者相位差分别集中在90°和270°附近时,雷诺应力的幅值减小并接近于零,此时湍流相干结构的产生和猝发都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 相干结构 猝发 雷诺应力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边界层各向异性张量模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维 管新蕾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水槽内精细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内不同流向、法向位置的瞬时速度矢量空间场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实验数据对湍流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湍流边界层不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各向异性... 使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水槽内精细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内不同流向、法向位置的瞬时速度矢量空间场的时间序列信号。利用实验数据对湍流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湍流边界层不可压缩槽道湍流中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各分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向异性的涡黏张量分量的空间分布揭示了流向平均速度的法向梯度对雷诺应力三个分量的不同贡献。涡黏张量三个分量空间上的不同规律说明对涡黏张量的各向异性的考虑是合理的,而各向同性的涡黏模型不适宜描述剪切湍流雷诺应力的物理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边界层 湍流模式 雷诺应力 涡黏张量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铝合金高温微观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金龙 王滢 孙翠茹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4-931,共8页
高硅铝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封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准确地测量其高温微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Al-27%Si、Al-42%Si、Al-60%Si 3种不同硅含量高硅铝合金的拉伸试样开展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高硅铝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封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准确地测量其高温微观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对Al-27%Si、Al-42%Si、Al-60%Si 3种不同硅含量高硅铝合金的拉伸试样开展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高温原位拉伸实验研究.分析了在20~300℃下测得的3种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微尺度全场应变分布规律以及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硅的含量和温度对高硅铝合金拉伸力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合金的应变量均逐渐增大,其中Al-27%Si的应变量变化最大.3种合金的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均近似呈线性趋势降低,常温下Al-27%Si最高,200℃以上时Al-42%Si最高,Al-60%Si合金的抗拉强度最低.在Al-27%Si与Al-42%Si合金的应变场中的铝基体相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应变集中现象,而Al-60%Si的应变分布较均匀.温度对3种合金的微尺度拉伸变形场分布规律影响不大.合金的拉伸断口形貌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高硅铝合金主要的拉伸断裂机制由铝相的韧性断裂逐渐转变为硅相的脆性断裂,而温度对其影响较小.3种高硅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拉伸时均无明显的屈服现象,也未出现颈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铝合金 高温 拉伸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锯齿形尾缘流动分离控制实验的多尺度相干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巩绪安 张鑫 +3 位作者 马兴宇 范子椰 唐湛棋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7,共9页
本文采用柔性锯齿形尾缘进行了流动分离控制风洞实验。利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测量了翼型尾流场,结合瞬时强度因子迭代算法,在时域、频域提取出多尺度湍流相干结构,分析了弹性振动和柔性形变对扰动传播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尾流... 本文采用柔性锯齿形尾缘进行了流动分离控制风洞实验。利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测量了翼型尾流场,结合瞬时强度因子迭代算法,在时域、频域提取出多尺度湍流相干结构,分析了弹性振动和柔性形变对扰动传播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尾流中分离区厚度减小5%弦长,柔性锯齿形尾缘跟随来流自适应变形摆动,吸收了约20%的尾缘剪切层中的湍动能,产生的大尺度扰流涡持续传递至前缘剪切层,降低了很大范围低频带宽内的功率谱密度,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脱落涡中相干结构的振幅和发生频率显著削弱,对尾流分离区边界移动、大型涡包破碎和抑制传播的作用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分离 柔性材料 锯齿形 小波分析 多尺度相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格朗日方法下立方体诱导拟序结构的实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权基琢鋆 姜楠 唐湛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2-776,共5页
运用时分粒图仪(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平板边界层中立方体扰动诱导产生的发卡涡涡结构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立方体扰动尾迹区中展向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分布.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运用李亚普诺夫指数对流场中的相... 运用时分粒图仪(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对平板边界层中立方体扰动诱导产生的发卡涡涡结构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立方体扰动尾迹区中展向平面内的速度矢量分布.基于拉格朗日坐标系,运用李亚普诺夫指数对流场中的相干结构进行了辨识,比较欧拉坐标系下的结果发现拉格朗日体系下李亚普诺夫指数场不仅有效地包含欧拉坐标系下涡强所表征的发卡涡涡头信息外,并且能够呈现出涡颈在空间中的分布,能够完全刻画出发卡涡涡结构在展向平面内的信息,还发现李亚普诺夫指数对流场拟序结构的表征有很好的鲁棒性.另外,李亚普诺夫指数场的互相关分析表明诱导产生的发卡涡涡结构随着向下游的传播,其涡头不断抬升,发卡涡涡结构与壁面的倾角也逐渐变大,有效地刻画了拟序结构的空间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李亚普诺夫指数 立方体扰动 时分粒图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对湍流边界层中展向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鑫 李山 +1 位作者 唐湛棋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3,共9页
壁湍流中的相干结构与壁面的高摩擦阻力密切相关,研究壁面纵向微小沟槽对展向涡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沟槽壁面的减阻机理。在自由来流速度控制在0.18m/s的水槽中(Reτ=190),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光滑平板和沟槽板... 壁湍流中的相干结构与壁面的高摩擦阻力密切相关,研究壁面纵向微小沟槽对展向涡的影响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沟槽壁面的减阻机理。在自由来流速度控制在0.18m/s的水槽中(Reτ=190),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光滑平板和沟槽板(s+=2h+=16.3)湍流边界层,分别获得了15998个瞬时速度矢量场。使用λci识别展向涡,比较了2种壁面流动中不同法向位置处展向涡的数量、平均强度、平均尺度及各尺度展向涡所占的数量比例。结果表明:沟槽使近壁区顺向涡的数量减小,逆向涡的数量增大,并削弱了展向涡的强度;沟槽使近壁区小尺度顺向涡和中尺度逆向涡的比例增加,中尺度顺向涡和大尺度逆向涡的比例减小,使得近壁区顺向涡的尺度差异变小,对近壁区逆向涡的尺度差异几乎无影响;沟槽减小了对数律区小尺度顺向涡的数量比例,并增大了大尺度顺向涡的数量比例,对数律区逆向涡数量比例的变化规律和顺向涡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 湍流边界层 发卡涡 展向涡 顺向涡 逆向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影响的TR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铁峰 王鑫蔚 +1 位作者 唐湛棋 姜楠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共7页
湍流边界层中的相干结构是壁面摩擦阻力的主要来源。通过研究超疏水壁面对相干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减阻机理。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分别对流速为0.165m/s的亲水壁面和超疏水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进行测量,得到了2种壁... 湍流边界层中的相干结构是壁面摩擦阻力的主要来源。通过研究超疏水壁面对相干结构的影响,揭示其减阻机理。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分别对流速为0.165m/s的亲水壁面和超疏水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进行测量,得到了2种壁面瞬时速度矢量场的大样本时间序列。通过对比分析2种壁面的平均速度剖面和湍流度,得到了5.39%的减阻效果。通过二维空间两点相关函数的方法定义并提取相干结构,对比得到超疏水壁面能够有效减小相干结构流向尺度的结论。进一步采用λ ci 准则对发卡涡头进行识别,并以此为条件事件对其周围的脉动速度分布情况进行线性随机估计。结果表明:超疏水壁面能够有效削弱单个发卡涡头的强度,并且能够影响其周围发卡涡包结构的组织形式,整体减弱涡包下方近壁区低速流体质点的流向脉动,从而有效减小壁面摩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超疏水壁面 TRPIV 空间两点相关 线性随机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学覆羽控制翼型流动分离实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巩绪安 张鑫 +2 位作者 马兴宇 范子椰 姜楠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195,I0003,共13页
“高效率、低噪声”的飞行特点为猫头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根据其翅膀覆羽的仿生学构造,设计了新型的柔性锯齿形旋涡发生器,铰接在NACA0018二维翼型各弦长位置处。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柔性材料的流动分离控制效果。... “高效率、低噪声”的飞行特点为猫头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根据其翅膀覆羽的仿生学构造,设计了新型的柔性锯齿形旋涡发生器,铰接在NACA0018二维翼型各弦长位置处。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柔性材料的流动分离控制效果。实验中,首先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热线风速仪单点扫掠测量尾流区的流场信息,通过小波变换同时在时域、频域对各个尺度涡包的破碎和掺混过程展开分析,确定湍动能较高的特征测点位置后,利用两根热线探针双通道同时测量,得到不同位置的同步流场数据,通过互相关分析,在时域和频域上得到不同空间位置之间扰动的相关性,并结合CCD高速相机的拍摄结果,研究柔性材料的自适应形变规律与扰流涡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中等面密度的柔性材料控制效果较优,安装在尾缘时可以有效吸收附近34%的湍动能用于自适应地振动和变形;剪切层的上边界向下移动0.05倍弦长,尾缘和前缘剪切层的低频段功率谱密度分别下降了70%和50%,前缘剪切层的大尺度结构被破碎为小尺度结构,具有潜在的降噪效果,两剪切层的相关性在频域上得到显著增强。当旋涡发生器的安装位置向前缘移动时,其在逆压梯度下产生的扰动将向低频段转移,大尺度的扰流涡可以诱导分离泡的上边界下移0.1倍弦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学 流动分离控制 柔性锯齿 小波分析 互相关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