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形态学研究 Ⅱ.脑内部缺血区的变化及图像定量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瞿娜 路秀芳 +1 位作者 石学敏 许屏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以硝基兰四唑盐(N-BT)的组化方法动态观察了阻断大鼠一侧大脑动脉(MCA)所致大脑内部缺血区及针刺效应。缺血18小时后,缺血区从皮质渐向皮质下伸延。缺血36小时后,可见到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区共存的大面积的缺血区,其体积占脑半球总体积的2... 以硝基兰四唑盐(N-BT)的组化方法动态观察了阻断大鼠一侧大脑动脉(MCA)所致大脑内部缺血区及针刺效应。缺血18小时后,缺血区从皮质渐向皮质下伸延。缺血36小时后,可见到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区共存的大面积的缺血区,其体积占脑半球总体积的20.7%;此时,在针刺后观察到皮质部缺血区消失,缺血体积缩小到6.3%。实验客观地揭示出针刺对缺血性脑梗塞病变确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兰四唑盐 脑梗塞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和荧光染色法检测人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屏 任怡敏 +1 位作者 梁玉 白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内的淋巴细胞。人外周血液中与T_3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细胞平均百分率为61.29±11.686,与T_4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 本文应用T、B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单抗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了50例健康人外周血液内的淋巴细胞。人外周血液中与T_3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细胞平均百分率为61.29±11.686,与T_4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4^+细胞平均百分率为32.76±8.974,与T_8单抗致敏红细胞形成花环的T_8^+细胞平均百分率为21.66±7.443,B细胞以单抗致敏红细胞识别的B细胞平均百分率为19.55±10.018,但标准差过高,个体间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波动范围相当大。用同一方法和试剂连续检测同一个体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亦很难得到重复性结果。我们对检测人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的方法判断人体的免疫状态,和作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指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T细胞亚群 单克隆 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功能研究I.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吞噬活性
3
作者 任怡敏 许屏 +2 位作者 梁玉 梁从云 王世忠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84-388,402,共6页
利用淀粉多糖和免疫促进剂(白喉类毒素和卡介苗)诱导和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四种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活性。实验证明,深蓝色和淡蓝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低的幼稚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弱... 利用淀粉多糖和免疫促进剂(白喉类毒素和卡介苗)诱导和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了四种异质性荧光染色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活性。实验证明,深蓝色和淡蓝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低的幼稚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弱,但在特异性吞噬过程中呈现了活跃的吞噬活性,特别是在免疫促进剂的活化下,它们的特异性吞噬功能显著增强、淡蓝绿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较高、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吞噬功能最旺盛的巨噬细胞,而黄色荧光的巨噬细胞是分化程度最高、特异性吞噬功能较减退的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荧光染色 巨噬细胞 吞噬活性 非特异性吞噬 特异性吞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