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模具钢大型锻件力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孟超 武川 +1 位作者 孟亚飞 姚磊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208,共11页
目的为了预测模具钢大型锻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构建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出一种高效可行的算法来预测模具钢大型锻件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方法以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进行热处理试验和力学性能检测得到模具钢大型锻件热处理... 目的为了预测模具钢大型锻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构建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出一种高效可行的算法来预测模具钢大型锻件的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方法以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进行热处理试验和力学性能检测得到模具钢大型锻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数据集,先对其进行预处理,包括噪音消除和标准化等,以得到高质量的力学性能数据集。使用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法对输入参数进行筛选,去除弱相关变量降低预测算法的复杂度。随后构建随机森林算法、决策树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综合对比各算法预测精度,选出最优的算法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应用。结果最终建立了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预测算法,其中随机森林算法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539、0.9241、0.9320,决策树算法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485、0.9069、0.9280,BP神经网络算法的确定系数R2分别为0.8047,0.7921,0.7937。结论通过对比分析,随机森林算法表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且随机森林算法对力学性能的预测误差基本保持在5%以内。说明通过该算法,可以实现模具钢大型锻件的力学性能预测,大大节省了研究和实验成本,能够极大地加快高性能材料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模具钢 预测模型 力学性能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防撞梁研究现状
2
作者 彭宇珑 董晓传 +1 位作者 姜淑巍 郝子怡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2期24-28,共5页
近年来,汽车轻量化发展逐渐得到重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自身结构设计、轻量化材料应用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具有可设计性强、质量轻、强度高、耐冲击、耐腐蚀等优点,是实现汽车... 近年来,汽车轻量化发展逐渐得到重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汽车自身结构设计、轻量化材料应用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具有可设计性强、质量轻、强度高、耐冲击、耐腐蚀等优点,是实现汽车轻量化进程中较为突出的材料。防撞梁是汽车上极其重要的部件之一,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有效地吸收来自汽车碰撞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乘客安全。综述了CFRP在汽车防撞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从材料、结构、工艺3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旨在拓展CFRP在汽车防撞梁轻量化与安全中的应用范围,为其在汽车工业发展及轻量化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防撞梁 结构优化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配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超辉 韩翠红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139,共5页
介绍了一款汽车内饰配件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通过Dynaform板料分析软件对产品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准确预测出该零件的成形缺陷。根据零件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弯曲成形特征,本设计增设了两次成形中间过程,利用多次弯曲的方法,... 介绍了一款汽车内饰配件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通过Dynaform板料分析软件对产品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准确预测出该零件的成形缺陷。根据零件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弯曲成形特征,本设计增设了两次成形中间过程,利用多次弯曲的方法,将各冲压成形区域在冲压方向上完全开放,使其不发生干涉,最终确定了包含冲裁、弯曲等工艺的11工位排样设计。通过企业生产验证,所设计的多工位级进模结构紧凑合理,产品成形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配件 多工位级进模 排样设计 DYNAFORM 冲压成形
原文传递
汽车防尘盖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徐超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9-134,共6页
介绍了一种汽车防尘盖零件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利用板料分析软件,对该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方案能很好地满足生产需求。零件成形过程包括冲裁、拉深、局部成形和翻边等。结合级进模的排样特... 介绍了一种汽车防尘盖零件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利用板料分析软件,对该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方案能很好地满足生产需求。零件成形过程包括冲裁、拉深、局部成形和翻边等。结合级进模的排样特点,本次设计最终确定了8工位的模具结构,各工位的工序内容为:冲定位孔和工艺切口、冲裁外形1、冲裁外形2、空工位、整体拉深及局部凸筋成形、冲圆角矩形孔、翻边及冲孔、零件落料及载体切断。料带选用单斜排排列,保证了材料的利用率,并采用双侧载体、导正销钉定位、浮升销和承料块的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的精度。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该模具使用性能稳定,产品质量良好,满足了大批量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防尘盖 多工位级进模 冲压工艺 排样 承料块
原文传递
硫化氢环境中X80管线钢焊接粗晶热影响区的断裂韧性
5
作者 于洋 高志伟 +3 位作者 龚宝明 邓彩艳 刘锦 苏显栋 《焊接》 202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为了评估空气和硫化氢环境下X8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的断裂韧性差异,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断裂韧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点弯试验测试了CGHAZ的断裂韧性,并利用SEM对CTOD试样断口微观形貌和裂纹扩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 【目的】为了评估空气和硫化氢环境下X80管线钢粗晶热影响区(CGHAZ)的断裂韧性差异,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断裂韧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点弯试验测试了CGHAZ的断裂韧性,并利用SEM对CTOD试样断口微观形貌和裂纹扩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H_(2)S环境对CGHAZ断裂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CGHAZ在H_(2)S介质中的断裂韧性发生了明显降低,其CTOD平均值由0.335mm降低至0.093mm,降低了约72%。CGHAZ在空气环境中的断口形貌主要为韧窝特征,而H_(2)S环境中的断口主要是韧窝和准解理面共存的混合断裂特征。Ti-Mn-Fe的氧化物是准解理面的起裂源。【结论】氢致弱键(HEDE)和氢增强局部塑性(HELP)是造成CGHAZ在H_(2)S环境下断裂韧性降低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粗晶热影响区 断裂韧性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模具型芯偏移优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悦 王权 +2 位作者 吴飞飞 王晓东 陈拓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3,29,共9页
深腔类塑件的模具大多具有细长、悬臂式的型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型芯由于受到聚合物熔体的不均匀压力易产生偏移,造成制件出现厚度不均等多种缺陷,严重影响制件的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型芯偏移的优化问题亟待解决。对近年来国内... 深腔类塑件的模具大多具有细长、悬臂式的型芯,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型芯由于受到聚合物熔体的不均匀压力易产生偏移,造成制件出现厚度不均等多种缺陷,严重影响制件的成型质量,降低生产效率,因此型芯偏移的优化问题亟待解决。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优化型芯偏移量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型芯偏移优化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芯偏移 注塑成型 预测计算 计算机辅助工程 工艺参数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的汽车双色开关面板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拓 王权 +2 位作者 张建鹏 王晓东 郑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4,共7页
基于Moldflow软件对汽车双色开关面板进行仿真研究,选定外壳体积收缩率为单目标优化,内壳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为多目标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来确定灰色相对贴近度,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和各因... 基于Moldflow软件对汽车双色开关面板进行仿真研究,选定外壳体积收缩率为单目标优化,内壳体积收缩率和整体翘曲变形量为多目标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和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来确定灰色相对贴近度,得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和各因素影响程度。综合得出优化后的外壳体积收缩率为9.95%,内壳体积收缩率为2.827%,整体翘曲变形量为2.279 mm,为实际双色注塑成型提供了重要依据且达到了优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道 针阀式时序控制 优劣解距离法 灰色关联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的带金属嵌件汽车安全带卡扣浇口优化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金荣 王权 赵笑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3-108,共6页
采用模流分析技术(Moldflow)对含金属嵌件的安全带卡扣注塑成型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四种不同浇口设置方案,进行“填充+保压+翘曲”模拟分析,从充填时间、流动前沿温度、熔接线和翘曲变形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佳浇口设置方案。结果... 采用模流分析技术(Moldflow)对含金属嵌件的安全带卡扣注塑成型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四种不同浇口设置方案,进行“填充+保压+翘曲”模拟分析,从充填时间、流动前沿温度、熔接线和翘曲变形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佳浇口设置方案。结果表明,应用Moldflow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找出制品在不同浇口设置下产生的各类缺陷,从而避免或消除制品缺陷,进而优化模具设计、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制品生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嵌件 MOLDFLOW 浇口设置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型柔性挤压成形工艺的起模时间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晓传 单忠德 +3 位作者 刘丽敏 杨颜绮 顾兆现 姜二彪 《铸造技术》 CAS 2020年第12期1109-1112,共4页
基于数字化砂型柔性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研究不同树脂及硬化剂含量对砂型起模时间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化剂含量的变化仅对起模时间呈现非线性影响,而对砂型24 h抗拉强度和透气性几乎无影响。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砂型起模... 基于数字化砂型柔性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研究不同树脂及硬化剂含量对砂型起模时间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硬化剂含量的变化仅对起模时间呈现非线性影响,而对砂型24 h抗拉强度和透气性几乎无影响。随着树脂含量的增加,砂型起模时间减小,24 h抗拉强度增加,透气性降低,同时对不同硬化剂和树脂配比导致的起模时间规律曲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了不同树脂及硬化剂配比条件下的砂型起模时间的预测模型,为砂型柔性挤压成形工艺的排产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挤压/切削复合成形技术 柔性挤压 配比方案 起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升降器开关翘曲分析及工艺参数正交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笑梅 王权 +1 位作者 杜晋 刘晓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5,13,共6页
针对汽车内饰中形状复杂装配部件常出现的变形问题,采用CAE软件对汽车玻璃升降器开关底座注塑成型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以降低翘曲变形量为目标,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法,获得使翘曲变形量最小的最佳工艺参... 针对汽车内饰中形状复杂装配部件常出现的变形问题,采用CAE软件对汽车玻璃升降器开关底座注塑成型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以降低翘曲变形量为目标,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法,获得使翘曲变形量最小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其中熔体温度260℃、模具表面温度35℃、保压时间20 s、多段保压。优化后的最大翘曲变形量为0.1074 mm,与初步分析的最大翘曲变形量0.4212 mm相比降低了74.5%。该优化方案将塑件的翘曲变形量降低到可控范围内,提高了产品的装配精度,对同类型装配塑件的注塑成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内饰件 翘曲变形 成型参数 MOLDFLOW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损耗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辉 张涛 +3 位作者 郑涛 霍俊阳 李国和 韩林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82-186,共5页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电机温升过高,从而影响电机正常运行。导致温升的重要原因是来自于电机内部的损耗问题,电机中的损耗主要包括铜损、铁损、机械损耗和杂散损耗四种类型。首先,根据四种损耗类型,从损耗产生原因、损...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电机温升过高,从而影响电机正常运行。导致温升的重要原因是来自于电机内部的损耗问题,电机中的损耗主要包括铜损、铁损、机械损耗和杂散损耗四种类型。首先,根据四种损耗类型,从损耗产生原因、损耗计算、损耗影响、降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四种损耗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其中重点介绍电机铁耗计算分析方法。其次,基于损耗影响因素对电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通过实例验证降耗方法的可行性。对电机损耗的准确分析,有利于分析电机温升问题,这对设计低损耗、高效率电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铜耗 铁耗 机械损耗 杂散损耗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曲面铣削力及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12
作者 霍俊阳 张涛 +2 位作者 李冬辉 李国和 蔡玉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2,共10页
针对多轴曲面铣削现有技术,阐述典型的多轴铣削模型,归纳不同铣削工艺对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的影响。从铣刀几何模型、多轴铣削力模型、铣削能耗模型、工艺参数优化和刀具路径优化等方面对多轴曲面铣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展... 针对多轴曲面铣削现有技术,阐述典型的多轴铣削模型,归纳不同铣削工艺对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的影响。从铣刀几何模型、多轴铣削力模型、铣削能耗模型、工艺参数优化和刀具路径优化等方面对多轴曲面铣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展望了多轴曲面铣削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加工 多轴铣削 铣削模型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钛合金弹性模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园园 武川 +1 位作者 彭志伟 时文才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预测方法以提高钛合金弹性模量的预测精度,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取材料数据库中钛合金的力学性质微观结构参数,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构建初...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可行的预测方法以提高钛合金弹性模量的预测精度,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数据挖掘获取材料数据库中钛合金的力学性质微观结构参数,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构建初始数据集,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包括噪音消除、归一化及标准化,以得到高质量的数据集。同时,采用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法对输入参数进行筛选,去除弱相关变量以降低预测模型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及优化后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综合对比各模型的回归能力,分析误差后选出最优的算法模型。结果最终建立了钛合金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其中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6、0.943、0.917、0.986。结论GA-BP模型对弹性模量的预测误差基本保持在5%~7%。遗传算法可以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预测精度大幅提升。说明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钛合金弹性模量的预测,大大节省研发和实验成本,加快高性能材料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第一性原理 机器学习 遗传算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目结构光的镶块铸件初序加工在线定位系统
14
作者 衡思迎 常青 +1 位作者 李国和 张忠选 《制造业自动化》 2024年第7期151-156,共6页
镶块铸件是典型的单件编程、单件加工的产品,解决单件产品在机床上的快速定位是实现单件非标产品标准化、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的关键。为此,提出并研究基于双目结构光的镶块铸件加工在线定位系统。采用Gamma变换进行条纹图像增强和三频... 镶块铸件是典型的单件编程、单件加工的产品,解决单件产品在机床上的快速定位是实现单件非标产品标准化、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的关键。为此,提出并研究基于双目结构光的镶块铸件加工在线定位系统。采用Gamma变换进行条纹图像增强和三频外差相位展开原理对镶块铸件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将提取的镶块铸件三维轮廓与CAD实体进行对齐计算,获得编程坐标系上的偏移量;通过后处理将偏移量写入NC程序,实现镶块铸件初序加工基准的快速确定。系统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实现镶块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块铸件 智能制造 双目结构光 三维重建 数模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送粉水下激光增材铁基合金凝固组织演变与温度场研究
15
作者 刘伊 娄丽艳 +1 位作者 刘康诚 李成新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I0002,共11页
针对海洋环境中大量存在的铁基结构材料表面损伤修复与水下原位再制造的需求,通过层状累加成型的方法,实现了同轴送粉式水下激光增材制造(SUAM)技术。由于多次热量输入时温度梯度的不稳定性,增材结构上部的晶粒生长与平面涂层相似,靠近... 针对海洋环境中大量存在的铁基结构材料表面损伤修复与水下原位再制造的需求,通过层状累加成型的方法,实现了同轴送粉式水下激光增材制造(SUAM)技术。由于多次热量输入时温度梯度的不稳定性,增材结构上部的晶粒生长与平面涂层相似,靠近基体的区域没有明显的柱状晶粒。EBSD结果表明,晶粒大小和位错密度在增材叠加界面发生了变化,出现外延生长现象,在块体中间出现了一个周期性细晶粒带,细晶粒带的平均硬度为805 HV 0.025,而较大的等轴晶粒区的硬度为770 HV 0.025。进一步通过引入保护气流和沸腾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获得了SUAM激光加热过程的温度场。水下激光加热最高温度比空气中低约16%,且沸腾模型不会影响温度分布。研究为进一步实现SUAM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 水下原位制造 凝固组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含量及涂层厚度对超高速激光熔覆马氏体不锈钢涂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田慧 帅若辉 +7 位作者 周吉 杨继凯 刘伊 蔡志海 王海斗 徐一斐 娄丽艳 李成新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8,共12页
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厚度约为850μm和540μm的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涂层,对比分析了不同Cr含量下不同厚度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马氏体不锈钢涂层硬度均显著高于基体。高Cr涂层马氏体含量更高且在细晶强... 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厚度约为850μm和540μm的马氏体不锈钢耐蚀涂层,对比分析了不同Cr含量下不同厚度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马氏体不锈钢涂层硬度均显著高于基体。高Cr涂层马氏体含量更高且在细晶强化及弥散强化的协同作用下,高Cr薄涂层硬度最高可达537.71HV 0.2。高Cr厚涂层由于晶粒细小、Cr含量更高且分布更均匀,电化学测试显示出了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更高的腐蚀电位及最大的容抗弧半径、阻抗值,耐腐蚀性能最优。中性盐雾腐蚀实验结果表明,晶间贫Cr是马氏体不锈钢涂层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但是涂层中Cr含量及成分均匀性增加、涂层厚度增加,将阻碍腐蚀介质的渗透,有利于涂层长期耐蚀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激光熔覆 马氏体不锈钢 微观组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激光熔覆Ni-cBN/(NiCoCr)_(94)Al_(3)Ti_(3)涂层的组织及性能
17
作者 王新生 骆纪锋 +6 位作者 李洋 牟泓霖 仝永刚 邢志国 蔡志海 魏世忠 于月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钛合金性能优越,但表面耐磨性差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为了克服钛合金耐磨性差的缺点,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TC11基体上制备(NiCoCr)_(94)Al_(3)Ti_(3)涂层并加入Ni包覆cBN颗粒,借助cBN颗粒的高硬度特性制备耐磨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 钛合金性能优越,但表面耐磨性差制约了其应用和发展。为了克服钛合金耐磨性差的缺点,采用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在TC11基体上制备(NiCoCr)_(94)Al_(3)Ti_(3)涂层并加入Ni包覆cBN颗粒,借助cBN颗粒的高硬度特性制备耐磨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物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量分散谱仪(EDS)分析涂层组织,借助维式显微硬度计研究涂层截面硬度分布规律,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耐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i包覆cBN颗粒的加入会促进(NiCoCr)_(94)Al_(3)Ti_(3)涂层中Cr元素的偏聚,使富Cr相组织长大。当Ni包覆cBN颗粒的含量在5~15 wt.%时,涂层组织逐渐致密,涂层的硬度随Ni包覆cBN含量的增多而升高,但Ni包覆cBN颗粒含量到达20 wt.%时,涂层致密性降低,涂层的硬度也随之降低。涂层的摩擦因数随Ni包覆cB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耐磨性也随含量的增多而增强。15 wt.%Ni包覆cBN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佳,硬度达到1024 HV_(0.5),摩擦因数为0.534,磨损体积0.017 mm3,涂层耐磨性是未添加Ni包覆cBN颗粒涂层的2.8倍。Ni包覆cBN颗粒的加入可以提升涂层的耐磨性,为cBN在耐磨涂层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激光熔覆 Ni包覆cBN 硬度 耐磨 (NiCoCr)_(94)Al_(3)Ti_(3)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18
作者 姜淑巍 董晓传 杜丽峰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现阶段及未来汽车制造领域所需要解决的艰巨任务,复合材料作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轻量化材料之一,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其成型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艺参数和设备精度、树脂性能等其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最终成...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现阶段及未来汽车制造领域所需要解决的艰巨任务,复合材料作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轻量化材料之一,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其成型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艺参数和设备精度、树脂性能等其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最终成型构件发生固化变形,因而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为提高构件的成型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树脂基传递模塑成型工艺(RTM),一种环保、高效、低成本、高精度的闭模成型工艺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优化研究和成果。除此之外还重点介绍了几种以RTM工艺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工艺以及有关RTM工艺树脂开发与改性和工艺设备的研究成果及进展。最后对目前RTM工艺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轻量化技术 RTM工艺 衍生工艺 树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塑料注塑产品环境测试后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19
作者 吴正环 周智勇 +3 位作者 金林奎 黎肖辉 刘淑意 宋高杰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4年第4期22-24,61,共4页
通过对某品牌预上市的漱口水容器配件进行UV辐照暴露测试与抗漱口水测试,出现了外观发黄、磨砂外壳局部变透明、熔流结合线变粗,以及出现白色附着物等异常现象。使用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探索微观结构的演变情况,最终发现异常现象的原... 通过对某品牌预上市的漱口水容器配件进行UV辐照暴露测试与抗漱口水测试,出现了外观发黄、磨砂外壳局部变透明、熔流结合线变粗,以及出现白色附着物等异常现象。使用金相显微镜与扫描电镜探索微观结构的演变情况,最终发现异常现象的原因。研究表明:经过UV辐照暴露测试和抗漱口水测试后,光氧化降解导致外观发黄;抗漱口水中的乙醇溶解腐蚀ABS的丁二烯组分,以及ABS中含苯化合物向乙醇迁移导致磨砂外壳局部变透明、熔流结合线变粗;白色附着物为“泊洛沙姆407”因溶剂蒸发所形成的无法溶解的白色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辐照暴露测试与抗漱口水测试 光氧化降解 乙醇溶解腐蚀 苯化合物迁移 不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权 杨崇营 +3 位作者 杜开辉 吴正环 赵学礼 张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0,108,共4页
运用正交试验,通过Moldflow模拟分析,将模拟分析样条与实际注塑成型微样条进行对比,研究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注射压力工艺参数对注射成型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通过微型样条模具进行成型实验,用三坐标测量仪对成... 运用正交试验,通过Moldflow模拟分析,将模拟分析样条与实际注塑成型微样条进行对比,研究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保压时间、保压压力、注射压力工艺参数对注射成型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通过微型样条模具进行成型实验,用三坐标测量仪对成型制品的翘曲变形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保压压力和熔体温度对样条翘曲变形的影响较大,实际注塑成型样条的翘曲变形量比模拟分析的翘曲变形量大,拉伸样条模拟数值与实际的平均差值为0.205mm,实际值比模拟值增大了约50%;冲击样条的模拟数值与实际数值的平均差值为0.240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翘曲变形 MOLDFLOW 工艺参数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