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困境——基于“文化惠民卡”的天津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书文 陈矜辛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7-25,共9页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大都从消费终端入手,而天津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在文化产品和消费之间搭起桥梁,从消费起始端到消费终端,政府借助社会力量推出文化惠民卡补贴优惠政策,通过“变补贴院团为补贴市民”的方式,让本地市民...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大都从消费终端入手,而天津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在文化产品和消费之间搭起桥梁,从消费起始端到消费终端,政府借助社会力量推出文化惠民卡补贴优惠政策,通过“变补贴院团为补贴市民”的方式,让本地市民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获得更大效益。本文阐述了天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示范项目以及实践背景,并以整体治理机制为理论基础,总结了文化惠民卡的设计创新点和实践特点,在阐释文化惠民卡项目运行效果的基础上指出文化惠民卡项目运行的“五大困境”:产品周边渗透困境、高门槛阻碍困境、法律监督困境、青年人使用困境以及各主体协调困境,并依据“五大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购买 文化惠民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优化研究——以天津市A区农田建设类财政资金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东 焦智慧 刘涵 《财政监督》 2024年第9期27-33,共7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于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加大。为确保农田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构建一套灵活全面、针对性强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本文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财政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于农田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加大。为确保农田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构建一套灵活全面、针对性强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本文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优化,以天津市A区农田建设类财政资金为例,探索绩效评价指标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绩效评价指标优化建议,提升农田建设类财政资金运行绩效评价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绩效评价指标 支农资金 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属性”:一个公共服务属性研究的新维度
3
作者 林丽 于君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0,127,共13页
公共服务的属性可分为共有属性与差异属性,前者从“向外”的视角区分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后者从“向内”的视角识别不同公共服务间的差异。其中,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共有属性;作为“消费属性”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作为“交易属性”的... 公共服务的属性可分为共有属性与差异属性,前者从“向外”的视角区分公共服务与私人服务,后者从“向内”的视角识别不同公共服务间的差异。其中,公共性是公共服务的共有属性;作为“消费属性”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作为“交易属性”的资产专用性与合同监管难度是公共服务的差异属性。既有研究对处于“生产”环节的公共服务属性讨论不足。根据奥斯特罗姆“生产与提供可分”提出公共服务的“生产属性”,具体包括常态下公共服务的协作性和规模经济性,以及非常态下公共服务的应急性。相较于其他属性,公共服务的“生产属性”关注公共服务在初始生产环节的特点,更适合作为分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选择的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的属性 生产属性 有效供给 供给机制 “生产与提供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财政支出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4
作者 陈旭东 沈利芸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9,共17页
数字赋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了全新契机。以不同政策目标下的数字经济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数字赋能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 数字赋能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了全新契机。以不同政策目标下的数字经济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数字赋能对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以推动数据开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为主要政策目标的数字经济改革均会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显著的赋能效应,财政支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同时,数字赋能还会通过缩小地区间财政支出成本差异,进一步推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应拓展数据要素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场景应用,充分释放数字经济赋能效果,发挥好财政支出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支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模式与治理机制——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
5
作者 杨书文 石静怡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4期79-92,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制度型开放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量与水平,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重要方式。通过“目标—结构—界面—行动”的分析框架,结合天津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实践,研究发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制度型开放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质量与水平,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重要方式。通过“目标—结构—界面—行动”的分析框架,结合天津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实践,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制度型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天津自贸区制度型开放包含外贸规则同轨、资源跨域流动、虚实产业融合、营商环境共创四种实践模式,形成发展价值协同、资源要素适配、产业图景扩容、服务质效提升四种治理机制。自贸区改革充分彰显我国制度型开放的实践价值与治理逻辑,为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自由贸易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与探索——以天津市W区Y街道为例
6
作者 王轩宇 王双义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9期188-199,共12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天津市W区Y街道城乡互助养老中心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尽管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天津市W区Y街道城乡互助养老中心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尽管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资金来源不稳定、政策支持不足、社区服务机构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政府 + 医院 + 互助中心”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医院的医疗资源支持以及互助中心的社区互助功能,以期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还总结了该城乡互助养老中心的成功经验。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资金多元化、制度标准化和观念现代化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With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problem of urban and rural pens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urban-rural mutual aid pension center in Y street, W District, Tianj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current urban-rural mutual aid pension model in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mutual aid pension model is feasible in theory,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funding source,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and imperfect community service institution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w type of mutual aid model of “government + hospital + mutual aid center”, emphasizing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 medical resource support of hospitals and the community mutual aid function of mutual aid cen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is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mutual aid pension center. Finall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fund diversification, system standardization and concept modernization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mutual old-age care mode and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互助养老 人口老龄化 乡村振兴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贴策略优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一欢 詹新宇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各地政府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引导下优化补贴策略,通过实施创新券政策,推动以企业... 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各地政府在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引导下优化补贴策略,通过实施创新券政策,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创新券提高了各类创新主体的参与度,不仅促使企业自身增加研发投入,还扩大了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取知识资源的规模,最终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但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紧张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中,创新券的积极效果相对较弱。在进一步发挥多元主体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允许高新技术企业跨省兑换创新券,基于产学研合作具体场景,扩大可供企业兑换创新券的对象和业务范围,面向资金紧张企业实行“事前补贴+事后补助”的资金供给模式,将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有利的政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新 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 补贴策略 创新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承诺对公务员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公共服务动机为中介变量——基于X市某区级政府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方俊 喻帅 +1 位作者 吴玉洁 梁靖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基于X市某区级政府部门的214份问卷数据,结合认知动机过程理论,采用SPSS和SPSS/SAS宏PROCESS进行Bootstrap检验。研究发现,组织承诺对公务员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组织承... 基于X市某区级政府部门的214份问卷数据,结合认知动机过程理论,采用SPSS和SPSS/SAS宏PROCESS进行Bootstrap检验。研究发现,组织承诺对公务员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公共服务动机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组织承诺通过增强公共服务动机构成中的爱心与自我奉献两大要素来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而公共服务动机构成中的政策制定的吸引力与对公共利益的承诺则在此过程中不发挥中介作用。为此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组织培训、深化组织文化建设等途径来提升公务员的组织承诺,同时在入职招录环节着重从爱心与自我奉献水平两个维度甄别求职者公共服务动机水平,把好入门关,多方施策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承诺 工作投入 公共服务动机 公务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创新创业与包容性增长
9
作者 秦文晋 王珏 许泓莉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9-136,共18页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包容性增长提供新契机,创新创业活动使得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成为数字经济影响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20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包容性增长提供新契机,创新创业活动使得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成为数字经济影响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20年中国24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包容性增长水平提升,且这种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数字经济的影响效应会因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水平的变化,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创新创业水平、优化创新创业模式来影响包容性增长;数字经济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空间效应,相邻城市更易产生数字技术的学习与合作,加速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有利于共同实现包容性增长。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创新创业在数字经济影响包容性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效应,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包容性增长 非线性特征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财政激励与地区税收竞争力——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10
作者 陈旭东 沈利芸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7,共17页
数字经济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影响愈发深远,为激发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了全新契机。笔者基于地方政府“竞优式”发展策略的研究视角,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于地区税收竞争... 数字经济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影响愈发深远,为激发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了全新契机。笔者基于地方政府“竞优式”发展策略的研究视角,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于地区税收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纵向财政失衡、强化横向税收竞争两条路径释放财政激励效应,有效改善本地税收竞争力水平,且这一效应在对新质生产力关注度更高、接受转移支付金额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优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地,数字经济发展还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税收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此外,尽管数字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日益激烈,但这种竞争行为已不再是传统的“逐底竞争”,而是转向了以提升地区税收竞争力为目标的良性竞争。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激励效应,增强地方政府的经济积极性与自主造血能力,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竞争力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进行规范竞争,以自发实现区域间税收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财政激励 税收竞争力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的理论、逻辑与改革路径
11
作者 陈旭东 鹿洪源 《自然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8-635,共18页
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对保障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落实和职责履行具有重要意义,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的必要内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复式预算原则和受益原则,阐述了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 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对保障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落实和职责履行具有重要意义,是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的必要内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复式预算原则和受益原则,阐述了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的现实逻辑和改革路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基于收支科目调整的思路改造“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改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实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的可选路径。为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的实施,要明确公益性自然资源资产的收益管理与分配原则;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完善预算协调机制;编制滚动预算和中长期规划,协调经常预算与资本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重视预算公开与预算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责统一 复式预算体系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预算 收益管理与分配
原文传递
中国数字经济税负转嫁理论机制与逻辑框架——兼论税收治理体系的前瞻性建构
12
作者 孙正 朱学易 陈一帆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1,共9页
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度变革了价值创造模式、市场组织结构与传统产业链,在冲击现行税制体系的同时,也为税收基础理论与税收治理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基于税收与“价值”关联的线索,从税收经济学... 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度变革了价值创造模式、市场组织结构与传统产业链,在冲击现行税制体系的同时,也为税收基础理论与税收治理实践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基于税收与“价值”关联的线索,从税收经济学基础理论出发,厘清数字经济税负转嫁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范围程度和经济效应的理论机制;以“行为逻辑—价值逻辑—监管逻辑—治理逻辑”的逻辑链条,构建数字经济税负转嫁的逻辑框架,梳理出税收治理的重点方向。因此,在税负转嫁视角下,可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供给、重塑互联网平台税收治理模式、设计供给侧税收治理方案与优化税收利益分配机制四个层面构建我国数字经济税收治理体系,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税收治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价值创造 税负转嫁 税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省域财政效能测算与实证检验
13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台德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财政的推动和助力,文章利用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新质生产力相关内涵与要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财政效能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效能波动上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年份低于0.3。通过...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财政的推动和助力,文章利用201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新质生产力相关内涵与要求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财政效能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效能波动上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年份低于0.3。通过探讨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财政效能的影响效应发现,经济建设型支出显著抑制财政效能提升,而社会服务型支出则呈现显著的促进效应,二者的财政效能效应呈现异质性,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探讨政府行为的机制作用发现,税收努力和财政支出分权度的机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效能 新质生产力 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减负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
14
作者 刘志辉 王福云 《行政与法》 2025年第2期63-79,共17页
基层减负政策是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激励广大干部有所作为的重要设计,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政策工具和政策重点来构建基层减负政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利用Nvivo20对中央以及各省出台的40份基... 基层减负政策是减轻基层工作人员负担、激励广大干部有所作为的重要设计,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入政策工具和政策重点来构建基层减负政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利用Nvivo20对中央以及各省出台的40份基层减负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发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存在比例失衡的问题,权威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最为频繁,能力型和变革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相对较少。为了更精确地评估基层减负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采用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四大地区的11项基层减负政策进行量化评估。研究发现,基层减负政策整体评价较好,11项政策中优秀等级的有6项,良好等级的有5项;通过对政策得分进行排序以及地区划分,呈现出东部地区政策优于西部地区政策,又优于东北以及中部地区政策的特征;基层减负政策既存在趋同性又有一定的趋异性。基层减负政策存在时效单一、重点不全面、工具的使用较为传统、缺乏预测性等问题。为此,未来基层减负政策应合理规划政策时效、丰富政策内容、运用多元化政策工具、适当增加政策的预测性,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减负 政策评价 政策工具 PMC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公共治理的路径与选择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炜光 柳妍 唐权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4,共12页
拥有多种治理路径并择优选择是实现“善治”的重要一环。通过分类梳理有关政府改革与公共治理的文献及其观点来研究有关现代公共治理的路径及其选择过程,可以发现:(1)基于治理主体及其构成,可将现代公共治理的路径划分为利维坦治理、民... 拥有多种治理路径并择优选择是实现“善治”的重要一环。通过分类梳理有关政府改革与公共治理的文献及其观点来研究有关现代公共治理的路径及其选择过程,可以发现:(1)基于治理主体及其构成,可将现代公共治理的路径划分为利维坦治理、民营化治理、电子化治理、网络化治理这四类及其理论体系;(2)各类公共治理路径在治理成本、治理效能、治理创新和责任担当等方面具有优劣势,而且某一路径所具有的治理优势往往是其他路径的治理劣势;(3)公共治理路径选择的依据可归纳为组织特性、产品性质、治理动机与治理阶段及其构成要素;(4)基于政府、企业、当地居民与宽泛的第三部门等多元利益主体视角,可归纳得出择优匹配公共治理路径及其选择依据的路径选择过程。研究成果有助于公共治理者认知目前存在着多种而非一种治理路径,并为其从中择优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治理 政府治理 社会治理 技术治理 网络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论纲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志辉 杨书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123,共8页
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逆民营化现象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公共性流失问题都表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以效率为中心的市场行为,公共性应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考量的重要因素。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的根源首先在于公... 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逆民营化现象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公共性流失问题都表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以效率为中心的市场行为,公共性应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考量的重要因素。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的根源首先在于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恒常价值,当代公共行政更加注重寻求公共性的回归与重塑;其次,公共性是政府治理模式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演进的必然追求;最后,社会组织是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是复合型的公共性,是行政公共性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的交叠与融合,它包含了主体、价值与目标公共性三个层面。复合型公共性的保障需要重塑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增益社会组织公共性、强化社会组织信念与使命、全面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统筹政府购买服务的效率与公共性和行政人员对公共性的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矩阵视域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志辉 姜显 常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10-114,共5页
近年来,政府不断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随着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所衍生出的风险问题也应运而生,具体包括计划环节风险、甄选环节风险、实施环节风险和评估环节风险等四大类。为防患于未然,精准识别政府购买公共服... 近年来,政府不断推进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随着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所衍生出的风险问题也应运而生,具体包括计划环节风险、甄选环节风险、实施环节风险和评估环节风险等四大类。为防患于未然,精准识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以及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举措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应从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明确政府和社会组织各自的责任、建立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健全多元监督与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加强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 风险识别 风险矩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高效、便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书文 李国豪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41,192,共13页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是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规范化、高效化、便民化是我国城管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其中城管执法便民化是其终极目标。规范化要求通过"优化职责"和"科学立法",严格、规范、公正...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是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规范化、高效化、便民化是我国城管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其中城管执法便民化是其终极目标。规范化要求通过"优化职责"和"科学立法",严格、规范、公正、公开执法;高效化要求通过"人才培育"和"内外监督",创优、提质、协作、长效执法;便民化要求通过"柔性执法"和"精细管理",柔性、文明、科学、智慧执法。这三大目标主次分明、逐次递进、相互联系。未来城管综合执法改革既要巩固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要明确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任务,通过执法规范化、高效化、便民化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切实提升人民的认可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 综合执法 行政执法 执法改革 柔性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佳炜 《西部学刊》 2020年第23期154-156,共3页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任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从思想渊源、概念界定、服务提供现状及原因、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国内...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团结与稳定的任务,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从思想渊源、概念界定、服务提供现状及原因、实现路径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发现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范围更加广泛。而我国学者则更关注政府的职能,强调政府在均等化中的主导作用,并分别就各类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及人群间的公平和可及性展开具体研究。鉴于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已越来越全面,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建议今后应注重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制定一套科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指标和评价体系,使政府提供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防控背景下的社区治理:力量下沉与效能提升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凤 《秘书》 2020年第6期12-20,共9页
社区是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的第一线,防控力量下沉到社区与治理效能提升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联防联控背景下,社区治理呈现出制度动员能力强大、网格管理优势凸显、应... 社区是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的第一线,防控力量下沉到社区与治理效能提升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公共卫生重大风险联防联控背景下,社区治理呈现出制度动员能力强大、网格管理优势凸显、应急治理体系缺失、智慧科技需求迫切等特征。防控力量下沉过程中出现"部门割据与社区兜底""有限能力与无限责任""高效作战与形式主义""广泛动员与泛原子化"等非对称性困境。社区需要在"打通社会网络,盘活资本存量""补齐应急短板,下沉专业资源""强化社区认同,培养风险意识""数据驱动效能,建设智慧社区"四个方面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防控 社区治理 力量下沉 效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