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职能体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太原市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文炯 张复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4期56-59,共4页
全面认识城市职能体系需从其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着手,从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方面来界定,思路是将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与空间属性结合起来,研究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主要职能。文章以太原市为案例,构造了区位熵、职能规... 全面认识城市职能体系需从其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方面着手,从职能层次、职能规模和职能强度三方面来界定,思路是将城市职能的结构属性与空间属性结合起来,研究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的主要职能。文章以太原市为案例,构造了区位熵、职能规模、职能强度3个指标,对太原市在省域、中西部、全国3个空间层次的城市主要职能进行了分析。力图通过该市的案例,探讨单个城市职能体系实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多角度较为系统地认识一个城市的职能体系,为城市定位和城市性质确定提供更丰富的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职能体系 职能尺度 职能组分 太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2
作者 王玉明 雷有毅 +1 位作者 王向东 李玉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2-64,68,共4页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正以其实用性、科学性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即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在总结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地谈了...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正以其实用性、科学性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即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在总结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地谈了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发展历程 前景展望 地理空间数据库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区域开发管制区划探讨——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保根 张复明 郭文炯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6,共4页
在探讨区域开发管制区划基本概念和省域区域开发管制区划总体框架的基础上 ,以山西省为例 。
关键词 城镇体系规划 山西 区域开发管制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库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强 宫辉力 赵文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基于 3S技术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可以获取传统监测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更多信息 ,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 3S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处理基本模式 ,... 基于 3S技术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可以获取传统监测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更多信息 ,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 3S技术与传统监测手段综合集成的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信息处理基本模式 ,对数字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以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石羊河为例 ,建立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指标库管理的思想 ,并用 VC++6 .0为开发工具 ,初步实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评价指标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指标库系统 数字流域 水资源 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冯卫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 ,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实质是要求生态旅游地域系统整体实现良性循环和协调运行。因此 。
关键词 生态旅游地域系统 要素结构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丽静 牛俊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9-110,共2页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增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必须发展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这就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 ,努力创造学习迁移的前提条件 ;着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积极推动学习迁移的发生 ;...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 ,为了增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适应能力 ,必须发展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这就要求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 ,努力创造学习迁移的前提条件 ;着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积极推动学习迁移的发生 ;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迁移能力 基础知识教学 认知结构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气污染预报预警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轩 王玉明 白惠峰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5-77,共3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平台 ,建立开发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多功能系统 ,实现定位空气污染监测、预报预警以及环境决策的数字化管理 .
关键词 污染预报预警系统 城市空气污染 GIS 空气污染监测 预报模式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类文明兴衰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素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文化、文明生态学涵义和人类文明兴衰表明,人类只有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兴衰 生态环境 关系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原则 被引量:1
9
作者 薛龙义 张继前 李素清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应遵循专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正面教育原则。
关键词 中国 地理教学 思想教育 专业性 全面性 现实性 实践性 正面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区果树林地的土壤干层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俊杰 赵景波 王尚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通过对太原市窑头村和柏板村人工苹果树、枣树、梨树以及桃树林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果树林地地表以下0 cm^70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太原市果树林地200 cm^400 cm土层干化现象比较普遍.同一树种,树龄越... 通过对太原市窑头村和柏板村人工苹果树、枣树、梨树以及桃树林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果树林地地表以下0 cm^70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土壤干层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太原市果树林地200 cm^400 cm土层干化现象比较普遍.同一树种,树龄越大,干层发育越强.同时,地形是形成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梁峁地比平川地干化严重.太原地区降水量较小,重力水带分布范围小,深度浅,不能及时补充被消耗的深层土壤水分,这是果树林地易发生土壤干化的主要原因.虽然枣树比梨树、苹果、桃树林耐干旱,但从梨树、苹果、桃树林地干化均不严重分析,在该区发展这四种果树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地区 果树林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以山西省左云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闫二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6-78,共3页
文章以山西省左云县为例 ,全面地论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模过程 :模型构思、模型准备、模型建立、模型运行等 .文章强调 ,区域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左云县 水资源 土地资源 劳动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统计学在地理因子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宇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8-81,86,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地统计学方法及其他在土壤、生物、气候和水文等地理因子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了应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空间变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地统计学 地理因子 应用前景 自然地理要素 空间分布 区域化变量 土壤特性 Kriging最优内插法 动植物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对太原市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13
作者 任健美 刘永存 梁爱珍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以及水环境污染严重 ,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日趋短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太原市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就水资源短缺对太原市经济发展 ,生态景观改...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以及水环境污染严重 ,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日趋短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太原市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就水资源短缺对太原市经济发展 ,生态景观改善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开源与节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太原市 城市发展 资源利用率 水质污染 资源短缺 地表水 地下水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媒体教学在高师地理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向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多媒体技术以其所具有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等特点,被教育界普遍认可,并在中小学教学中广泛推广.而作为培养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多媒体教学却相对落后.本文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联系高师地理教学的特点、多媒... 多媒体技术以其所具有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等特点,被教育界普遍认可,并在中小学教学中广泛推广.而作为培养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多媒体教学却相对落后.本文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联系高师地理教学的特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在高师地理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高等师范教育 地理教学 教学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功能区潜力增长与演变方向的研究——基于GIS平台的“数字城市”机理探讨
15
作者 王玉明 李玉轩 +2 位作者 邱丽氚 马义娟 周社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1-84,94,共5页
基于 GIS建立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系统研究 ,太原市功能区的潜力增长与演变方向是重要的基础性研究 ,将为最终完成预报系统提供完善的功能结构和全面的信息资料 ,也为今后设计和实现“数字太原”
关键词 变方 机理探讨 功能区 太原市 研究 方向 试验性 潜力 “数字城市” 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校环境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16
作者 牛俊杰 张侃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3-136,共4页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先后对太原市3所大学、1所大专、1所中学以及2所小学共2 641名学生和227名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太原市大、中、小... 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以抽样调查为基础,先后对太原市3所大学、1所大专、1所中学以及2所小学共2 641名学生和227名教师进行了有关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对太原市大、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学校这一特殊社区进行环境教育的示范意义,以及与媒体的结合,学校环境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减轻应试教育对环境教育的冲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环境教育 问卷调查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城市土地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7
作者 杨东林 《太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太原市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影响到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城市建设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互相协调 ,建立新的中心事务区 ,从政策上保障解决“城中... 太原市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影响到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 ,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城市建设 ,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互相协调 ,建立新的中心事务区 ,从政策上保障解决“城中村”的问题 ,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规划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问题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 “城中村” 政策 协调 管理体制 理顺 依法治市 从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实验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有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5,共1页
结合地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疆域变化和历史兴衰。地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地图、地球仪或者地貌模型的观察认识,掌握一般的地理知识,比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存在形式,地形地貌、洲界国界,以及国内行政区划、边境线、海岸线等等,学生在掌... 结合地图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疆域变化和历史兴衰。地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地图、地球仪或者地貌模型的观察认识,掌握一般的地理知识,比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存在形式,地形地貌、洲界国界,以及国内行政区划、边境线、海岸线等等,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祖国的地域概念其实已经形成。在这个时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灌输一些历史知识,也就是发生在“祖国”这一地域范围内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教学内容 野外实习 地理实验课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系级资料室建设
19
作者 乔丽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11-112,共2页
高校系级资料室 ,是校级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 ,加强它的建设 ,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作用是很大的。系级资料室虽然资金少、规模小 ,但它针对性、实用性很强 ,同时又灵活方便 ,及时高效 。
关键词 资料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9
20
作者 郭文炯 安祥生 王尚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458,共5页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最基本属性,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对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在中、东、西三大地带及分市县层次上的相关关系及动态演进的多侧面分析,表明: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均衡性明显,人口经济活力中部强,而东西部山区弱;动态演化总体上具有向中部地带集聚的趋势,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1990年以来又有分散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西部丘陵山区人口与经济动态呈逆向演化态势,是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1世纪初,应进一步实施人口与经济空间集中化战略,建立起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人口分布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空间集中化战略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