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千医下乡”帮扶为契机谈乡镇卫生院肛肠特色专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太和县三塔镇卫生院为例
1
作者 王曼 刘静 +1 位作者 陈怦霖 李宏伟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2023年1月,作者被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选派到太和县三塔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千医下乡”帮扶。一年来,三塔镇卫生院以肛肠特色专科建设为契机,以带动卫生院向小综合方向发展,肛肠特色专科从2023年3月开诊至同年12月,累计接诊患者... 2023年1月,作者被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选派到太和县三塔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千医下乡”帮扶。一年来,三塔镇卫生院以肛肠特色专科建设为契机,以带动卫生院向小综合方向发展,肛肠特色专科从2023年3月开诊至同年12月,累计接诊患者400余例次,完成肛周常见病手术100余例,门诊接诊人次高于全县同级卫生院平均值的30%,肛周疾病月手术人次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居首位。实践中思考:发展专科非一个学科带头人、一个科室、一位专家所能带动的,需要全院协同发力;专科人才培训周期长,而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千医下乡”帮扶周期只有1年,虽然帮扶期间成果显著,但帮扶结束可能面临工作再次停滞的局面。“千医下乡”帮扶活动不应是一过性的,应制定可持续机制,让科室逐步成长发展壮大,做到“派下去,留下来”,帮扶一个成功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医下乡” 帮扶 乡镇卫生院 肛肠特色专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临床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娜娜 王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妇产科临床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3年1-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轮转的实习生共83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SSP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试验组41人;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 42人,以出科时... 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妇产科临床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3年1-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轮转的实习生共83人,用抽签法随机分为SSP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试验组41人;传统教学方法对照组 42人,以出科时的理论及临床实践技能评估结果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出科理论成绩(82.43±5.31)分、(74.68±4.57)分,技能考核成绩(86.26±4.07)分、(71.43±4.55)分]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的沟通技能的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整合、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整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沟通技能、临床思维、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SP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评估中相较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同学成绩明显提升。另外,在主动学习、临床判断、教学反馈、医患交流技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标准化病人(SSP) 教学方法 妇产科 情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在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阿敏 周立恒 +2 位作者 张彩侠 姜梦林 杨惠英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探讨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采血岗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联合院内多个部门开发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对实施该系统前后的护士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系统上线前后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护理管理调配人员时间、一次调配成功... 目的探讨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采血岗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联合院内多个部门开发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对实施该系统前后的护士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系统上线前后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护理管理调配人员时间、一次调配成功率的差别。结果实施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后,患者就诊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人员调配人力所需要时间缩短,一次调配成功率提高。结论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系统的实施,有利于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护理管理效率,增强护理人员职业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动态岗 岗位制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斌斌 吴泳锐 +2 位作者 李超 范开 张敬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48-2453,共6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终末期内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接受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传统手术组40例(40膝),3D打印导板组40例(40膝)。分... 目的 分析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终末期内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接受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TK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传统手术组40例(40膝),3D打印导板组40例(40膝)。分别记录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等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并接受随访3~12个月。与传统手术组相比,3D打印导板组手术时长显著缩短(P <0.05),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缩短(P <0.05),术后VAS评分、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低于传统手术组(P <0.01)。2组术后6个月K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0.01),术后6个月3D打印导板组KSS评分高于传统手术组(P <0.05),2组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OMAC评分较术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3D打印导板组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 <0.05)。除传统手术组出现积血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后保存假体顺利出院外,所有手术患者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基于3D打印截骨导板行膝关节置换术,较传统TKA手术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失血量少、截骨精确快捷、术后恢复快、就诊满意度高等优点,临床疗效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3D打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截骨导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垫片脱位1例
5
作者 张斌斌 张敬堂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84-684,共1页
患者,女,72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6个月于2022年8月9日至我科就诊。主诉3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负重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半年来膝内侧疼痛持续加重,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不见缓解,右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行走不... 患者,女,72岁,因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6个月于2022年8月9日至我科就诊。主诉3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内侧疼痛,负重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半年来膝内侧疼痛持续加重,休息及口服止痛药物不见缓解,右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行走不便。入院查体:右膝关节轻度内翻畸形,浮髌试验(-),双下肢肌力Ⅴ级,右膝关节活动度0°~110°。下肢全长X线片显示:右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变窄,胫骨平台内侧关节面密度增高,右下肢内翻角6°。右膝关节MRI检查显示:膝关节内侧胫骨关节面水肿,多发囊性改变,对应软骨损伤。诊断:右膝骨关节炎。完善术前检查,在腰椎管麻醉下行右膝关节内侧单髁表面置换术(旋转平台假体),术后1周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假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杜盼盼 韩敏 +1 位作者 吴斌 耿万杰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BI)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12.61±1.31)分vs.(14.74±1.49)分],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巴塞尔指数(BI)得分高于对照组[(164.69±14.15)分vs.(133.15±11.69)分、(86.39±8.91)分vs.(71.63±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10.251、6.329,P<0.05)。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SV、PSV、FIB、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低于对照组[(2.31±0.36)mPa·s vs.(3.37±0.49)mPa·s、(1.21±0.24)mPa·s vs.(1.72±0.31)mPa·s、(2.31±0.32)g L vs.(2.99±0.46)g L、(14.12±1.32)%vs.(17.19±2.21)%、(0.18±0.06)vs.(0.6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4.985、4.561、5.323、22.504,P<0.05)。两组用药期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腹部不适、皮疹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贾婉茹 项欣 +2 位作者 王璐 尚文涛 薄晓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n=41)和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n=9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n=41)和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n=9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心衰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男女比率为61:74,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2例,Ⅲ级71例,Ⅳ级32例。其中引起慢性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冠心病(45.93%,62/135)、高血压性心脏病(33.33%,45/135)、扩张型心肌病(12.59%,17/135),风湿性心脏病(2.22%,3/135)、肺源性心脏病(1.48%,2/135)、先天性心脏病(1.48%,2/135)及其他(2.96%,4/135)。随访发现,患者共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4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心率、饮酒、心房颤动(房颤)、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合并疾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住院时间、吸烟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血脂异常、住院时间、吸烟均是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应根据危险因素及时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血管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联合血清CEA和AFP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君 张清 刘丹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的疑似EI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CEA、AF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的疑似EIC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CEA、AF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FP水平对EIC的诊断价值;采用四表格法分析三项联合对EIC的诊断价值。结果 EIC阳性患者血清CEA、AFP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FS分期为Ⅲ~Ⅳ期的EIC阳性患者血清CEA、AFP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AFP水平诊断EI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0.778;经阴道超声检查EIC阳性72例,阴性30例;阴道超声联合血清CEA、AFP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三者联合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03,P<0.001)。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血清CEA、AFP检测在E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提升EIC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减少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高秀清 杨静 +1 位作者 张青 张翠翠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61-1663,1667,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体位管理)。比较2组呼吸功能[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TC)、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每日睡眠时间、睡眠觉醒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Raw、TC、SpO_(2)、PaO_(2)、DBP、SB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RR、PaCO_(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更长[(19.87±1.48)h/(17.65±1.36)h],睡眠觉醒次数更少[(5.83±1.55)次/(6.77±1.62)次](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皮肤破损、喂养不耐受、皮肤压红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压水平,同时预防或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位管理 呼吸功能 血氧饱和度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丛丛 卢煜 +5 位作者 黄永辉 李帅 胡月龙 王学富 樊保华 杨国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进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镜手术30例(内镜组),采用显微手术30例(显微镜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进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镜手术30例(内镜组),采用显微手术30例(显微镜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带管时间、颅内感染率及ICU住院时间均小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1、3、7 d脑实质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1、3、7 d脑室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11.50±2.58)分]明显高于显微镜组[(8.86±1.67)分;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6.7%)明显高于显微镜组(46.7%;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显微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可更好地清除脑室内血肿,缩短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颅内感染率,改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破入脑室 神经内镜手术 显微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氨甲环酸效果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泓 张敬堂 +1 位作者 张斌斌 李海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180-4183,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1.0 g氨甲环酸,观察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两组...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1.0 g氨甲环酸,观察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术后3 d,统计两组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引流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两组FIB水平较术前升高,PT、APTT较术前延迟,但观察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APTT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可进一步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凝血功能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晓玉 张清 +3 位作者 韩鑫 李静怡 汪德锋 于阿丽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能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声像图特征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特征,应用单因素及多...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能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声像图特征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特征,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一般资料、常规超声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性、血液供应程度、血液供应模式及有无合并弥漫性甲状腺病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节的直径、内部回声、回声水平、边界、边缘、内部微钙化情况、纵横比、后方有无声衰减、甲状腺外包膜有无侵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微钙化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3.280,95%CI:1.031~10.435,P<0.05);结节纵横比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3.653,95%CI:1.013~13.174,P<0.05);结节边缘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5.731,95%CI:1.995~16.460,P<0.01)。以手术病理结果及回归模型预测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概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45~0.944)。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性,logistic回归模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LOGISTIC模型 超声检查 诊断技术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华峰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04-406,41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其中采用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51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呼吸窘迫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改善率为94.12%,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_(2)均低于治疗前,而PaO_(2)均较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高频震荡通气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儿呼吸窘迫情况及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震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衰弱的相关性
14
作者 刘方方 张丽 +5 位作者 刘玉洁 张迪 关永娟 高兰兰 刘雪纯 李阿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629-632,共4页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必须遵守液体限制,保持特定饮食,并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相关症状,MHD患者几乎各系统都会受到与终末期肾脏病和透析治疗带来的血液生化变化的影响[1]。由于...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必须遵守液体限制,保持特定饮食,并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相关症状,MHD患者几乎各系统都会受到与终末期肾脏病和透析治疗带来的血液生化变化的影响[1]。由于唾液分泌不足、唾液成分变化、口干、免疫系统减弱、多种药物使用、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相关的骨破坏等因素的合并影响,使得MHD患者口腔问题更为凸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肾性骨营养不良 骨破坏 透析治疗 唾液分泌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爱儿童,警惕脂肪肝的侵袭
15
作者 陈传涛 《青春期健康》 2023年第20期11-11,共1页
儿童肥胖症的蔓延,使脂肪肝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脂肪肝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规律作息: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和肝脏功能的恢复。健康饮食:合理安排膳食... 儿童肥胖症的蔓延,使脂肪肝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脂肪肝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规律作息: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有助于儿童身体发育和肝脏功能的恢复。健康饮食:合理安排膳食,限制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快餐的摄入,避免过度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糖饮料 慢性肝脏疾病 作息习惯 生活方式干预 脂肪肝 油炸食品 健康饮食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释风油精含漱液对血液透析口渴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6
作者 卢雯雯 张迪 +1 位作者 刘雪纯 张丽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稀释风油精含漱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5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口渴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和B组(22... 目的 探讨稀释风油精含漱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5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存在口渴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1例)和B组(22例),A组和B组分前后两个阶段交叉设计,每个阶段持续时间为2周,第一阶段完成后,经过2周洗脱期,将两组干预方法对调,进入第二阶段,步骤与方法同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开始前后使用口渴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口渴程度,口渴痛苦量表(the thirst distress scale,TDS)评估患者口渴痛苦程度,并计算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值(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IDWG)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一阶段结束,A组患者口渴VAS得分(3.13±2.97)分、TDS得分(10.14±6.76)分、IDWG(2.51±1.87) kg值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历经2周的洗脱期后,在第二阶段A组患者口渴VAS得分(6.84±2.15)分、TDS得分(22.32±4.75)分、IDWG值(3.12±2.47)kg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把可内服风油精稀释后用于口腔含漱可以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口渴感,减轻因口渴带来的痛苦程度,减少IDWG,本措施简单可行,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可纳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口渴 风油精 漱口液
原文传递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MRI对足月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付阿营 邓有敬 王淑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22年1... 目的探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足月窒息新生儿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相关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HIE组和非HIE组,分析aEEG分度和MRI综合评分对窒息患儿发生HIE的影响程度。结果HIE的发生率为29.29%;不同分度患儿间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0,P<0.001),且相关性分析显示aEEG分度与Apgar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80,P<0.001);HIE组患儿MRI综合评分和aEEG分度异常率均高于非HIE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足月窒息患儿aEEG异常及MRI综合评分升高是HI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EEG分级、MRI综合评分以及二者联合对预测窒息新生儿HIE的AUC分别为0.737、0.721和0.826。结论aEEG异常与MRI综合评分是窒息新生儿HIE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足月窒息新生儿HIE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核磁共振 窒息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原文传递
基于多模态超声参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LASSO回归分析
18
作者 张清 张玉君 +2 位作者 陶冶 胡冬梅 张超学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2期11-17,29,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多模态超声参数,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P...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多模态超声参数,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PTM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CLNM组和非CLNM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结节最大径、微钙化、被膜侵犯、增强均匀性和弹性评分6个关键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该模型在预测CLNM时,AUC值达到0.825(95%CI:0.769~0.873),敏感度为81.10%,特异度为71.90%。结论:基于多模态超声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PTMC患者的CLNM风险,为临床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超声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急性胰腺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刘伟 高续 +2 位作者 谢玉海 蒋哲 刘士成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基于首次发作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图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复发。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5例,验证组40例。从动脉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中提取和筛选影像组... 目的基于首次发作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图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复发。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5例,验证组40例。从动脉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中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收集患者临床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临床模型和和联合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预测指标评价三组模型的预测能力,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于对比不同模型临床决策的净收益情况。将联合模型制作为列线图,提供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风险概率。结果训练组95例患者中有33例复发急性胰腺炎,验证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复发,分为复发组46例,非复发组89例。经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及临床因素筛选,四种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及高脂血症和改良CT严重指数两种临床因素被分别用于并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和临床模型。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队列中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并优于临床模型(AUC_(训练组):0.874比0.713,P=0.01;AUC_(验证组):0.822比0.734,P=0.036)。联合模型可提高对胰腺炎复发预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基于增强CT图像的放射组学评分模型在提高急性胰腺炎复发个体化预测的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临床预防胰腺炎的复发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增强CT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马艳 谢灿 游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65例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鹅口疮等事...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65例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鹅口疮等事件将患者分为妊娠良好组(25例)和妊娠不良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pH<4.5、清洁度Ⅰ~Ⅱ度、乳杆菌的占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TNF-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妊娠良好组与妊娠不良组年龄、孕周、产次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不良组无抗感染治疗患者比例、阴道菌群密集度Ⅱ~Ⅲ度的占比率及血清hs-CRP、PCT、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妊娠良好组,pH<4.5、清洁度Ⅰ~Ⅱ度、乳杆菌的占比率显著低于妊娠良好组(P<0.05)。乳杆菌、抗感染治疗是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是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及阴道微生态指标异常均可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阴道炎 妊娠期 阴道微生态 炎性因子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