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樑 刘磊 +3 位作者 梁峰 焦向英 郭永强 刘慧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目的通过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模型成功率。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n=8)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n=8)。缺血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条件下完成,再灌注过程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进行,所有操作尽... 目的通过改进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方法,提高模型成功率。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Sham组,n=8)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组,n=8)。缺血过程在人工机械通气条件下完成,再灌注过程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进行,所有操作尽量不破坏动物组织结构,Evan’s蓝和TTC染色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MI/R组结扎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0.4 mV以上,Sham组手术前后无变化;M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Sham组[(53.6±2.3)%vs(1.7±0.6)%,P<0.001]。结论本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简便易行,心脏暴露好、结扎可靠,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 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同强 燕子 +4 位作者 李雯 温永金 曹成章 马文良 梁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蛇床...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蛇床子素后处理(Ost)组。采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数据。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含量,应用透视电镜对左室心尖部心肌组织超微结构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显著降低,血清CK—MB及cTnI含量均显著增高。与I/R组比较,Ost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清CK—MB及cTnI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蛇床子素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的时间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丽 王晓樑 +2 位作者 赵焕新 宋峰 梁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通过制备在体大鼠机械性创伤模型,观察创伤后心肌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以及凋亡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平均动脉压,并运用TUNEL和caspase3活性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凋... 目的:通过制备在体大鼠机械性创伤模型,观察创伤后心肌细胞是否发生凋亡,以及凋亡发生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于创伤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平均动脉压,并运用TUNEL和caspase3活性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后1h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开始增高,6h出现了明显的凋亡,12h达到高峰。结论:机械性创伤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的心肌细胞在创伤后一段时间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创伤 心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35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文良 梁峰 +2 位作者 俞光宇 陶鹏 马同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8期961-962,共2页
20世纪90年代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作为胸外科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发展很快,逐步普及。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应用该技术治疗气胸35例,疗效满意。同时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组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分析VATS应用的优势和疗效。
关键词 胸腔镜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气胸 疗效满意 微创技术 开胸手术 VATS 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OS在大鼠创伤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燕子 郭丽 +4 位作者 杨丽红 高胜利 王洁 王瑾 梁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iNOS在创伤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创伤模型,用caspase-3活性和DNA ladder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 目的观察iNOS在创伤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创伤模型,用caspase-3活性和DNA ladder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酪氨酸(NT)含量。结果机械创伤后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心肌组织NO2-/NO3-和NT含量明显增加(P<0.01);给予iNOS选择性抑制剂1 400 W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0.05),且显著降低心肌组织NO2-/NO3-和NT的含量(NO2-/NO3-:P<0.01;NT:P<0.05)。结论创伤时iNOS通过引起NO及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创伤通过增加活性氧和NO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6
作者 燕子 郭丽 +4 位作者 杨丽红 卫小红 王洁 王瑾 梁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87-91,165,共6页
目的观察机械创伤后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机械创伤模型。创伤后0,3,6,12,24 h检测各指标。同时在创伤后随即给予FeTMPyP,按照2 mg/kg剂量腹... 目的观察机械创伤后活性氧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机械创伤模型。创伤后0,3,6,12,24 h检测各指标。同时在创伤后随即给予FeTMPyP,按照2 mg/kg剂量腹腔注射,溶剂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创伤后12 h比较各指标。采用光泽精加强发光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阴离子的含量,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NO的含量,通过ELISA方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酪氨酸(NT)含量,使用TUNEL和caspase-3活性测定两种方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机械创伤后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高(P<0.01),心肌组织超氧阴离子水平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二者结合的产物过氧亚硝基(ONOO-)也明显增加(P<0.01);给予ONOO-清除剂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NT水平(P<0.01),且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机械创伤通过使活性氧和NO水平增加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超氧阴离子 一氧化氮 凋亡 过氧亚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亚硝基在机械性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樑 梁峰 +3 位作者 马文良 赵焕新 杨光照 刘慧荣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小鼠机械性创伤模型,观察过氧亚硝基(ONOO-)在机械性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作非致死性小鼠创伤模型,通过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化学发... 目的通过制备小鼠机械性创伤模型,观察过氧亚硝基(ONOO-)在机械性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作非致死性小鼠创伤模型,通过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化学发光法检测总一氧化氮(NOx)含量,ELISA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过氧亚硝基标志物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含量。结果机械创伤小鼠心肌组织中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时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和硝基酪氨酸含量均增高。结论过氧亚硝基造成的心肌组织蛋白质硝基化是机械创伤致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减少过氧亚硝基的生成有助于减轻机械创伤后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亚硝基 机械性创伤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出血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书庆 陈曼 +2 位作者 梁峰 马文良 韩晓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出血原因及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 6 7例心脏手术进行分析 ,发生术后出血 8例 ,其中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包括急性心包填塞 2例 )。结果 除 1例发生纵隔感染 ,延长住院天数外 ,余均经正常住院日...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出血原因及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 6 7例心脏手术进行分析 ,发生术后出血 8例 ,其中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包括急性心包填塞 2例 )。结果 除 1例发生纵隔感染 ,延长住院天数外 ,余均经正常住院日治愈出院。结论 心脏手术后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失血 急性心包填塞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在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燕子 梁峰 +3 位作者 郭丽 高胜利 王洁 刘慧荣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机械性创伤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外伤救治299例
10
作者 梁峰 马文良 +1 位作者 赵永锋 韩晓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 总结 2 99例胸部外伤救治经验。方法 对 2 99例因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胸部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除 76例因胸腹脏器严重损伤、颅脑损伤及骨伤必须手术外 ,2 2 3例均行保守治疗。并对常见致死原因成人呼吸窘迫综... 目的 总结 2 99例胸部外伤救治经验。方法 对 2 99例因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程度的胸部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除 76例因胸腹脏器严重损伤、颅脑损伤及骨伤必须手术外 ,2 2 3例均行保守治疗。并对常见致死原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死亡 11例 ,总病死率 3.7% ,其中 7例死于ARDS和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其余病例均康复。结论 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胸伤特点围绕严重外伤致死原因进一步提高急救和后续处理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伤 救治 急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分析
11
作者 马文良 韩华清 +3 位作者 梁峰 郭光伟 李家成 马捷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心律失常/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L-精氨酸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 梁峰 +4 位作者 马文良 田珏 王亮 李晓宇 刘慧荣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观察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n=15):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L-精氨酸早期处理组(L-Arg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在体心... 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观察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n=15):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L-精氨酸早期处理组(L-Arg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5 h,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给予L-精氨酸。动态监测大鼠左心室功能;再灌注结束后,以Evan′s蓝和TTC双染法检测心梗面积,化学发光法检测总NO(NOx)含量,以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过氧亚硝基(ONOO-)标志物硝基酪氨酸含量。结果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显著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心功能降低(LVSP和dp/dtmax)、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了心肌组织细胞毒性物质ONOO-的生成。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可以通过增加NO的生成,减轻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进而加快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 L-精氨酸 心脏功能 过氧亚硝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在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李秀荣 燕子 +3 位作者 闫莉 郭丽 王瑾 梁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机械性创伤模型,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非致死性大鼠创伤模型,通过TUNEL染色和DNAladder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使用LVDP、±dP/dtmax来判...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机械性创伤模型,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在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非致死性大鼠创伤模型,通过TUNEL染色和DNAladder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使用LVDP、±dP/dtmax来判定心脏功能。结果机械性创伤时心功能显著下降,心肌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给予caspase抑制剂,大鼠心功能损伤降低。结论心肌细胞凋亡是导致创伤时继发性心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抗凋亡治疗有望成为临床减轻这种心肌损伤的一种新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创伤 心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重构对抗β_1受体自身抗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宋丽芳 邢喜龙 +2 位作者 梁峰 张理华 李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21-322,共2页
目的检测心肌重构患者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和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室壁增厚、心腔与心壁比值增大、拟行手术的患者28例,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目的检测心肌重构患者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和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特点、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室壁增厚、心腔与心壁比值增大、拟行手术的患者28例,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SAELISA),测定血清中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CD3+、CD4+、CD8+含量及CD4+/CD8+比值,IgG、IgA、IgM及C3、C4含量。结果当心肌发生重构时,患者产生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随着术后好转,该自身抗体也会随之降低。当抗β1受体自身抗体存在时,机体的细胞免疫CD4+/CD8+比值明显增高,体液免疫5项指标均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细胞免疫基本一致。结论心肌重构后,患者抗β1受体自身抗体的变化能反映术后疗效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免疫功能的变化,说明心肌重构早期,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应注意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预防感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Β1受体 心肌重构 CD4^+/CD8^+比值 对抗 酶联免疫吸附 流式细胞技术 机体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 链霉亲和素 CD3^+ 变化情况 免疫指标 变化特点 临床意义 相互关系 室壁增厚 测定技术 5项指标 体液免疫 恢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
15
作者 魏书庆 梁峰 +1 位作者 韩晓明 孟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S1期29-31,共3页
目的 报告 1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 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内分流管 ,连续缝合搭桥共 2 6支 ,平均 (2 .3± 0 .5 )支。结果 全部手... 目的 报告 1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 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内分流管 ,连续缝合搭桥共 2 6支 ,平均 (2 .3± 0 .5 )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左心功能不全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除 1例心绞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外 ,余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 ,优点多 ,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及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侧支气管插管手术抢救急性大咯血12例
16
作者 尹德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41-342,共2页
对12 例急性大咯血的病人经健侧支气管插管急症肺切除治疗无死亡,说明采用健侧支气管插管、急症肺切除抢救大咯血效果良好。
关键词 咯血 肺切除术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创伤后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变与迟发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成章 燕子 +5 位作者 温永金 王洁 郭丽 郭勇 牛龙刚 梁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观察肾动脉舒张功能改变与机械创伤致迟发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28只(意外死亡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创伤组和创伤组,创伤组又分为创伤后6h和24h组,每组8只;利用Noble—Collip机械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通... 目的观察肾动脉舒张功能改变与机械创伤致迟发性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28只(意外死亡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创伤组和创伤组,创伤组又分为创伤后6h和24h组,每组8只;利用Noble—Collip机械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通过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检测大鼠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R/dt)、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的变化,离体微血管环技术检测肾动脉舒张功能的改变,ELISA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ll)水平。结果与伪创伤组比较,创伤后24h组大鼠离体心功能明显下降,且创伤后6h组大鼠肾动脉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的最大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显著下降;创伤后6,24h组血清和心肌组织AngII含量显著升高,呈正相关;心肌组织AngII含量变化与+dp/dt呈负相关,与-dR/dt呈正相关。结论机械性创伤可能通过引起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而导致随后的心功能下降,AnglI的过度激活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肾动脉 内皮 血管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同强 燕子 +4 位作者 李雯 温永金 曹成章 马文良 梁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1期6737-6740,共4页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20 min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以下3组:对照(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I/R+蛇床子素后处理(Ost)组。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缺血区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Bcl-2及Bax三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Bcl-2蛋白和Bax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与I/R组相比,Ost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5)、心肌组织Caspase-3蛋白(P<0.01)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蛇床子素后处理能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同时上调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下调心肌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提示上调Bcl-2蛋白及下调Bax蛋白、进而上调Bcl-2/Bax比值可能是其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蛇床子素 基因 BCL-2 Bax
原文传递
机械创伤使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永金 燕子 +3 位作者 田珏 王洁 曹成章 梁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观察机械创伤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创伤组、创伤组、假创伤+假手术组、假创伤+缺血/再灌组和创伤+缺血/再灌组,于创伤后... 目的观察机械创伤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机械创伤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创伤组、创伤组、假创伤+假手术组、假创伤+缺血/再灌组和创伤+缺血/再灌组,于创伤后1周行缺血/再灌注。采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记录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数据;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缺血/再灌注后心脏通过伊文思蓝染色、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复染后,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果创伤+缺血/再灌注组在体心功能明显低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P〈0.01);创伤+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CK—MB:(4960±588)ng/nil:(2925±426)ng/ml,P〈0.01;cTnI:(18.10±3.06)ng/ml:(6.67±1.57)ng/ml,P〈0.01];创伤+缺血/再灌注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大于假创伤+缺血/再灌注组[(36.70±7.42)%:(22.27±4.54)%,P〈0.01]。结论机械创伤使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沣棉作的钎戚幛增由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敏感性
原文传递
L-精氨酸——一氧化氮代谢通路对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梁峰 王晓樑 +5 位作者 马文良 田珏 王瑾 李晓宇 郝一勇 刘慧荣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用在体方法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的不同时相给予L-精氨酸,以观察一氧化氮(NO)的“双刃性”作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伪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生理盐水组(Veh... 目的用在体方法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的不同时相给予L-精氨酸,以观察一氧化氮(NO)的“双刃性”作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伪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MI/R+L-精氨酸早期处理组(Early组)和MI/R+L-精氨酸晚期处理组(Late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5h;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给予L-精氨酸,动态监测大鼠左心室功能。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总NO(NOx)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测定iNOS含量。结果与Vehicle组相比,早期给予L-精氨酸使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Caspase3活性大幅度下降;而晚期给予L-精氨酸使大鼠心功能明显恶化,Caspase3活性进一步增加,心肌NOx含量升高,iNOS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在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再灌注损伤,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晚期给予L-精氨酸,可促进细胞凋亡,进而使心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