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七种色素组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1
作者 余星 朱红瑞 +4 位作者 肖杰 罗叶 舒玲 钟宇思 常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263-271,共9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蜜饯中柠檬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酸性红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19]和课题组前期所完成的《基于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蜜饯中柠檬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酸性红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19]和课题组前期所完成的《基于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及风险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方法测定蜜饯中柠檬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酸性红7种组分含量分别为1.814±0.043、1.814±0.068、1.844±0.082、1.816±0.097、1.820±0.055、1.781±0.0750和(1.792±0.074)mg/kg,结果发现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其次为样品前处理,仪器和回收率的贡献最小。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可行的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7种色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日常实验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蜜饯 不确定度 标准物质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莫西林原料药中未知杂质的研究
2
作者 胥树波 程睿 +4 位作者 罗厚华 刘阔 邓金根 耿越飞 谢微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9-1154,共6页
目的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含量略大于0.05%的未知单杂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结构。方法采用制备HPLC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未知杂质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杂质样品并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NMR)技术及HPLC进行... 目的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含量略大于0.05%的未知单杂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结构。方法采用制备HPLC对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的一个未知杂质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杂质样品并通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NMR)技术及HPLC进行杂质结构的确证。结果阿莫西林原料药中目标杂质的结构为(2S,3R,5R,6R)-3-甲基-3-乙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即阿莫西林C3位上的一个甲基被乙基替代后形成了五元环3-甲基-3-乙基二取代阿莫西林的衍生物。结论该杂质系首次从阿莫西林原料药中鉴定出来,其与阿莫西林结构密切相关,归为无新的高毒性结构杂质即一般杂质,建议可在原料质量标准中对其适当放宽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未知杂质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络病-风药”新识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雪萍 刘伟伟 +4 位作者 郑川 黄勤挽 谭瑾 高永翔 沈咏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1-393,共3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和重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络病"范畴。目前虽有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较大、易增加患者感染等弊端。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和重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可归属于中医"痹证""络病"范畴。目前虽有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治疗,但存在毒副作用较大、易增加患者感染等弊端。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痹证的代表方剂,目前中医临床大多用其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桂枝芍药知母汤为治风之剂新的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中各药可归属于风药,诸药合用,共奏通络宣痹之效,使风寒湿得祛,郁热得清,气血通行,痹痛得止,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络病 桂枝芍药知母汤 风药
原文传递
电子舌技术在鉴别川牛膝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斌 刘维 +3 位作者 裴瑾 王黎 胡静 唐小慧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5126-5130,共5页
目的:建立鉴别川牛膝"味"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采集温度为25℃,采集时间为120 s,采集周期为1 s,搅动速度为1 r/s,清洗液为纯化水。以电子舌传感器第120 s所得响应值为"味"分析数据,通过主成分(PC)分析、... 目的:建立鉴别川牛膝"味"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采集温度为25℃,采集时间为120 s,采集周期为1 s,搅动速度为1 r/s,清洗液为纯化水。以电子舌传感器第120 s所得响应值为"味"分析数据,通过主成分(PC)分析、判别因子(DF)分析对获取的"味"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此区分川牛膝药材及其混淆品,以及川牛膝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其市售商品的不同批次。结果:1批川牛膝药材及其4批混淆品判别因子(DF)相差较大;四川宝兴、金口河、天全产药材样品可聚为一类;1、2年生与3、4年生药材样品DF相差较大;不同批次市售商品DF相差较大。结论:川牛膝药材及其混淆品、不同产地川牛膝药材、不同生长年限川牛膝药材及其不同批次市售商品的"味"存在显著差异;电子舌技术能快速区分上述类别药材的"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电子舌技术 鉴别 主成分 判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静 饶桦静 +4 位作者 裴瑾 唐小慧 刘钰萍 魏担 耿福昌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48-2752,共5页
目的:探讨西红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阐明其成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制片技术观察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同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 目的:探讨西红花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阐明其成花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传统石蜡制片技术观察西红花花芽分化的形态发育过程,同时采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分化时期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西红花花器官分别按照花原基、花被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的顺序进行分化,整个分化过程大概需45 d左右。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可溶性糖与蛋白含量先降低后上升,CAT活性持续上升、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S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动态变化。结论:西红花花芽分化属于向心型发育,高含量的可溶性糖、蛋白以及高活性的CAT、POD、SOD可促进花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花芽分化 形态发育 营养物质含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雁 王玺 +2 位作者 蒋珍菊 刘斌 陈祥贵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94-97,共4页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石榴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石榴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比较从不同种类石榴中提取的石榴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GC-MS法对多种石榴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石榴籽油提取... 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石榴籽油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石榴籽油提取工艺条件;为比较从不同种类石榴中提取的石榴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采用GC-MS法对多种石榴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石榴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200目粉碎的石榴籽粉为原料,以正己烷为萃取剂,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超声功率80 W,料液比1∶12;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榴籽油出油率达17.97%;青皮石榴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山东大红石榴中检测出11种,云南酸石榴中检测出10种;3种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石榴酸的含量均高于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籽油 超声辅助提取法 脂肪酸组成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凝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诚 苏诚 +1 位作者 刘彬 吴纯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901,共3页
目的研制康复新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用卡波姆-980NF作为基质,甘油为润湿剂,三乙醇胺为中和剂,制成凝胶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5种氨基酸和嘧啶碱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以丙氨酸计)含量,建立质量标准,考察其... 目的研制康复新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用卡波姆-980NF作为基质,甘油为润湿剂,三乙醇胺为中和剂,制成凝胶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5种氨基酸和嘧啶碱进行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以丙氨酸计)含量,建立质量标准,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凝胶剂制备工艺可行,其组成药物可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其pH值为5.0-7.0,平均回收率为98.44%,RSD=1.38%,稳定性好。结论康复新凝胶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稳定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凝胶 制备工艺 质量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胆颗粒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成浩 文昌凡 +2 位作者 张宏 刘彬 廖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7-63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清胆颗粒对正常大鼠及模型动物胆汁及病理组织的影响,确定其利胆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胆管引流法测定清胆颗粒对正常大鼠胆汁量的影响;应用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造成豚鼠胆囊炎模型,测定其对模型动... 目的:通过研究清胆颗粒对正常大鼠及模型动物胆汁及病理组织的影响,确定其利胆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胆管引流法测定清胆颗粒对正常大鼠胆汁量的影响;应用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造成豚鼠胆囊炎模型,测定其对模型动物肝重、肝指数、胆囊容积及胆囊病理组织的影响。结果:清胆颗粒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胆汁流量,明显减轻模型动物肝湿重和肝指数,缩小胆囊容积,能明显降低胆汁中TB、DB及UCB/TB含量,对Ca2+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模型动物胆囊粘膜上皮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清胆颗粒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胆颗粒 利胆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酶法提取猪皮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娜 刘芳 +1 位作者 穆畅道 钟云梓 《四川化工》 CAS 2006年第6期8-12,共5页
本文对在4℃、16℃酶解所得胶原进行了研究,发现在4℃酶解,可以得到纯度高、热稳定性保持良好的胶原,在16℃酶解所得胶原热稳定性较低,但两种温度酶解所得胶原都具有三股螺旋结构,因此可以依照不同的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的酶解温度。
关键词 温度 酶法 提取 猪皮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康复新液中两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金凤 张臻 +4 位作者 宋芹 章津铭 傅超美 何瑶 刘彬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康复新液中尿苷和黄嘌呤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5:95)作为流动相,于254 nm波长下检测,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尿苷、黄嘌呤分别在0.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康复新液中尿苷和黄嘌呤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5:95)作为流动相,于254 nm波长下检测,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尿苷、黄嘌呤分别在0.10~3.96μg·mL^(-1)(r^2=0.9998)、0.52~20.80μg·mL^(-1)(r^2=0.9992)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RSD=1.25%)、97.39%(RSD=0.68%)。测定5批次康复新液中尿苷和黄嘌呤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69~1.76μg·mL^(-1)、12.76~13.06μg·mL^(-1),说明各批样品质量较均一。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康复新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尿苷 黄嘌呤 康复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意定喘片质量标准的改进
11
作者 傅勇 张慧慧 +2 位作者 杜斌 李文敏 刘彬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1-84,93,共5页
目的:改进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鉴别出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HPLC法... 目的:改进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和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鉴别出黄芪、枳实、南五味子、熟地黄和麻黄;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在0.4208—1.68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8%,RSD=0.94%;氢溴酸东莨菪碱在0.1395~0.558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8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如意定喘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定喘片 苦杏仁苷 氢溴酸东莨菪碱 HPLC 薄层色谱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球茎休眠阶段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钰萍 胡静 +4 位作者 谭谨 魏担 耿福昌 吴清华 裴瑾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4-269,共6页
目的:考查休眠期间西红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球茎休眠阶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缩短室内培育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繁殖时间,提高西红花球茎繁殖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置于适宜生长环境的西红花球茎进行11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SO... 目的:考查休眠期间西红花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为球茎休眠阶段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缩短室内培育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繁殖时间,提高西红花球茎繁殖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置于适宜生长环境的西红花球茎进行11周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SOD、POD、CAT三种抗氧化酶,ABA、GA3、IAA、ZT四种内源激素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三种营养物质,分析了2017、2018年两年相同试验期间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西红花球茎休眠期间(1~8周),POD、SOD、CAT、GA3、IAA、ZT及淀粉指标呈下降趋势,AB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IAA/ABA、GA3/ABA、ZT/ABA比值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5周左右明显升高;休眠解除期间(9~11周),POD、SOD、CAT、GA3、IAA、ZT指标呈上升趋势,AB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IAA/ABA、GA3/ABA、ZT/ABA比值持续升高。结论:POD主要调控西红花球茎休眠初始阶段,CAT、SOD主要调控休眠解除阶段,IAA/ABA、GA3/ABA及ZT/ABA升高对西红花球茎生长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抑制作用,5~8周休眠程度减弱,是西红花球茎休眠解除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球茎 休眠 酶活力 内源激素 淀粉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不同炮制品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晏丞 曾陈娟 +4 位作者 何文楷 顾健 谭睿 任艳 次仁巴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下美洲大蠊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实验组按炮制给药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原药组、清炒组、盐炙组、麸炒组、米炒组、联苯双酯组。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下美洲大蠊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实验组按炮制给药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原药组、清炒组、盐炙组、麸炒组、米炒组、联苯双酯组。连续给药1周后,除空白组外,各实验组腹腔注射0.2%CCl_4橄榄油溶液,禁食不禁水24 h后,摘除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活性;取肝脏测肝脏系数,固定于10%的甲醛溶液中,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考察。然后采用索式提取器测定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炮制组蛋白质含有量,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组多糖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炮制组与原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系数,各炮制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P<0.01),而原药组对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表明麸炒组病变最轻。与原药组比较,各炮制组油脂含有量下降;蛋白质含有量以盐炙组最低,原药组最高;多糖含有量在盐炙组、清炒组均较高,在原药组、麸炒组、米炒组均较低。结论美洲大蠊各炮制品均能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以米炒、麸炒组效果最佳,原药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炮制品 急性肝损伤 油脂 总蛋白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香正气散含药血清对小鼠Cajal间质细胞GLUT2、GLUT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吉娥 刘童婷 +3 位作者 徐萌 黄秀深 陈继兰 李明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6,共3页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散含药血清对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中GLUT2、GLUT4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通过给ICC细胞加入藿香正气散抑制型、稳定型和亢进型三种含药血清...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散含药血清对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中GLUT2、GLUT4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通过给ICC细胞加入藿香正气散抑制型、稳定型和亢进型三种含药血清,测定GLUT2、GLUT4的含量。结果造模2天抑制型含药血清对GLUT2的影响,与空白抑制组比较,模型抑制组、模型恢复抑制组降低,其中模型给药抑制组升高且高于空白抑制组水平,模型恢复抑制组低于空白抑制组水平(P<0.01);对GLUT4的影响不大(P>0.05)。造模2天稳定型含药血清对GLUT2的影响,与模型稳定组比较,模型恢复稳定组升高(P<0.05)。造模2天稳定型含药血清对GLUT4的影响,与空白稳定组比较,模型稳定组、模型恢复稳定组升高(P<0.05);与模型稳定组比较,空白稳定组、模型给药稳定组降低接近空白稳定水平(P<0.05);造模2天亢进型含药血清对GLUT2的影响,与空白亢进组比较,模型亢进组、模型给药亢进组、模型恢复亢进组皆降低,其中模型给药亢进组降低明显,但是都比空白亢进组低(P<0.01);与模型亢进组比较,空白亢进组升高,模型给药亢进组、模型恢复亢进组降低(P<0.01);对GLUT4的影响不大(P>0.05)。结论藿香正气散抑制型、稳定型和亢进型三种含药血清对小鼠小肠Cajal上的GLUT2、GLUT4含量有影响,其中藿香正气散抑制型和亢进性含药血清对GLUT2影响较大,稳定型含药血清对GLUT4影响较大,藿香正气散可能对小鼠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及肠推动功能有明显、稳定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GLUT2、GLUT4参与胃肠动力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散含药血清 CAJAL间质细胞 葡萄糖转运蛋白
原文传递
糖尿病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思倩 沈咏梅 +2 位作者 耿福能 李艳华 高建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更好地探索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需要建立适宜的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目前,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采用鼠类;根据模型建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病理因素的动物模型和模拟临床病征的动物模型两大类。随着糖尿... 为了更好地探索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并为其治疗研究提供依据,需要建立适宜的糖尿病足实验动物模型。目前,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采用鼠类;根据模型建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模拟病理因素的动物模型和模拟临床病征的动物模型两大类。随着糖尿病溃疡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相应的治疗策略如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治疗等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概述了上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肜病理学 糖尿病肜治疗 疾病模型 动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吉娥 刘童婷 +2 位作者 徐萌 黄秀深 陈继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05-2007,共3页
目的:初步探索小鼠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方法:对正常小鼠胃肠动力分析,以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评价标准,将小鼠胃肠动力分为抑制、稳定和亢进三种类型。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分别... 目的:初步探索小鼠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方法:对正常小鼠胃肠动力分析,以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评价标准,将小鼠胃肠动力分为抑制、稳定和亢进三种类型。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分别于造模2、4、6、8、10 d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确定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选择适合实验的小鼠胃肠动力模型评价指标。结果:正常小鼠胃肠动力标准建立:以胃残留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60.00±15.86)%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98.39±2.71)%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21.86±9.13)%为亢进型;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56.93±21.89)%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8.48±7.20)%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97.30±3.12)%为亢进型。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以第2、4、6天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结论:正常小鼠中存在胃肠动力障碍问题,以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评价标准,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 胃排空率 肠推进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胸腺素对小鼠毛发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琳 高洁 +5 位作者 张毅鹏 王红梅 陈勤 沈咏梅 岳碧松 张修月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9-496,共8页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胸腺素对小鼠毛发生长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将背部脱毛的C57BL/6小鼠分为PBS组(空白处理)、THY1组(给药浓度500μg·mL^(-1))、THY2组(给药浓度500μg·mL^(-... 目的以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胸腺素对小鼠毛发生长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将背部脱毛的C57BL/6小鼠分为PBS组(空白处理)、THY1组(给药浓度500μg·mL^(-1))、THY2组(给药浓度500μg·mL^(-1))、THY3组(给药浓度500μg·mL^(-1))和Tβ4组(给药浓度500μg·mL^(-1)),连续给药18 d,记录小鼠皮肤颜色变化时间、脱毛区毛发生长状况以及毛囊组织学特征和毛囊数目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脱毛后皮肤颜色由粉红变黑的时间更短,毛囊数量均明显更多,且给药组小鼠毛发生长更快。在给药第6天,THY1组和THY3组的β-catenin表达明显高于PBS组;给药第18天,THY2组的MMP-2表达明显高于PBS组,且THY1组的IGF-1表达明显高于PBS组。结论美洲大蠊胸腺素可以促进C57BL/6小鼠的毛发生长,可能通过提高β-catenin、MMP-2和IGF-1的表达来调控小鼠的毛囊发育与毛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胸腺素 C57BL/6小鼠 毛发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解表颗粒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海均 甘青霞 +4 位作者 彭诚艺 黄勤挽 王瑾 汤婷婷 耿福能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解表颗粒对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3种不同模型诱导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探讨不同浓度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解热机制。方法:筛选出体温稳定大鼠预防给药3d后,分别注射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进行造模... 目的:观察小儿解表颗粒对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3种不同模型诱导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探讨不同浓度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解热机制。方法:筛选出体温稳定大鼠预防给药3d后,分别注射LPS、2,4-二硝基酚和干酵母进行造模,造模后测量不同时间段大鼠的体温,筛选出小儿解表颗粒解热效果最佳的发热模型及最佳解热时间。对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的大鼠在体温达到最高点麻醉取血和下丘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下丘脑中cAMP、NO、PGE2和血清中IL-1β、IL-6、TNF-α、IFN-γ、GHRL、β-EP的表达。结果: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诱导大鼠的发热模型解热效果最好,且最佳解热时间在造模后20 min左右。2,4-二硝基酚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AMP、NO、PGE2和血清IL-1β、IL-6、TNF-α、IFN-γ、GHRL、β-EP的表达均增加(P<0.05),经过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各指标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解表颗粒对2,4-二硝基酚诱导大鼠发热具有显著解热效果,其作用机制与其能影响发热大鼠外周介导发热的细胞因子、中枢升温介质及相关炎症因子含量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解表颗粒 2 4-二硝基酚 细胞因子 升温介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继红 王兴文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6,共2页
当CO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对化学成分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因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性、高附加值、单用量少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二氧化碳 夹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婉怡 李娟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5期11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ACS患者80例,其中携带HBV的患者40例,不携带HBV的患者40例,在两组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各... 目的观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ACS患者80例,其中携带HBV的患者40例,不携带HBV的患者40例,在两组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2组,共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不携带HBV,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B组不携带HBV,使用瑞舒伐他汀钙;C组携带HBV,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D组携带HBV,使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以及ALT增长量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ULN)及以上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携带HBV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携带HBV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肝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同种他汀类药物间比较,携带HBV患者比不携带HBV患者ALT及AST水平升高明显(P<0.05)。结论携带HBV ACS患者肝功能受他汀类药物影响较大,更易出现肝损伤,而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种药物对ACS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瑞舒伐他汀钙 阿托伐他汀钙 肝功能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