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章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后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密切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等积极综...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后50例患者临床资料,密切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50例患者通过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溶栓、抗凝与抗血小板聚集等积极综合防治措施后,患者临床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无下肢坏死、溃烂及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得以治愈并健康出院。结论患者由于术后制动及麻醉术后卧床牵引等诸多原因,致使周围静脉舒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患者而言,如果进行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加紧功能锻炼、合理用药可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止并发症的作用;医护工作者对骨科手术患者开展健康宣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施行危险因素分析,采取合理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经尺骨鹰嘴骨折的肘关节脱位20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 郭锦明 +1 位作者 陶然 徐华 《交通医学》 2011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经尺骨鹰嘴的肘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20例经鹰嘴骨折脱位的患者中肘关节前脱位14例;后脱位6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8.2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经尺骨鹰嘴的肘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20例经鹰嘴骨折脱位的患者中肘关节前脱位14例;后脱位6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8.2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3例患者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1例患者有肘关节不稳定表现。结论:经鹰嘴的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复杂、预后较差,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术中需要精确复位、坚强固定,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侧副韧带及环状韧带以稳定肘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骨折 肘关节脱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复位结合“双同法”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锦明 严宏生 +3 位作者 刘俊 章斌 杨小军 阚晨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06间收治的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应用牵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双侧同时穿刺、同时注...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01-2013-06间收治的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应用牵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双侧同时穿刺、同时注入法(简称"双同法")。对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复位结合"双同法"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改善椎体高度,减少术中渗漏及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双侧 经皮椎体成形术 牵引复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8
4
作者 严宏生 郭锦明 +3 位作者 刘俊 章斌 陈志江 杨小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螺旋刀片切割或退出。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愈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锦明 章东明 +4 位作者 刘俊 章斌 严宏生 陈志江 倪俊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岁。病程1~21 d,平... 目的探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用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岁。病程1~21 d,平均5.6 d。本组39例先行牵引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对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51个椎体)均经皮穿刺成功,2例(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少许渗漏,但未见神经压迫症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8±0.4)分到术后(2.0±0.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牵引复位再行PVP前后测量椎体的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的差异,前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无明显差别(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9±4.1)°矫正至术后的(9.9±3.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术后1 d疼痛消失,9例术后即减轻,第3天症状消失。31例术后3 d下床活动,8例术后5 d下床活动。经平均(13.8±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过伸牵引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创伤性椎体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改善椎体高度,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牵引复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飞 郭锦明 +2 位作者 刘俊 严宏生 倪俊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克氏针 内固定术 治疗 LISFRANC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7
作者 刘俊 郭锦明 +1 位作者 陶然 周振宇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我院28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我院28例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2-23.7个月,平均随访18.6个月,骨平均愈合时间3.7个月(3-7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全组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未见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0分(81-94分)。结论: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提供可靠固定,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双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锦明 刘俊 +1 位作者 章东明 严宏生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导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51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 目的:探导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51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功能。结果: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克氏针松动退出。术前B 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分别为(6.1±3.6)°、(101.5±7.1)°、(39.8±1.7)mm,术后分别为(31.5±3.5)°、(121.65±5)°、(31.2±1.5)mm,经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平均24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足,良17足,可6足,优良率:88.2%。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小切口 撬拨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锁骨锁定板治疗22例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志江 郭锦明 +2 位作者 刘俊 严宏生 章斌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锁骨锁定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锁骨锁定板治疗资料完整的22例锁骨骨折患者,左侧13例,右侧9例。结果:本组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周,无畸形愈合及钢板折弯或断... 目的:探讨运用锁骨锁定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锁骨锁定板治疗资料完整的22例锁骨骨折患者,左侧13例,右侧9例。结果:本组随访6-15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4周,无畸形愈合及钢板折弯或断裂。按照Herscovici的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1例。结论:应用锁骨锁定板治疗锁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锁定接骨板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锦明 刘俊 +1 位作者 章东明 严宏生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4例,随访51~72个月,平均60个月。按Nakai评... 目的观察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间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的中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4例,随访51~72个月,平均6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48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5.31%。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第二代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孔骨针加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小军 郭锦明 +3 位作者 刘俊 严宏生 章斌 陈志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12期31-33,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带孔骨针加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横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3例;伤后手术时间:1-8d,平均4.25d。均采取带孔骨针加钢缆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康复锻炼。结果 23例均获... 目的探讨带孔骨针加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其中横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3例;伤后手术时间:1-8d,平均4.25d。均采取带孔骨针加钢缆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康复锻炼。结果 23例均获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切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无骨折移位,无骨针钢缆松动、脱落、断裂及皮肤刺激症状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按Bostman评分标准评价: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带孔骨针加钢缆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适用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确切、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骨针加钢缆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颗粒骨置入加肌瓣填塞治疗胫骨骨髓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宏生 郭锦明 刘俊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99-700,共2页
目的观察胫骨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胫骨骨髓炎行病灶清除,含敏感抗生素人工颗粒骨置入加肌瓣填塞,并选择适当外固定。结果随访1~5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2例胫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消除... 目的观察胫骨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胫骨骨髓炎行病灶清除,含敏感抗生素人工颗粒骨置入加肌瓣填塞,并选择适当外固定。结果随访1~5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2例胫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消除死腔、保持局部有效的抗生药物浓度、适当的外固定,是治疗胫骨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髓炎 人工颗粒骨 肌瓣填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宏生 郭锦明 刘俊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1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4年7月对70例老年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5例采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4年7月对70例老年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35例采用闭合复位经小切口置入PFNA治疗,二组35例采用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一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下床活动时间晚。二组创伤较大,手术时间相对稍长,出血多,但下床活动时间较早。结论: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对身体差、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较安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原文传递
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14
作者 严宏生 郭锦明 刘俊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17期1929-1930,共2页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1例采用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4年,该手术方法具... 目的:探讨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31例采用该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4年,该手术方法具有术后短期即可下地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避免再次手术等优点,并发症及手术危险性不比其他内固定手术大。结论: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关节活动良好,卧床时间短,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型双动股骨头置换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15
作者 章东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对在我院治疗26例31足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6~22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根据术后足部功能评测情况显示,优22足、良6足、可...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对在我院治疗26例31足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6~22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根据术后足部功能评测情况显示,优22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达90%。无任何切口感染病例。结论:选择适当手术时机施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雅克 周振宇 +9 位作者 陶然 曹毅 朱建炜 王洪 陆跃 徐华 刘璠 汤健 郭锦明 刘俊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897-905,共9页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28例;年龄...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3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28例;年龄56-85岁,平均(70.5±8.6)岁。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IV.381.1型11例,B2.1型21例,C型9例。均为术后低能量跌倒所致的闭合性骨折。5例B1.1型、8例c型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6例B1.1型、1例C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B2.1型21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假体翻修及骨折固定。内固定为锁定加压钢板加钛缆或锁定附属钢板。术后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及假体稳定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例因心衰、1例因肺感染、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年内死亡,失访4例,随访率78.0%(32/41)。随访时间11-71个月,平均41个月。无畸形愈合、复位丢失、固定失效、假体脱位及再次翻修病例。2例延迟愈合,其余均于8-12周(平均10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1例(26.8%,11/41)出现并发症,包括切口浅表感染2例(4.9%,2/41)、腘静脉或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6例(14.6%,6/41)、假体松动3例(7.3%,3/41)。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B1.1型(91.2±2.1)分,B2.1型(77.5±4.2)分,C型(83.5±3.8)分。锁定加压钢板长度:B1.1型(248.90±24.3)mm,B2.1型(258.6±25.2)mm,C型(280.4±24.0)mm;B1.1型钢板较C型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近端螺钉数量:B1.1型(6.1±1.8)枚,B2.1型(6.5±0.7)枚,c型(3.8±0.7)枚;B1.1、B2.1型数量均大于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远端螺钉数量:B1.1型(3.5±0.5)枚,B2.1型(3.9±0.5)枚,C型(5.1±0.8)枚;B1.1与B2.1型数量小于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缆数量:B1.1型(1.9±1.3)根,B2.1型(2.5±0.9)根,C型(3.7±0.7)根;C型数量大于B1.1与B2.1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1、B2.1、C型三组加用锁定附属钢板的病例分别为2例、12例、6例。结论在制定详细、周密及个性化的术前计划的基础上,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近中期疗效。辅以锁定附属钢板与钛缆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需较长的钢板、较多的钛缆及远端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雅克 周振宇 +13 位作者 陶然 曹毅 朱建炜 王友华 陆跃 徐华 鲍兴丽 刘璠 沈冀宁 孙晓亮 顾羊林 汤健 刘俊 周冉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5-163,共9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2,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1)。UCS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05;F=6.78,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7,P<0.001);UCS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01);UCS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2,P<0.001);UCS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锦明 刘俊 +1 位作者 章东明 严宏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3-434,共2页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5年12月间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MED手术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8例,随访67~88个月,平均80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52例,良21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3.6%。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68 min。术中失血15~40 ml,术中硬脊膜损伤1例,神经损伤1例,无椎间隙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结论]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先进、组织创伤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小、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9
作者 章斌 郭锦明 +3 位作者 刘俊 陈志江 章东明 倪俊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均择期手术。结果 27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24个月,外形...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均择期手术。结果 27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24个月,外形无臃肿,弹性、质地良好,不影响穿鞋行走。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动脉,皮瓣易成活,抗感染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 皮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东明 郭锦明 +2 位作者 刘俊 章斌 严宏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S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Lauge-Hansen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采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优17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 目的总结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方法治疗Lauge-Hansen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4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采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优17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对于踝关节Ⅲ、Ⅳ度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型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