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鞠衍馨 田德民 原金凤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420-1424,共5页
神经系统的组织损伤、炎症、创伤及原发性病变等损害性因素可导致伤害性神经元过度兴奋而诱发异位电活动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可阻止促炎介质释放并促进抗炎介质释放,进而促进炎症消退... 神经系统的组织损伤、炎症、创伤及原发性病变等损害性因素可导致伤害性神经元过度兴奋而诱发异位电活动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NP)。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可阻止促炎介质释放并促进抗炎介质释放,进而促进炎症消退,并促进受损神经轴突再生和局部神经再支配,加快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降低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改善和消除NP。PRP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可能会为NP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富血小板血浆 炎症 细胞因子 神经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鞠衍馨 于凯华 +1 位作者 田德民 刘志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3期3359-3362,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70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腰椎手术术后拔管期的影响,探讨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970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E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0±7.5)岁;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4±7.2)岁。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3 mg/kg,E组伍用艾司氯胺酮0.5 mg/kg,F组伍用芬太尼5μ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完成后1 min(T2)、5 min(T3)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T0时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时MAP较T0时均显著降低[E组(90.5±7.9)mmHg(1 mmHg=0.133 kPa)比(99.6±8.2)mmHg、F组(89.0±9.8)mmHg比(97.5±5.7)mmHg,均P<0.05];气管插管后,E组患者MAP快速回升,T2[(101.4±10.9)mmHg]、T3[(99.5±7.3)mmHg]时点同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组患者T2[(91.5±6.9)mmHg]、T3[(92.1±7.9)mmHg]时同T0时比较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诱导后,F组患者HR波动较为明显,T1时[(61.4±7.5)次/min]较T0时[(67.7±10.7)次/min]显著降低,插管后T3时[(73.1±10.1)次/min]较T0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各时点HR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E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准确活动双下肢时间均显著低于F组[(10.3±0.8)min比(13.5±1.5)min、(7.9±2.3)min比(9.1±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3.33%(1/30)比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降低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 腰椎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退素D2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磊 田德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7期2512-2515,共4页
消退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消退素D2通过与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8结合产生抗炎及镇痛作用, 已在炎症疾病、疼痛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且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等... 消退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 消退素D2通过与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8结合产生抗炎及镇痛作用, 已在炎症疾病、疼痛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且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等其他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有望为临床新型药物研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退素D2 炎症 急慢性疼痛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带状疱疹神经痛
4
作者 田德民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20年第5期11-11,共1页
有一种疾病会让人经受火烧火燎般的痛苦(烧灼痛)、针锥扎身样的疼痛(针刺痛)、尖刀割肉般的煎熬(刀割痛),或者伴随患处皮肤奇痒难忍、蚁虫爬行的感觉,甚至像穿了盔曱般紧箍不适;曰常舒适无比的衣服、被褥等一接触到患处皮肤就会引起严... 有一种疾病会让人经受火烧火燎般的痛苦(烧灼痛)、针锥扎身样的疼痛(针刺痛)、尖刀割肉般的煎熬(刀割痛),或者伴随患处皮肤奇痒难忍、蚁虫爬行的感觉,甚至像穿了盔曱般紧箍不适;曰常舒适无比的衣服、被褥等一接触到患处皮肤就会引起严重的疼痛。如果有了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带状疮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灼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 带状疮疹 疼痛 皮肤 煎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学军 高晓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4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RTN)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RTN)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法(Q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复发率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予以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综合评价性能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 60-7550对脊髓损伤大鼠机械痛阈及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洁 孙涛 +2 位作者 韩杰 杨磊 王珺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1-740,共10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2A(phosphodiesterase-2A,PDE2A)抑制剂Bay 60-7550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 目的:探讨选择性磷酸二酯酶-2A(phosphodiesterase-2A,PDE2A)抑制剂Bay 60-7550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CI组)、给药组(Bay 60-7550组)和溶媒组(vehicle组)。术前1天至术后21天采用von Frey纤维丝间断测试大鼠后爪机械痛阈值。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PDE2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比例;q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下游生物标志物(CD86、CD163、IL-6、IL-1β、IL-10、TGF-β)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Bay 60-7550可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Sham组相比,在SCI组观察到大鼠脊髓背角PDE2A表达增加,而Bay 60-7550组PDE2A的过表达被抑制。与vehicle组相比,Bay 60-7550组脊髓促炎因子(IL-6、IL-1β)表达降低、抗炎因子(IL-10、TGF-β)mRNA的表达增加。同时,还观察到鞘内注射Bay 60-7550可使SCI后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2型比例增加,而M1型细胞比例降低。结论:抑制PDE2A的过表达能有效缓解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2A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骶髂关节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段斌斌 杨磊 +2 位作者 王晓明 田德民 鞠衍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128-2130,共3页
骶髂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腰骶部疼痛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局部疼痛及压痛,多伴明显活动受限及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骶髂关节炎治疗多选择保守治疗或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远期疗效难以维持。近年来,针对骶髂... 骶髂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腰骶部疼痛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局部疼痛及压痛,多伴明显活动受限及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骶髂关节炎治疗多选择保守治疗或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远期疗效难以维持。近年来,针对骶髂关节痛的再生医学治疗显示出较好的临床优势。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对1例重度骶髂关节疼痛患者采用关节内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8岁,因“右侧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4 d”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炎 市立医院 富血小板血浆 关节内注射 疼痛科 糖皮质激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持续性延续护理干预对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后居家晚期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谭延芹 张健来 +2 位作者 高晓明 王秀菊 田德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264-2267,共4页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卜岗等[1]研究指出,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全身或局部的疼痛,其中约45%的患者疼痛程度为难以忍受的中重度疼痛。2017年,Timothy等[2]发表了《鞘内给药疼痛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植入式输注泵微创...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卜岗等[1]研究指出,60%~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全身或局部的疼痛,其中约45%的患者疼痛程度为难以忍受的中重度疼痛。2017年,Timothy等[2]发表了《鞘内给药疼痛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推荐植入式输注泵微创治疗用于临终死亡或预期寿命较短的患者。田德民等[3]对36例晚期癌痛患者行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镇痛治疗,结果显示与传统药物镇痛比较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对预计生存周期较长的患者还可有效节约镇痛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药物镇痛 晚期癌症患者 生存质量 镇痛效果 延续护理干预 鞘内给药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9
作者 张健来 王晓明 于松杨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1期1611-1615,共5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 目的 探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行经皮穿刺背根神经节PRF治疗,A组PRF治疗后经射频针每个背根神经节注射PRP 2 ml,B组经射频针注射同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12、24周疼痛数字评分(NRS)、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组间比较,A组患者治疗后1、4、12、24周各时点NR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脊神经背根神经节PRF联合PRP注射可以明显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PRF联合PRP治疗较单纯PRF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脉冲射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刘雅静 段斌斌 高乔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儿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腹泻患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将纳入的患儿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入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观察组患儿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肠道菌群水平和腹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高于对照组的85.51%(P<0.05)。观察组的发热、呕吐、大便异常及电解质紊乱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2组的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较入院时增多(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多(P均<0.05)。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的腹泻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穴位贴敷不仅可提高腹泻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临床症状消失,还可改善其肠道菌群水平,降低腹泻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小儿 优质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 治疗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德民 张健来 尹亚岚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现代临床治疗的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受损神经轴突再生和局部神经再支配等改善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针对PR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现代临床治疗的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大量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可通过促进炎症消退、受损神经轴突再生和局部神经再支配等改善和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针对PRP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综述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规范中国疼痛学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志祥 田德民 +9 位作者 樊肖冲 江昊 蒋文臣 金晓红 林福清 缪秀华 王德全 王晓英 赵忠民 郑拥军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能产生大量生长因子,在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缓解疼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PRP制备技术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PRP研究结果往往不能重复或不一致,严重制约了PRP的临床推广应用。... 富血小板血浆(PRP)能产生大量生长因子,在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缓解疼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PRP制备技术尚无统一的标准,导致PRP研究结果往往不能重复或不一致,严重制约了PRP的临床推广应用。本共识对PRP制备技术、PRP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PRP制备技术规范化提供学术性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技术规范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建立脑膜转移癌患者鞘内化学治疗通路的可行性
13
作者 杨磊 刘潇莲 +1 位作者 田德民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癌患者行经腰椎穿刺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建立鞘内化学治疗(化疗)通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2例因脑膜转移癌拟行鞘内化疗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42~68岁,所有患... 目的探讨脑膜转移癌患者行经腰椎穿刺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IDDS)建立鞘内化学治疗(化疗)通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2例因脑膜转移癌拟行鞘内化疗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42~68岁,所有患者均行IDDS术,术后经鞘内输注通路注射培美曲塞二钠行鞘内化疗。收集鞘内化疗后患者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及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及嗜睡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手术和化疗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例脑膜转移癌患者均顺利完成了IDDS术,并经此通路行鞘内化疗。鞘内化疗后,患者NRS评分较化疗前显著降低[(2.5±0.6)分比(7.1±0.7)分,t=15.94,P<0.001];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及嗜睡等临床症状较化疗前有效改善;患者鞘内化疗后中位生存期105 d(95%CI∶84.6~125.4)。所有患者均未见出血、血肿、感染及脑脊液漏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鞘内化疗后,2例患者出现"癫痫样抽搐",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经腰椎穿刺鞘内输注系统植入术可为脑膜转移癌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鞘内化疗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泵 植入型 蛛网膜下腔 化学治疗 鞘内 脑膜转移癌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合并心房扑动并双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球囊压迫术中保护性临时起搏: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德民 谭延芹 +3 位作者 王晓明 张健来 段斌斌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本文报道1例三叉神经痛(TN)行球囊压迫术治疗的患者,其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球囊压迫术前置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保障了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束支传导阻滞 心脏起搏 经皮球囊压迫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后并发咀嚼肌萎缩:1例报道
15
作者 田德民 于建波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9-294,共6页
本文报道1例三叉神经痛(TN)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术后18个月出现治疗侧颧骨下凹陷,张口、对齿及咬合功能无明显异常。咀嚼肌萎缩是PBC较少见的并发症,三叉神经运动支神经源性损伤以及废用性肌萎缩是其主... 本文报道1例三叉神经痛(TN)行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治疗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术后18个月出现治疗侧颧骨下凹陷,张口、对齿及咬合功能无明显异常。咀嚼肌萎缩是PBC较少见的并发症,三叉神经运动支神经源性损伤以及废用性肌萎缩是其主要致病原因,咀嚼肌功能锻炼及针刺、电针等物理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咀嚼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 萎缩 咀嚼肌
原文传递
晚期癌痛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德民 谭延芹 鞠衍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疼痛是癌症发展过程中最令患者恐惧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通常合并极其难治的疼痛,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疼痛治疗原则并不能使所有的癌痛得到有效缓解.随着对癌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在相应的癌痛发展阶段... 疼痛是癌症发展过程中最令患者恐惧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通常合并极其难治的疼痛,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疼痛治疗原则并不能使所有的癌痛得到有效缓解.随着对癌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在相应的癌痛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可使癌痛得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本文就癌痛的中枢和外周机制以及晚期癌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 治疗 进展 综述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微球囊扩张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的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德民 张健来 +3 位作者 段斌斌 王晓明 高晓明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及与疗效的关系,分析球囊异常形状并探讨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9~88岁,病史≥6个...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皮微球囊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及与疗效的关系,分析球囊异常形状并探讨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9~88岁,病史≥6个月。全身麻醉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治疗,观察球囊充盈后标准侧位的球囊投影形状,"梨形"或"类梨形"为满意的球囊形状;对球囊形状异常者术中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及调整,评估全麻苏醒后即刻及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患者与术中球囊形状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1例因穿刺失败放弃手术;8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且球囊充盈后为满意的"梨形";6例患者球囊充盈后显示异常形状,其中4例患者通过调整球囊置入深度或调整穿刺方向后获得满意的"梨形"形状,2例患者更改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梨形"形状患者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率100%。结论对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中球囊投影形状异常者,应适度调整球囊置入深度或穿刺方向进行处理,直至出现满意的"梨形",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满意形态者,可考虑更改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形状 球囊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德民 高晓明 +4 位作者 杨磊 王晓明 段斌斌 张健来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头面部三叉神经PHN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3~82岁,病史1~13个月。局部麻...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头面部三叉神经PHN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3~82岁,病史1~13个月。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至三叉神经节,分别于三叉神经节及卵圆孔单次注射血小板富集度(5.7±1.1)倍的PRP各0.5 ml。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7、15、30及90 d时患者数字等级评分(NRS)评分及无痛、轻、中及重度疼痛患者例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穿刺成功并完成治疗。治疗后1、7、15、30及90 d时患者NRS评分分别为[4.0(2.0)、3.0(1.5)、2.0(2.0)、1.0(1.0)和0(2.5)]分,均较治疗前的7.0(2.0)分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90 d时,仅有2例中度疼痛患者、没有重度疼痛患者,均较治疗前的6例中度疼痛和15例重度疼痛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治疗侧下颌区疼痛,1周内消失,未见其它并发症。结论PRP三叉神经节注射治疗三叉神经PHN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三叉神经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原文传递
鞘内输注系统与传统镇痛药物在晚期癌痛患者治疗中的镇痛效果与费用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德民 肖静 +2 位作者 段斌斌 张健来 鞠衍馨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68-374,共7页
目的比较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与传统药物镇痛的效果与总体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行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晚期癌痛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0~79岁,根据鞘内治疗前1日口... 目的比较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与传统药物镇痛的效果与总体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行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晚期癌痛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30~79岁,根据鞘内治疗前1日口服吗啡剂量中位数(240 mg)分为3组:低剂量组(n=19)为换算后口服吗啡剂量小于或等于中位数的患者,高剂量组(n=17)为换算后口服吗啡剂量大于中位数的患者,全部组(n=36)为纳入本研究的全部36例患者。分别记录手术前1日镇痛药物总量及静息状态下数字分级评分(NRS),鞘内治疗后第2、4、7、14、28日及生命结束前最后一次静息状态下NR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的用药资料及输注泵更换情况,计算鞘内治疗后4周及8周时患者在疼痛治疗方面的总体花费。结果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NR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低剂量组鞘内镇痛后4周及8周所需费用显著高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P均<0.05);高剂量组鞘内镇痛后4周所需费用高于传统药物镇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镇痛后8周所需费用则明显低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组所有患者鞘内镇痛后4周所需费用高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鞘内镇痛后8周所需的费用与传统药物镇痛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镇痛药物需求量较大,预计生存周期较长的晚期癌痛患者,鞘内输注系统植入镇痛与传统药物镇痛相比,不但能够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且所需经济花费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肿瘤 输注泵 植入型 注射 脊髓 镇痛 费用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合并青光眼患者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中出现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德民 杨磊 +4 位作者 张健来 段斌斌 高晓明 王晓明 鞠衍馨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常见并发症, 术前或术中应用阿托品可有效预防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阿托品使用禁忌的三叉神经痛合并青光眼患者, 球囊压迫术中出现严重、频发心动过缓。采用...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是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常见并发症, 术前或术中应用阿托品可有效预防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的发生。本文报道1例阿托品使用禁忌的三叉神经痛合并青光眼患者, 球囊压迫术中出现严重、频发心动过缓。采用小剂量、间断、缓慢增加球囊容量压迫三叉神经节, 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术毕患者疼痛消失, 未见严重并发症, 术后随访6个月疼痛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青光眼 经皮球囊压迫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