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生物标志物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罗红艳 兰小梅 +1 位作者 曹丽 郑亚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其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分组:COPD组5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3例;将COPD组根据血气分析氧分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缺氧三个亚组... 目的分析和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其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分组:COPD组5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3例;将COPD组根据血气分析氧分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缺氧三个亚组。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比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RBP、Scr、BUN及尿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β2-MG在COPD组明显增高,eGFR在COPD组明显减低(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与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轻、中、重度缺氧亚组血清CysC、β2-MG均明显增高,中、重度缺氧组eGFR和尿比重明显降低(P<0.05)。与轻度缺氧组相比,尿比重在重度缺氧组明显降低(P<0.05);eGFR及血清β2-MG、CysC、Scr、BUN、RBP在轻、中、重度缺氧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β2-MG异常率在COPD不同缺氧程度亚组间随缺氧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而Scr、eGFR异常率在不同缺氧程度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慢性缺氧可以引起肾功能损害。随缺氧程度加重,肾功能损伤加重。血清CysC、β2-MG、eGFR及尿比重等指标是判断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灵敏指标,但血清β2-MG易受炎症等因素影响,而血清CysC更为敏感。Scr、BUN和RBP不适用于COPD引起的早期肾损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肾损害 慢性缺氧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早期肾损害中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红艳 毕逢辰 +3 位作者 张彬 李博 曹丽 郑亚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估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监测意义。方法分组:COPD组60例(平均年龄68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65岁)30例;依据缺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缺氧3组;再依据... 目的分析和评估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监测意义。方法分组:COPD组60例(平均年龄68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65岁)30例;依据缺氧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缺氧3组;再依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无肺动脉高压和有肺动脉高压两组。测定血清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血清β2-MG、CysC明显增高,eG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Scr、BUN、R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CysC和β2-MG在COPD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在重度缺氧组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在轻度和重度缺氧组,二者在重度缺氧组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在COPD组(P<0.05)。(3)血清CysC和β2-MG在无肺动脉高压组及肺动脉高压组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增高的比例分别是36.7%和43.3%,二者在肺动脉高压组增高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肺动脉高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提示,在COPD组,血清β2-MG、CysC的增高与氧分压(SPO2)均存在良好负性相关(r值分别是-0.702和-0.680,P值为0.000),β2-MG相关系数大于CysC。结论 COPD可致患者肾功能损伤。血清CysC、β2-MG是评估COPD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并与SPO2存在负相关,随缺氧程度加重,血清中β2-MG、CysC浓度增高,其中β2-MG在COPD患者中较CysC与SPO2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肾损害 血清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估测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嘌呤霉素肾炎模型治疗及预防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保莉 王妍 +1 位作者 刘冉冉 郑亚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7-199,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大鼠肾病模型的干预作用,评估ACEI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分对照组(n=5),PAN组(n=5)和PAN+ACEI组(n=5)3组。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大鼠肾病模型的干预作用,评估ACEI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方法分对照组(n=5),PAN组(n=5)和PAN+ACEI组(n=5)3组。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大鼠尾静脉注射PAN 15 mg·kg-1(PAN组),对照组用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PAN组于成模后给予ACEI类药物替莫普利(8 mg·kg-1·d-1)灌胃为PAN+ACEI治疗组,测定3组4、8 d与4、14及20周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并观察尿蛋白、收缩压及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PAN组及PAN+ACEI组尿蛋白定量成模后第8天达峰值,在第4周自动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PAN组尿蛋白在14周[(44.01±11.31)与(4.34±1.13)mg·24 h-1,P〈0.05]和20周[(100.77±20.92)与(5.47±1.86)mg·24 h-1,P〈0.05]时又逐渐增高,而PAN+ACEI组与PAN组比较在14周和20周的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6.27±0.03)与(5.38±0.1)mg·24 h-1,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在4、14及20周时PAN+ACEI组均较PAN组明显减低[(1.55±0.17)与(6.21±0.45)、(4.09±0.56)与(25.34±7.19)、(5.04±0.84)与(30.49±4.37)%,P〈0.05]。同时,收缩压在PAN+ACEI组明显低于PAN组[(102.8±4.36)与(131.40±3.99)、(113.3±6.11)与(143.43±4.59)和(105.48±6.03)与(133.56±8.65)mm Hg,P〈0.05]。结论 ACEI类药物替莫普利可以降低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蛋白尿,降低肾性高血压,减少肾小球硬化,从而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模型 蛋白尿 高血压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I评价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尚龙 梁瑞 +5 位作者 朱蓉蓉 董国斌 王瑞 李博 王慧 哈若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0-302,封2,共4页
目的通过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 MRI)技术定量测量肾脏皮、髓质R2*值,探讨其在慢性肾脏病(CKD)中晚期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中晚期患者33例(包括中期CKD组21例,晚期CKD组12例)及2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 目的通过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功能成像(BOLD-f MRI)技术定量测量肾脏皮、髓质R2*值,探讨其在慢性肾脏病(CKD)中晚期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中晚期患者33例(包括中期CKD组21例,晚期CKD组12例)及2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均行MRI常规扫描及BOLD功能成像,分别测量双侧肾脏皮、髓质的R2*值,比较每组皮、髓质的R2*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晚期CKD组及正常对照组的皮质R2*值均显著低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期CKD组和晚期CKD组3组间肾皮质R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中期CKD组肾髓质R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肾髓质R2*值显著高于晚期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CKD组肾髓质R2*值显著高于晚期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髓质R2*值区分中期CKD组与晚期CKD组,诊断界值为34.10 Hz,灵敏度为78.60%,特异度为66.70%(P<0.05)。结论肾脏BOLD-f MRI对肾髓质缺氧变化灵敏,能够反映CKD中晚期患者肾功能的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磁共振功能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成像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引起慢性肾脏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鄂静 郑亚莉 +3 位作者 曹丽 王慧 李博 吕永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是否为新发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SCI数据库收集了发表的关于尿酸与肾脏病的资料,共有3篇文献(包括73 123例观察对象,其中高尿酸组17 090例,正常尿酸组56 033例)按照纳入标...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是否为新发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通过Pub Med/Medline、Embase、SCI数据库收集了发表的关于尿酸与肾脏病的资料,共有3篇文献(包括73 123例观察对象,其中高尿酸组17 090例,正常尿酸组56 033例)按照纳入标准进入荟萃分析,通过采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尿酸水平升高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新发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提高了3.91倍(OR=3.91,95%CI:3.72~4.12),高尿酸组具有较高的BMI,患糖尿病的人数增多。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新发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证实了高尿酸血症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病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大成 马晓莉 +2 位作者 陆晓华 王慧 郑亚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的两种使用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MHD治疗病人70例分为2组,A组35例使用促红素1万U皮下注射1周1次,B组35例使用促红素3 000 U皮下注射1周3次。2... 目的观察和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的两种使用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MHD治疗病人70例分为2组,A组35例使用促红素1万U皮下注射1周1次,B组35例使用促红素3 000 U皮下注射1周3次。2组患者均给予间断静脉补充蔗糖铁、口服补充叶酸及甲钴胺补充造血原料。治疗开始期间时以及治疗12周时复查患者血常规,记录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值,每天监测患者血压情况,并且观察促红素的疗效和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在贫血改善方面A组中明显有效25例(71.4%),有效10例(28.6%);B组中明显有效20例(57.1%),有效15例(42.9%),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的发生方面,A组中发生血压增高12例(40%),未发生18例(60%);B组中发生血压增高5例(16.7%),未发生25例(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使用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肾性贫血,大剂量单次使用促红素较低剂量多次使用发生高血压副作用的比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丽嵘 余淑芳 +3 位作者 张秀梅 曹丽 田大成 郑亚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研究对象为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并行经皮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62例患者。治疗组3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1 mg·kg-1·d-1)+阿托伐他汀钙片...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研究对象为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并行经皮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62例患者。治疗组3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1 mg·kg-1·d-1)+阿托伐他汀钙片(美国辉瑞公司制造)20 mg·d-1),对照组3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组观察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CRP、FIB(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其缓解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CRP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8周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中血浆D二聚体较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FIB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其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CRP、FIB及TC、TG均有明显改善(P<0.05),以血CRP在治疗组中改善最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阿托伐他汀钙有明显降脂作用,改善肾病综合征的微循环和微炎症状态,但因易导致肝脏损害,故应检测肝功能,保障临床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细胞特异性因子nephrin及肿瘤蛋白-1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保莉 田大成 郑亚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应用嘌罗霉素氨基核苷(PAN)模型,通过观察临床、病理指标及足细胞特异性因子nephrin和肿瘤蛋白-1(WT-1)在足细胞的表达,了解足细胞损害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PAN制作大鼠肾病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 目的:应用嘌罗霉素氨基核苷(PAN)模型,通过观察临床、病理指标及足细胞特异性因子nephrin和肿瘤蛋白-1(WT-1)在足细胞的表达,了解足细胞损害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PAN制作大鼠肾病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处死大鼠,取其肾脏,石蜡包埋切片,PAS及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肾小球硬化指数(GSI),肾小球面积(GA),nephrin及WT-1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N组在早期(第8天)表现为典型肾病综合征,后期(20周)表现为慢性肾炎。形态学方面,PAN组的GSI在4,14,20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N组GA在14周时大于对照组(P<0.01),但在20周时小于对照组(P<0.001),并且20周时GSI与GA之间呈强负相关关系。PAN组nephrin表达在4,14,20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减少(P<0.05),与此同时,WT-1的表达在14和20周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01)。结论(1)在肾炎发展中,随着时间延长,GSI增高,GA缩小,并且GSI和GA之间呈负相关。(2)在肾小球硬化发展中, nephrin和WT-1的表达进行性减少,说明有明显足细胞数量的减少。因此,足细胞的损伤与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罗霉素 氨基核苷 肾小球面积 肾小球硬化指数 NEPHRIN W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单中心8年变化趋势回顾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许戎 胡宁 +2 位作者 阿荣其其格 李孜 董捷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8年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人口学特点、细菌谱、耐药率及转归的变化趋势。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及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腹膜炎人群的透析龄(34.8... 目的分析8年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人口学特点、细菌谱、耐药率及转归的变化趋势。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及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腹膜炎人群的透析龄(34.8月比11.7月)和糖尿病患病率(41.8%比28.4%)高于2003年至2005年。两阶段分别发生121例次和258例次腹膜炎,腹膜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1次/44.8患者月比1次/58.9患者月),其中36例次和177例次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7.1%和73.4%),革兰氏阳性菌分别为22例次和111例次,革兰氏阴性菌为13例次和49例次。革兰氏阳性菌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均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对多种药物耐药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始终保持100%敏感。2008年至2011年的腹膜炎退出率高于2003年至2005年(20.5%比14.9%)。结论随着透析中心人群透析龄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患者比例的显著增加,虽然腹膜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细菌谱也无明显变化,但耐药率和腹膜炎退出率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耐药率 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源性与非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戎 胡宁 +2 位作者 阿荣其其格 李孜 董捷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11期621-625,共5页
目的调查肠源性与非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人群特点、细菌谱、耐药率及转归。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58例次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241例次腹膜炎送检腹膜透析液培养,其中177例次阳性(培养... 目的调查肠源性与非肠源性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人群特点、细菌谱、耐药率及转归。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58例次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241例次腹膜炎送检腹膜透析液培养,其中177例次阳性(培养阳性率73.4%),肠源性细菌52例次,最多见为大肠埃希菌(26例次)。非肠源性细菌118例次,最多见为表皮葡萄球菌(42例次)。肠源性细菌与非肠源性细菌耐药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两者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均为100%敏感。肠源性细菌性腹膜炎退出率显著高于非肠源性细菌性腹膜炎(26.9%比11.0%,P=0.009)。结论肠源性与非肠源性细菌具有不同的耐药谱,腹膜炎预后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肠源性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olin 3的表达、纯化及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江涛 曹旭晴 王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构建人ficol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纯化,检测可溶性His-ficolin在诱导巨噬细胞系RAW264.7活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NA中扩增人ficolin-3基因的cDNA序列,将其插入pET22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 目的构建人ficolin-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纯化,检测可溶性His-ficolin在诱导巨噬细胞系RAW264.7活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NA中扩增人ficolin-3基因的cDNA序列,将其插入pET22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并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ET22b-ficolin 3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纯化His-ficolin 3。以His蛋白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可溶性His-ficolin 3对RAW264.7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利用ELISA检测His-ficolin 3对RAW264.7细胞分泌IL-6、IL-12和TNF-α的影响。结果酶切鉴定获得预期目的片段,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ET22b-ficolin 3构建成功。SDS-PAGE提示相对分子质量(Mr)33 000处有可溶性目的蛋白His-ficolin 3表达,His柱纯化后产物纯度在90%以上。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纯化产物为His-ficolin 3。和His蛋白相比,His-ficolin 3对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即His-ficolin3浓度越高,吞噬能力越强;此外,His-ficolin3能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IL-6、IL-12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结论成功构建了pETb-Ficolin 3重组载体并获得了纯度为90%以上的His-ficolin 3。His-ficolin 3能够显著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22b 原核表达 RAW264 7巨噬细胞 细胞吞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5过度激活诱发β细胞凋亡和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亚莉 陆晓华 +6 位作者 曹丽 王慧 李博 鄂静 保莉 罗红艳 兰晓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23-2827,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过度激活在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6小鼠胰岛β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 mmol/L组、20 mmol/L组和30mmol/L组)刺激胰岛β细胞6 h,收取和固定...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5(CDK5)过度激活在胰岛β细胞凋亡及胰岛素分泌调节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6小鼠胰岛β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 mmol/L组、20 mmol/L组和30mmol/L组)刺激胰岛β细胞6 h,收取和固定细胞,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测定p35的表达;将p35基因克隆到腺病毒载体中,将p35病毒和空载体病毒(EV)分别转染到胰岛β细胞中(p35组和EV组),测定p35蛋白表达、CDK5活性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采用CDK5抑制剂(p35+Ros组)进行抑制试验;采用细胞凋亡相关抗体Cleavedcaspase 3测定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 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p35的表达较5 mmol/L组升高,30 mmol/L组p35的表达较20 mmol/L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胰岛β细胞CDK5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胰岛β细胞CDK5活性较5 mmol/L组增高,30 mmol/L组胰岛β细胞CDK5活性较20 mmol/L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mol/L组和30 mmol/L组在刺激6 h较2 h胰岛素分泌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5组p35表达较EV组增高,p35组可见p25条带,p35组CDK5活性较EV组增高,p35组胰岛素分泌水平较EV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和p35+Ros组细胞凋亡相关抗体Cleaved caspase 3表达较p35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和p35+Ros组胰岛素分泌较p35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葡萄糖可以抑制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高糖环境下p35的表达增加进而诱发p25的表达,引起CDK5的过度激活和胰岛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5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岛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丽 李博 +2 位作者 毕逢辰 陆晓华 郑亚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组:MHD并发脑卒中者,共32例。对照组:MHD未并发脑卒中者,共5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透析清除指数(Kt/V),平均动脉压(MBP...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脑卒中组:MHD并发脑卒中者,共32例。对照组:MHD未并发脑卒中者,共50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透析清除指数(Kt/V),平均动脉压(MBP)、透析间期体重、规律透析是否达标,并发心脏病、糖尿病的患病数的差别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透析龄、β2-MG均高,MBP、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规律透析达标差,并发心脏病、糖尿病患病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重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MG(OR值1.376)、MBP(OR值24.545)、并发心脏病(OR值12.666)及糖尿病(OR值11.706)、透析间期体重增长(OR值3.778)较其他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MBP、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达标,并发心脏病、糖尿病均是MHD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dk5为靶点探讨Cdk5活性抑制肽CIP在神经细胞和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亚莉 陆晓华 +3 位作者 保莉 罗红艳 曹丽 李博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52-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周期性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活性抑制肽(CIP)在老年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E18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以下简称神经细胞)和Min6小鼠胰岛细胞(以下简称胰岛细胞)。应用基因克隆CIP质粒,转入腺病毒... 目的探讨周期性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的活性抑制肽(CIP)在老年退行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E18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以下简称神经细胞)和Min6小鼠胰岛细胞(以下简称胰岛细胞)。应用基因克隆CIP质粒,转入腺病毒,转染细胞。(1)根据是否导入CIP基因分为空载体组(EV组)和CIP转染组。(2)应用双氧水(H2O2)刺激神经细胞;应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mmol/L和25mmol/L)刺激胰岛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或高糖组)、H2O2+CIP组(或高糖+CIP组)。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同位素标记测定酶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胰岛素的分泌水平。结果 H2O2刺激神经细胞1h后,可诱发p25表达,引起Cdk5过度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诱发细胞凋亡增多。CIP转染组较H2O2组Cdk5的活性降低(P<0.01);Tau蛋白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降低(P均<0.01);高糖刺激神经细胞4h,诱发p35表达增多,使Cdk5活性增高而抑制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CIP转染组较高糖组Cdk5的活性降低(P<0.01);胰岛素的表达量和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亦明显增高(P<0.01)。结论 (1)在神经细胞中,CIP可以降低由于p25导致的Cdk5的过度活性,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减少凋亡;(2)在胰岛细胞中,CIP通过抑制高糖引起的Cdk5过度激活状态,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这可能是CIP在老年退行性疾病中起到保护性作用的机制之一。因此,CIP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和糖尿病)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5活性抑制肽 周期性依赖性蛋白激酶5 胰岛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拮抗MPTP诱导的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死亡
15
作者 曹旭晴 郭江涛 +1 位作者 芦晓红 王志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否能通过拮抗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细胞死亡,从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MPTP组、G-CSF+MPTP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H... 目的:检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否能通过拮抗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的细胞死亡,从而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MPTP组、G-CSF+MPTP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评估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G-CSF显著拮抗MPTP诱导的TH阳性神经元损失(P<0.05),增加Bcl-2蛋白表达和减少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G-CSF对MPTP诱导的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死亡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表达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 Bcl-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PTP 神经保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学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25-572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SLE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包括SLEDAI、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实验室指标包括ANA滴度、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DAI≥6的SLE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低于SLEDAI<6的患者(t=2.793,P<0.01);IRF4水平与SLEDAI、CRP、ESR、WBC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抗ds-DNA增加的SLE患者IRF4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未增加患者(t=3.443,P<0.01);抗SSA抗体阳性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t=2.012,P=0.039)。结论 IRF4与老年患者SL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水平与SLEDAI、抗ds-DNA增加与否、抗SSA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5活性抑制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和体重的影响
17
作者 李博 王岩 +1 位作者 保莉 郑亚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观察Cdk5抑制短肽(TFP5)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体重和血糖的干预作用。方法早期干预:分为正常小鼠生理盐水组(1 m L·只-1,组1),正常小鼠注射TFP5组(200 mmol,1 m L·只-1,组2),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1 m L·只-1,组3)... 目的观察Cdk5抑制短肽(TFP5)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体重和血糖的干预作用。方法早期干预:分为正常小鼠生理盐水组(1 m L·只-1,组1),正常小鼠注射TFP5组(200 mmol,1 m L·只-1,组2),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1 m L·只-1,组3),db/db小鼠注射TFP5(200 mmol,1 m L·只-1,组4)。从第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以后均为隔日注射1次,注射至第8周,共注射3周,第8周时处死小鼠。晚期干预:分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组5)和db/db小鼠注射TFP5(400 mmol,组6),从第15周开始每日注射1次,第16周改为隔日1次,第17周停止注射1周,18周处死。注射方式均为腹腔注射,由第5周时体重每周测2次,处死之前测体重,取血送血糖监测。结果 2组正常小鼠的血糖和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血糖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6周后db/db小鼠注射生理盐水组体重明显高于注射TFP5组(P<0.05);2组在第18周时,体重及血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FP5能够降低T2DM模型小鼠的血糖及体重,但其治疗效果可能受到治疗时机、疗程的长度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5抑制短肽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乙肝病毒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组织IgG亚型特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丹娜 刘海静 +1 位作者 邹万忠 郑丹侠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1期-,共3页
目的 分析血乙肝病毒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以下简称乙肝肾)肾组织IgG亚型特点.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乙肝肾患者(血乙肝抗原阴性)14例为乙肝肾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组18例为膜性肾病组.肾活检组织HBsAg及HBcAg采用间接免疫... 目的 分析血乙肝病毒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以下简称乙肝肾)肾组织IgG亚型特点.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病理诊断的乙肝肾患者(血乙肝抗原阴性)14例为乙肝肾组,特发性膜性肾病组18例为膜性肾病组.肾活检组织HBsAg及HBcAg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gG,IgG1、2、3、4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染色检测.结果 乙肝肾组中IgG1、2、3、4各亚型沉积率分别为100% (14/14),78.6%(11/14),78.6%(11/14),100% (14/14);膜性肾病组中IgG1、2、3、4亚型沉积率分别为88.9%(16/18),5.6%(1/18),5.6%(1/18),83.3%(15/18).乙肝肾组的肾IgG2阳性率78.6%、IgG3阳性率78.6%,明显高于膜性肾病组的5.6%与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肾IgG1和IgG4阳性率与膜性肾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肾IgG2和IgG3沉积率在乙肝肾组明显高于膜性肾病组,在诊断时或有帮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炎 肾病 IGG亚型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肾衰患者透析HC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学卫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HC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科学预防透析患者感染HC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1 926例;酶联免疫吸...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HC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科学预防透析患者感染HCV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1 92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静脉血HCV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HC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透析期间HCV感染率为21.13%(407/1 926);2004-2014年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29.26,P=0.001<0.05);2004年透析患者HCV感染率为20.31%,2005年采用肝炎病例与非肝炎病例分区透析后HCV感染率降为10.19%,2008年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HCV感染率降为6.35%。回归分析显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持续时间、透析设备破膜、行透析治疗医院数和输血次数。结论透析机交叉感染和输血是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因素,血透室应加强对透析机消毒的管理;对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 透析 丙肝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双侧肾动脉狭窄所致肾功能不全1例
20
作者 张秀梅 郑亚莉 曹丽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5-697,共3页
1病例患者,女,53岁,发现血压升高19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入院。19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至160/90 mm Hg(1 mm Hg=0.133 k Pa),开始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治疗,偶测血压140/90 mm Hg。1个月前出现头晕,头痛,就诊外院,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不全 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