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RVS评估法在医院绩效分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倩 杨爱珍 +2 位作者 张斌 李晓慧 陈学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6期30-32,共3页
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逐渐实现经营自主权,公立医院进入自由医疗市场后,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竞争脱颖而出的重要体现,如何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及责任感对医院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院绩效考核最主要的矛盾是医... 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逐渐实现经营自主权,公立医院进入自由医疗市场后,核心竞争力是医院竞争脱颖而出的重要体现,如何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及责任感对医院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院绩效考核最主要的矛盾是医务人员劳务输出与奖金收入脱钩,如何从收入体现医务工作者的劳务输出,将付出与收入有机结合成为医院绩效分配管理改革的重点。为充分考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难度和风险,将工作尽可能量化,本研究将RBRVS评估法应用于我院绩效分配管理中,现就试行过程中的心得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 奖金分配 RBRVS 难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母婴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彬 李振洲 陈学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20)和全身麻醉组(GA组,n=20)。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胎儿娩出即刻(...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20)和全身麻醉组(GA组,n=20)。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胎儿娩出即刻(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术中麻黄碱使用总量;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与入室时(T0)比较,全身麻醉组手术开始时(T1)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组手术开始时(T1)及胎儿娩出即刻(T2)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腰硬联合组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及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明显增高(P<0.05),5 min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剖宫产手术,血流动力学较平稳,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较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剖宫产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胎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较高。两种麻醉方式下,胎儿娩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麻醉方法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清IFN-γ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春宏 吴芳 +2 位作者 王广霞 王芳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77-280,28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新辅助化疗后择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年龄35~60岁,体质量指数18~29kg·m^(-2),ASA分级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新辅助化疗后择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年龄35~60岁,体质量指数18~29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D组麻醉诱导前10min内泵入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术中以0.4μg·(kg·h)-1维持,C组泵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和维持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切皮时(T2)、癌组织切除后即刻(T3)、手术结束即刻(T4)、出恢复室时(T5)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T0比较,D组T1~T5时刻血清IFN-γ浓度降低,T4、T5时刻血清IL-10浓度降低(P均<0.05);C组T1~T4时刻血清IFN-γ浓度降低(P<0.05),T1~T5时刻血浆IL-10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与C组比较,两组各时间点IFN-γ/IL-10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围麻醉期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Th1/Th2(IFN-γ/IL-10)细胞平衡无漂移,围麻醉期的细胞免疫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136例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晓晴 陈学新 卢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实施妊高症剖宫产的患者136例分为2组,采用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90例为椎管内组,采用全身麻醉46例为全麻组,对比分析2组产妇术中HR、BP、SPO2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 目的探讨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时不同麻醉方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实施妊高症剖宫产的患者136例分为2组,采用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90例为椎管内组,采用全身麻醉46例为全麻组,对比分析2组产妇术中HR、BP、SPO2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产妇术中HR、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转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相对于全身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中产妇并发症少、新生儿Apgar评分高、术后转归良,是其较为理想在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妊高症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
5
作者 杨亚宁 田仙龄 +3 位作者 马富强 马倩 马洪军 陈学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16例,男30例,女8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监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116例,男30例,女86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罗库溴铵0.30 mg/kg组(R1组,n=39)、罗库溴铵0.45 mg/kg(R2组,n=39)和罗库溴铵0.60 mg/kg(R3组,n=38)。麻醉诱导后,R1组、R2组和R3组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0、0.45、0.60 mg/kg。当TOF值为0后插入神经监测气管导管,术中全程监测肌松,神经监测结束前不追加肌松药。记录首次出现喉返神经肌电图(EMG)时间及EMG振幅、插管时间及气管插管质量(Cooper’s评分法)。记录术中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音嘶哑、肌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首次出现喉返神经EMG振幅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2组比较,R3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气管插管质量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组和R3组术中体动、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与罗库溴铵0.30 mg/kg比较,罗库溴铵0.45和0.60 mg/kg既能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又能监测到喉返神经肌电信号,罗库溴铵0.60 mg/kg插管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喉返神经 腔镜甲状腺手术 神经肌肉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超声B线在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贾丹婷 刘姣 陈学新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肺部超声既往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近年来,该技术被证实在肺部病变时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征象,其中被广泛关注的为肺超声B线。肺超声B线因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操作简便快捷、能够直观反映肺内气/水比例改变程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肺部超声既往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近年来,该技术被证实在肺部病变时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征象,其中被广泛关注的为肺超声B线。肺超声B线因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操作简便快捷、能够直观反映肺内气/水比例改变程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对于肺超声B线的准确评估有助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决策。因此,充分了解肺超声B线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可以为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肺水肿 血管外肺水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质性肺疾病 肺超声B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插管与喉罩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晓慧 陈学新 +1 位作者 吕丹妮 武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0-401,共2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普遍。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 tracheal tube,ETT)及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现在主要的气道管理方式。二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普遍。气管内插管(endotracheal tracheal tube,ETT)及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是现在主要的气道管理方式。二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研究已有很多,但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应用气管内插管与喉罩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气管内插管 喉罩 LARYNGEAL 血流动力学 术后疼痛 并发症研究 气道管理 腹腔镜胆囊手术 TRACHE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通过微小RNA-1-3p(miR-1-3p)上调连接子蛋白43(Cx43)通路减轻SD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萌 马洪军 +2 位作者 高玉华 赵娜 张冬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减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对微小RNA 1-3p/连接子蛋白43(miR-1-3p/Cx4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处理和造模相同但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操作)、布托啡诺组(在针穿过心肌表层后股静脉注射50μg/kg布托啡...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减轻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对微小RNA 1-3p/连接子蛋白43(miR-1-3p/Cx4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处理和造模相同但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操作)、布托啡诺组(在针穿过心肌表层后股静脉注射50μg/kg布托啡诺)、抑制剂组(实验前5 d经尾静脉给予80 mg/kg的miR-1-3p的抑制物,其他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结扎法制备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布托啡诺预处理组(在缺血处理前5 min给予50μg/kg的布托啡诺,其他同模型组)、抑制剂预处理组(实验前5 d给予80 mg/kg的miR-1-3p的抑制物,其他同模型组)。根据心电图结果对各组大鼠进行室性心律失常评分,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Cx43的上游微小RNA(mi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43 mRNA及miR-1-3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x43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x43 mRNA与miR-1-3p的结合。结果布托啡诺明显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律失常评分、室颤持续时间、室速持续时间,并且明显提高Cx4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随后检测发现miR-1-3p和Cx43 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存在2个结合位点;布托啡诺显著下调心肌组织中miR-1-3p水平;而抑制miR-1-3p水平显著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评分的总分,同时显著上调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布托啡诺通过miR-1-3p介导上调Cx43表达而改善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微小RNA 1-3p(miR-1-3p) 连接子蛋白43(Cx43) 缺血性心律失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对甲状腺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文彬 陈学新 +3 位作者 马富强 井蕊 廖红 宋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临床常规剂量下行超前镇痛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I-II级),分为3组(n=30),分别于麻醉前30 min,帕瑞昔布...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在临床常规剂量下行超前镇痛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I-II级),分为3组(n=30),分别于麻醉前30 min,帕瑞昔布钠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地佐辛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和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组术后均未行术后镇痛,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术后0.5、2和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于上述3个时间点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的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和地佐辛组术后0.5、2、6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减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与地佐辛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和地佐辛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帕瑞昔布钠组与地佐辛组比较,β-内啡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帕瑞昔布钠40 mg与地佐辛5 mg超前镇痛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且其镇痛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地佐辛 甲状腺手术 VAS评分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头颈部摆放对术后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静 张凤萍 +1 位作者 马冬梅 陈学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头颈部摆放对术后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体位,B组采用改进后甲状腺手术体位,C组采用去体位垫手术体位,连续观察患者术后48 h头痛、恶...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头颈部摆放对术后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分成3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体位,B组采用改进后甲状腺手术体位,C组采用去体位垫手术体位,连续观察患者术后48 h头痛、恶心呕吐、颈部疼痛等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C组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B 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体位垫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法可明显降低甲状腺手术后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脑循环紊乱综合征 去体位垫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丙泊酚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海波 井蕊 +1 位作者 陈学新 马倩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达相同镇静深度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丙泊酚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56例,分为化疗组(C组)和未化疗组(NC组),每组28例。麻醉诱导过程中两组均以20mg·(kg·h)-1的速度泵注... 目的探讨达相同镇静深度时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丙泊酚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56例,分为化疗组(C组)和未化疗组(NC组),每组28例。麻醉诱导过程中两组均以20mg·(kg·h)-1的速度泵注丙泊酚,当脑电双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从基础值降为40时停止泵注,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诱导总剂量及诱导过程中BIS值为90、80、70、60、50、40各阶段的监测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诱导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入室后清醒状态下的基础BIS值、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的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阶段MAP均低于基础值(P<0.05);NC组除T1阶段,其他各阶段MAP均低于基础值(P<0.05);C组T4~T6阶段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NC组T6阶段HR值均低于基础值(P<0.05);C组麻醉诱导中BIS值降至90、70、50、40时所需时间小于NC组(P<0.05);C组完成麻醉诱导的丙泊酚用量(86.4±19.5)mg低于NC组(101.9±19.5)mg(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以减少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同时缩短了达到相同麻醉镇静深度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对丙泊酚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治疗 乳腺肿瘤 丙泊酚 镇静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A对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骨髓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倩 马富强 +2 位作者 陈学新 刘海波 摆志霞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94-696,共3页
目的评估全凭静脉麻醉(TIVA)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骨髓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肿瘤外科住院择期行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病例资料1 076例,将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2组,其中化疗组143例,非化疗组(对照... 目的评估全凭静脉麻醉(TIVA)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术期骨髓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肿瘤外科住院择期行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病例资料1 076例,将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2组,其中化疗组143例,非化疗组(对照组)164例。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WBC(白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BUN(尿素氮)及SCr(血肌酐)数值。结果术前化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术后较术前外周血PL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化疗组较对照组外周血WBC、PL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可影响化疗后患者骨髓功能,主要以抑制外周血中WBC和PLT为主;全凭静脉麻醉对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骨髓功能 新辅助化疗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介导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丹妮 摆志霞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1-24,封4,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 PTP)是否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心脏毒性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9C2心肌细胞复苏培养,随机将其分为4组(n=3):布比卡因组(BPV)加入1mmol·L-1BPV;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PV+LE)同时加入1mmol·L-...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 PTP)是否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心脏毒性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H9C2心肌细胞复苏培养,随机将其分为4组(n=3):布比卡因组(BPV)加入1mmol·L-1BPV;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PV+LE)同时加入1mmol·L-1BPV和1%LE;布比卡因+脂肪乳+环孢素A组(BPV+LE+Cs A)加入1mmol·L-1BPV、1%LE以及m PTP抑制剂Cs A(1μmol·L-1);布比卡因+脂肪乳+苍术苷组(BPV+LE+Atr)加入1mmol·L-1BPV、1%LE以及m PTP开放剂Atr(20μmol·L-1)。4组分别孵育24h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能量代谢(ATP、ADP、AMP),Hoechst33342/PI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BPV组比较,BPV+LE组和BPV+LE+Cs A组ATP、ADP、AMP含量增加,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BPV+LE+Atr组ATP含量增加(P<0.05)而ADP、AMP的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PV+LE组比较,BPV+LE+Cs A组的ATP、ADP、AMP的含量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BPV+LE+Atr组ATP、ADP、AMP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BPV+LE+Cs A组比较,BPV+LE+Atr组ATP、ADP、AMP含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脂肪乳通过抑制m PTP的开放逆转布比卡因所致H9C2心肌细胞毒性时能量生成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布比卡因 能量代谢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心肌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救治布比卡因致大鼠惊厥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王芳 薛诚诚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救治布比卡因致惊厥大鼠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n=15):空白对照组(Control),布比卡因组(BPV+NS),脂肪乳剂处理组(BPV+LE)。Control组大鼠先给予生理盐水0.13 m L·(kg·mi...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救治布比卡因致惊厥大鼠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n=15):空白对照组(Control),布比卡因组(BPV+NS),脂肪乳剂处理组(BPV+LE)。Control组大鼠先给予生理盐水0.13 m L·(kg·min)-1匀速泵注9 min,15 s,再以3 m L·(kg·min)-1的速率泵注5 min制备对照模型;(BPV+NS)组给予0.75%的布比卡因1 mg·(kg·min)-1至大鼠惊厥,立即给予生理盐水3 m L·(kg·min)-1,5min处理;(BPV+LE)组给予布比卡因1 mg·(kg·min)-1至大鼠惊厥,立即给予肪乳剂3m L·(kg·min)-1,5min处理。记录大鼠惊厥时布比卡因的用量及惊厥持续时间。造模后24h取标本,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 (BPV+NS)组与(BPV+LE)组大鼠惊厥时布比卡因的用量及惊厥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PV+LE)组大鼠惊厥持续时间(376.7±123.5)s短于(BPV+NS)组(592.0±223.3)s(P<0.01);造模后24h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镜观察(BPV+NS)组和(BPV+LE)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嵴溶解断裂、内质网水肿及突触融合现象增多。结论脂肪乳剂能改善布比卡因致大鼠中枢神经毒性症状,对大鼠布比卡因惊厥后24h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布比卡因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神经元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解救布比卡因致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诚诚 武毅 +1 位作者 王芳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10期-,共4页
目的观察脂肪乳解救大鼠布比卡因中枢毒性的效果。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后处理组、脂肪乳后处理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脂肪乳预处理组。两后处理组建立布比卡因致大鼠惊厥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脂肪乳;两预处... 目的观察脂肪乳解救大鼠布比卡因中枢毒性的效果。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后处理组、脂肪乳后处理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脂肪乳预处理组。两后处理组建立布比卡因致大鼠惊厥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脂肪乳;两预处理组分别预给生理盐水或脂肪乳,再静注布比卡因诱导大鼠惊厥。记录两预处理组布比卡因用量、惊厥出现的时间,并对4组大鼠进行Tarlov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脂肪乳预处理组布比卡因用量(9.9±3.0)mg·kg^(-1)高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5.3±1.0)mg·kg^(-1)(P<0.01);脂肪乳预处理组出现惊厥时间(311.8±88.9)s延后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178.9±29.7)s(P<0.01);脂肪乳预处理组大鼠的Tarlov神经功能评分在惊厥后的第3、5、10、20、30min低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P<0.01);脂肪乳后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生理盐水后处理组(P<0.01)。结论脂肪乳能减弱布比卡因神经系统毒性,改善布比卡因致大鼠惊厥症状,提高布比卡因的中毒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布比卡因 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减轻布比卡因抑制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活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芳 李军 +2 位作者 刘春宏 聂淏 陈学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第8天的海马神经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计算布比卡因对海马神经元的半抑制浓度(IC50),用接近IC50的3个浓度分别作用12h、24h和36h,MTT法检测神...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原代培养第8天的海马神经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计算布比卡因对海马神经元的半抑制浓度(IC50),用接近IC50的3个浓度分别作用12h、24h和36h,MTT法检测神经元活力,观察布比卡因对海马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得出最佳布比卡因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后续实验。将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四组(n=3):空白对照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布比卡因组(B组)加入布比卡因;脂肪乳剂组(L组)加入1%脂肪乳剂;布比卡因+脂肪乳剂组(BL组)加入布比卡因和1%脂肪乳剂。各组均处理一定时间后光学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检测各组神经元活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并统计cleaved caspase-3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的比例。结果布比卡因的IC50为0.033 62%,摩尔浓度为980.4μM。选择布比卡因浓度为1mmol/L和作用时间为24h进行后续实验。与C组比较,B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减弱(P<0.01)。与B组比较,L组和BL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明显增强(P<0.01)。与C组比较,B组和BL组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BL组神经元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C组和L组cleaved caspase-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诱发海马神经元神经毒性呈浓度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脂肪乳剂减轻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增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布比卡因 神经元活力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对急性布比卡因中毒SD大鼠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紫娟 吴芳 +2 位作者 摆志霞 王晨曦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索脂肪乳剂对急性布比卡因中毒SD大鼠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脂肪乳剂组、布比卡因组、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 目的探索脂肪乳剂对急性布比卡因中毒SD大鼠海马齿状回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脂肪乳剂组、布比卡因组、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经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布比卡因中毒模型,模型制备成功6 h时后取脑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SD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病理学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巢蛋白(Nestin)的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布比卡因组、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的脑组织病理评分均升高(P均<0.01);与布比卡因组相比,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均减轻(P均<0.01);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布比卡因组、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的大鼠脑组织中BDNF、GFAP和Nestin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1);与布比卡因组相比,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BDNF、GFAP和Nestin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1);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剂可以迅速逆转布比卡因所致SD大鼠的中枢神经毒性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脂肪乳剂 中枢神经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恬 李晓慧 +3 位作者 马富强 王晨曦 杨爱珍 陈学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29~60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C组)和非化疗组...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29~60岁,BMI 18~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C组)和非化疗组(NC组),每组30例。C组术前接受阿霉素联合紫杉醇(AT)或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AC-T)方案化疗4周期后行手术治疗;NC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直接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电解质、肝肾功能和入室时、插管即刻、肌松监测值(T1%)恢复至10%、25%、75%时的HR、MAP、SpO 2;采用闭环肌松靶控注射系统进行罗库溴铵给药及肌松监测,T1%做为肌松监测值,监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注罗库溴铵毕到T1%降至0的时间),10%恢复时间(注罗库溴铵毕到T1%恢复至10%的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到25%至75%的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电解质、肝肾功能和术中不同时点HR、MAP、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比较,C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10%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多,平均输注速率明显增快(P<0.05)。两组恢复指数、丙泊酚、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延长,10%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罗库溴铵 神经肌肉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对布比卡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丹妮 摆志霞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9期865-870,共6页
目的证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过影响促凋亡因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方法采用RNA干扰(RNAi)腺病毒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复苏培养后,以1×10^5个... 目的证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过影响促凋亡因子、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PTP)、细胞色素C(CytC)表达参与脂肪乳救治布比卡因所致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方法采用RNA干扰(RNAi)腺病毒法,H9C2大鼠心肌细胞复苏培养后,以1×10^5个/mL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个组:空白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脂肪乳组(LE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B+LE组)、空白对照组+GSK3βRNAi腺病毒(GSK3βi)组(C+GSK3βi组)、布比卡因+GSK3βi组(B+GSK3βi组)、脂肪乳+GSK3βi组(LE+GSK3βi组)、布比卡因+脂肪乳+GSK3βi组(B+LE+GSK3βi组)。B组、LE组、B+LE组分别用终浓度为1 mmol·L^-1布比卡因、1%脂肪乳、1 mmol·L^-1布比卡因+1%脂肪乳的培养基孵育。C+GSK3βi组、B+GSK3βi组、LE+GSK3βi组、B+LE+GSK3βi组经GSK3βi腺病毒感染后第2 d给予以上药物孵育。药物孵育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d和CytC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mPTP开放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与B组比较,LE组、B+LE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下降,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增加(P均<0.05);与B+LE组比较,B+LE+GSK3βi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与B+GSK3βi组比较,C+GSK3βi组、LE+GSK3βi组Bad、CytC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下降,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增加(P均<0.05),B+LE+GSK3βi组Bad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t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钙黄绿素荧光强度值下降(P均<0.05)。结论脂肪乳抑制布比卡因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通过GSK3β减少促凋亡因子Bad的表达,减少mPTP开放,减少CytC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剂 布比卡因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细胞色素C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心肌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BT47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徐孙勉 杨洁 +2 位作者 张俊霞 吴芳 陈学新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67-372,399,共7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和舒芬太尼组,C组仅使用1640完全型培养基培养,舒芬太尼组分别给予含不同剂量舒芬太尼[0.1 nmo...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和舒芬太尼组,C组仅使用1640完全型培养基培养,舒芬太尼组分别给予含不同剂量舒芬太尼[0.1 nmol·L^(-1)(L组),1 nmol·L^(-1)(M组),10 nmol·L^(-1) L(H组)]的1640完全型培养基培养;处理时间24 h。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舒芬太尼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逐渐减少(P均<0.05)、血管生成能力逐渐降低且均与浓度呈剂量相关性(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L组MMP-9、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组和H组MMP-9、N-cadherin蛋白表达量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量上调(P均<0.05),VEGF与Vimentin蛋白随舒芬太尼组干预剂量浓度的增加,蛋白表达均呈下调改变(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抑制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生长、转移及血管形成,这一过程可能与EMT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BT47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 转移 血管生成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