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息肉冷圈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艳 武曼群 +1 位作者 胡建平 马莉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肉直径分成微小息肉组及小息肉组,对于微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冷活检钳夹术(CFP)两种处理术式的完全切除率;对于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两种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结果微小息肉组中CFP与CSP两种处理术式,息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72.6%,低于CSP组的98.6%(P<0.05)。小息肉组中CSP与EMR处理术式在息肉直径、息肉完全切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P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均低于EMR(P均<0.05)。结论在切除微小息肉时,CSP的完全切除率比CFP更高;在切除小息肉时,CSP比EMR更加安全、经济。CSP在切除结直肠微小息肉及小息肉时,具备更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钛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rTMS及CBT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邱虹 薛永合 +2 位作者 吴锦荣 妥佩珊 周保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发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药物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rTMS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及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发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药物治疗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rTMS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药物+CBT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BT治疗;药物+rTMS+CBT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TMS及CBT治疗。4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进行评估;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的疗效指数(CGI-E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药物+rTMS+CBT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其他组(P均<0.001),临床疗效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rTMS及CBT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对比其他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强迫性思维,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青少年 抑郁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EHUS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牛竹林 张咏梅 +2 位作者 王燕萍 李荣玲 温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98-603,共6页
目的评估阴式腹膜外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EHUS)治疗中盆腔缺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中盆腔器官脱垂≥Ⅱ度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符合入组条件且随访资料齐全的患者共85例,其中... 目的评估阴式腹膜外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EHUS)治疗中盆腔缺陷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因中盆腔器官脱垂≥Ⅱ度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符合入组条件且随访资料齐全的患者共85例,其中绝经前患者27例,21例行EHUS术定义为EHUS组1,6例行前盆重建术定义为前盆组1;绝经后患者58例,24例行EHUS术定义为EHUS组2,34例行前盆重建术定义为前盆组2。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系统(POP-Q)各指示点(Aa、Ba、C、Ap、Bp)、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PFDI-20)、性功能问卷(PISQ-12)及术后并发症。结果EHUS组2与前盆组2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中出血量EHUS组2均高于前盆组2(P均<0.05)。EHUS组1、EHUS组2、前盆组1和前盆组2患者术后1年POP-Q各点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各组PFDI-20评分较术前降低(P均<0.05),而PISQ-12评分较术前升高(P均<0.05)。EHUS组1与EHUS组2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中各指示点、PFDI-20评分、PISQ-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HUS组2与前盆组2患者术后1年POP-Q分度中各指示点、PISQ-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生活质量PFDI-20评分中,EHUS组2的评分较前盆组2低(P<0.05)。EHUS组1及EHUS组2患者未出现输尿管梗阻、脱垂复发、性生活不适等并发症。前盆组2发现网片暴露1例,该患者同时合并阴道壁溃疡及新发性交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5%。结论EHUS在治疗中盆腔缺陷方面疗效可以达到使用网片的前盆腔重建术的效果,可有效治疗中盆腔器官脱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中盆腔脱垂 阴式腹膜外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前盆腔重建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知信行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朱婷婷 白桂荣 +3 位作者 董虎强 李昕笃 范亚蕾 谢晓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了解宁夏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P)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贺兰县、盐池县10个社区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759例,所有参研者均事先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非优势手桡骨骨密度(BM... 目的了解宁夏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OP)知信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贺兰县、盐池县10个社区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759例,所有参研者均事先使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非优势手桡骨骨密度(BMD),根据BMD是否正常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和健康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OP知识问卷、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量表对3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使用中介效应分析中老年人群OP知信行之间的关系。结果OP组的知信行得分在中老年人群中偏低,知识、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分别为(8.92±5.76)分、(138.94±19.81)分、(71.43±21.94)分;健康组的知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骨量减少组和OP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P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年龄、居住地、工作状态、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和体育锻炼;健康信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住地、经济水平和体育锻炼;自我效能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月收入和体育锻炼。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OP健康信念在知识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宁夏社区中老年人群OP知信行得分有待提高,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提高社区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老年人群 知信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9例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弥志鹏 李永春 +6 位作者 文武林 申学良 杨凤霞 杨梅花 章峪侨 陈宝丽 马瑞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1期686-691,共6页
目的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提高对LSCC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二临床医学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 目的分析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以提高对LSCC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第一和第二临床医学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治疗的179例LSCC患者,其中男171例,女8例,年龄30~84(61.53±8.02)岁,病理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免疫组化结果等,并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9例LSCC患者中男女比为21.4∶1,60~79岁年龄段高发(58.7%),发病年龄最小者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声嘶138例(77.1%)、咽痛16例(8.9%)及咽部异物感13例(7.3%);原发部位以声门型多见135例(75.4%),31例(17.3%)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以中分化型多见80例(44.7%);免疫组化标志物p1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PD-1/PD-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率分别为20.3%、96.4%、36.4%、77.3%。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发病部位及淋巴结转移与疾病复发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是该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3.715,95%CI:1.519~9.088,P=0.04)。结论LSCC临床分期、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免疫组化标志物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值得关注。检测PD-1/PD-L1阳性患者的靶向治疗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预后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远期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全成 马丽 +5 位作者 苏少飞 田玉峰 杜丽娜 刘勇 伍卫东 闫波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精准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精准深静脉瓣膜外(如股浅静脉第1对、第2对或腘静脉等... 目的探讨精准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精准深静脉瓣膜外(如股浅静脉第1对、第2对或腘静脉等)修复成形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静脉结扎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年临床表现变化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变化数据;采用彩超检查下肢静脉来评估瓣膜反流时间,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静脉瓣膜反流时间;采用生活质量量表(CIVIQ-20)评分进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率、静脉性跛行改善率、色素沉着改善率、溃疡愈合率、VCSS评分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静脉瓣膜反流时间和生活质量调查CIVIQ-20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术后12 d、6个月、2年患侧足背运动后最低静脉压(Pmin)、最低静脉压回升至90%静息压的时间(RT90)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精准判断反流瓣膜部位,对反流瓣膜行深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远期临床效果好,值得向基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外修复成形术 下肢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远期疗效 静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岁育龄女性人工流产现状及高效避孕措施的选择分析
7
作者 阿丽萍 周学芳 +4 位作者 顾志乐 杨珺 曹译丹 张杰 杨夏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79-483,488,共6页
目的:了解20~35岁育龄女性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调查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20~35岁育龄女性人工流产术后高效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PAC服务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因非意愿妊娠而选择人... 目的:了解20~35岁育龄女性人工流产及避孕现状,调查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20~35岁育龄女性人工流产术后高效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PAC服务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因非意愿妊娠而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年龄20~35岁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给予PAC服务咨询和随访,分析术后即时和术后1、3、6个月高效避孕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的再次意外妊娠发生率。结果:共纳入行人工流产手术的20~35岁育龄女性1484人次,重复人工流产763例(51.4%),且以已婚、已育女性为主。术后半年内再次发生意外妊娠28例(1.9%),1年内再次发生意外妊娠52例(3.5%)。PAC服务实施背景下人工流产术后选择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和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宫内缓释系统(IUS)高效避孕方法较术前均显著增加,选择避孕套等其他措施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流产术后1、3、6个月高效避孕措施的续用率分别为94.4%、94.2%、93.9%,续用率稳定,其中COC续用率缓慢下降(68.5%、65.9%、65.3%),IUD/IUS续用率缓慢上升(25.9%、28.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COC的重复流产人数少于首次流产人数,使用IUD/IUS的重复流产人数多于首次流产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35岁育龄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率高,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优质的PAC服务能显著提升COC和IUD/IUS等高效避孕措施的即时落实率及续用率、降低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流产后关爱 20~35岁育龄女性 高效避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探讨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的影响
8
作者 张茂 金学连 +1 位作者 张文欣 赵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组织的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关节制动法造模。空白组和模型...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软骨组织的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0只。采用关节制动法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温针灸组每天于患侧鹤顶、后三里、内外膝眼、阳陵泉穴位处予以温针灸治疗1次,双氯芬酸钠组给予15 mg·kg^(-1)双氯芬酸钠灌胃。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中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双氯芬酸钠组和温针灸组的TLR4、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软骨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温针灸组软骨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而TLR4、NF-κB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温针灸可抑制兔膝骨关节炎的TLR4、NF-κB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减轻膝骨关节炎软骨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TLR4蛋白 NF-Κ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9
作者 马杰 王兆贇 +2 位作者 王蓉 付园园 马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术后疼痛控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4年8月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 目的分析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术后疼痛控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4年8月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接受全身麻醉复合ESPB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指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不同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和按压次数及镇痛药补救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术后NK细胞、CD4+T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ESPB,可减少疼痛介质释放,减轻全身炎症水平,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炎症因子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临床疗效恢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10
作者 吕秀英 吴宝贵 +2 位作者 贺文娟 王晓倩 石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28-1237,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和重庆维普网站,搜集有关经典针法、...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学术和重庆维普网站,搜集有关经典针法、头针、体针、温针结合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移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篇RCT,包括3274例患儿。Meta分析显示,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不同针法结合Bobath疗法能更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MD=0.64,95%CI为0.53~0.75,P<0.001)、增强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D=1.59,95%CI为1.23~1.95,P<0.001)、降低脑瘫患儿四肢肌张力(MD=-1.20,95%CI为-1.36~-1.04,P<0.001),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OR=3.28,95%CI为2.65~4.06,P<0.001)。结论对脑瘫患儿的治疗,针刺联合Bobath疗法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瘫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葶苈子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
11
作者 窦成福 罗禹 李治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64-1172,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葶苈子在治疗抑郁症中分子层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在获取葶苈子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抑郁症疾病相关靶点的基础上,取药物靶点同疾病靶点的交集,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葶苈子在治疗抑郁症中分子层面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在获取葶苈子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抑郁症疾病相关靶点的基础上,取药物靶点同疾病靶点的交集,对葶苈子治疗抑郁症的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药物及疾病的信号通路,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分析。结果检索到葶苈子的药物有效成分12种,靶点基因158个,抑郁症疾病相关靶点共1712个,共交集到86个靶点基因,筛选后共得到9个核心靶点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葶苈子主要参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炎性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葶苈子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细胞质DNA感应途径、胆碱能突触、炎性介质对TRP通道等关系紧密。结论葶苈子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治疗抑郁症,这将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子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通路研究通窍方对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彤 李永春 +2 位作者 刘航 文武林 崔瑞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目的探索通窍方含药血清抑制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行腺样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患儿,收集术后切除的腺样体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上... 目的探索通窍方含药血清抑制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行腺样体切除术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患儿,收集术后切除的腺样体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上皮细胞,并进行培养及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腺样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用CCK-8法筛选通窍方含药血清的最佳干预浓度。将培养至适宜浓度的人原代腺样体上皮细胞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孟鲁司特钠组、通窍方组、MCC950组(MCC950,10μmol·L^(-1))。各组给予相应的含药血清处理24 h后,采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Tun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IL-18、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AH患儿的原代腺样体上皮细胞呈不规则型,轮廓不清,折光性较差;免疫荧光细胞鉴定泛角蛋白阳性率高。透射电镜下腺样体上皮细胞可见到明显焦亡征象。通窍方低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最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通窍方组、孟鲁司特钠组、MCC950组的NLRP3、Caspase-1、IL-1β、IL-18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均<0.05);细胞上清液中IL-18、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下降(P均<0.01)。结论通窍方含药血清可通过抑制腺样体上皮细胞焦亡而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或与调节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含药血清 通窍方 腺样体肥大 NOD样受体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AL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昕怡 秦凯悦 +5 位作者 杨梓尧 张玲 李珍 杨亚丽 徐茜 杨晓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4-1461,共8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Ras蛋白样激活剂(Ras protein activator like,RASAL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BS^(+/-)小鼠喂养高蛋氨酸饮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Ras蛋白样激活剂(Ras protein activator like,RASAL1)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BS^(+/-)小鼠喂养高蛋氨酸饮食(HMD)16周复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qRT-PCR检测肺组织RASAL1、DNM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ASAL1、DNMT1、ZO-1、VE-cadherin蛋白表达;MS-PCR检测RASAL1启动子区甲基化;PMVECs转染Ad-RASAL1检测ZO-1和VE-cadherin表达;si-DNMT1干扰片段转染PMVECs,检测RASAL1表达。结果HMD小鼠血清Hcy水平明显增加,HE染色显示肺组织结构严重紊乱,RASAL1、ZO-1、VE-cadherin表达降低而DNMT1表达增加,RASAL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增加。PMVECs转染Ad-RASAL1后ZO-1和VE-cadherin表达增加;敲低DNMT1后,RASAL1表达增加。结论Hcy可以导致PMVECs通透性增加,其机制与上调RASAL1甲基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RASAL1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DNA甲基化 DNM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M-MDSCs、TNF-α、IL-10的差异性分析
14
作者 刘力源 李一唯 +3 位作者 申文科 王雷 马钧柏 王浩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66-370,399,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9月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24例(维生素...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9月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维生素D缺乏症患者24例(维生素D缺乏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例(正常对照组),收集基础临床指标,采集外周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浆和血细胞后,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5+白细胞和CD45^(+)CD15^(-)CD11b^(+)HLA^(-)DR^(-)CD14^(+)M-MDSCs,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TNF-α、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25(OH)D与M-MDSCs、TNF-α及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维生素D缺乏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加、M-MDSCs增高(P均<0.05),血浆中TNF-α水平升高、IL-10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与CD45^(+)白细胞、M-MDSCs和TNF-α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患者25(OH)D水平降低后可促进炎症发生,并与M-MDSCs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单核细胞型髓源抑制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SI联合RDW、NLR、MLR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风险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张慧芳 郭奋凯 +3 位作者 陈娟霞 刘美芳 马彬 陈丽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14-818,共5页
目的 探讨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早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 探讨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对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早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非高危APE患者,根据发病30 d内是否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分析两组患者sPESI评分及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寻找非高危APE患者发病30 d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PESI联合血常规指标对非高危APE患者早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非高危APE患者187例,其中事件组49例、非事件组138例。两组间sPESI评分、RDW、NLR、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指脉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肌酐、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三酰甘油、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NLR、MLR是非高危APE患者发病30 d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PESI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95%CI:0.683~0.839),sPESI+RDW+NLR+MLR联合AUC为0.861(95%CI:0.774~0.909)。结论 sPESI联合RDW、NLR、MLR对非高危APE患者早期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危急性肺栓塞 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 血常规指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尿白蛋白的关系
16
作者 范亚蕾 强丹 +4 位作者 白桂荣 吉文瑞 李昕笃 朱婷婷 谢晓敏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T2DM患者92例,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及尿白蛋白(MAU)等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尿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T2DM患者92例,检测患者晨起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及尿白蛋白(MAU)等指标,应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内脏脂肪测量装置测定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根据VFA水平分组,VFA<100 cm^(2)为L-VFA组,共58例;VFA≥100 cm^(2)为H-VFA组,共34例。结果H-VFA组的MAU、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L-VFA组(P<0.05)。MAU、HOMA-IR与VFA独立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U最佳切点为18.51 mg/L(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1.4%)。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腹型肥胖堆积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尿白蛋白增高,及时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腹部脂肪对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脏脂肪面积 胰岛素抵抗 尿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竞敏 刘铭 +1 位作者 刘大有 章峪侨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术前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与否和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浸润在例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学特征方面,sIgE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其他3组比较在术前VAS评分(P<0.05),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过敏反应关系并不确定。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合并sIgE阳性主客观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特异性IGE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神安脏饮对失眠大鼠模型行为学和下丘脑GABA及GL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丽 左艳丽 +5 位作者 李占涛 蒋敏之 王晓丽 周斌 张佳雪 何生存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宁神安脏饮对肝郁脾虚型失眠大鼠行为学变化和下丘脑伽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饮食失联+PCPA多因素制备肝郁脾虚型失眠大鼠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宁神安脏饮组和艾司... 目的探讨宁神安脏饮对肝郁脾虚型失眠大鼠行为学变化和下丘脑伽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尾刺激+饮食失联+PCPA多因素制备肝郁脾虚型失眠大鼠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宁神安脏饮组和艾司唑仑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宁神安脏饮组大鼠按每次2.28 g/kg灌胃给药,艾司唑仑组大鼠每次按剂量0.18 mg/kg灌胃给药,分别于实验第0、7、14、21天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于第21天进行各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下丘脑组织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失眠21d后各组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阳性细胞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糖水消耗和糖水偏好率、旷场活动能力明显降低,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升高(P<0.05),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线粒体、内质网水肿;经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宁神安脏饮组和艾司唑仑组可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糖水消耗和糖水偏好率、旷场活动能力,降低水迷宫平均逃避潜伏期(P<0.05),透射电镜观察下丘脑组织结构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GABA和GLU的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宁神安脏饮组和艾司唑仑组GABA和GLU的阳性细胞数均升高(P<0.05)。结论宁神安脏饮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大鼠的行为学,激发大鼠自发活动能力和探究能力,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和GLU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神安脏饮 肝郁脾虚型失眠 下丘脑 GABA G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容量管理对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金莲 雷海芳 韩丽霞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容量管理方法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进行容量管理,观察组根据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容量管理方法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压(CVP)进行容量管理,观察组根据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胸内血容量(ITBV)、血管外肺水(EVLW)数据进行容量管理,评价两种容量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CV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后48 h的MAP、CVP水平均低于治疗后24 h(P均<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CVP、MAP变化趋势不同,观察组CVP、MAP下降较对照组更快(P<0.05);治疗后36 h,观察组患者心排血指数(CI)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舒张末总容量指数(GEDV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13±4.12)d,短于对照组的(19.12±3.88)d(P<0.05)。结论PICCO测定EVLWI、ITBVI等指标可准确指导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体液管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体液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肺水肿 容量管理 机械通气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3a-3p通过调控靶基因Gja1参与调控大鼠卵泡闭锁及颗粒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延周 陈敏慧 裴承斌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86-1493,共8页
目的探讨miR-23a-3p在大鼠卵泡闭锁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SD大鼠卵巢囊中注射miR-23a-3p模拟物/抑制剂,转染72 h后,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变化及闭锁卵泡数变化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及荧光素酶报告... 目的探讨miR-23a-3p在大鼠卵泡闭锁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SD大鼠卵巢囊中注射miR-23a-3p模拟物/抑制剂,转染72 h后,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变化及闭锁卵泡数变化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预测并验证miR-23a-3p的靶基因及其结合位点;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并分别转染miR-23a-3p模拟物及抑制剂,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转染72 h后颗粒细胞中miR-23a-3p及其靶基因缝隙连接蛋白43(Gja1)的表达情况;Gja1干扰慢病毒转染大鼠颗粒细胞,转染72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Gja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miR-23a-3p模拟物/抑制剂、Gja1干扰慢病毒后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大鼠卵巢囊注射miR-23a-3p模拟物后卵巢中的闭锁卵泡数量显著增高于模拟物对照组(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转染miR-23a-3p模拟物组显著降低了荧光素酶活性(P<0.05);RT-PCR结果显示,转染miR-23a-3p模拟物后卵巢颗粒细胞中miR-23a-3p的表达显著增加,Gja1则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iR-23a-3p抑制剂后对内源性miR-23a-3p和Gja1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用Gja1慢病毒干扰载体/对照载体分别转染大鼠卵巢颗粒细胞72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ja1干扰组Gja1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23a-3p模拟物后卵巢颗粒细胞中Gja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转染miR-23a-3p模拟物后显著促进了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下调Gja1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miR-23a-3p通过调控靶基因Gja1参与调节大鼠卵泡闭锁及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a-3p 卵泡闭锁 颗粒细胞 缝隙连接蛋白4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