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枸杞鲜果内生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
1
作者 勉小娟 任怡卓 +4 位作者 杜雪倩 王国琴 郑蕊 余君伟 岳思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3期186-193,共8页
该文将新鲜枸杞表面消毒后用稀释涂布法从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生化分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杜氏管发酵法初筛产气性能较好的菌株,确定最适生长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进行耐温度、耐pH以及耐酒精等耐受性试验,复筛出性能优良... 该文将新鲜枸杞表面消毒后用稀释涂布法从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形态学、生化分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利用杜氏管发酵法初筛产气性能较好的菌株,确定最适生长条件,采用摇瓶发酵法进行耐温度、耐pH以及耐酒精等耐受性试验,复筛出性能优良的菌株,并测定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观察从枸杞中共分离得到5株内生酵母菌株,编号为M1、M9、M16、M17、M19,经分子生物鉴定:M1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M16为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M9、M17、M19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耐受性试验表明,菌株M1具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和酒精耐受性。通过发酵性能等测定,筛选出菌株M1和M16为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可以满足枸杞酒酿造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内生酵母菌 筛选 非酿酒酵母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162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立平 张忠 +2 位作者 曾瑾 包少文 邓光存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580-3583,共4页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和药敏试验对宁夏地区临床分离的162株大肠杆菌进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和tetG的分子检测...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和药敏试验对宁夏地区临床分离的162株大肠杆菌进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和tetG的分子检测和耐药性研究。结果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162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中,110株检测出了耐药基因,阳性率为67.9%。其中tetA基因的阳性率为40.1%,tetB基因的阳性率为29.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20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耐药率为74.1%,耐药菌株中有15株未检测到tetA和tetB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7.5%;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87.5%大肠杆菌均携带tetA和tetB基因,其中7.5%的耐药菌株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宁夏地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予以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四环素类药物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青 赵辉 +1 位作者 徐春燕 苏建宇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8-12,共5页
通过测定采集于贺兰山东麓微生物结皮样品的厚度、微生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持水性和渗水性等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发育程度的微生物结皮样品进行归类,阐明荒漠微生物结皮的"个体发育&qu... 通过测定采集于贺兰山东麓微生物结皮样品的厚度、微生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持水性和渗水性等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发育程度的微生物结皮样品进行归类,阐明荒漠微生物结皮的"个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结皮厚度与结皮层微生物量和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微生物结皮的发育,结皮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持水量增加,水分入渗速率减小;微生物结皮发育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为形成期、初期、中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结皮 荒漠化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fA基因对布鲁氏菌S19株生物学特性及睾丸支持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芳 王鑫 +2 位作者 王玉炯 刘军 周学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1-616,666,共7页
为研究布鲁氏菌毒力因子A(bvfA)对牛布鲁氏菌(B.abortus)S19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振荡比浊法(D值法)测定S19(亲本株)、S19ΔbvfA(缺失株)及S19ΔbvfA/bvfA(回补株)3株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平板菌... 为研究布鲁氏菌毒力因子A(bvfA)对牛布鲁氏菌(B.abortus)S19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振荡比浊法(D值法)测定S19(亲本株)、S19ΔbvfA(缺失株)及S19ΔbvfA/bvfA(回补株)3株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水平、对TM4细胞的侵入能力及损伤性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缺失株较亲本株和回补株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缺失株在热、高盐、高渗、强酸和多粘菌素B条件下生长均受到抑制,而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生长良好(P<0.05)。感染TM4细胞3 h时,缺失株未能侵入TM4细胞;12 h时,缺失株侵入TM4细胞的数量少于亲本株(P<0.01);24 h和48 h时,3株菌侵入TM4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12 h和24 h时,感染缺失株的TM4细胞死亡率高于感染亲本株的细胞死亡率(P<0.01);在48 h时,感染缺失株和感染亲本株的TM4细胞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各菌株腹腔注射感染小鼠,结果显示感染2周时缺失株感染小鼠的脾指数明显低于亲本株(P<0.01),且感染1周、2周和4周时,感染缺失株小鼠的脾分离菌量均小于亲本株(P<0.05)。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bvfA基因参与调控布鲁氏菌S19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影响S19菌株对TM4细胞的侵入,抑制TM4细胞的死亡以维持细菌的生长增殖及其缺失能够降低S19菌株对小鼠的毒力。本研究结果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bvfA基因的功能解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fA基因 牛布鲁氏菌S19菌株 TM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盐碱区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田平雅 沈聪 +2 位作者 赵辉 张莹 代金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开展盐碱区耐盐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对于盐碱土壤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宁夏银北盐碱区6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 开展盐碱区耐盐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对于盐碱土壤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宁夏银北盐碱区6种耐盐植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裸地相比,6种植物能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酶活性,苜蓿根际土壤三种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大小顺序依次为苜蓿(MX)、芨芨草(JJC)、柽柳(CL)、柳枝稷(LZJ)、苦豆子(KDZ)、枸杞(GQ)和裸地土壤(CK),根际土壤与盐碱裸地土壤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群落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和麦金塔指数均以苜蓿根际土壤最高,芨芨草次之,二者较其他土壤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P<0.05),碳水化合物类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和羧酸类,胺类的利用率最小。主成分分析显示,对PC1和PC2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为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综合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植物根际土壤优于盐碱裸地,其中苜蓿和芨芨草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盐碱地根际微环境的养分循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根际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群落多样性 Biolog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丁香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涛 郭洋 +1 位作者 苏建宇 徐春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101,共11页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贺兰山丁香与生长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理解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贺兰山丁香灌丛下及其附近裸地分别采集3份土壤样品,在测定两组样本的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基础上,基于高通量...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贺兰山丁香与生长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理解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贺兰山丁香灌丛下及其附近裸地分别采集3份土壤样品,在测定两组样本的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基础上,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贺兰山丁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大,能使水分、有机质、总氮、速效钾、速效氮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导致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使蔗糖酶、脲酶、漆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使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减少,但对细菌丰富度基本没有影响,使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增加。在微生物的属水平上,贺兰山丁香使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和真菌中的螺旋聚孢霉属、复膜孢酵母属、木霉属、Paranamyces明显增加,使细菌的鞘氨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真菌的Lentinula、镰孢菌属、赤霉菌属、Lycogalopsis、土赤壳属、曲霉属、集壶菌属、支顶孢属等类群的微生物明显减少,这些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植物生长地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酶活力改变息息相关。【结论】贺兰山丁香主要通过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增加土壤酶活性,通过提高功能细菌的丰富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含量,并促进土壤中碳、氮、磷、钾等元素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丁香 理化性质 土壤酶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杞1号枸杞健康株与根腐病患病株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差异 被引量:7
7
作者 贾晨波 郭洋 +2 位作者 马成莲 苏建宇 徐春燕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1-1841,共11页
根腐病严重制约着枸杞产业的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变化与植株根腐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宁夏枸杞根腐病发生与根表、根际和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十分必要。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枸杞健康... 根腐病严重制约着枸杞产业的发展,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的变化与植株根腐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宁夏枸杞根腐病发生与根表、根际和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十分必要。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枸杞健康株和根腐病患病株的根表、根际及根围土壤中16S rDNA V3+V4区和ITS1片段进行测序,将结果质控后比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分析。真菌群落中丰度最高的门和属分别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细菌群落中优势门依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是丰度最高且在根表的丰度显著高于根际和根围土壤,根表、根际和根围3个部位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占比均不相同。健康株根表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患病株(P<0.05),而二者的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功能预测也同样表明健康株和患病株之间的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差异较小,真菌群落中镰刀菌属的功能丰度较高,其在患病株根表和根际的丰度均大于健康株。综上,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之间,各样品中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比细菌群落大,二者根表真菌的差异最显著,患病株根表和根际的镰刀菌属的占比和功能丰度最大。该研究分别从土壤真菌和细菌两个角度阐述了宁杞1号枸杞健康株和根腐病患病株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差异,对宁夏枸杞根腐病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降解菌的分离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春燕 贾晨波 +2 位作者 王涛 马秀梅 苏建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共5页
该文基于高通量技术,研究了石油污染对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选择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石油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减少,且优势菌群发生显著变化,油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在... 该文基于高通量技术,研究了石油污染对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选择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石油降解菌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减少,且优势菌群发生显著变化,油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在属水平上主要为Nakamurella、Pseudomonas、Proteiniphilum和Exophiala、Rhodotorula、Ochrocladosporium,这些微生物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降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机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能利用机油作为碳源或能源的细菌11株,利用漆酶氧化丁香醛联氮产生的颜色变化筛选出具有较大降解石油潜力的菌株A01和A07,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表明,2菌株分别为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微生物群落结构 分子鉴定 不动杆菌 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羔羊与健康羔羊肠道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罗海霞 杨易 谢秀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0,共5页
羔羊腹泻与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及比例密切关系。为了探索肠道菌群结构在腹泻病程的变化,采集同样饲养条件下20份1月龄~3月龄滩寒杂交羊粪便样本,通过Miseq测序技术并结合多变量统计学方法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V4-V5区的多样性,通过数据分析... 羔羊腹泻与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及比例密切关系。为了探索肠道菌群结构在腹泻病程的变化,采集同样饲养条件下20份1月龄~3月龄滩寒杂交羊粪便样本,通过Miseq测序技术并结合多变量统计学方法检测细菌16SrRNA基因V4-V5区的多样性,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了腹泻羊粪便与正常羊粪便中微生物的类别及数量。从门的水平分析,腹泻羔羊肠道中变形菌门显著高于健康羔羊。发现拟杆菌门、蓝细菌门、黏胶球形菌门和无壁细菌门在腹泻羔羊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羔羊。从科水平分析2个样本优势菌具有显著差异,其中腹泻羔羊肠道放线菌乳杆菌科显著高于健康羔羊,而瘤胃球菌科显著低于健康羔羊。非优势菌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拟杆菌科、柔膜菌科和理研菌科。比较了滩寒杂交羊健康羔羊及腹泻羔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发现其微生物丰度及优势微生物都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腹泻羔羊中的肠道微生物差异可能是羔羊腹泻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羔羊腹泻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寒杂交羊 羔羊 肠道微生物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杞7号枸杞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惠惠 贾晨波 +2 位作者 韩琴 苏建宇 徐春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4-251,共8页
从根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病原菌两个角度探究宁杞7号枸杞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学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取腐根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真菌的分类,依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患... 从根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病原菌两个角度探究宁杞7号枸杞根腐病发生的微生物学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取腐根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真菌的分类,依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患病株根表真菌群落结构已严重失衡,不仅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株,而且优势类群的变化很大。患病株根表的优势属为镰刀菌属和粘帚霉属,相对丰度分别为38.81%和31.24%;而健康株根表的优势属为被孢霉属(14.09%)和镰刀菌属(10.38%),患病株根表潜在的病原菌丰度显著高于健康株。从腐根样品中共分离到33株真菌,分属于镰刀菌属、青霉属、俄氏孔菌属和粘帚霉属4个属,其中分离频率最高的是镰刀菌属,达到75.76%。镰刀菌属的2个种: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均可致宁杞7号枸杞患根腐病。本研究明确了宁杞7号枸杞根腐病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关系密切,而且与根表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病原菌 鉴定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S19毒力基因BvfA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江流 乔军伟 +1 位作者 宋青山 贾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6-2753,共8页
试验旨在对布鲁氏菌S19毒力因子A(BvfA)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并对其编码的BvfA蛋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登录GenBank下载布鲁氏菌S19的1号染色体(登录号:CP030751.1),根据文献报道的布鲁氏菌S19 BvfA基因的位置和BvfA蛋白的分子... 试验旨在对布鲁氏菌S19毒力因子A(BvfA)基因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并对其编码的BvfA蛋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登录GenBank下载布鲁氏菌S19的1号染色体(登录号:CP030751.1),根据文献报道的布鲁氏菌S19 BvfA基因的位置和BvfA蛋白的分子质量,在NCBI的ORF Finder中预测编码BvfA蛋白的开放阅读框(ORF),根据ORF预测的BvfA基因设计扩增BvfA基因的引物,克隆该序列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vfA,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BL21(Ril)感受态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BvfA蛋白结构进行在线预测。结果显示,BvfA基因ORF全长为336 bp,表达纯化得到分子质量为11 ku的分泌型BvfA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vfA蛋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第1-28位氨基酸处存在信号肽区域,BvfA蛋白55.6%定位于细胞外,有12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无O-糖基化位点,BvfA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以上结果可为后续研究BvfA蛋白在布鲁氏菌中的致病机制及寻找布鲁氏菌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BvfA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丽萍 陈青 +1 位作者 赵辉 苏建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05-3114,共10页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进行了研究。结皮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分别得到521个16S rDNA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和64个18S rDNA序列OTU,表明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远...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藻结皮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进行了研究。结皮样品高通量测序结果分别得到521个16S rDNA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和64个18S rDNA序列OTU,表明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远高于真核微生物;贺兰山东麓藻结皮中原核微生物分布于26个纲,Cyanobacteria在各个发育阶段中都是优势微生物类群,Actinobacteria、Chloroplast、Alphaproteobacteria和Bacilli在藻结皮发育的各个阶段相对丰度也较高;从属水平上分析,Bacillus、Leptolyngbya、Microcoleus、Microvirga、Chroococcidiopsis、Rubellimicrobium、Phormidium、Mastigocladopsis、Skermanella、Nostoc、Scytonema共11个属在各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中都存在,只是出现了丰度的差异。Bacillus在藻结皮形成期、发育初期和发育中期相对丰度较大,成熟期丰度显著下降,而成熟期Microvirga丰度较前3个时期显著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细菌菌群演替现象。藻结皮样品中主要真核微生物分布于13个纲,其中Dothideomycetes和Pezizomycetes在各个发育阶段样品中丰度都很高,Agaricomycetes在形成期样品中相对丰度高达32.6%,但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其相对丰度迅速下降;原生生物的相对丰度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4个发育阶段藻结皮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真核微藻序列。4个发育阶段的藻结皮样品中有明确分类学信息的真核微生物共13个属,其中4个发育阶段中共有的为Coniothyrium、Dendryphion、Friedmanniomyces、Phloeopeccania、Sarocladium共5个属,其余8个属只在个别发育阶段样品中检出,表明在藻结皮发育过程中真核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发生着变化。藻结皮厚度、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结皮层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结皮 发育 微生物群落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叶菊中9种甜菊醇糖苷积累与其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虹 路国栋 +2 位作者 袁春春 郎思睿 陈任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了研究甜叶菊中主要甜菊醇糖苷积累特点与其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3个品种甜叶菊(普赛科3号、中山2号、同心)为试验材料,定期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花蕾期采收植株的上位3对叶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9... 为了研究甜叶菊中主要甜菊醇糖苷积累特点与其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关系,本研究选取3个品种甜叶菊(普赛科3号、中山2号、同心)为试验材料,定期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花蕾期采收植株的上位3对叶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9种甜菊醇糖苷,即莱宝迪苷A、B、C、D、E、F(RA、RB、RC、RD、RE、RF)、甜菊糖苷(ST)、甜茶糖苷(RBS)和杜尔可苷A(DA)含量,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糖苷生物合成的3个UDP-糖基转移酶(UGTs)关键基因,即SrUGT91D2e、SrUGT74G1和SrUGT76G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甜味糖苷RA在普塞科3号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1.60 mg·g^(-1)),RD在普塞科3号的花蕾期含量最高(1.58 mg·g^(-1));苦味糖苷ST、RC、DA在普塞科3号中的积累量显著低于中山2号和同心(普塞科3号ST为0.50 mg·g^(-1)、RC为0.26 mg·g^(-1)、DA为0.01 mg·g^(-1)),因此普塞科3号可作为甜味糖苷高产选育品种。对甜菊醇糖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与糖苷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甜味糖苷RD和RA的含量与其关键影响因子SrUGT91D2e和SrUGT76G1的表达量显著相关,苦味糖苷RC、ST、DA的含量与其关键影响因子SrUGT74G1的表达量显著相关。本试验为甜叶菊不同甜度糖苷的品种选育及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甜菊醇糖苷 基因表达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解析布鲁氏菌BvfA对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的影响
14
作者 宋青山 杨江流 +1 位作者 刘军 贾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0-1409,共10页
【目的】明确布鲁氏菌BvfA对宿主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损伤作用,以揭示布鲁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RNA-Seq双端测序、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和LC-MS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感染布鲁氏菌S19△bvfA与S19菌株的TM4细胞的组... 【目的】明确布鲁氏菌BvfA对宿主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损伤作用,以揭示布鲁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RNA-Seq双端测序、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和LC-MS非靶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感染布鲁氏菌S19△bvfA与S19菌株的TM4细胞的组学差异,采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蛋白及差异代谢物通路进行分析,并利用平行反应监测(PRM)对蛋白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感染S19△bvfA和S19菌株的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共400个,差异表达蛋白共422个,差异代谢产物共271种。多组学联合分析发现,S19△bvfA和S19菌株感染TM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蛋白和差异代谢产物共同富集的KEGG通路为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在该通路中发现S19△bvfA菌株感染TM4细胞的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ComplexⅠ)中有20个蛋白表达量下调。PRM验证结果显示,ComplexⅠ中Ndufb11、Ndufa9、Ndufv1、Ndufv2、Ndufs8和Ndufs2蛋白的表达趋势与Label-free蛋白组学技术测定结果一致。【结论】BvfA在布鲁氏菌感染TM4细胞时能引起转录、蛋白质和代谢水平的变化,布鲁氏菌BvfA使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复合体蛋白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多组学 BvfA 睾丸支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RNA Cox2通过miR-129-5p/AMPK调控BCG感染的巨噬细胞糖酵解进程
15
作者 徐蕾 于嘉霖 +2 位作者 刘莉 邓光存 吴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6-1619,共14页
[目的]探究lincRNA Cox2对BCG(Bacillus Calmette-Guérin)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糖酵解进程的调控作用,阐明Mtb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敲减lincRNA Cox2的表达,以及使用... [目的]探究lincRNA Cox2对BCG(Bacillus Calmette-Guérin)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糖酵解进程的调控作用,阐明Mtb与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利用小干扰RNA敲减lincRNA Cox2的表达,以及使用miR-129-5p mimics过表达载体,结合BCG感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incRNA Cox2、miR-129-5p和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的表达量;乳酸含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乳酸(LD)的分泌情况;平板涂布法检测巨噬细胞菌载量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lincRNA Cox2与miR-129-5p以及miR-129-5p与AMPK的互作关系;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MPK(AMP依赖蛋白激酶)及糖酵解途径中关键基因HK1(己糖激酶1)、PKM2(丙酮酸激酶2)和LDHA(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变化。[结果]BCG感染12 h能够极显著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中lincRNA Cox2的表达(P=0.000013),与BCG组相比,siRNA+BCG组中AMPK(P=0.000771)、HK1(P=0.00323)、PKM2(P=0.000135)和LDHA(P=0.002532)的表达量以及乳酸的分泌量(P=0.020802)发生显著上调,而促炎因子IL-1β(P=0.000451)、TNF-α(P=0.000147)、IL-6(P=0.0001)的表达发生显著下调,菌载量试验表明siRNA+BCG组中的巨噬细胞菌载量显著下调(P=0.00012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表明lincRNA Cox2和miR-129-5p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并以AMPK为靶基因。BCG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12 h后极显著下调miR-129-5p的表达(P=0.000156),与BCG组相比,miR-129-5p mimics+BCG组中AMPK(P=0.000262)、HK1(P=0.019524)、PKM2(P=0.001658)和LDHA(P=0.000887)表达量以及乳酸分泌量(P=0.044952)发生显著下调。[结论]lincRNA Cox2通过海绵吸附miR-129-5p并靶向AMPK,促进BCG感染的RAW264.7巨噬细胞糖酵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RNA Cox2 miR-129-5p AMPK BCG 巨噬细胞 糖酵解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表真菌群落与病原菌鉴定探究‘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发生机制
16
作者 张亚亚 李盼盼 +2 位作者 高惠惠 贾晨波 徐春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组成特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两种植区枸杞腐根中分离腐根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EF-1α基因序列对腐根真菌进行分类学鉴定,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两种植区‘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之间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患病后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升高,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降低,伴随着Fusicolla和Pseudogymnoascus等未知类群丰度增加,而两种植区健康株根表真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自QXBZ腐根分离到36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红贝俄式孔菌(Earliella scabros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Penicillium pimiteouiense,自QTBZ腐根分离29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红贝俄式孔菌、粉红黏帚菌(Clonostachys rosea)、P.pimiteouiense、新知镰刀菌(F.andiyazi)、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其中腐皮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在两种植区均为最高,尖孢镰刀菌次之。回接实验确定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新知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是‘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病原菌,其中新知镰刀菌为新发现的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结论】‘宁杞5号’根腐病发生主要与根表真菌群落结构改变以及病原菌种类密切相关,与种植区关系不大,F.solani、F.oxysporum、F.andiyazi和R.solani是‘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表真菌群落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17
作者 张丽昀 王泽华 马春燕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为阐明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枸杞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的直径分布。用提取到的枸杞外泌体作用于A54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 为阐明枸杞外泌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枸杞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外泌体的形态,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的直径分布。用提取到的枸杞外泌体作用于A549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增殖影响,EdU检测枸杞外泌体对A549细胞的活性影响,细胞划痕、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效率,细胞克隆法检测细胞的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路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提取的枸杞外泌体在电镜下呈茶托状,大小在40~200 nm,符合外泌体形状特征。与对照组相比,枸杞外泌体组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1)。不同浓度枸杞外泌体处理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克隆能力也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增多(P<0.01)。枸杞外泌体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上调Cl-Caspase3、p53、Bax等促凋亡因子,下调Bcl-2等抑凋亡因子的蛋白和基因(P<0.01)。结果表明,枸杞外泌体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且枸杞外泌体可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外泌体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 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筛选增香、高产酒精的富硒酵母菌
18
作者 王国琴 任怡卓 +5 位作者 张捷 马献 郑蕊 苏建宇 余君伟 岳思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46-156,共11页
为了得到产酒精和产香能力较强的枸杞内生富硒酵母菌,进而促进富硒发酵产品的开发和风味的提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枸杞内生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耐硒法和红硒法初筛得到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为了得到产酒精和产香能力较强的枸杞内生富硒酵母菌,进而促进富硒发酵产品的开发和风味的提升,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枸杞内生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耐硒法和红硒法初筛得到富硒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技术,经TTC培养基、杜氏小管发酵法、产酒精、产酯产酸、耐受性等实验筛选出增香和高产酒精的目标菌株,并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酵母胞内和发酵液中硒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初筛得到了M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M16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经ARTP诱变分别筛选出产酒精能力较高的S.cerevisiae诱变菌株M1-5和产香能力较高的C.lusitaniae诱变菌株M16-28,M1-5的产酒精能力比M1提高了38.07%,M16-28的产酯能力比M16提升了107.62%,遗传稳定性均良好。经测定M1-5菌株胞内和发酵液中的硒含量分别为204.8和1158μg/L,M16-28胞内和发酵液中的硒含量分别为666.45和1830μg/L,因此,菌株M16-28比M1-5的富硒能力强,且发酵液硒含量极显著高于酵母细胞硒含量(P<0.001)。本研究筛选出诱变菌株M1-5产酒精和M16-28产香能力强的富硒酵母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在发酵食品和富硒功能性产品的挖掘和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内生酵母菌 富硒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 高产酒精 产香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WRKY3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惠娟 郑蕊 +2 位作者 陈任 王彦才 王丽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21-1727,共7页
以枸杞为材料,采用PCR及RACE方法,克隆了枸杞WRKY转录因子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Lb WRKY3,GenBank登录号为KX196192。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1)Lb WRKY3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68bp,编码356... 以枸杞为材料,采用PCR及RACE方法,克隆了枸杞WRKY转录因子基因cDNA序列,命名为Lb WRKY3,GenBank登录号为KX196192。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1)Lb WRKY3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68bp,编码356个氨基酸。(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b WRKY3编码蛋白具有一个WRKY结构域,二级结构中不规则卷曲结构所占比例最大(58.67%),延伸链结构次之(18.88%),α螺旋比例为15.82%,β转角最少,仅为6.63%;Lb WRKY3蛋白与案头菊WRKY蛋白、黄花蒿WRKY蛋白相似性较高。(3)亚细胞定位显示,Lb WRKY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4)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Lb WRKY3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Lb WRKY3均有表达,表达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升高,并于35d达到峰值;Lb WRKY3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性(果肉>果皮>种子)。研究表明,Lb WRKY3基因参与了枸杞果实生长发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WRKY转录因子 果实发育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渣黄酮回流提取的工艺优化及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春燕 张娜 +1 位作者 韩爱荣 管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6,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固液比对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优化黄酮提取工艺,获得了乙醇回流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温度80℃、时间105min、固液比1∶20(g/m ...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固液比对甘草渣中黄酮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优化黄酮提取工艺,获得了乙醇回流提取甘草渣中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0%、温度80℃、时间105min、固液比1∶20(g/m L),最佳条件下黄酮得率为37.387mg/g。进一步采用酶法和微生物法分别对甘草渣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酶法预处理能显著提高黄酮得率,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协同作用效果最佳;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12d的黄酮得率最高,达45.38mg/g。微生物预处理不但显著提高黄酮得率,而且显著(p<0.05)降低了乙醇浓度和提取温度,缩短了提取时间。此研究对于甘草渣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总黄酮 正交实验 酶法预处理 微生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