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腹膜炎的预后分析及血清白蛋白变化特征
1
作者 喇晓霞 马亚琪 +2 位作者 王丽 王永春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对比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及PDAP发生前后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408例确诊为PDAP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和NDM组。DM组116例... 目的对比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合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及PDAP发生前后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408例确诊为PDAP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和NDM组。DM组116例,平均年龄(60.04±10.06)岁,透析龄32.00(12.00,53.00)月;NDM组292例,平均年龄(52.36±14.40)岁,透析龄36.96(15.96,63.00)月。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疗效、转归及PDAP发生前后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与NDM组相比,DM组患者年龄明显较大,男性比例较高(P<0.05)。同时,DM组患者血肌酐、血钙、尿素、白蛋白均低于NDM组(P<0.05)。临床疗效分析中,DM组患者中复发、再发、重现的发生率较NDM组高,但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NDM组相比,DM组患者治愈率较低,治疗结束后技术生存率、死亡率较高(P<0.05);2组患者生存率分析中,DM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NDM组患者(P<0.05)。血清白蛋白变化分析中,2组患者在腹膜炎前后血清白蛋白状况均显著下降,相较于NDM组患者,DM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状况在腹膜炎前后均更差(P<0.05)。DM组患者中的性别、血红蛋白、血钾、血肌酐、血钙等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具有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相比NDM组,DM组患者年龄明显较大,复发、再发、重现的发生率较高,治愈率较低,而治疗结束后技术生存率、死亡率较高。生存曲线分析中,DM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NDM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在DM和NDM患者中在腹膜炎前后均显著下降,而DM组患者腹膜炎发生前后白蛋白水平更低(P<0.05)。影响DM合并腹膜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因素包括性别、血红蛋白、血钾、血肌酐、尿素、血钙等,其中性别、血红蛋白、血钾、血肌酐、血钙等是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糖尿病 治疗转归 白蛋白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艳 王永春 +5 位作者 祁露露 宋淑华 张红霞 王丽 徐梅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193例CAPD患者,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量表(SGA)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现况。依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正常... 目的调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193例CAPD患者,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量表(SGA)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现况。依据是否发生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正常组(128例)和轻中度营养不良组(6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营养评估显示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33.68%,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比其他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年龄、在职情况、是否患有糖尿病、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透析龄、血清前白蛋白、握力等是相关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大、透析龄长、患有糖尿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CAPD患者的早期营养风险评估及管理干预对提高PD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预后生存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褚睿 徐佳 +6 位作者 田娜 王梦婷 徐梅 王丽 王永春 王艳 陈孟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控制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规律维持性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控制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单中心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规律维持性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的患者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达标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患者448例,其中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355例,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患者93例。CAPD患者,男性182例(51.5%),平均年龄52.9岁,中位透析龄17.7个月,其中糖尿病肾脏病76例(21.4%)。IHD患者,男性55例(59.1%),平均年龄52.1岁,中位透析龄21.1个月,糖尿病肾脏病18例(19.3%)。(2)CAPD组和IHD组患者的血清校正钙达标率分别为65.7%、65.6%(P=0.99);血清磷达标率分别为53.2%、32.3%(P=0.31);iPTH达标率分别为47.3%、53.8%(P=0.30)。(3)IHD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APD患者(17.2%比2.8%,P<0.01),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也高于CAPD患者(59.1%比43.1%,P<0.01);CAPD患者的高钙血症明显高于IHD患者(31.5%比17.2%,P<0.01)。(4)不同透析患者钙、磷、iPTH不达标的风险因素比较:对于CAPD组患者,高龄、较长的透析龄是血钙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未服用磷结合剂、残余肾功能的降低是血清磷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较长的透析龄、高血磷是iPTH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IHD组患者,高iPTH是血钙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iPTH、未服用磷结合剂是血清磷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磷、低血红蛋白水平是iPTH未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高钙血症发生率较高,而血液透析患者低钙、高磷的发生率较高。保护残余肾功能、降低血清磷水平、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规范服用磷结合剂可能有助于钙磷代谢紊乱的纠正,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不同透析时机评估方法与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佳 吴丽华 +4 位作者 陈吉林 褚睿 马亚琪 陈孟华 林洪丽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基于模糊数学的透析时机评价方程(dialysis initiation based on fuzzy mathemaitcs equation,DIFE)对血液透析时机评估方法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相... 目的分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及基于模糊数学的透析时机评价方程(dialysis initiation based on fuzzy mathemaitcs equation,DIFE)对血液透析时机评估方法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依据eGFR及DIFE值将2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早透析、适宜透析及晚透析组,并比较开始透析时各组的临床指标,分析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2种评估方法下早透析、适宜透析及晚透析组患者整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9、1.162,P=0.131、0.559);年龄(HR=1.041,95%CI 1.022~1.060,P<0.001)、原发病为原发肾小球病(HR=0.378,95%CI 0.219~0.653,P<0.001)或糖尿病肾病(HR=2.092,95%CI 1.250~3.498,P=0.005)、合并症≥3种(HR=2.591,95%CI 1.457~4.606,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分别将eGFR、DIFE分组赋值加入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5、1.043,95%CI分别为1.013~1.057、1.020~1.067,P=0.001、<0.001),原发病为原发肾小球病是保护因素(HR=0.465、0.502,95%CI分别为0.246~0.877、0.267~0.943,P=0.018、0.032)。结论采用eGFR及DIFE评估血液透析时机,均对患者整体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将部分指标量化并赋予不同权重后纳入透析时机评价体系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时机 评估方法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死亡率的相关分析
5
作者 冯志红 李璐 +1 位作者 吴丽华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进行MHD的患者,收集患者透析前临床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根据血清β_(2)-MG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β_(2)-MG水平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进行MHD的患者,收集患者透析前临床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根据血清β_(2)-MG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β_(2)-MG水平组(血清β_(2)-MG<30.0 mg/L,n=40),中等β_(2)-MG水平组(30.0 mg/L<β_(2)-MG<38.8 mg/L,n=40),高β_(2)-MG水平组(血清β_(2)-MG≥38.8 mg/L,n=40)。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分析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间体重、BMI、糖尿病史、残余尿量、透析龄、血磷、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多因素β_(2)-MG与残余尿量呈独立负相关(r=-3.475,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肌酐、eGFR、体重和超滤量等因素后,高水平β_(2)-MG是MHD患者发生死亡(HR=1.039,95%CI:1.003~1.076,P<0.05)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58,95%CI:1.015~1.10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β_(2)-MG中水平组比较,β_(2)-MG高水平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HR=0.330,95%CI:0.126~0.861,P<0.05)。结论血清β_(2)-MG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控制血清β_(2)-MG水平可能改善MH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β_(2)-微球蛋白 全因死亡 心脑血管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的贫血诊治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孟华 田娜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9期581-584,共4页
在我国,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大约占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的15%,腹膜透析人群中肾性贫血的纠正率约40%。与血液透析患者相同,目前指南推荐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为≥115g/L且<130g/L,但有证据提示腹膜透析人群的靶目标上限可能... 在我国,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大约占所有维持性透析患者的15%,腹膜透析人群中肾性贫血的纠正率约40%。与血液透析患者相同,目前指南推荐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的靶目标为≥115g/L且<130g/L,但有证据提示腹膜透析人群的靶目标上限可能高于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历程经历了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铁剂3个阶段,直至近年,进入了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通路干预治疗的新时代,为肾性贫血的治疗开拓了全新的理念。不同的治疗方式有相应的适应证和副作用,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腹膜透析 诊治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达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延红 田娜 +6 位作者 张倩 王艳 马小琴 王丽 徐梅 张红霞 陈孟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12期811-815,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随访1年及以上的PD患者临床资料。按研究结束时Hb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g/L... 目的分析影响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随访1年及以上的PD患者临床资料。按研究结束时Hb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110g/L)和未达标组(Hb<110g/L),根据贫血分级标准将未达标组分为轻度贫血(90g/L≤Hb<110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0g/L);比较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及未达标组不同程度贫血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影响Hb未达标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共纳入267例PD患者,男性59.93%,平均年龄52岁,中位透析龄37(21,61)月。基线Hb(80.16±14.89)g/L,研究结束时Hb达标率为50.30%。②与达标组比较,Hb未达标组患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基线Hb水平、Kt/V、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量低,透析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ormone,iPTH)高(t/Z值分别为2.894,4.400,6.833,3.992,1.396,-3.757,2.364;P值分别为0.004,<0.001,<0.001,<0.001,0.041,<0.001,0.019);③轻度贫血组较Hb达标组患者年龄、基线Hb水平、残余肾小球滤过率、Kt/V及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量低,透析龄、iPTH高(t/Z值分别为2.021,6.193,2.515,3.729,-2.336,-2.768,-2.312;P值分别为0.044,<0.001,0.013,<0.001,0.019,0.006,0.021);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年龄轻、透析不充分、低蛋白血症是Hb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16,1.019,0.285,0.942;P值分别为0.021,0.003,<0.001,0.027)。结论女性、年龄轻、透析不充分及低蛋白血症是Hb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贫血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力性骨病合并尿毒症瘤样钙质沉着症2例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陈娜 徐甜 +2 位作者 刘宏 田娜 张晓良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1-745,共5页
无动力性骨病(adynamic bone disease,ABD)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常见类型,其特点是骨转运和骨重塑降低,临床上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症是其重要特征。瘤样钙质沉着症(tumoral calcinosis,TC)是一种表现为软... 无动力性骨病(adynamic bone disease,ABD)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异常的常见类型,其特点是骨转运和骨重塑降低,临床上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症是其重要特征。瘤样钙质沉着症(tumoral calcinosis,TC)是一种表现为软组织和关节周围结构广泛钙化的罕见良性病变,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尿毒症瘤样钙质沉着症(uraemic tumoral calcinosis,UTC)在透析患者中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会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该文报道了2例ABD合并UTC患者,其中1例患者TC累及双手、双足、双肩胛骨、胸锁关节、髂骨、股骨头、骶尾部,另1例患者TC累及左肩。经重组人PTH特立帕肽注射液皮下注射、硫代硫酸钠静滴、降磷、充分透析等治疗,患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尿毒症 甲状旁腺素 钙质沉着症 无动力性骨病 瘤样钙质沉着症
原文传递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节律性比较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梦婷 李璐 +5 位作者 褚睿 王丽 徐梅 朱月萍 田娜 陈孟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5-935,共11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节律性(BPR)的差异,探讨BPV和BPR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 目的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节律性(BPR)的差异,探讨BPV和BPR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规律维持性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且临床状况稳定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透析相关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BPV和BPR,前瞻性随访截至2020年2月。根据全部患者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中位数分为高24hSBPV组与低24hSBPV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MPD和MHD患者的BPV、BPR。患者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BPV与CVD死亡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0例透析患者,男性76例(63.33%),年龄(50.89±14.61)岁,中位透析龄42(28,58)个月。高24hSBPV组和低24hSBPV组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总尿素清除指数、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原发病、CVD、血红蛋白、血钙、血磷、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全段甲状旁腺素、血清铁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患者24hSBPV明显高于MPD患者[(13.92±3.79)mmHg比(12.49±3.99)mmHg,t=2.01,P=0.041]。所有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达93.33%(112/120),并以非勺型血压为主(101例,84.17%)。MHD和MPD患者血压节律异常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42.00(14.25,42.00)个月,共发生60例(50.00%)CVD事件,其中CVD死亡31例(25.83%)。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24hSBPV是MHD患者和MP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MHD:HR=1.25,95%CI 1.06~1.47,P=0.007;MPD:HR=1.24,95%CI 1.09~1.40,P=0.001)。结论MHD患者的24hSBPV较MPD患者高。在MHD及MPD患者中,随着24hSBPV的增加,CVD发生的风险增高,高24hSBPV是MHD和MP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肾透析 心血管疾病 血压变异性 血压节律性
原文传递
不同体质指数腹膜透析患者应用自动化腹膜透析强化治疗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娜 张红霞 +3 位作者 丁奕 彭佳楠 陈孟华 田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6-970,共5页
目的比较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APD)对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膜透析患者过渡性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APD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 目的比较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APD)对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膜透析患者过渡性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应用APD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患者126例,根据BMI分为低BMI组、正常BMI组、高BMI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及临床改善情况。结果不同BMI组患者单个循环透析液平均葡萄糖浓度、每24 h每单位体重透析剂量、末次循环液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和正常BMI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低BMI组、高BMI组血尿素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及总肌酐清除率(TCcr)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APD过渡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低BMI组、正常BMI组较高BMI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对于不同BMI的腹膜透析患者,借助APD过渡性治疗能在短期内强化毒素和水分清除,不同程度地缓解慢性并发症。制定APD处方时BMI应作为调整因素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自动化腹膜透析 体质指数 尿素清除指数 总肌酐清除率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水平与死亡因素分析
11
作者 冯志红 褚睿 +1 位作者 李璐 田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8-483,490,共7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镁水平对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2017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14例门诊进行MH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透析前临床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根据血清镁水平三分...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镁水平对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2017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14例门诊进行MH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透析前临床资料和生化检验结果,根据血清镁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全部患者持续随访至终点事件或2022-11-30。比较三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分为低水平组(血清Mg≤1.10 mmol/L,n=40),中等水平组(1.10 mmol/L<Mg<1.24mmol/L,n=36例),高水平组(血清Mg≥1.24mmol/L,n=38)。三组基线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糖尿病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镁对血清白蛋白(β=0.010,P=0.034)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β=0.001,P=0.002)有影响。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低水平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是高水平组的2.947倍(P<0.05),低水平组心脑血管死亡风险是高水平组的3.774倍(P<0.05)。三组MHD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7,P=0.048),其中低水平组全因死亡率最高。结论血清镁水平降低与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相关,当血清镁<1.10mmol/L时,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全因死亡率 心脑血管死亡率
原文传递
布鲁氏菌引起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5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娜 马亚琪 +3 位作者 张红霞 王艳 陈孟华 田娜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8-560,共3页
布鲁氏菌(Brucella)导致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对本中心成功治愈的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 布鲁氏菌(Brucella)导致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性腹膜炎(PD-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病例报道极少。本文对本中心成功治愈的5例PD并发布鲁氏菌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汇报,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布鲁氏菌 诊断 治疗 腹膜炎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波动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文娟 田娜 +6 位作者 张倩 王艳 王丽 宋淑华 马小琴 赵彩萍 陈孟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20,共8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稳定透析>3个月并规律随访至少1年的PD患者资料,使用Hb周期性...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稳定透析>3个月并规律随访至少1年的PD患者资料,使用Hb周期性法根据透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较基线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分为低波动组(≤10 g/L)、中波动组(>10~20 g/L)及高波动组(>20 g/L),比较各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方程分析3组患者Hb波动与心血管相关死亡、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及相关文献,将患者按研究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时的Hb水平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采用Cox回归分析法比较两组Hb平均波动水平与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关系。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PD患者Hb波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67例PD患者,男性160例(59.93%),年龄(52.66±13.72)岁,中位透析龄37(21,61)个月。患者基线Hb(透析前)为(80.16±14.89)g/L,研究结束时Hb为(105.34±22.08)g/L。与低、中波动组比较,高波动组体重指数、基线Hb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低波动组相比,中、高波动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较低,高波动组尿素氮水平较高(均P<0.05)。与中波动组相比较,高波动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多(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以心血管相关死亡为研究终点事件的生存率(Log-rankχ^(2)=2.961,P=0.228)及整体生存率(Log-rankχ^(2)=0.735,P=0.6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肌酐、血白蛋白后,Hb平均波动越大,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越低(HR=0.972,95%CI 0.947~0.999,P=0.040);在未达标组人群中,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Hb波动大仍是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低的保护因素(HR=0.946,95%CI 0.903~0.992,P=0.022),但与全因死亡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波动与尿素清除指数(B=4.682,95%CI 2.480~6.884,P<0.00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B=0.001,95%CI 0~0.001,P=0.003)呈正相关,与基线Hb水平呈负相关(B=-0.554,95%CI-0.651~-0.457,P<0.001)。结论在较低的Hb水平(Hb未达标)PD患者人群中,高Hb波动度是心血管相关死亡的保护因素。在贫血治疗中,相比于Hb波动因素,采取合理的方案及时纠正贫血至达标水平,对降低PD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后 血红蛋白波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