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马强 魏学花 《宁夏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60例,给予所有患者均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2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对比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α(IFN-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S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扎胞苷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机体中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血常规指标的提高,还可以推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阿扎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血红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水平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马强 刘力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对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符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初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血清IL-6水平、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进行测定。根...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对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符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的初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血清IL-6水平、血小板计数、出血评分进行测定。根据血清IL-6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IL-6≤25 pg/mL)、中水平组(2535 pg/mL)。应用标准化治疗并随访3个月,收集并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疗效评价等指标。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IL-6水平与患者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不同IL-6水平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IL-6高水平组的血小板计数更低,出血评分更高(P<0.05);IL-6低水平组的预后疗效最好(P<0.05)。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后的出血评分、血小板计数和疗效评价与IL-6水平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清IL-6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高IL-6水平可能提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较差。IL-6水平有望成为早期评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白介素-6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计数预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预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纳入105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分析MPN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状况,并探讨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Hb对患者血...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预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血栓形成的意义。方法纳入105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分析MPN患者血栓形成发生状况,并探讨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Hb对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105例患者中54例(51.43%)发生血栓事件,其中动脉血栓占38.10%,静脉血栓占7.62%,动静脉血栓占5.71%。年龄≥60岁(OR=3.992,95%CI=1.538~10.362)、高血压病史(OR=3.250,95%CI=2.320~4.553)、既往脑卒中病史(OR=4.302,95%CI=1.017~18.198)、既往血栓病史(OR=5.207,95%CI=1.070~25.339)、JAK2/V617F基因突变(OR=4.291,95%CI=1.549~11.887)、WBC≥15×10^9/L(OR=1.228,95%CI=1.065~1.416)、PLT≥450×10^9/L(OR=4.557,95%CI=1.378~15.070)、Hb≥170.00 g/L(OR=3.751,95%CI=1.540~9.136)是MPN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WBC计数、PLT计数、Hb对MPN患者血栓形成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678、0.656;WBC计数、PLT计数、Hb联合预测MPN患者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外周血WBC计数、PLT计数、Hb对MPN患者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莉 杨园园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12期1210-1211,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初发AL的患者(初发组),初发组患者化疗后按治疗过程及转归分为完全缓解组、复发组,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正常人(对照组)和初发AL的患者(初发组),初发组患者化疗后按治疗过程及转归分为完全缓解组、复发组,观察各组的LDH值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AL初发组及复发组的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完全缓解组的患者血清LDH水平下降至接近正常,与对照组血清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有临床意义,动态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发展、疗效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L-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的比较
5
作者 尚硕红 权晓燕 +2 位作者 何瑛 马强 糟秀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免疫疗法的反应性分为反应组(n=29例)和无反应组(n=38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基因突...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免疫疗法的反应性分为反应组(n=29例)和无反应组(n=38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基因突变情况,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24个月的生存曲线;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4个月,反应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77%,无反应组患者的生存率为73.6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原始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核型、细胞遗传学、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S-R高危、HLA-DR15阳性明显高于无反应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SXL1、TET2、EZH2、STAG2、ZRSR2、IDH2、KDM6A、SETBP1、GATA2、RAD21、WT1、GNAS的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OR=3.021,P<0.05),IPSS-R(OR=7.875,P<0.05),RARS(OR=18.261,P<0.05),HLA-DR15(OR=2.917,P<0.05),SF3B1(OR=20.364,P<0.05)为影响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相关危险因素;RARS(OR=9.537,P<0.05),SF3B1(OR=15.489,P<0.05)为影响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与年龄>50岁、IPSS-R高危型、HLA-DR15、RARS型、SF3B1基因突变具有临床相关性,且RARS型、SF3B1基因突变是影响MDS患者免疫疗法反应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疗法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基因突变状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尚硕红 糟秀梅 +2 位作者 何瑛 马强 权晓燕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基于多种基因突变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总生存(OS)的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156例MD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有年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分级等。依收治时间顺序将前2/3(10... 目的基于多种基因突变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总生存(OS)的预测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156例MD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有年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修订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分级等。依收治时间顺序将前2/3(104例)纳入试验组,后1/3(52例)纳入验证组,试验组再根据随访期间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上述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分析患者OS相关因素。建立OS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死亡组年龄、ASXL1、SRSF2、DNMT3A、TP53突变例数均高于存活组,2组IPSS-R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ASXL1、SRSF2、DNMT3A、TP53(OR=1.099、5.404、12.221、14.116、9.602,P<0.05)为患者3年OS危险因素,IPSS-R分级低危和中危(OR=0.042、0.131,P<0.05)为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MDS患者3年OS的一致性指数为0.921(95%Cl 0.881~0.939)。结论ASXL1、SRSF2、DNMT3A、TP53基因突变与MDS患者预后相关,根据年龄、突变基因、IPSS-R分级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患者OS情况,未来可用于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列线图 总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30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马强 白晓川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64-76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检出率及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部分临床特征及血液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30例ET患者临床资料检测JAK2V617F突变率,并对检测结果与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及血液学参数的关系进行... 目的探讨JAK2V617F突变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检出率及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部分临床特征及血液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30例ET患者临床资料检测JAK2V617F突变率,并对检测结果与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及血液学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0例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为56%,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突变阴性患者的高(P<0.05)。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较突变阴性患者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突变阴性组与阳性组骨髓巨核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突变阴性组与阳性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和<60岁间突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大组和无脾大组间突变阴性组与阳性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突变与ET部分血液学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 骨髓增殖性肿瘤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不同预后与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的分析
8
作者 何瑛 魏学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580-583,共4页
目的[HT5"SS][HJ1.6mm]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不同预后与DNA甲基转移酶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56例,中度风险组患者42例,不良风险组患... 目的[HT5"SS][HJ1.6mm]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不同预后与DNA甲基转移酶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择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120例,根据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患者56例,中度风险组患者42例,不良风险组患者22例,分析不同生存状态以及不同预后组患者基因突变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患者的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与生存情况、预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不同预后风险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随着患者的预后风险的升高,患者的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率显著升高;通过对患者的5年生存分析,生存患者90例,死亡患者30例,通过对不同生存期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死亡组患者的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的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率与生存情况、预后风险呈现正相关。结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DNMT3A、MPL W515、JAK2 exon12基因突变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未来可做为患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不良预后 基因突变 相关性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