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测序应用于结核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怡婷 孟祥莉 +5 位作者 付茵 曹晓龙 郑惠文 贺文从 宋泽萱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6-981,共6页
结核病诊断技术一直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但传统诊断方法敏感度低且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对诊断效率的高要求。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高速发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近几年内逐渐应用于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笔者对宏基因组测... 结核病诊断技术一直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但传统诊断方法敏感度低且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对诊断效率的高要求。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高速发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近几年内逐渐应用于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笔者对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情况加以阐述,并讨论其未来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子诊断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思杰 龙再浩 +1 位作者 胡群 童淑梅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由蝙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毒,于1999年在马来西亚首次被发现,此后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引发了数次疫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尼帕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受感染的动物或人在人群中传播,引...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种由蝙蝠传播的人畜共患病病毒,于1999年在马来西亚首次被发现,此后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引发了数次疫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尼帕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受感染的动物或人在人群中传播,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本文就尼帕病毒的病毒特性、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预防控制等内容进行阐述,为国境口岸尼帕病毒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流行病学 实验室检测
原文传递
七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3
作者 陈小青 李冰 +6 位作者 付燕 朱康达 罗吉 王斌 于志强 马中春 王燕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对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为医用敷料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皮肤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对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 本文对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为医用敷料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皮肤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对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7款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均无皮肤刺激反应和皮肤致敏反应。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显示,医用皮肤修复敷料、医用湿性修复敷料2个受试物细胞毒性反应级别为0级,无细胞毒性;医用冷敷凝胶、医用修护敷料2个受试物细胞毒性反应级别为2级,细胞毒性反应程度为轻度;医用聚乙二醇敷料、医用创面修复敷料、医用生物玻璃皮肤护理敷料3个受试物细胞毒性反应级别为3级,细胞毒性反应程度为中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喷涂类新型医用敷料因材质不一,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从而进一步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敷料 皮肤刺激试验 皮肤致敏试验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生物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我国疟疾输入再传播风险分析及应对举措 被引量:2
4
作者 倪敏君 岑晨霞 +1 位作者 刘超群 李家明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年第4期4-9,共6页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中国为无疟疾国家,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及地区存在疟疾流行。由于中国南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出入境人员尤其是从疟疾流行的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入境人员大量增...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中国为无疟疾国家,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及地区存在疟疾流行。由于中国南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国际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出入境人员尤其是从疟疾流行的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入境人员大量增加,我国特别是口岸仍面临境外疟疾输入以及输入后再传播的风险。因此,应继续强化各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全面部署口岸疟疾防控措施,不断提升疟疾防控保障体系,保持消除疟疾后能力维持,共同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输入再传播 风险 口岸检疫
原文传递
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及活菌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冬根 牟丹 许恒毅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5-300,F0003,共7页
重组酶介导的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RAA)是一种新型等温体外核酸扩增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效率高、灵敏度高。由于细菌死亡后其DNA在环境中可存在较长时间,利用RAA检测目标DNA片段极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 重组酶介导的扩增(recombinase-aid amplification,RAA)是一种新型等温体外核酸扩增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效率高、灵敏度高。由于细菌死亡后其DNA在环境中可存在较长时间,利用RAA检测目标DNA片段极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立基于DNA扩增策略的活菌检测方法对食品加工、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RAA技术的原理及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以及活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基于RAA技术的活菌检测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扩增 等温扩增 活菌
原文传递
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的安全性评价
6
作者 陈小青 付燕 +3 位作者 金敏 马明 刘汉伟 王燕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2023年第12期36-43,共8页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以及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等方法对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红外光谱... 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以及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皮肤致敏试验、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等方法对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红外光谱法检测结果显示,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测得LD_(50)>5000 mg/kg,分级为低毒级;急性经皮毒性测得LD_(50)>2000 mg/kg,分级为低毒级;受试物组48 h的致敏率均为20%,为轻度致敏性,2级;皮肤刺激/腐蚀试验显示皮肤轻微红斑症状,轻微刺激性;眼刺激/腐蚀试验显示眼染毒后出现结膜轻微充血,具有微刺激性。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测得96 h LC_(50)位于10~100 mg/L之间。本研究结果提示劣质的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对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表现在皮肤刺激、眼刺激性和鱼类急性毒性。因此,为保障儿童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和家庭应积极向儿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促儿童在玩耍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过程中应做好相应防范工作,确保健康安全。同时,相关制造商也应改进工艺,改用无毒无害物质生产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进一步提升吸水性树脂泡发球玩具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性树脂 泡发球 玩具 毒理学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