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医学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再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爱明 赵婵娟 +1 位作者 凌雁武 杨菊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12期1732-1735,共4页
作者团队2016年受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成班制派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进行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法研修,回国后开展了部分教学研究与改革。本文结合作者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感受,对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反思,与广大医学教... 作者团队2016年受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成班制派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进行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法研修,回国后开展了部分教学研究与改革。本文结合作者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感受,对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反思,与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同推进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医学教育 实践 再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机制与防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潘家琪 宋丹军 +1 位作者 李鹏旭 刘爱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8-624,共7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药物。作为肝毒性模型工具药物,APAP也被广泛用于药物肝毒性机制研究和药物护肝作用评价。本文对APAP肝毒性中代谢活化、细胞损伤、c-Jun N端激... 对乙酰氨基酚(APAP)(扑热息痛)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也是引起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的药物。作为肝毒性模型工具药物,APAP也被广泛用于药物肝毒性机制研究和药物护肝作用评价。本文对APAP肝毒性中代谢活化、细胞损伤、c-Jun N端激酶信号通路和代谢功能改变等细胞内事件,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在APAP肝毒性中的作用,以及单体化合物和天然提取物对抗APAP肝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肝毒性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毒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肝脏代谢性疾病和肝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敏 谭桢 +4 位作者 宋丹军 林娇 谢敏珠 刘爱明 杨菊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隶属于核受体家族,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PPARα的靶基因多参与组织中脂质和糖的代谢,尤其在肝脏、肌肉、心脏等高耗氧的组织中,因此,PPARα常作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隶属于核受体家族,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PPARα的靶基因多参与组织中脂质和糖的代谢,尤其在肝脏、肌肉、心脏等高耗氧的组织中,因此,PPARα常作为治疗肝脏代谢性疾病药物的作用靶点。但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PPARα与胆汁淤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 FLD)、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疾病 肝毒性 受体Α 核受体家族 PPAR 贝特 糖代谢 吉非罗齐 原代肝细胞 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胆汁淤积模型肝毒性及胆汁酸代谢调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楚颖 代曼云 +2 位作者 徐港铭 华慧英 刘爱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164-168,共5页
目的:建立石胆酸(LCA)胆汁淤积性小鼠模型与α-荼异硫氰酸酯(ANIT)胆汁淤积模型,系统评价其生化、病理、胆汁酸代谢转运调控机制等,探索其规律性并比较两模型间的差异,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 目的:建立石胆酸(LCA)胆汁淤积性小鼠模型与α-荼异硫氰酸酯(ANIT)胆汁淤积模型,系统评价其生化、病理、胆汁酸代谢转运调控机制等,探索其规律性并比较两模型间的差异,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LCA对照组、LCA实验组、ANIT对照组、ANIT实验组。LCA实验组小鼠按照300 mg/kg/d予以LCA灌胃,2次/d,连续5天,第5次给药完毕12 h后处死。ANIT实验组小鼠按照75 mg/kg单剂量予ANIT灌胃,48 h后处死。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型小鼠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胆汁酸代谢转运调控规律。结果:两组模型小鼠生化指标终点一致,但生化指标上升过程及病理表现则不同,LCA主要是直接损伤肝细胞,ANIT是直接损伤胆管系统;两者在胆汁酸合成、转运、排泄基因表达程度等方面有差异,但调控模式都属于反馈性调控。结论:LCA与ANIT胆汁淤积模型都是研究肝内胆汁淤积的可靠模型,两个模型终点生化指标一致、对胆汁酸的代谢与转运的调控模式一致;但两者病理损伤机制不同,ANIT是首先损伤胆管系统,而LCA主要损伤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LCA ANIT 胆汁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对DDC诱导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模型小鼠的预防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韩特 代曼云 +3 位作者 华慧英 徐港铭 罗怡爽 刘爱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8-945,共8页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DDC)诱导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野生型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敲除型小鼠随机各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三甲基吡啶(DDC)诱导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野生型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敲除型小鼠随机各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PSC模型组、非诺贝特对照组和非诺贝特预防组。非诺贝特对照组和预防组连续10 d每天2次ig给予非诺贝特25 mg·kg^(-1),PSC模型组给予玉米油;给药第4~10天,PSC模型组和非诺贝特预防组连续食饲含0.1%DDC的饲料诱导PSC,正常对照组和非诺贝特对照组正常饲养。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RT-qPCR检测肝组织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α1)、固醇12α羟化酶(Cyp8b1)、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Oatp1)、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多肽(Ntcp)、多药耐药蛋白1α(Mdr1α)、Mdr2、Mrp4、有机溶质转运体β(Ost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3)、c-Fos、c-Jun、Bcl-2、Bax和Bcl-xl 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的PSC模型组GOT,GPT,TBA和ALP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胆管周围发生炎症并有胆淤,表明在2种基因型小鼠中,DDC均成功地诱导了PSC;且RT-q PCR检测结果表明,PSC模型组Cyp8b1和Ntcp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Mdr1α,Ostβ,IL-1β和Socs3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与PSC模型组相比,在野生型小鼠中,非诺贝特预防组肝组织Cyp8b1和Ntcp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dr1α,Mdr2,Ostβ,IL-1β,IL-2,IL-6,IL-10,Socs3,c-Fos,c-Jun,Bcl-2和Ba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而在基因敲除型小鼠中,非诺贝特预防组肝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损伤,炎症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未见改善。在2种基因型小鼠中,非诺贝特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诺贝特可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和抑制炎症反应预防DDC诱导的小鼠PSC,且该作用依赖于PPARα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3 5-二乙氧基羰基-1 4-二氢-2 4 6-三甲基吡啶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AP-1抑制剂T5224减轻模型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胜涛 卢卓恒 +2 位作者 罗佳 闫征 汤治元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1期1721-1726,共6页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组和AP-1抑制剂T-5244干预模型组,每组5只。α-萘异硫氰酸盐(ANIT)和T-5224分别溶于玉米油,各组小鼠实验前过夜... 目的探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组和AP-1抑制剂T-5244干预模型组,每组5只。α-萘异硫氰酸盐(ANIT)和T-5224分别溶于玉米油,各组小鼠实验前过夜禁食12 h,正常对照组给予玉米油灌胃;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组和T-5224组均同步给予120 mg/kg的单剂量ANIT灌胃处理;T-5224组于ANIT灌胃前0.5~1 h按100 mg/kg腹腔注射选择性AP-1抑制剂T-5224,并于24 h后给予第2个剂量。所有小鼠给予ANIT 48 h后收集血清,处死小鼠并采集肝脏、胆囊等标本,通过生物化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之间的肝损伤和炎性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组的肝损伤指标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从(7.2±1.6)μmol/L、(2.5±0.5)μmol/L上升至(132.0±48.4)μmol/L、(94.2±22.2)μmol/L,提示肝损伤严重,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T-5224干预组中AST、ALT则分别显著减少至(48.4±12.8)μmol/L与(23.1±2.6)μmol/L;蛋白质水平上,T-5224干预组AP-1通路被抑制,CXCL10、CCL2等趋化因子的表达分别被抑制90%、79%,肝损伤显著减少。结论AP-1介导的炎性反应在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1(AP-1)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趋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幻剂类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德农 余志鹏 +3 位作者 徐鹏 楼忠泽 阮列敏 沈昊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存在起效慢、缓解率低、不良反应多等不足之处。致幻剂是一种可以改变感知觉和情绪并影响认知的强效精神活性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致幻剂类药物能够正向促进个体社会功能,对中重度抑郁症具有快速、持续的改... 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存在起效慢、缓解率低、不良反应多等不足之处。致幻剂是一种可以改变感知觉和情绪并影响认知的强效精神活性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致幻剂类药物能够正向促进个体社会功能,对中重度抑郁症具有快速、持续的改善作用。因此,近年来致幻剂类药物的抗抑郁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致幻剂中代表性药物的抗抑郁效果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致幻剂类药物的使用风险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幻药 抑郁症 受体 血清素 5-HT_(2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