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军 吕一枝 +2 位作者 李志飞 邹英杰 汤晶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4109-4114,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败血症的住院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的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 目的评价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败血症的住院新生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的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分为A组(<10 mg/L)8例、B组(10~20 mg/L)34例和C组(>20 mg/L)8例,同期另选择非感染性疾病或非免疫系统疾病的住院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A、B、C组患儿的血药浓度、药敏试验指标、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4组免疫功能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谷浓度、峰浓度、24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最低抑菌浓度(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效能。结果 B组、C组患儿谷浓度、峰浓度、AUC24以及AUC24/MIC均高于A组(P<0.05);C组患儿谷浓度、峰浓度、AUC24以及AUC24/MIC高于B组(P<0.05)。A、B、C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细菌学疗效优于A组(P<0.05)。AUC24/MIC预测临床疗效的效能优于谷浓度和峰浓度(Z=4.153、4.201,P值均<0.001)。C组患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前,A、B、C组患儿的CD_3^+、CD_4^+、CD_8^+比例以及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_(64)^+、NK细胞比例以及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的CD_3^+、CD_4^+、CD_8^+比例和IgA、IgG水平高于A组,CD_(64)^+、NK细胞比例以及IgM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后,A、B、C组患儿的免疫学指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在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中有重要作用;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 mg/L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且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AUC24/MIC>391可以预测患儿的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败血症 新生儿学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近足月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军 李志飞 吕一枝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6期54-57,61,共5页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近足月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将42例PPHN患儿分为三组:A组:常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西地那非;B组:单纯HFOV;C组:HFOV加西地那非。给药组(A组、C组)予西地那非q 6 h鼻饲...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近足月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将42例PPHN患儿分为三组:A组:常频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西地那非;B组:单纯HFOV;C组:HFOV加西地那非。给药组(A组、C组)予西地那非q 6 h鼻饲,每次1 mg/kg加注射用水1 m L,给药72 h后症状、肺动脉压力(PAP)、氧合指数无改善则停药。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60 h、72 h的血气指标及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的并发症、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儿总的临床疗效率为92.86%(13/14),显著高于A组(χ~2=6.300,P=0.012)、B组(χ~2=9.956,P=0.002)患儿的临床疗效。A组与B组患儿总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3,P=0.445)。治疗前,三组患儿的PaO_2、PaCO_2、OI、FiO_2、PAP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72 h,三组患儿的PaO_2水平有所上升,三组患儿的PaCO_2、OI、FiO_2、PAP水平有所下降,上述指标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在C组中表现得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组患儿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患儿的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A组中出现气漏和颅内出血的患儿各1例,B组出现脑白质软化患儿1例,C组未发现并发症,三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儿中暂未发现呕吐、恶心、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近足月PPHN患儿采取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高频震荡通气 近足月儿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CT成像联合肠系膜血管CTA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吕一枝 成科 +1 位作者 张新军 汪建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炎症性肠病的CT小肠造影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及内镜检查相比对,探讨CT小肠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7年2月期间病历资料完整,收治的129例肠道炎症病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256层CT... 目的通过分析炎症性肠病的CT小肠造影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及内镜检查相比对,探讨CT小肠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7年2月期间病历资料完整,收治的129例肠道炎症病例,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256层CT扫描仪,所有患者CTE检查完成后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临床资料、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探讨CTE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29例患者中,炎症性肠病者55例(克罗恩病34例,溃疡性结肠炎21例),普通肠炎32例,结肠息肉或消化道肿瘤10例,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23例,肠道充盈不佳5例,影像学阴性且未行内镜检查4例。在5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CTE检出克罗恩病29例(检出率85. 3%)、溃疡性结肠炎16例(检出率76. 2%)、普通肠炎22例(检出率66. 7%)。CTE检查对于发生于全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与普通肠炎检查结果相比,CTE检查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肠壁增厚、肠壁强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系膜血管异常表现(P <0. 05)。结论 CTE检查可较好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患者与普通肠炎,能较好地显示肠壁病变、肠外病变及并发症,对于炎症性肠病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挺 《海峡药学》 2013年第6期250-251,共2页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就诊的524例患儿,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方法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等方面做和理性分析。儿科用药最为常用的抗菌药为β-内酰胺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在用药剂量、更换药物、给药方法、溶媒选择、无指征用药、药物联用...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就诊的524例患儿,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方法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等方面做和理性分析。儿科用药最为常用的抗菌药为β-内酰胺类,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在用药剂量、更换药物、给药方法、溶媒选择、无指征用药、药物联用以及禁忌症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物 小儿 合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饮食偏差分析的阶梯合理饮食管理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小娟 陈丽君 李志飞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0年第6期567-568,571,共3页
过敏性紫癜是一类基于全身小血管炎病变的常见病种[1],以反复频繁再发、迁延难愈为其主要特点,易致发病者肾功能受损[2],不但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也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荷与照护压力[3],因此攻克过敏性紫癜的频繁复发问题至关重要[4... 过敏性紫癜是一类基于全身小血管炎病变的常见病种[1],以反复频繁再发、迁延难愈为其主要特点,易致发病者肾功能受损[2],不但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也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荷与照护压力[3],因此攻克过敏性紫癜的频繁复发问题至关重要[4]。有研究指出,饮食失当系过敏性紫癜频繁复发及肾损伤的高危因子之一[5],但现行相关诊疗指南中关于过敏性紫癜的饮食管理内容仍处于缺失模糊状态[6],因此,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基于饮食偏差分析的阶梯合理饮食管理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施加干预。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常见病种 肾功能受损 经济负荷 饮食管理 全身小血管炎 肾损伤 偏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巧丽 吕一枝 +3 位作者 王珊珊 汪丽 马红映 邓在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288-52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链球菌分离株耐药性、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与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分娩的未曾出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分离出的39株肺炎链球菌,采用pbp2B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判定肺炎链球菌,...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链球菌分离株耐药性、毒力基因的携带状况与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分娩的未曾出院的新生儿肺炎患儿分离出的39株肺炎链球菌,采用pbp2B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判定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耐药基因(pbp2B突变型、ermB、mefA、tetM、intTn)与10种毒力基因(pspA、pspC、rrgA、nanA、pavA、iga、hysA、lytA、lytB、ply),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39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89.0%,对头孢噻肟、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39株菌5种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且检出率非常高,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总检出率达100.0%,并检出7种毒力基因;样本聚类分析提示39株菌存在9个小克隆,但具有多样性,9个小克隆分别为1-34-39号株、6-35号株、3-10-19号株、13-16-14号株、15-17-18号株、23-30号株、36-37号株、24-25-26号株、4-28号株。结论本组菌株中检出pbp2B突变型、ermB、mefA、tetM、intTn等5种耐药基因是导致本组菌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四环素耐药率高的重要原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基本对应;分离株携带的6种毒力基因有黏附、侵袭、自溶、细胞毒、生物膜形成等毒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原文传递
乳铁蛋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拔群 李志飞 +1 位作者 杨齐华 王伯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4期583-585,677,共4页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与三联疗法联合运用对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与三联疗法联合运用对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I-19991118)20 mg空腹服用,2次/d,克拉霉素(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143)500 mg餐后服用,2次/d,阿莫灵胶囊(澳美制药厂,国药准字C20130015)1 g餐后服用,每天1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乳铁蛋白胶囊4粒(每粒含0.024 g乳铁蛋白,四环生物,国食健字G20060117)顿服,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2周;对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改善、Hp根除率还有半年复发率实行密切观察,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周、2周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0%、94.0%,对照组患儿治疗1周、2周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2.0%、78.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0%(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0%,较对照组的30.0%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半年后复发率为22.0%,对照组明显较高,为42.0%(P<0.05)。结论乳铁蛋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病患儿临床疗效优于三联疗法,可提高Hp转阴率,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将复发率降至最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三联疗法 小儿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病
原文传递
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丽君 金小娟 +1 位作者 傅晓珍 李志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9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腹泻严重程度可能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 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危险因素以及影响腹泻严重程度可能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患者179例,均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益生菌、实验室检查、应用抗生素是否联合等分析并发AAD危险因素。结果179例患儿细菌性重症肺炎中并发AAD25例,发生率为13.97%,其中发病年龄小(<1岁)、住院时间长(≥14 d)、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长(>1周)、机械通气、未使用应用微生态制剂是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并发AAD的影响因素(P<0.05),而和性别、血中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抗生素联合使用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住院时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应用微生态制剂是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并发AAD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AAD组在发病年龄低于轻度AAD,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度AAD,在机械通气、联合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上比率明显高于轻度AAD,而应用微生态制剂率则显著低于轻度A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住院时间长、抗生素应用时间长、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机械通气是小儿细菌性重症肺炎并发AAD危险因素,且腹泻严重和以上指标息息相关,而使用微生态制剂则能减少AAD发病和减轻腹泻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细菌性重症肺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原文传递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洁 汤晶晶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9期3626-3629,共4页
目的研究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的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研究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患儿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的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疱疹、溃疡、流涎、发热、咽痛)消退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免疫功能(CD3^+、CD4^+、CD4^+/CD8^+)、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以及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溃疡、流涎、发热、咽痛的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0、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的IL-10、TNF-α、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IL-10、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喉剑喷雾剂联合复方鱼腥草合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及炎症状况,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 开喉剑喷雾剂 复方鱼腥草合剂 疗效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抚触按摩法对新生儿黄疸和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素琴 汤晶晶 吴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7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 分析抚触按摩法对新生儿黄疸和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 分析抚触按摩法对新生儿黄疸和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优选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黄疸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儿再予以抚触按摩法进行干预,治疗时间为5 d,后观察组患儿继续行抚触按摩法干预,连续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两组患儿黄疸治疗前、后行经皮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检测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行体格生长指标(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神经发育指标(大运动、交往、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儿黄疸症状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初次排便耗时)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干预5 d后,经皮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儿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胎便转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初次排便耗时均较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观察3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头围增加量、身长增加量、体质量增加量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大运动、交往、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儿上述神经发育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抚触按摩法可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促进新生儿体格、神经生长发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抚触按摩法 神经发育 体格发育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喘息性疾病患儿居家雾化吸入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丽君 金小娟 +1 位作者 傅晓珍 李志飞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8期1862-1864,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居家雾化吸入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雾化治疗的388例喘息性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家长对居家雾化吸入的接受度,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居家雾化吸入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雾化治疗的388例喘息性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家长对居家雾化吸入的接受度,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一共发放428份问卷,收回428份,其中有8份为无效问卷,420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8.13%,有182例居家雾化吸入接受组,接受率为43.33%,有238例居家雾化吸入拒绝组,拒绝率为56.66%,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疾病类型、到医院路程、家长文化程度、症状改善情况、患儿不配合率、家长中断雾化情况等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喘息性疾病居家雾化吸入接受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疾病类型、到医院路程、家长文化程度、症状改善情况及患儿不配合率等,需要对不同的患儿家属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居家雾化吸入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喘息性疾病 居家雾化吸入 接受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